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乡

州试在结束三天后发榜,一百六十四名考生最终有五十七人上榜,虽然只有三成士子州试合格,但和南方各州相比,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曹万年考中第三名,第一名叫冷洋,第二名叫高文旭,都是丰州豪门子弟,另外榆林县也有十二人上榜。

州试结束后,考生们各自回家继续努力,准备明年三月进京参加省试,不过对于落榜的士子们,他们却有一个新的选择,参加丰州和三镇经略府的文吏选拔。

开春后不久,丰州选拔过一次文吏,不过那次选拔最后只招到九人,主要是大部分士子都要参加秋天的科举州试,当了文吏就没有时间温习功课。

所以这次秋试结束后,开始招募第二批文吏,一共招募三十一人,落榜的士子们终于认清了形势和自身条件,他们连州试都考不过,还能指望考上省试吗?

还不如趁早占一个文吏名额,反正就算考上明经科也是当文吏的命,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

想通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落榜考生都报名参加选拔,场面火爆。

选拔也是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很简单,就是考书法,用一个时辰时间,默写《孝经》的序和前三章,这是基础,每个考生都必须会背的,背得对不对不重要,关键是字要写得好。

笔试还是在之前州试的大帐内举行,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考生都交卷了。

在主考大帐内,郭宋一篇篇看着考生的书法,总的来说,书法都不错,都下过一定苦功,尽管如此,还是能分出一个三六九等。

这时,县令谢长治把一份试卷递给郭宋,“使君看看这份。”

郭宋接过瞥了一眼,眉头一皱道:“这份书法虽然看起来字不错,但谋篇太差,你看前面写得很松散,后面纸面不够了,就写得紧紧巴巴,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卑职觉得这名士子最好还是考虑一下。”

郭宋翻过试卷看了一眼姓名,九原县冷海,他立刻明白了,这是冷家子弟。

“这个人冷家事先拜托过你吗?”郭宋问道。

选拔文吏不是科举考试,优秀者固然要录取,但如果是豪门子弟,最好也破格录取,毕竟县里很多事情都要这些豪门乡绅协助。

谢长治点点头,“他是冷谦的嫡次孙,他兄长冷洋这次考中州试第一,他却落榜了,冷家主说,非常希望他的这个孙子能为州衙效力。”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像冷海这样的豪门子弟?打过招呼的,你都挑出来,如果不是太差就可以录取,总人数不能超过十人,不过丑话要说在前面,文吏是要做事的,想风光又不肯做事,那最好自己放弃。”

“卑职明白!”

郭宋的目光忽然变得凌厉起来,注视着谢长治道:“你没有收取别人的好处吧?”

谢长治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道:“怎么可能,卑职若收了好处,就不会直接要求使君录取了。”

停一下,他又解释道:“都是乡里乡亲,收了他们的好处,很快就会传得满城风雨,这种有损名誉的事情,卑职绝不会做。”

郭宋点点头道:“我也知道大家辛苦,所以我现在也在考虑做些赚钱的门路,我打算在官田内种植葡萄,然后卖给酿酒坊,这份收入就用来改善大家的住房,提高幕僚补贴,然后逢年过节给大家增加一些肉蛋补贴,夏天有冰钱,冬天有炭钱、绵钱,算下来,一年也有一两百贯,总而言之,我不会亏待大家,让大家安安心心拿合法收入。”

谢长治连忙起身行礼道:“卑职感谢使君的厚爱。”

郭宋摆摆手笑道:“不必多礼了,我之前不太懂,后来才慢慢明白,当一个主官也真不容易,要考虑士兵的粮食军俸,要考虑下属的收入福利,大家都要养家糊口,生活不易,这次灭蝗成功,我已经向朝廷为大家请功,如果朝廷赏赐下来,大家都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谢长治叹息一声道:“有使君这样的主官坐镇丰州,是丰州军民和官员之幸也!”

“好了,我们继续,再看下一份卷子。”

........

次日一早,州衙在大门外发了榜,一共录取了三十一名文吏,另外二十名文吏作为候补,之所以要有候补,是因为三十一名文吏不一定肯去受降城,而在明年要恢复永丰县,也需要一批文吏,如果丰州扩军,也同样需要文吏。

候补俸禄稍微低一点,主要是作为从事,听从各种临时差遣。

除非是考中明经科那种朝廷任命的文吏,其他州县自己招募的文吏,朝廷不管俸禄,由各县自己解决,郭宋只要能把酿葡萄酒这条财源做起来,他就不愁解决不了大家的俸禄问题。

院子里,五十一名年轻士子站满了院子,郭宋站在台阶上对众人高声道:“万般皆下品,唯有练武高,这句话已经流传了二十余年,在北方深入人心,难道学文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这个观念我不赞成,武有武路,文有文道,文武相济才是大唐兴盛繁荣的保证,像各位读书人,丰州一样离不开,你们一样会成为丰州和受降城的基石,你们中有人会留在州衙,有人会去县衙,有人会安排在三镇经略府,也有人会去三镇担任六曹参军,总而言之,不管你们在哪个位子上,我都希望你们兢兢业业,勤勉自律,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拼搏一番。”

........

五十一名士子被薛长寿领去具体安排事务,这时,有人上前禀报,“启禀使君,榆林县赵县令求见!”

郭宋一怔,随即令道:“请他到我官房来!”

郭宋回了自己的官房,不多时,榆林县令赵知吾被领了进来,他躬身行礼,“参见使君!”

“赵县令请坐!”

