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朝气象2

朱聿键沉吟良久,神色有些黯然的叹了一口气:“当初太祖定下优待士人、薄收商税的国策的时候,肯定没有料到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吧?冠军侯说得对,若不能为国所用,江南纵有三千繁华,于大明又有何用?传令,加封戚老将军为平难将军,整顿淮泗义军、金门军、鹰厦军、浙军,密切注视江南的动向!郑氏舰队和驻扎在武汉的水师分舰队加紧整训,随时准备夹击南京,将江南叛逆连根拔起!”

一句话就注定了江南缙绅和士大夫集团的命运。这个团体在明初的时候就因为支持过张士诚、陈友谅的缘故倍受打压,但当朱元璋、朱棣这两位铁腕强人故去之后,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元气,到了万历,简直如同疾风劲草一般,变得无比强大,主宰朝政的不再是皇帝,不再是内阁,而是江南这个团体。如果历史没有出岔子,这个团体的辉煌还会继续,他们的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清朝、民国的命运,即便是康熙、雍正这等铁腕强人也无法真正征服这个桀骜不驯的团体。可是现在,这个团体的末日到了,他们迎来了一个更有野心、更有活力的团体。

江南士绅集团的野心仅限于主宰这个国家的命运,将这个国家的财富揽入囊中,而河洛集团的野心却是主宰整个蓝色星球的命运,将黑色猛虎旗插到每一个阳光照得到的角落去,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一个固步自封、早在宋朝就已经显露暮气的团体野上了一个朝气蓬勃、极具侵略性的团体,除了被辗得连渣都不剩之外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隆武帝已经下定了决心,在场的文武百官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也只能齐声应:“遵旨!”

江南那边还要乱一阵子,先让它乱着,戚虎一时半刻还不会打过去的,因此满朝文武也没有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江南士绅集团注定是要被时代抛弃的,没必要对一堆早就散发着腐臭味了的垃圾浪费表情,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朕要重整军制。”朱聿键抛出了下一个议题。

群臣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大明的军制早就烂透了,养着百万卫所兵,除了浪费钱粮之外屁用都没有,而且国家拨出的那点钱粮还不够卫所兵塞牙缝,国家不满意,卫所兵满腹牢骚,这实在是太坑爹了。

薛思明说:“陛下英明!大明军制早就烂了,百万卫所兵不仅打不了仗,还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早就该裁掉了!”

方逸之皱着眉头说:“卫所兵固然该裁,但是,这么多人,裁掉了往哪放?”

杨梦龙说:“好办,把卫所的田地分给他们就是了。”

方孔绍苦笑:“卫所哪里还有什么田地啊!”

杨梦龙正式说:“卫所的田地有的是,只是让千户、百户他们给侵占了而已。我的意见是,由国家出钱,以一个比较低廉的价格将那些田产从卫所军官们手里买过来,按人头平分给军户们……别翻白眼,老子干过卫所千户,那里头的猫腻我知道得一清二楚,田有的是,只是在不该拥有的人手里而已!”

方逸之两手一摊:“那钱呢?被卫所军官侵占的田产何止百万亩,就算把价格压得再低,几百万两银子还是要的,钱从哪来?这一场仗打下来,半个大明都给打烂了,到处都要重建,到处都要钱,上哪挤出几百万两白银喂饱那些家伙?”

这确实是个大难题,财政危机从朱棣之后就一直在折磨着大明,越往后就越严重,到了崇祯这一朝,几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虽说随着河洛集团的崛起,大明有了新的税源,情况有所改善,奈何这一仗下来半个国家都打烂了,不砸个一千几百万两银子下去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大明恢复元气的,这里头要花的钱可就海了去了,上哪找这么多钱买田分给军户?反正方逸之是想不出办法了。

但是在杨梦龙看来这根本就不算个事:“把江南士绅的家给抄了不就有钱了?”

一众文臣无不齐齐翻起白眼。把江南士绅的家抄了不就有钱了?你老人家还能再简单粗暴一点么!

