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出击的阿济格拔刀向前冲,也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所幸这一轮炮击没有伤到他。战场的混乱已经让他蒙头转向了。阿济格毕竟久经战阵,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常情况下,现在应该退兵。但是部队失去了指挥,这么混乱的状态下撤退就是溃散大逃亡,不但花皮就在眼前,关宁军同样可以反身杀来,损失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带头冲锋,用拼命冲杀的血性重新凝聚起队伍,用一场胜利提高士气。以他多年和明军作战的经验,后金铁骑的冲锋,是无人可挡的,后金铁骑天下无敌!
现在双方距离还很远,有四、五里之遥。正常的出击应该是马队开始小步慢跑前进,保持马力,只有最后100步才是全速冲刺。但是不停打来的炮弹使他们无法从容组织进攻,只能快速冲锋,在冲击的气势下组织队形,所以鞑子的马队一开始就快速奔跑起来。
原来组织的用于冲击马队就有1000鞑子,炮击中损失一部分,但是,由于阿济格的带头冲锋又加入一批,总数大约还是一千人。一千匹马奔腾向前,气势宏伟。朱家军的士兵首次战斗就对上这么强悍的骑兵,士兵、军官都难免面露惧色。就是他们身后的关宁军也是紧张的发抖,因为他们知道鞑子马队的厉害。
北方支队的军官们都挥舞着手臂大声喊着鼓舞士气:“不杀死鞑子,鞑子就会杀死你们,狭路相逢勇者胜!杀死鞑子!”
“万胜!万胜!”士兵们也拼命呼喊,大声的呼喊振作了不少士气。
首先开火的是半自动机枪,它的有效射程是三里(1500米),在瞄准镜的辅助下射击准确,鞑子马队密集,几乎弹无虚发。两个排加上特务班有20多支半自动,它的常用弹夹10发,击发迅速,大批的鞑子纷纷落马。82迫击炮不断的发射炮弹,战场上硝烟弥漫。
半自动的主要射击目标是边沿零散的骑兵,目的迫使鞑子的骑兵向中间聚集,以便于榴散弹打击。
连长直接指挥的特务班,特战兵都是好射手,他们的射击目标就是那些指手画脚呼喊的各级头目,和衣甲鲜亮的鞑子。
建奴的军队中有白甲兵和红甲兵,他们都是建奴真正的精锐力量。鞑子的成年男子通过规定的骑射考核后才能成为战兵,战兵在作战中只有杀死大量敌人立了功才能成为红甲兵,才有资格身穿红色的铁甲。鞑子缺少铁器,更缺少会打铁的工匠,能够着甲的鞑子就不一般。鞑子中还有更加精锐的人物。他们数量稀少,一般身着白色铠甲,叫做白甲兵。比起红甲兵来,这些身着白甲的鞑子更加的厉害、勇猛,一千个鞑子里面也难得出现一个白甲兵。
因此,狙击手们被告知:衣甲鲜亮的定是建奴的精锐,他们也就成了狙击手的目标。
在密集的子弹射击下,鞑子的马队已经进入150步(200米),到了近距离,本来应该加速奔跑,但是,他们的马力已经不济,速度提不起来了。
朱全柱尽管前面下达的命令已经很明确,但是,他仍然不自禁的喊道:“炮兵全部开火!发射榴散弹!所有枪支换散弹射击!手榴弹准备!”
鞑子的马队逼近,马蹄声
轰鸣如雷,大地震动,气势如虹。不幸的是他们撞上了铁丝网和地雷阵。在密集的地雷阵中,爆炸声此起彼伏,虽然地雷偏小,炸断马蹄子却不成问题。鞑子没有经验,不知道铁丝网的厉害,成片的马匹和铁丝网搅合到了一起,人马哀号声淹没在枪炮声中。疲惫的马匹本来速度不快,在铁丝网和地雷面前几乎没有了前进速度。
由于浙江剿匪总结经验时,充分肯定了掷弹筒在基层火力中的重要性,此后排一级增加了一个掷弹筒班,配五门掷弹筒。因此,一个排满编就有8门掷弹筒。
在鞑子骑兵闯进铁丝网时。十几门掷弹筒、两门82迫击炮使用榴散弹全部开火,炮声压过了其他声音。榴散弹在空中炸开,一枚炮弹散出150多枚10毫米的钢珠,82迫击炮的一枚榴散弹有300多颗钢珠。掷弹筒发射速度快,一发接一发的打过去,于是就形成了钢珠的暴风雨,它们对于密集滞留在铁丝网前的骑兵是致命的,用“横扫千军如卷席”这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奔腾向前,气势凶猛的骑兵队先头部队,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血肉的长河,有幸幸存下来的战马上面未必有骑兵,侥幸活着的骑兵未必能骑着完好的战马,活人活马还能奔跑的,在这血肉的长河中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到处乱窜,窜到阵地面前的被手榴弹、喷子无情地打成血葫芦。
后面的阿济格大惊,连忙下令停止冲击、后撤,自己能有多少本钱赔进去,花皮的大炮太凶悍了,他真的见识了什么叫火器犀利!
