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一切照着历史走】

韦宝陆陆续续给了皇帝内帑,也就是直接给了朱由校上百万两银子。

但是大明皇帝花销太大。

这点银子早就干干净净了。

不是朱由校个人奢侈,他就玩个木匠活,有好木头就成,花不了几个银子。

主要大明的窟窿太多,到处天灾人祸,作为皇帝,好些时候是忍不住要意思意思的,一个省扔个几万两,很快就没了。

说难听点,皇帝在皇亲国戚面前做人都做不起。

幸亏朱由校除了客巴巴,并不如何迷恋女人,对艳压群芳,甚至排在古代历史艳后地位的皇后张嫣,朱由校也是不怎么亲近的。

否则,走亲戚都走不起,皇帝与外戚往来,肯定都是撒银子出去,随便一个受宠的妃嫔,一年在一个人身上扔几十万两银子都是随随便便扔出去的。

万历皇帝也没有多少宠信的妃嫔,光一个郑贵妃,就能扔出去上千万两,把国库都可以扔空。

所以,朱由校十分担心辽东恶化,明廷经济崩溃。

朱由校不是完全不理朝政,只是烦心的事情太多,能力有限,就懒得管。

但是朱由校愿意和韦宝说话,韦宝不难为他,只帮助他,不像东林党大臣们,只会放屁说风凉话。

所以朱由校喜欢与韦宝沟通。

韦宝与换地沟通也很有分寸,从来不说什么坏消息,更不会告魏忠贤的状。

因为韦宝知道,不管什么渠道与皇帝沟通,都绕不开魏公公。

“皇帝有些着急了,生怕辽东战事不利,爵爷会向朝廷要钱粮,没想到爵爷果然还是讨要钱粮。”吴雪霞掩口娇笑一下。

“我每次给陛下去信,都要钱粮了,明知道他不会给,但也必须得要啊。否则,我不问他们要,他们反而还想问我要钱粮呢。”韦宝笑道:“皇帝感觉辽东有战事其实也挺好的,至少朝廷和魏忠贤就不会总惦记让我上供了。而且总是会拿一点点东西出来的,至少会意思意思。”

作为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登上宝座,成为九五之尊。

在这把龙椅上,朱由校只坐了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时间里,朱由校并没有在政治上有任何建树,却在自己的木工中获得了成功。

爱好做木工的朱由校,有一手好手艺,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木器。

在木工上,朱由校早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时,朱由校还会吩咐小太监将自己的作品弄到集市上售卖,令人意外的是,他所有的木器都被人用重金买走,可见其木工的卓越。

除了木工,朱由校在木雕、玉雕技术上都非常精湛,在他的手里,各种模型、家具等精巧木器都可以做到栩栩如生。

主要全世界都知道朱由校喜欢木匠活,买木器的又是太监,傻瓜都知道是陛下的亲自作品。

富商巨贾们为了讨好皇帝,自然愿意出重金购买。

再说即便没有被富商巨贾看中,魏忠贤为了讨好皇帝,为了逗皇帝开心,也会指示人偷偷的去将朱由校让太监在集市出售的木器物件买下。

当然,朱由校的手工活可能真的没话说,能称之为艺术品。

朱由校曾做过一个微缩宫殿,只有四尺多高,十分精巧玲珑,堪称大师之作。

朱由校在木工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朱由校没有精力再去做一个好皇帝。

在他当政期间,明朝的政治陷入危机之中。

当时的朱由校无心朝政,只想着把自己手上的国事甩给别人做,于是导致王安、魏忠贤等佞臣上位。

这些官宦在朝廷上为非做歹,将朝政搅得一团乱,国家也陷入停滞引起民怨。

朱由校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虽然朱由校是个皇子,但是小时候的他并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皇爷爷神宗只顾自己快乐,父皇光宗又早早撒手人寰,这导致朱由校根本不知道怎样当好一个皇帝。

因为朱由校的文化程度不高,经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在报告叛乱的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话,当时的太监读成“逐奔追比“,并且还给朱由校解释这是将士们逃跑的意思。

