镜头1
在十一中学上了五年的初高中,三分之一在学工学农,文化课没学多少,满脑子都是工厂农村的事儿,快毕业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早晚要上山下乡,早点儿比晚了强。
镜头2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急着早一点儿下乡,早一天抽回来,可是,已经过了毕业的时间,没有安排他们下乡,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镜头3
丁朝阳他们原本应该是一九七六年毕业,但是,一九七五年邓小平上台大力恢复国民经济,教育局可能闻到了和以前不同的政治气味,为了一九七六届毕业生避开上山下乡,向后拖延毕业时间,同学们不知道,还以为政府不让他们下乡。
镜头4
班长赵荣勋不着急,因为他是高度近视,属于照顾对象,可以不下乡的范围。
镜头5
丁朝阳和大多数同学都很着急,都过了毕业的日子,还没有动静,他们聚在一起担心自己的前程。
镜头6
丁朝阳和几个班干部一起商议:“今年没有毕业生,我们的前途命运怎么办?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让政府官员们随意拿捏,要让政府知道我们的想法。”
镜头7
教室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有的说组成同学会,一起到省政府,申明主张。
镜头8
还有人说到各个中学发动毕业生上街游行,维护我们上山下乡的权利。
镜头9
平时班干部们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今天都不吱声,不能拿
出一致的意见。丁朝阳属积极主张早下乡派:“谁不让我们毕业我们就去找谁!”
镜头10
丁朝阳提出了许多想法:“要选一个有威望的同学,带领大家有步骤的做好人员的动员和统计工作,真实的反应大家的想法。”
镜头11
大家争论了半天,定不下来使用哪套方案。
镜头12
他决定不了大家的行动,只能眨着眼睛,看着老师和班长的态度。
镜头13
老师说: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要征求大家的意见,
镜头14
她的说法提醒了大家,都主张开个全班大会,由大家举手表决,甚至可以签名表决。
镜头15
老师此时又发话:“毕业去向,关系到同学们的前途命运,我只能对你们在学校期间的活动负责,今后的路,还要由你们自己决定。”
镜头16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有老师的生活已经习惯,离开了老师、没有人提醒的道路会是什么样,都没有了主意。
镜头17
除了家里的父母,老师是最关心同学成长的了,说起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没有人愿意,但是高年级同学都是这么走的,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镜头18
班长表态:“无论怎样,脚下的路靠自己,我愿和大家一起,早日有自己的工作。既然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就让全体同学签字表决吧。”
镜头19
老师说:“由一个同学执笔写一
份集体申请。”班长接着说:“把申请直接贴到省委去。”
镜头20
第二天召开了全班同学大会,会上班长宣布了班委会的决定,
镜头21
同学们在听班长讲完班委会决定后,举手表决,多数同学支持向省委写申请。
镜头22
会上一致同意由丁朝阳先执笔写一份集体申请,然后再全体同学在申请书上签名通过。
镜头23
丁朝阳是班里的干部,又是积极主张派,让他执笔,最能代表同学们的利益述求。
镜头24
这样的申请书,班委会只好安排丁朝阳来执笔,会后丁朝阳回去准备写集体申请去了。
镜头25
经过一星期的准备,丁朝阳拿出了集体申请的草稿,在班级大会上通读了一遍后,定稿通过。
镜头26
丁朝阳回家用大红纸像写大字报一样,用毛笔把申请抄写了上去。
镜头27
最后,再一次拿到班上宣读签字通过。
镜头28
上午,讲台上,丁朝阳再次代表班委会宣读集体申请书,班长主持大会,同学们排着队一个接着一个在申请书的下方签了名字。
镜头29
有几个身体有病,或独生子女,可以不用下乡的同学,在其他同学影响下,也在申请书上签了字。
镜头30
做完这些事儿,一名家离学校比较近的同学回家打浆糊,准备下午将大字报式的申请书贴到省委大门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