张桐说:“就算有钱,那些将官也不见得肯把田卖给朝廷……国人把田地看得太重了,不到万不得已的关头是绝对不会卖田地的!”

朱聿键淡然说:“那就多花一点时间,清查他们贪墨军资、侵占军田的恶行,然后通通挂树上去。其实朕更倾向于将他们挂到树上去,这样可以省一笔钱。”

武将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文臣们则激烈地翻着白眼。他们总算知道为什么杨梦龙力挺朱聿键继位了,这两个简直就是臭味相投啊!

于是,又一道圣旨拟好了:所有军田全部收归国有,内阁将在一个月之内组建统计小组,太量全国军田,清查田籍,从将官手里低价购买田产按人头分给军户……老朱家一向有“抠神”之称,隆武帝也改不掉这抠门的毛病,购买田产的价钱定得相当低,将官们不卖也得卖————不服的可以造反!

这一新政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很多将官不出所料的跳起来造反了。这些田产可是他们家族攒了好几代人才攒下来的,凭什么你一句话就全收回去?凭什么?反你丫的!

同样不出所料,这些反叛旋起旋灭,绝大多数叛乱还没等新军出动就被军户们给镇压下去了,想要造反的将官还没来得及起兵就被手下的军户给割掉了脑袋……在军户们眼里,这些将官的田等于是他们的田了,这帮喝了他们几代人的血的王八蛋不仅不肯把他们的田交出来,还要带他们去造试图分田给他们的朝廷的反,简直就是岂有此理,不弄死你跟你姓!甚至有不少将官还没有生出要造反的念头就让军户安上一个要造反的罪名给割了脑袋拿去向朝廷邀功,然后美滋滋的分田地分家产,一时间,卫所将官成了高危职业,看似软弱可欺的军户在获得田地的希望面前爆发出来的狂热让他们肝颤。

当然,就这些将官干过的破事,把他们全部干掉可能有冤枉的,但是十个里面砍掉九个,肯定有漏网的,所以朝廷对军户们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些蛀虫趴在大明身上吸血吸了这么多年,也该付出一点代价了。

卫所制就此成为过去,早已沦为农奴的军户重新变回自耕农,对新朝可谓感恩戴德。

废除卫所制同样没费什么事,这玩意儿大家都觉得早就该废掉了,做一件两百年前就该做了的事情,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朱聿键抛出的军制改革却让满朝文武炸了锅:

他要效仿大唐,重开都督府!

乖乖不得了,这可捅了每一个文臣的菊花了。他们虽然对顽固的士大夫阶层疯狂打压武将集团,甚至为此不性废掉大明的国防力量的做法很不满,但他们同样没有忘记藩镇之乱时武将集团终年相互攻伐不断、文人命贱如蚁、百姓沦为口粮十室九空的惨状,重开都督府?不行,绝对不行,这不是又要来一次藩镇之乱么!绝对不行!而武将觉得很有必要,重开都督府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晋升的机会,好处是明摆着的嘛。文武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吵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朱聿键拍了板,都督府,非开不可!

而且不是开一个两个,一开就一大串!

关内总共有八个都督府,分别是沈阳都督府、北京都督府、济南都督府、南京都督府、广州都督府、武汉都督府、成都都督府、兰州都督府,每个都督府下辖一到两个军团,分管两个到三个省份,军队的整训调动、兵员招募、粮饷发放,由朝廷中枢和都督府沟通解决,地方无权干涉。同样的,都督府只负责地方防务和军队建设,无权干涉地方行政事务,擅自越权者将付出可怕的代价。

