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经济工作会

“伯玉兄,这次皇帝赐给你一千亩土地,为何不收呢?”

马济远毕竟算是朱宏三的元老之一,现在虽然被免官,但是朱宏三对马济远还是不错的,离开南京时赐给他一千亩土地用来养老。

“书田,我现在哪还有脸回武昌去要那一千亩土地?现在武昌马家强占了十万亩土地,虽然大多数都在仲玉手里,但是老夫心中对家乡父老也有愧啊!”

“那这次伯玉兄准备回哪呢?”

马济远老家在武昌,但是这次马济远并没有走长江水路,而是带着家人和仆人走的南门。

“书田,老夫自幼离家,说句实在话家乡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这次老夫准备去宁国府,毕竟老夫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

马济远的大伯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所以在马济远小的时候父亲马国祥将他过继给大伯马国安。当时马国安正在宁国府的南陵县当县令,然后升任推官、知府,所以马济远在宁国府渡过了最美好的童年,所以这次贬官他也不准备回武昌,而是去宁国府养老。

方逢年听马济远这么说点点头,不再说话而是和马济远拱手告别。

方逢年和马济远分开后回到城里,刚到千步廊自己的办公地点,就看到税务部的书办来找他。

“尚书大人,王阁老派人来找过您多次,说元辅召开经济工作会,让财政、税务、民政三部的尚书侍郎去开会。部里的薛侍郎和任侍郎已经去了!”

这次内阁大调整,新任班子上台自然要有新气象,作为马济远的同年方逢年原本是后勤部的侍郎,马明远为了收买天启二年同学会,特意将方逢年调转到税务部担任尚书一职。

税务部顾名思义就是收税的,下辖十五个行省清吏司,还有南京、杭州、泉州、广州、吕宋五个海关清吏司,手中的权利很重。因为税务部出自以前的户部,所以尚书历来都是财政部尚书陈子龙兼任,现在为了收买人心,马明远将这个重要职位交给了方逢年。

方逢年今天去送马济远,是和主管阁老王云昌告过假的,现在听说首辅马明远找自己有事,赶紧换上官袍,疾步赶到千步廊的内阁办公室。

内阁在千步廊靠近洪武门的第一进院子,对面就是五军都督府等军事机关。内阁占地不大,只有前后三栋小楼,第一栋是内阁书办的办公地点,第二栋是内阁六位副总理大臣的办公地点,最后一栋是总理大臣马明远的办公室和一个小会议室。

方逢年赶到时会议已经开始,不过还没轮到税务部汇报工作,财政部尚书陈子龙正在侃侃而谈。

方逢年在门口咳嗽一声,然后走进会议室,躬身说道:“元辅,王阁老,下官来迟了,请恕罪!”

马明远点点头说道:“书田兄请坐,王阁老已经和我说了什么情况!”马明远并没有说方逢年请假的缘由,毕竟自己身为亲弟弟没去送哥哥实在不妥。

方逢年也没说破,躬身施礼,然后走到陈子龙身边,对周围的同僚微微躬身,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陈子龙刚才被方逢年打断汇报,他看了看马明远,马明远说道:“人中请继续说下去!”

“是,元辅!刚才下官说道现在国库存银五百六十八万两,但是都是广东和浙江各省解来的纹银,折合库平银是五百一十七万两,这就是目前所有的钱了,怎么使用请两位大人决定吧!”

这个数字马明远早就知道,他虽然不管财政,但是财政部是他的老巢,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王阁老,陈尚书,现在陛下北伐在即,一定要保证各地兵工厂的生产进度。佟阁老那边已经和本官说过多次了,后勤部已经拖欠兵工厂俸禄三个月,明天财政部将这三个月的俸禄都拨给后勤部!”

“元辅,三个月的俸禄就是二百万两,这样国库就剩下三百万两,年底就要为官员发这半年的俸禄,需要三百七十万两,缺口的银子怎么办?”

“人中这个不用愁,年底前那些抄家的家产就能到位,估计能有个一百多万两!还有铸币局已经重开,立刻将国库中的库平银压制成银元,以后所有俸禄支出都用银元结算!”