郭宋请赵知吾坐下,又让茶童上了茶,他看赵知吾面带忧色,便笑道:“难道赵县令担心我言而无信,不肯把粮食补偿给榆林县百姓?”

赵知吾连忙摇头,“不是这件事,而是....哎!我真不知该怎么开口。”

“赵县令但说无妨,连蝗灾都战胜了,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不能承受的?”

赵知吾叹息一声,“当初从胜州逃难到榆林县的一批百姓,还有不少河滨县百姓,他们都不愿回去了。”

“他们不愿回去是什么意思?想留在丰州?”

赵知吾点点头,“是这个意思,他们觉得丰州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粮食产量高,而且留在丰州还能获得土地,他们都要留在九原县,怎么也劝不听。”

郭宋半晌问道:“一共有多少人想留下来?”

“大约有两千四百户,一万余人。”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其实他倒希望这些百姓留下来,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胜州官府的严重不满,向朝廷告状,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几年后的移民计划。

“使君是担心胜州?”赵知吾看出了郭宋的一丝担心。

郭宋点点头,“胜州本来就人口不多,这一批移民,估计胜州就没有多少人了。”

“其实使君不用担心,胜州、夏州和盐州都是用来安置党项人,设置官府也是为了管理他们,汉民减少并不影响官府的职能,而且还能减轻官府的压力,他们应该不会反对,其实唯一麻烦的是,他们户籍还在原籍,来丰州是灾民的性质,官府恐怕很难给他们分配土地。”

“这倒没有关系,朝廷鼓励百姓迁徙边疆,只要开垦荒地三年后,朝廷就承认土地归他们所有,他们的户籍更没有问题,我以后会禀报朝廷迁徙户籍,朝廷肯定鼓励他们迁徙到丰州。”

赵知吾大喜,“原来使君是欢迎他们留下来!”

郭宋微微笑道:“当然!丰州人口太少了,我现在正在千方百计引进人口,哪能不欢迎他们留下来。”

“那使君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郭宋想了想道:“我打算在九原县周围恢复三十个村落,一部分县城内的农民已经愿意搬出来了,这批百姓如果之前是生活在县城,那可以留县城,如果之前生活在乡村,那我也希望留在乡村。”

赵知吾起身道:“那我就去通知他们!”

郭宋笑着摆摆手,“先不急,我会和谢县令谈一谈此事,然后让他一起跟你去。”

郭宋忽然发现招募二十名候补从事还是很明智,现在安置这些灾民正好需要人,他们就派上用场了。

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义第八百六十二章 进入幽州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会(十一)第一千零八十章 动静之间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凭婿贵第二百零八章 再进谗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风暴(下)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进京第九百零八章 碎叶来信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骑虎难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进京第七百八十四章 两线出征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来客第八百九十二章 紧张筹建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阶段胜利第八百一十二章 势力代表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九十九章 泾源兵变(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杀大案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携之恩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启李晟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废帝第四百七十五章 内务反击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变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六百五十章 深宫惊变(上)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战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九百九十章 关键一票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个方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问题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调查第九百八十二章 锦城家访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复北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变前夕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敌在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险一击第八百三十五章 彻底认怂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邻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来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容乃大第八十九章 夜探敌营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话挑明第六百九十三章 视察云州第三百零二章 争船风波第六百零六章 难以应对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胜面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锁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八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围之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灵州上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状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战庭州(下)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装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谈判(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敌探第六百二十三章 军心混乱第七百九十八章 闯关过卡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压迫撤军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敌在先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变(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断其退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报名选秀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亲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扩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袭宣州第四百七十五章 内务反击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决定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轻县令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变(下)第四十二章 斩尽杀绝第五百一十三章 银箭警告第四百八十四章 连夜出京第一百零九章 宣阳新宅第七百零一章 浑河之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孙大娘第三百一十六章 开封来客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转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第七百八十四章 两线出征第九百九十五章 浑水摸鱼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钧一发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千一十二章 晋陵阻击第三百章 曲江小游(中)
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义第八百六十二章 进入幽州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会(十一)第一千零八十章 动静之间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凭婿贵第二百零八章 再进谗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风暴(下)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进京第九百零八章 碎叶来信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骑虎难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进京第七百八十四章 两线出征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来客第八百九十二章 紧张筹建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阶段胜利第八百一十二章 势力代表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九十九章 泾源兵变(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杀大案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携之恩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启李晟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废帝第四百七十五章 内务反击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变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六百五十章 深宫惊变(上)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战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九百九十章 关键一票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个方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问题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调查第九百八十二章 锦城家访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复北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变前夕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敌在先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险一击第八百三十五章 彻底认怂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邻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来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容乃大第八十九章 夜探敌营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话挑明第六百九十三章 视察云州第三百零二章 争船风波第六百零六章 难以应对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胜面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锁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八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围之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灵州上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状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战庭州(下)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装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谈判(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遭遇敌探第六百二十三章 军心混乱第七百九十八章 闯关过卡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压迫撤军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敌在先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变(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断其退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报名选秀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亲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扩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袭宣州第四百七十五章 内务反击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决定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轻县令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变(下)第四十二章 斩尽杀绝第五百一十三章 银箭警告第四百八十四章 连夜出京第一百零九章 宣阳新宅第七百零一章 浑河之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孙大娘第三百一十六章 开封来客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转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第七百八十四章 两线出征第九百九十五章 浑水摸鱼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钧一发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千一十二章 晋陵阻击第三百章 曲江小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