在塞外同样还要建立多个都督府。在八大都督府架子搭起来之后,将全力恢复旧有的版图,哈密卫改为哈密都督府,负责征服由准噶尔人统治的回疆,将这片广袤而炎热的土地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乌斯藏都司改为乌斯藏都督府,负责招募藏人、羌人、夷人,征服整个藏地,如果都督大人够气魄的话,从青藏高原上冲下去征报整个恒河平原朝廷也没意见,甚至喜闻乐见;奴儿干都司改为奴儿干都督府,不过驻地得往北移,移至宁古塔一带,负责征服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强悍的索伦诸部,并且越过黑龙江,将战旗插到一切能够耕种能够开矿的土地去。安南也成立靖海都督府,受大明节制,负责征服整个中南半岛,把马六甲海峡纳入大明的统治。

这样一来,大明就有了十二个都督府可真是大手笔、大气魄。

至于诸都督府的人选,朱聿键很快就拿出了名单:

李惟鸾————沈阳都督府

卢象升————兼领北京都督府

吴胜————济南都督府

戚虎————南京都督府

韩鹏————广州都督府

薛思明————武汉都督府

秦良玉————成都都督府

钱瑜————兰州都督府

雷时声————哈密都督府

阎应元————奴儿干都督府

钟宁————乌斯藏都督府

王锐————靖海都督府

咦,似乎漏了谁?

哦,漏了杨梦龙。

朱聿键马上补上:将大明水师更名为大明海军,杨梦龙出任海军元帅————皇帝陛下完全无视这个旱鸭子根本就不会游泳。同样的,劳苦功高的卢象升晋升为陆军元帅,大明双璧统率大明强大的海陆军,拱卫帝国的缰土。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都督都不能世袭,而且每十年对调一次。唯一例外的是靖海都督府,人家不光是大明的都督,还是一国之君呢,没法对调的。同样的,各都督府的部队每十五年对调一次防区,在给各都督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最大限度的限制,防区对调、都督与下辖部队分别对调,这几条基本上断绝了都督们拥兵自重甚至造反的可能,十年时间,再精明的野心家也不可能作好造反所需的一切准备。而且没有朝廷的命令,地方部队不得成建制进入城区,哪怕是节假日也不行,违令者将受到很重的惩罚。大明将废除募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所有适龄青年,只要不是残疾或者有先天性疾病,都必须接受体检,合者者入伍参军,在军队里接受为期两年的训练,逃避服役义务者将被打入黑名单,这辈子都没法出头了。在服两年义务兵役期间不得在地方找对象,违令者,严惩!两年之后,表现出色又对军旅生活充满兴趣者可继续服役,成为职业军人,有相当优厚的工资和一系列的优先政策,一句话,当一名职业军人不仅光荣,而且很有前途。

武将的顶峰就是元帅,但整个帝国皇帝以下最高领导人是帝国首相,一应民生经济、政治外交、人事任免,都由首相全权负责,元帅无权干涉。当然,首相实行的是竞选制度,元帅也可以竞选首相,但在竞选之前必须脱军装,跟军界断绝关系,否则不得参选。这一条无疑给文臣集团吃了一颗定心丸。虽说重开都督府、建立海陆军元帅府基本上断绝了文臣插手军队的可能性,让武将有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大明的基本国策依然是文官治国,他们的地位并没有降低,只是要接受武将集团有限度的挑战了而已,怕什么?