结果朱由校惩罚了这些打了胜仗的将士,弄得将士军心溃散。

此外,还有一次外国来朝贡,给朱由校带来很多礼物以及奏章。

щщщ.t t k a n.Сo

可是朱由校看不懂,以为这些外国是来谈判的,于是他非常的气愤,当场发作,拂袖离席,搞得在场官员和使臣都一头雾水。

种种原因,都使得朱由校无法成为一个好皇帝,但若他不生在皇室,在民间做一个木匠,或许还会名留青史。

但韦宝并不觉得朱由校在明朝皇帝当中垫底。

至少朱由校挺聪明的,聪明的人顶多是不专心,但有事情做,往往也能做好。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母为陈氏。

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

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韦宝也说不清楚。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

因此京城并不安宁,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

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

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京城。

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

成祖朱棣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

就成祖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继承皇位的,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武将的本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笔和嘴。

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

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与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宣宗朱瞻基,是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于是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

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

但是朱瞻基早就预料到前途的险恶,因此当得知父亲病重后,马上日夜兼程赶回了京,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

回京之后,朱瞻基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

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

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

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

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

朱祁钰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共传了16位皇帝。

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

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

史称“弘治中兴”,可惜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嫡长子,也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

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

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

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东宫的随侍太监中,有八个太监号称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为了巴结日后的新皇帝,每天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各种体育活动,当时的东宫被人们戏称为百戏场,试想年幼的武宗如何能抵御这些东西的诱惑,于是就沈溺于其中,而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学业和政事当然也就荒废了。

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

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

后期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从此不再理政。

嘉靖四十五年驾崩,终年60岁。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爆发了“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进京的时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与朝臣们就迎接的礼仪发生了争执,结果以朝臣的妥协告终,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生母进京,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让步。

这两件事可是说是议礼之争的导火索,从嘉靖皇帝主观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臣并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统,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这一点标榜尊崇先师孔子礼教的大臣门是无法同意的,众大臣表现的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的世宗喘不过气来。

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帮了嘉靖皇帝一个忙。

他写了一篇文章,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礼派的首领,当时的反对大臣们称为护礼派。

明穆宗朱载垕是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

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

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

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但沉迷女色,服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

朱载垕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

朱载后可以说是明朝比较幸运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几乎没有爆发什么重大的变故,他得以稳坐皇位六年。

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作皇子期间处处小心谨慎,很少张狂,从小就养成了贞静、仁义的性情。

同时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

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隆庆皇帝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反观历史,成化朝也曾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

朱载后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后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有人将万历前十年繁荣的功劳全部归功于张居正,没有朱载后放手让张居正在政务中去锻炼,没有穆宗皇帝对嘉靖朝弊政的改革,万历朝的繁荣就无从谈起,因此将朱载后归于明朝比较好的皇帝之一。

当然,人不是完美无缺的,朱载后也有自己的缺点,他懒,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朝会,经筵也经常不发表意见,从这方面看他是很懒。

但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不也是懒与政事,把朝政都托付给管仲,照样不失春秋五霸的称号。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登基初期,万历皇帝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

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

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

此后,明朝国势衰微。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晋封皇贵妃。

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

万历二十九年太子册立。

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贵妃之太监参予其事。

明神宗崩,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以大臣反对乃止。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宫中一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后看中,多次临幸,不想竟珠胎暗结,为裕王生下了一位王子。

朱翊钧从小聪慧过人,读经史则过目不忘,有一次还在幼龄的他竟劝谏父皇不要骑马,恐万一伤了圣体,会使百姓担心,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喜爱这个孩子了。

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于是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善谋略,此时的内宫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宫陈皇后与神宗生母李太后相处地非常融洽,而且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一,他与张居正配合默契,使得万历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

这当然要归功于张居正的改革,但是与李太后、冯保的支持十分不开的。

同时,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冬天上课的时候,小皇帝总是嘱咐小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

张居正生病后,朱翊钧更是亲自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紧努力,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后要比朱翊钧负责任。

