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范永斗为大金立下大功

第142章 范永斗为大金立下大功

第141章

在你成功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全是好人。

程世杰现在可以说是很成功了,官居一品,哪怕是相对而言不值钱的一品武官,那也是一品,特别是身上还兼着一个正二品的辽东经略使,掌握着宁海军,节制着东江军,那就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如果程世杰只是一个登州卫左千户或者说是宁海军守备,杨青云绝对不会给程世杰效力,当然,程世杰现在的这个官职,杨青云其实是没有拒绝的能力和实力。

因为医家是儒家唯一不排斥的其他百家之一,读书人的崇高理想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有了这个环境氛围,医术的发展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程世杰可以选择有很多,如果他愿意找,有足够的价钱可以找到无数良医。杨青云这个前御医之子,其实是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

程世杰给杨青云这个兴海医学院院长的职位,与宁海军野战医院院长罗同同级别,既享受正四品级别。

杨青云对此非常满意,马上开始以兴海医学院院长的身份开始向程世杰介绍着他的工作计划。

传统的中医行医模式就是诊所制,几乎没有形成大型性的综合医院的趋势。

中医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是,这个行业的门槛非常高,不像是西医,用温度计一测体温,就知道有没有发烧,发烧的话可以用药或者打针、输液这三种解决方式。

可是中医不同,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区区四个字,非常吃经验,想要培养活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别说三五年时间,十年八年勉强算是入门,二十年能有小成,三十年才能大成。

正是中医培养实在太困难了,程世杰最擅长的部分,就是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宁海军的野战医院,已经摸索出成熟的经验。比如说,在坐司级设立的一个医护队,十二个人员的编制,可以进行简单的手术,伤口缝合,断骨接正、伤口包扎,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就可以分成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展开工作。

现在辽南的从医人员,医术真不是太高,如果有选择的话,一般医生是不愿意到辽南生活。所以,在宁海军的野战医院,医术高的医生几乎没有,可是,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处理棘手的医疗问题。

宁海军的野战医院不像后世的医院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但是宁海军的外科则是分为头部外科、手臂外科、腿部外科、脚部外科、胸腹外科等等。

每个科室专门研究一块的,分别负责箭伤、刀伤、枪伤以及溃烂等伤患的处理……

“青云,野战医院参观得怎么样?”

“深有体会,感触颇深!”

程世杰望着杨青云道:“我们现在辽南的人很少,从外面移民过来,虽然也可以,可是移民要想成为咱们自己人,需要很长时间。最好的办法,降低婴儿夭折率,每个人都是宝贵的!”

程世杰当着杨青云的面,签署一份绩效管理规定,专门针对杨青云的,在兴海医学院每培训一名合格的稳婆,也就是接生婆,他可以提成一两银子,如果培训合格的稳婆是一千人,他就可以获得一千两额外收入,如果是一万人,那就是一万两银子。

杨青云这个还没有开始上任的辽南医学院院长,顿时眼睛放光,呼吸急促起来。

稳婆是一项非常独特的职业,能够成为稳婆的妇女,要么自身生育经验非常丰富,要么学习过类似的知识,培训起来并不复杂。

程世杰查看过相关的资料,总体来说,古代婴儿夭折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都是卫生条件的问题,也就是稳婆在接生的时候,一般家庭都是直接把卧室当成产房。

特别是卫生观念,古代人认为孕妇或者说产妇怕风,容易风邪入体,所以这个卧室在接生之前,很长时间内都是封闭的空间,里面空气污浊,加上古代人的生活习惯,房间内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卫生观念和卫生条件,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而新生婴儿的抵抗力又差……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社会生产力较低,普通百姓只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如此就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生活水平低,导致孩子只能吃饱,营养不良。或者可以说由于母亲营养不良,导致乳汁没有营养。营养不良自然抵抗力低下,比较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凶多吉少。二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很多孩子在生病后,没法去看医生,或者看了医生也没有钱买药,只能听之任之。

“本帅计划,未来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内,在辽南各镇至少建立一座妇幼保健卫生院,这个妇幼保健医院,负责为产妇接生,以及产后护理工作。”

程世杰也在思考,如果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那非常不现实,这需要一步一步来。

他可以迅速创造财富,却不能迅速实现全民富裕。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退而求次,从接生到护理环节,进行补贴,降低婴儿夭折最容易的出生后一个月内。

“大帅,只怕这个妇幼保健医院。只怕没有人会去。”

杨青云虽然是医生,但对于接生并不陌生,一般人家请稳婆接生,都是成功生下儿子,给赏钱,如果生了女儿,连接生婆也会自认倒霉,也不会讨要赏钱。

在婴儿夭折率方面,那是绝对的女婴多于男婴,这也是观念引起的。

“在产妇生孩子之前一个月,至生完孩子后一个月,可以住在妇幼保健院内,免费提供食宿,以及护理费用!”

程世杰想了想道:“至新生儿一百天时,本帅会直接向该新生儿父母账户打两百铜钱,专门用作新生儿的营养费。这个钱会在每个月定时打,直到婴儿长到一岁。”

“这需要很多钱!”

“本帅现在不缺钱!”

