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

李教谕的书房陈设简单而雅致。书桌子外,布置着一套桌椅。墙壁上挂着字画。书橱里的书本装满。

“子尚,坐吧!”一名中年仆妇进来奉茶,李教谕笑着让张昭落座。他则是走到书桌内。

张昭依言坐下来。

看得出,李教谕虽然是当今阁老李东阳的同族,且估计在李家中还颇有些名望,否则当日在徐郎中府上就不是他来代表李家。但他的生活简朴,并不奢华。

李教谕翻看着张昭的文卷,眉头皱起,提笔修改。书房中一阵安静,庭院里秋风飒飒吹过。

张昭心中苦笑。他的八股文水平他心里有数。真的只有童生级别。

上午在四海居中,他的“科举幻想”被一个叫“李子远”的童生无情打破。但他下午还是决定来李教谕这里请教。

他心里确实已经动摇。但在十月初十之前的这段时间,他还是打算踏踏实实的练习一段时间的八股文、押题,然后下场考试。并不为能否中生员,只求尽力而为之。

一个人总要有点坚持!做点蠢事!而非总是以利益、得失来衡量。

至于说,考不中秀才,他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再慢慢思量吧。他还有些时间!

其实,科举之路对他而言如此之难。他最初的设想:今年秀才,三年后中举人、会试、翰林,这条青云大道就是需要修改的。

就在张昭心情略显悲壮的准备潜心做两个月的八股文时,李子远在浅淡的暮色顺着胡同里的道路而来,娴熟的和李教谕家的门房打着招呼。

“陆伯,老师可在家中?”

看门房的老仆神情笑道:“有个童生前来拜访。老爷正在书房里见客。你在厅中先等着吧!”李子远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却是老爷看重的门生。

李子远颇为奇怪。府学之中就读的尽是秀才,哪有童生?而他所在的李家族学里的童生,陆伯都认识,不会不说名字。这会是谁呢?竟然得老师的看重,在书房中谈话。

“好的,陆伯。”李子远熟门熟路的进宽敞的客厅中,坐着略等一会便到晚餐时间,片刻后就见张昭跟在李教谕身后一起出来,禁不住站起来,“你怎么在这里?”

当日丁管事夸张昭人物出众,一表人才,并非是恭维的话。张昭身姿修长,容颜俊朗,再加上他沉静、稳重的气质,李子远一眼就能认出来。

李教谕五十多岁的年纪,形容清廋,一副长者风范。看看两人,奇怪的道:“子远,你认识子尚?”

张昭手里拿着文卷,亦步亦趋的跟着李教谕,这时回答道:“先生,我上午时和李子远在四海居中偶遇,攀谈了几句。”说着,看李子远一眼。

他在四海居中请此人喝酒、闲谈。李子远奚落他后喝酒离开。当时长随陈康颇为不满。如果李子远仅仅是李教谕的同族,虚应他几句,他并不强求。毕竟,李子远话难听,说的是事实。

但是,如果李子远和李教谕关系如此亲近,却什么实际的东西都没透露,这就有点将他当傻瓜。

李教谕表情微微沉下来,不满的道:“子远,你要是将你在酒色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何至于现在还是个童生?在求学这上面,你远不如子尚。”

李子远身材短小,外加冬瓜脸,这让他看起来有些獐头鼠目。此时,心中哀叹道:老师,到底谁是你的弟子啊?被老师训几句无所谓。关键是他上午才在张昭面前装过逼。现在,却被老师说不如张昭。这很很打脸!

李子远自诩才智之士,并不纠缠,而是道:“老师,近日朝廷论罪平江伯陈锐、户部左侍郎许进、太监金辅,又有兵科给事中熊伟上书言募兵,我多有关注,因而在四海居中和人争论。”

这是说的弘治十三年前半年的国家大事。十三年四月、五月蒙古火筛部连续入寇边境。平江伯陈锐等人避战,现在正在被战后追责。而弘治皇帝更是连召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议军政。当然,结果还是然并卵。

李教谕顿时叹口气,没兴趣再追究李子远喝酒的事。他是正统的读书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心忧天下事。招呼张昭、李子远两人入座。老仆送来饭菜。

李子远见李教谕心事重重,慷慨的道:“老师,要解决火筛很简单。你何必忧心?若是我为宣大总督,首先整顿马政,编练骑兵。再整顿盐法,令军资充足。练精兵和火筛部大战。许我五年时间,必定可令山-西无忧。”

张昭惊讶看这个矮个子童生一眼,确实有点水平。

按照他的了解,弘治朝的名臣杨一清上任三边总制之后就是整顿马政,这是他的政绩。可见明朝此时的马政确实有问题的。而盐法,开中法早被明朝的皇帝、权贵们玩坏。

李教谕留意到张昭的表情,他向来鼓励学生们发表意见,说道:“子尚,当日你给长宁伯说过平北虏三策。”见张昭神情疑惑,笑道:“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长宁伯给天子建言过,太子还专门问过英国公。早就传出来。火筛部入寇的事,你说说你的看法。”

李子远不以为然的扫张昭一眼,仰头灌酒,很是豪放!张昭的平北虏三策若是有用,不早被启用吗?老师这是在给他说话的机会而已。

张昭没管李子远,这人估计看谁都是这幅狂妄的姿态,微微沉吟几秒,从容的道:“先生,不管是火筛,还是小王子,归根结底都是边患。

因而,我们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能不能赢得和北虏的战争?第二,如何去赢?”

“很明显,经过太祖、成祖屡次北征,蒙古诸部即便有心南下重建蒙元王朝,也没有这样的实力。他们只能在边境抢一把就走。但是,将其看做强盗是不对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因而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注1)

“那么,北虏寇边的政治属性是什么?我说是:地缘政治。蒙古诸部只要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南向。归根结底,是因为只有南下才能得到人口、财富,壮大其民族。向北、向东、向西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北虏对我们的战争的核心本质,不应认为是北虏的强盗行径,而是其壮大本身的必然需求。而我们对北虏的战争,不应仅仅认为是自卫反击,而是要用剑为我们的人民赢得生存的空间。”

“因而,这场战争是两个民族间为生存的斗争,只能以另一方彻底的倒下来结束。否则,我朝将边患不绝!”

“所以,当以举国之力灭蒙古诸部。战争,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计较一场战役的胜负,最终将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能赢。”

“至于,如何去赢,还是我之前提到的三种策略。上策以科技胜之。中策以经济胜之。下策以人力胜之。我个人最推崇的是发展火器,爆兵出塞平推。”

张昭说完,花厅内一片寂静。

李教谕、李子远两人目瞪口呆,心中的震撼让他们久久的说不出话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直接指出明朝和蒙古诸部战争本质的论断。如黄钟大吕!

注1: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一百零一章 一战成名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恶心不恶心?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软禁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十七章 不再有兴趣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众多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鸣惊人(二)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四章 酒楼(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两百七十章 将归(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九十三章 新游戏(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
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一百零一章 一战成名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恶心不恶心?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软禁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十七章 不再有兴趣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众多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鸣惊人(二)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四章 酒楼(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两百七十章 将归(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九十三章 新游戏(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