有的读者会问,阿济格不是冲在前面吗?怎么到了后面?提这个问题的人只能当炮灰,不会是将军的料。其实这是将领鼓舞士气的常用手段,古今同理。喊打喊杀的时候领头的会高调亮出英雄形象,高举手臂,昂首挺胸,第一个冲出去,士兵们被煽忽起来跟上去玩命,那头领就悄悄的退到了后头。即便头领是真英雄,也会被忠心耿耿的属下“强拽”下来。所以惨烈的交战中阿济格是在后面的。
就连指挥官朱全柱自己也震惊了,不是没打过榴散弹,但是面对集群的马队,集中使用榴散弹效果震撼。在这一波榴散弹的打击下,冲击马队的先锋部分几乎全部被消灭,估计有两、三百人。不过现实马上让他冷静下来,炮兵报告炮弹不多了!连长亲自指挥炮兵和特务班,他就在炮兵阵地上,炮兵可以随时报告。随即各班排都报告弹药不足。这个连已经苦战了一天,自身携带弹药有限。
朱全柱当即下令炮兵、一排、二排相继后撤,汇合辎重班,尽量补充一些弹药,辎重班的弹药也不多了。工兵布雷,三排向前警戒掩护。同时命令通信兵向营长报告战果和弹药不足的情况,请求允许一连退入遵化城。
阿济格被打惨了,继续冲击是不可能了,并且部队还在混乱之中,不得不后退收拢整顿队伍。
ωwш¤ тт kΛn¤ ¢o
双方都在后退整顿,战斗也就慢慢的停了下来,战场恢复了平静。
关宁军那边看到这边打了胜仗跃跃欲试,停止了向遵化城移动。
朱全柱连忙派出通信兵到赵率教那里,建议他乘胜加紧向遵化城撤退,加强遵化城防才是根本。赵率教对打仗还是精明的,闻言有理
,城外交战的胜败固然重要,但是无法和保住遵化城的重要性相比,所以他立即组织部队向遵化城缓缓退却。关宁军是目前明军中最善战的精锐,军纪严厉,训练有素,退却的动作有条不紊,很有章法。
冷兵器时代的战阵也是很厉害的,步兵接阵迎敌,冲击的骑兵未必能讨到好处。
......
赵率教领军在城外苦战,这边遵化城上看得清楚,已经有零散的士兵跑过来叫喊:“打开城门!”但是王元雅怎么敢开城门!城外双方已经是混战的态势,后金的鞑子兵,都骑着战马,如果蜂拥过来抢夺城门,谁能挡住?王元雅急得搓手跺脚,毫无办法。
这时,一个幕僚走过来,对王元雅说:“东翁(幕僚是官员私人花钱雇佣的,雇主就是东家,所以尊称东翁),润雨(孙和京的字)老弟曾经说过:危机时可以差遣孙家家丁,说他们颇有战力。东翁何不找来一试。”
王元雅苦笑说道:“说说而已,区区二十人,都是好钢,能碾几颗钉!这是千人万人的大战。老虎架不住狼多,没用的。”
幕僚并不泄气,说:“孙家非常人可比,东翁忘了那个电报了?常人能做到吗?不试一试,怎知不可?”他也不等王大人回答,回身命令随从:“去找孙公子的联络官,把这里的难处告诉他,如有办法,立即请来,军情十万火急。”
那个随从跑下城,跨上战马去了。
遵化城不是很大,时间不长,大约一刻钟后,一两四轮马车来到城下。城里的气球已经升起,和城外的朱全柱取得了联系,刘十三已经了解了军情,带着赵率教的报文和他的特务班赶到了南门,战士们都是一身迷彩棉装,甚是臃肿。副班长带了一名战士,没有上城,留在城门处,两个人每人两只喷子,为的是节省换子弹的时间,两支枪轮换着打。
刘十三带领九名战士和一名通信兵,手拿盾牌、武器、弹药上了城墙。这时的刘十三,已经没有了唯唯诺诺的联络官的模样,完全是一名勇武的战士。他来到王大人面前,单腿跪地,说:“王大人,情况我都知道了,这是赵将军的报文,请过目。”
接过报文,王元雅才知道城外来的是赵率教。远处的那个气球他也看到了,和城里的那个一模一样。看来孙家的家丁也在队中。
王元雅问:“打开城门很危险,一旦鞑子抢夺城门很难应付。你可有办法?”
刘十三答道:“回大人话,我手里只有这几个人,成千上万的鞑子抢夺城门我挡不住,如果只有一两百个鞑子我能挡住。”
王元雅又问:“你不是有二十多人吗?怎么就来这几个?”
“我们来了12人,其余12人都是通信兵,按我们的军规,不能派他们上战场,他们的武器仅仅是自卫。我留下两人守城门,上城的是十人。”
现在也不是客气的时候。王元雅说:“刘壮士,军中无戏言,你要知道开城门的严重后果!”
“小人愿立军令状,若鞑子不过三百,我放一个鞑子进城,就砍我的脑袋!”
“好!你将如何迎敌,守军如何配合?”
--- 第81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