大明国库规定,国家库平银含银量为九成五,可是朱宏三搞的那个银元含银量只为八成七,这样一枚银币就赚了八分的利,国库中的五百一十七万库平银立刻变成五百五十八万银元,赚钱在没有比这还快的了。这只是铸币的得利,还没算银元兑换的差价。

一块银元标价一两,官兑库平银一两,但是要知道库平银是有杂质的,所以一两五分库平银才能兑换一个银元,多出来的五分就是火耗。这还是国家国库的库平银,如果是各地送来的赋税火耗更高。广州因为是贸易大港,所以广州的银两杂质很多,火耗最多要收到一钱七分银子,所以朱宏三推行银元真是赚大发了。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大明这种含银不高的银币发行后必定会贬值,但是马明远在四年前具有先见性的将银元和白糖、精盐的价值绑定,利用国家权力强行规定雷州产的白糖为五银元一斤,精盐为一银元一斤。

因为雷州白糖和精盐产量就那么大,并且还具有技术垄断,其他盐场和糖厂都产不出来如此洁白的白糖和食盐,所以和白糖、食盐挂钩的银元币值十分稳定,在南直隶民间甚至达到了一个银元兑换一两七钱的白银。在遥远的内陆,比如说交通不便的四川和陕西,因为白糖和食盐价格高涨,所以银元兑换白银更是达到了一兑二两五。

其实神武朝廷现在的财政状况并没有陈子龙在朝会上说的那么不堪,如同一副就要倒闭的模样。现在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输入大明的白银比前几年还多了,银子一多就要贬值,所以广东那边的商业并没有像陈子龙说的那样收税收的频临破产。

大明在万历年间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间商业得到极大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而铜钱在币值上和数量上都不如白银好用,所以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大明,这种流动最高潮时达到了每年二百多万两的规模。

可是随着一六一八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因为西班牙为了参加战争,将美洲出产的白银全部运回宗主国,用来打仗。流入中国的白银变少,最后更是没有了。

流入中国的白银变少了,可是大明这边偏偏碰上了乱世,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时大明实行银元币制,还能坚持下去,可是偏偏大明实行的银两制,也就是用贵金属的重量来当货币。这样国家对货币根本没有了监控权,同时中国人还有储蓄的习惯,大量的白银被埋入自己的院子、花坛中。

而这时大明经过张居正改革,不收实物税了,都变成了银两,最开始因为民间银两很多,在万历年间每年还能收上来五六百万的进项。可是到了崇祯年间,因为魏忠贤的倒台,在没有人为皇帝从额外的渠道弄钱,只能从民间正赋上要钱。

这时因为民间流动白银减少,士人不用交税,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各地藩王强占大量土地等等原因,崇祯三年原本定的要收七百八十七万两白银,最后只收上来九十二万两白银。

这么大的国家只有九十二万两白银的收入,自然要出事情,以后那些流民、流寇什么的就是顺其自然了。

大明的国运完了,可是满清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欧洲三十年战争在一六*四八年结束,在第二年美洲的白银开始重新流回到大明,这个时候满清已经占领了最富庶的南直隶,有钱、有粮食,这才能支持满清将南明和各地的起义军镇压下去。

不过这个时空满清的好运气被朱宏三占了,因为朱宏三自己占有大量的商行和工厂,而这些工厂产生的利润是不计入国家税收的,所以现在的情况并没有陈子龙说的那么严重。

马明远老于财政,自然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但是当时为了自己能重回首辅的位置,也没办法了,只好将财政情况说的无比严重,好像明天就要散伙似的,这才将马济远挤下首辅的位置。

方逢年以前当过知府,还是懂一些银钱之法的,但是他那种自学成才的职高教育,那能和马明远这种本科生相比?方逢年坐在一边听马明远侃侃而谈银元之法,一边听一边是心中的佩服。

方逢年以前十分看不起马明远,以为他只是一个书生,仗着跟随皇帝早,就早早的占据了朝中的好位置,如果给他一个府一个县,可能治理的还不如自己。但是今天听马明远在这谈币制改革,这才发现马明远在财政这一方面上实在有独到之处,可不是自己能比了的。