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

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

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

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明熹宗朱由校可以说子承父业,顺其自然的得到了,但真的要座上干清宫的皇帝宝座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却留下了一个李选侍,这个女人跟郑贵妃如出一辙,整天捉摸着怎么将皇后位子弄到手,此时的郑贵妃也对皇太后的位子垂涎已久,就这样,两个臭味相投的女人凑在了一起,互相配合,在皇帝面前软磨硬泡,非要将封号讨下来不可,即使在光宗病危的几天,他们也没有停止过。

光宗突然驾崩,使郑李二人失去了保护伞,群臣对他们并没有好感,两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于是李选侍想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

由于熹宗生母早逝,李选侍成了熹宗的实际看护人,此刻正好利用这层关系,将熹宗扣留。

先皇已经驾崩,熹宗已经被宣布即皇帝位,但小皇帝迟迟没有从后宫走出来,群臣非常着急,纷纷上书请李选侍放还熹宗。

但是李选侍根本不听,仍旧将新皇扣留,幸亏太监王安,从大局出发,将皇子骗了出来,交给了群臣。

李选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赖在干清宫不走,以此要挟群臣给他皇太后的封号。

按古制皇帝即位后,应该立即迁入干清宫居住,但是无人奈何的了李选侍,群臣非常着急。

劝李移宫的奏章如雪片飞来,李选侍根本不理,群臣终于被激怒了,杨涟代表众大臣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他即日离宫,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让李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百般威吓,李选侍终于带着宫女灰溜溜的迁出了乾清宫。