军制改革的框架基本上定下了,接下来,该谈谈文官官制改革了。

六十八 横扫千军3一一九 震骇3五十六 麻烦来了一二九 瓜分七十三 帝国主义的铁拳3三十一 庆祝个蛋八十三 盖州一四一 大扩张的序幕3七十八 倒霉的西夷第七章 奇葩平叛记1三十六 沸腾二十七 女王VS小受10一零五 拉拢八十五 星火燎原一三九 崇祯的结局七十二 血色帝都8三十七 血战吴淞口1十三 闭门羹九十 再战大凌河1八十九 真会做人一一八 汗王的愤怒八十四 财政危机二十三 女王VS小受6一六一 气合风云6四十八 原始社会好一六五 气合风云10一零三 封侯七十三 老熟人一三五 土默特部分裂1六十七 踢上了铁板5八十八 安南攻略2二十九 激战张北七十一 先下手为强九十二 再战大凌河3第七章 和天斗2四十七 决断九十 中棒友谊靠日本九十一 苦劝一零三 困兽一零五 拉拢四十四 河洛风雷7一三九 崇祯的结局五十七 自作聪明三十九 旱鸭子一四八 长谈2一三一 工业帝国3二十六 暴怒第六章 又见追债八十 倒霉的秀才六十九 猛士第六章 一路向南九十八 绝望七十五 正红旗惨败七十一 大凌河悲歌7第八章 报纸一二一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三十六 舞阳精兵九十四 夜战2六十六 血色帝都2第四章 雄心勃勃,不过只有三分钟一二七 望梅止渴二十五 举国之战三十五 阳泉攻防5五十四 讽刺一一零 侵略如火第五章 地图炮七十三 是正红旗就行了八十九 互市三十九 血战吴淞口3五十五 欲哭无泪第四章 风起华北3一零五 沧州血战1十八 女王VS小受1一二五 殊死之战2一四七 解决流寇12三十九 河洛风雷2六十六 荷兰:总有刁民想害朕十九 厚礼三十二 真难缠十五 发难二十四 刀中王者一三三 约架1第八章 新朝气象3三十一 庆祝个蛋一三三 绝望三十一 坑爹一零七 战略1十一 裂痕十四 和天斗9八十二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十三 陷阱二十二 女王VS小受5八十七 懵圈了四十二 河洛风雷5五十二 天雄军剿匪记2七十九 自责第十章 惊喜三十七 重甲一二八 忽悠也是一门艺术四十五 风中女王
六十八 横扫千军3一一九 震骇3五十六 麻烦来了一二九 瓜分七十三 帝国主义的铁拳3三十一 庆祝个蛋八十三 盖州一四一 大扩张的序幕3七十八 倒霉的西夷第七章 奇葩平叛记1三十六 沸腾二十七 女王VS小受10一零五 拉拢八十五 星火燎原一三九 崇祯的结局七十二 血色帝都8三十七 血战吴淞口1十三 闭门羹九十 再战大凌河1八十九 真会做人一一八 汗王的愤怒八十四 财政危机二十三 女王VS小受6一六一 气合风云6四十八 原始社会好一六五 气合风云10一零三 封侯七十三 老熟人一三五 土默特部分裂1六十七 踢上了铁板5八十八 安南攻略2二十九 激战张北七十一 先下手为强九十二 再战大凌河3第七章 和天斗2四十七 决断九十 中棒友谊靠日本九十一 苦劝一零三 困兽一零五 拉拢四十四 河洛风雷7一三九 崇祯的结局五十七 自作聪明三十九 旱鸭子一四八 长谈2一三一 工业帝国3二十六 暴怒第六章 又见追债八十 倒霉的秀才六十九 猛士第六章 一路向南九十八 绝望七十五 正红旗惨败七十一 大凌河悲歌7第八章 报纸一二一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三十六 舞阳精兵九十四 夜战2六十六 血色帝都2第四章 雄心勃勃,不过只有三分钟一二七 望梅止渴二十五 举国之战三十五 阳泉攻防5五十四 讽刺一一零 侵略如火第五章 地图炮七十三 是正红旗就行了八十九 互市三十九 血战吴淞口3五十五 欲哭无泪第四章 风起华北3一零五 沧州血战1十八 女王VS小受1一二五 殊死之战2一四七 解决流寇12三十九 河洛风雷2六十六 荷兰:总有刁民想害朕十九 厚礼三十二 真难缠十五 发难二十四 刀中王者一三三 约架1第八章 新朝气象3三十一 庆祝个蛋一三三 绝望三十一 坑爹一零七 战略1十一 裂痕十四 和天斗9八十二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十三 陷阱二十二 女王VS小受5八十七 懵圈了四十二 河洛风雷5五十二 天雄军剿匪记2七十九 自责第十章 惊喜三十七 重甲一二八 忽悠也是一门艺术四十五 风中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