第九百二十三章 范永斗第七百三十章 二大爷驾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求情第六章 再遇第十八章 火药第三百六十四章 锦衣卫在行动第七百八十一章 结盟第二百零七章 带血的煤炭第六百零二章 震惊第八百一十九章 咒水之难第七百八十六章 功臣楼第三百零九章 两广交锋第六百零四章 流民案第七百一十四章 勾心斗角第八百一十三章 霸王餐第五百四十八章 教导第二百一十章 广州到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中原大战(7)第四十四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三十八章 准备出征第七百八十三章 落井下石第九百六十六章 乱起(7)第六百四十八章 新贵第七百四十二章 淮安城破第六百二十五章 两白旗的来历第九百六十二章 乱起(3)第八百九十章 家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两白旗的来历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江的危机第六百二十八章 色诱第一百零四章 东莞一日游第六百八十八章 南京故事(7)第三百三十六章 姜曰广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可奈何第八百九十六章 明末财政危机第八百二十六章 泉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昌守城战(5)第五百一十章 开除第四百八十七章 婆媳一家亲第七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战(9)第四百六十二章 用刑第五百六十四章 扬州之战(2)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你屁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广州(2)第八百五十二章 投降派第七百一十四章 勾心斗角第九十六章 南海卫第二百二十六章 繁荣的鸿基港第四百五十七章 鲁王旧部第五十二章 出生第九百四十章 偷袭第一百八十四章 码头送行第九百三十章 黄金家族血泪史第二百二十六章 繁荣的鸿基港第六百七十五章 夜袭第七十九章 大炮第一百八十五章 意气风发的佟知府第九百二十六章 分赃不均第六百四十六章 环岛抢劫第六百五十七章 女太上皇第七百六十一章 中原大战(15)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乡并屯第六百零三章 流民营第十七章 风云起第七百二十七章 清丈土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扬州之战(7)第二百五十章 都拼命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密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震动(4)第三百八十九章 最长的一天(5)第三百六十三章 毒计第五百三十四章 被抓到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昌守城战(4)第五百七十章 扬州之战(8)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下震动(2)第九百四十章 偷袭第六百六十七章 战广州(4)第二百五十章 都拼命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教育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炮即是真理第六十四章 坞堡第七百一十章 坏叔叔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淮河第七百五十四章 中原大战(8)第九百零四章 倒霉第十一章 约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九十三章 冷兵器第一百二十三章 通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祸临头第五百四十八章 教导第七百四十章 出征第九百零八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一章 最长的一天(7)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零八章 定海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力倍增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何必生在帝王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叔侄密谈
第九百二十三章 范永斗第七百三十章 二大爷驾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求情第六章 再遇第十八章 火药第三百六十四章 锦衣卫在行动第七百八十一章 结盟第二百零七章 带血的煤炭第六百零二章 震惊第八百一十九章 咒水之难第七百八十六章 功臣楼第三百零九章 两广交锋第六百零四章 流民案第七百一十四章 勾心斗角第八百一十三章 霸王餐第五百四十八章 教导第二百一十章 广州到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中原大战(7)第四十四章 惊天大案第六百三十八章 准备出征第七百八十三章 落井下石第九百六十六章 乱起(7)第六百四十八章 新贵第七百四十二章 淮安城破第六百二十五章 两白旗的来历第九百六十二章 乱起(3)第八百九十章 家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两白旗的来历第四百五十四章 朱江的危机第六百二十八章 色诱第一百零四章 东莞一日游第六百八十八章 南京故事(7)第三百三十六章 姜曰广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可奈何第八百九十六章 明末财政危机第八百二十六章 泉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昌守城战(5)第五百一十章 开除第四百八十七章 婆媳一家亲第七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战(9)第四百六十二章 用刑第五百六十四章 扬州之战(2)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你屁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战广州(2)第八百五十二章 投降派第七百一十四章 勾心斗角第九十六章 南海卫第二百二十六章 繁荣的鸿基港第四百五十七章 鲁王旧部第五十二章 出生第九百四十章 偷袭第一百八十四章 码头送行第九百三十章 黄金家族血泪史第二百二十六章 繁荣的鸿基港第六百七十五章 夜袭第七十九章 大炮第一百八十五章 意气风发的佟知府第九百二十六章 分赃不均第六百四十六章 环岛抢劫第六百五十七章 女太上皇第七百六十一章 中原大战(15)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乡并屯第六百零三章 流民营第十七章 风云起第七百二十七章 清丈土地第五百六十九章 扬州之战(7)第二百五十章 都拼命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密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震动(4)第三百八十九章 最长的一天(5)第三百六十三章 毒计第五百三十四章 被抓到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昌守城战(4)第五百七十章 扬州之战(8)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下震动(2)第九百四十章 偷袭第六百六十七章 战广州(4)第二百五十章 都拼命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教育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炮即是真理第六十四章 坞堡第七百一十章 坏叔叔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淮河第七百五十四章 中原大战(8)第九百零四章 倒霉第十一章 约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九十三章 冷兵器第一百二十三章 通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祸临头第五百四十八章 教导第七百四十章 出征第九百零八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一章 最长的一天(7)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零八章 定海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力倍增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何必生在帝王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叔侄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