史称此事件为“移宫案”,明宫三大案之一。

熹宗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

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

【0706 卖的风生水起】【0764 决裂】【0482 震撼洋人传教士的军用望远镜】【0203 开天辟地第一炸】【0374 放烟花和童话世界般的心境】【0885 来自大舅哥的敲打】【0982 王体乾来访】【0921 韦爵爷最崇拜的人】【0723 韦宝想到一条计策】【0228 吴大小姐和赵大小姐】【0294 院试】【0732 朱由校想惩治韦宝】【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0655 殿试】【1038 东北王】【0542 韦总裁亲自坐镇辽阳城】【0822 韦监军怒怼孙承宗】【0844 从天上打下来的炮击】【0592 刚找到郑英大】【0249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0712 对刑部动手】【0347 主意拿的很定的吴襄】【0205 赵里正的橄榄枝】【0126 谭疯子醒了】【0256 再到山海关】【0603 仁穆大王大妃出手了】【0259 新品火爆带来的意外之害】【0474 韦宝到京城】【0104 有好消息了】【0864 代善和皇太极都抛出橄榄枝】【0873 去看赵金凤】【0090 天上掉钱】【0420 兵不血刃】【0216 邪恶的计划】【0117 孙九叔的操作技巧】【0081 怡红院】【0894 号称六万的大军入关】【0647 做坏事也同样要讲口碑】【0855 韦大人借机说教】【0297 甲榜全通过】【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235 两只小鸡的故事】【0125 毛司】【0333 酒瓶炸弹】【0963 韦宝没有想到这么顺利】【0903 有大气魄的努尔哈赤】【0076 团队初成】【0875 朱由校少有的霸气时段】【0755 三堂会审】【0620 回到韦家庄】【0348 范晓琳得雨露滋润】【0233 翻转】【0577 朝鲜韦太傅】【0440 姜是老的辣】【1030 努尔哈赤议和】【1004 韦宝见聪古伦】【0934 关宁铁骑正名的机会来了】【0986 韦爵爷不同意合作】【0817 总裁要看试验】【0703 韦大人舌战东林党】【0204 简易煤矿】【0696 让九千岁看看什么叫银子】【0369 红兄吴三辅】【0953 开放口岸和统管整个大明水师】【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0852 议和】【0369 红兄吴三辅】【0208 红薯土豆稻米小麦花生玉米】【0808 高第和三个监军大太监】【0537 抢东西,宝军是专业的】【0372 吴大萝莉】【0421 韦宝见刘兴祚】【0506 我这一生,不信命运,不畏生死,无惧天地,无视等级】【0741 兵部海防衙门】【0817 总裁要看试验】【0984 太监】【1049 两种可能】【0191 山川壮丽民族大同】【0484 本来只是想烧掉一座教堂】【0483 各怀心眼的韦宝与洋人传教士们】【0966 八百万两银子的缺口】【0473 上京城考乡试】【0324 憧憬中的宝械师】【0124 浴室】【0911 乌兰图雅琪琪格】【0748 魏忠贤忒歹毒了】【0556 孙承宗和袁崇焕感到了畏惧】【0616 具宏和申景搷逼迫韦总裁】【0452 用功中】【0268 同窗】【0449 山海楼饮茶】【0698 韦大人主持考选】【0258 吴三桂出场】【0451 有权有势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0857 第一次谈判】【0826 孙承宗耍脾气】【0151 先开业后办典礼】【0507 返回韦家庄】【0840 孙承宗的诋毁】【0830 只差毛文龙】
【0706 卖的风生水起】【0764 决裂】【0482 震撼洋人传教士的军用望远镜】【0203 开天辟地第一炸】【0374 放烟花和童话世界般的心境】【0885 来自大舅哥的敲打】【0982 王体乾来访】【0921 韦爵爷最崇拜的人】【0723 韦宝想到一条计策】【0228 吴大小姐和赵大小姐】【0294 院试】【0732 朱由校想惩治韦宝】【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0655 殿试】【1038 东北王】【0542 韦总裁亲自坐镇辽阳城】【0822 韦监军怒怼孙承宗】【0844 从天上打下来的炮击】【0592 刚找到郑英大】【0249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0712 对刑部动手】【0347 主意拿的很定的吴襄】【0205 赵里正的橄榄枝】【0126 谭疯子醒了】【0256 再到山海关】【0603 仁穆大王大妃出手了】【0259 新品火爆带来的意外之害】【0474 韦宝到京城】【0104 有好消息了】【0864 代善和皇太极都抛出橄榄枝】【0873 去看赵金凤】【0090 天上掉钱】【0420 兵不血刃】【0216 邪恶的计划】【0117 孙九叔的操作技巧】【0081 怡红院】【0894 号称六万的大军入关】【0647 做坏事也同样要讲口碑】【0855 韦大人借机说教】【0297 甲榜全通过】【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235 两只小鸡的故事】【0125 毛司】【0333 酒瓶炸弹】【0963 韦宝没有想到这么顺利】【0903 有大气魄的努尔哈赤】【0076 团队初成】【0875 朱由校少有的霸气时段】【0755 三堂会审】【0620 回到韦家庄】【0348 范晓琳得雨露滋润】【0233 翻转】【0577 朝鲜韦太傅】【0440 姜是老的辣】【1030 努尔哈赤议和】【1004 韦宝见聪古伦】【0934 关宁铁骑正名的机会来了】【0986 韦爵爷不同意合作】【0817 总裁要看试验】【0703 韦大人舌战东林党】【0204 简易煤矿】【0696 让九千岁看看什么叫银子】【0369 红兄吴三辅】【0953 开放口岸和统管整个大明水师】【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0852 议和】【0369 红兄吴三辅】【0208 红薯土豆稻米小麦花生玉米】【0808 高第和三个监军大太监】【0537 抢东西,宝军是专业的】【0372 吴大萝莉】【0421 韦宝见刘兴祚】【0506 我这一生,不信命运,不畏生死,无惧天地,无视等级】【0741 兵部海防衙门】【0817 总裁要看试验】【0984 太监】【1049 两种可能】【0191 山川壮丽民族大同】【0484 本来只是想烧掉一座教堂】【0483 各怀心眼的韦宝与洋人传教士们】【0966 八百万两银子的缺口】【0473 上京城考乡试】【0324 憧憬中的宝械师】【0124 浴室】【0911 乌兰图雅琪琪格】【0748 魏忠贤忒歹毒了】【0556 孙承宗和袁崇焕感到了畏惧】【0616 具宏和申景搷逼迫韦总裁】【0452 用功中】【0268 同窗】【0449 山海楼饮茶】【0698 韦大人主持考选】【0258 吴三桂出场】【0451 有权有势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0857 第一次谈判】【0826 孙承宗耍脾气】【0151 先开业后办典礼】【0507 返回韦家庄】【0840 孙承宗的诋毁】【0830 只差毛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