程世杰在度过了最初的困难的时期,现在的工厂、包括接下来的屯田,先期海量的投资,都可以收到了回报。

仅仅屯田这一块,程世杰就可以收获一百五十万石以上的粮食,有可能会更多,当然还有大量的土豆、红薯、还有玉米、蔬菜。

虽然说,对于宁海军将士的军职田和军功田,采取了不收税的原则,可程世杰不会允许在辽南范围内,出现其他粮商。他要成为最大的粮商,垄断并且掌握辽南的粮食市场。

程世杰在给杨青云出主意的时候,借用了饭店工作经验,介绍道:“任何一名能够称之为炼钢大师傅的工匠,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甚至更久的工作经验,然而,一个饭店如果请几十大师傅,肯定请不起,为了提高炒菜的速度,可以让一个师傅,带着十几个徒弟,练习切菜的,学习切菜,配菜的配菜,炒菜的炒菜,炖菜的炖菜,煲汤的煲汤,这样以来,一个大师傅带着十几个徒弟,就可以把一个中型饭店干起来。”

听着程世杰的话,杨青云恍然大悟,他就明白过来了,这其实不是程世杰的独创,这是很多师父收徒弟喜欢做的方式。

就像徐光启他收了很多徒弟,孙元化学习了他的机械制造、铸造火炮技术,陈子龙则是学习了他的农业技术,以及天文历法方面的技术。

把所有的专业技术进行分解,专门练习其中一项内容,就可以迅速学会,与其他人合作,就可以做到优秀的技师才能做到的工作。

一名合格的厨师,光练好刀工,就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炒菜掌握同样也同样的时间,配菜也差不多,哪怕新东方那种模式,两年的毕业生,也别想真正掌勺。

杨青云开始随心研究如何成立兴海医学院,如何规模化种植中草药。谢景林则是按照程世杰的命令,开始算计范永斗。

程世杰给谢景林普及过一个概念,建奴其实并没有什么领土的意识,现在的后金地盘并没有完全固定,谁打下来的地盘,就算谁的。

宁海军的水师,一直以来,都没有参加与建奴的战斗,所以,水师官兵们现在有了意见,他们也需要战功。

于是,程世杰决定借用范永斗急需要粮食这一点,给宁海军水师部队找一个可以刷战功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努尔干都司的双城卫,也就是后世的乌苏里斯克,这是联接连接伯力和海参崴两战略要地的枢纽城市。双城子地处锡霍特山脉、长白山脉、兴凯湖之间。

西邻东宁,南距海参崴一百公里。

双城卫是绥芬河、拉科夫加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所谓的双城,就是指东城叫“富尔丹”,西城叫“朱尔根”,相距约四里。双城子是东北开发较早的城市,在九世纪中期,双城子之地是渤海国的重镇,虞娄靺鞨世居于此。

虽然这里地处东北,却处于兴凯湖,既唐朝时代的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

范永斗看着谢景林拿着舆图,指着双城卫道:“我们大帅担心在辽南交易时,被朝中大臣弹劾……”

不等谢景林说完,范永斗笑道:“谢大掌柜,这一点你不用担心,范某在三晋之地也有三分薄面,我们晋地同仁,也会守望相助,我与程大帅成了朋友,朋友有难,我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除了可以隐秘进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

谢景林指着弯曲的河道笑道:“范大掌柜应该清楚,咱们在商言商,商贾行商事,自然一切都是以利益为主,范大掌柜可知,明明金州距离旅顺仅仅一百五十里,为何旅顺有旅顺港,我们金州还有设立金州西港以及金港东港,又在盖州设立盖州西港、复州东港、还有海州港?”

“为了水运之利?”

“没错!”

谢景林笑道:“两千石粮食,却需要用至少一百五十辆大车,至少需要雇佣三百名民夫,费时三天才能从旅顺运到金州,可是这两千石粮食,只需要一艘四百料的海船,可以运输粮然而,操控这艘四百料的船,只需要三十七名士兵。现在懂了吧?”

范永斗心想,大明的将领,几乎全部都把士兵当成了奴隶使用,心善的将领,还可以给士兵一点军饷或粮食,程世杰确实是不错,宁海军将士伙食好,给足粮食,所以这些将士,一直在给程世杰免费干活。

范永斗的随从们一直在打听着辽南的一举一动,他现在来到辽南快一个月时间了,程世杰从来不给军户们发军饷,只是发粮食,保证士兵们饿不死。

“范掌柜,你看这双城,虽然说,原本是建州女真的故土,可现如今双城那附近还有几个女真人?”

“确实是不多!”

谢景林笑道:“我们大帅可以把粮食从金州启运,一路沿着大海,抵达绥芬河出海口,在抵达出海口以后,就沿着绥芬河进入湄沱湖,进入湄沱湖后,我们在湄沱湖北岸、东岸、以及西岸,分别设立东湖镇、西湖镇以及北湖镇三镇,出了镇子,这都是女真人的地盘,伱的任务也完成了,你就在双城卫等着收钱就行了!”

“这个问题,范某只是一介商贾,只怕是有心无力!”

“范掌柜,你一定可以做到!”

谢景林笑道:“你如果做不到,不仅仅这些粮食难以运到建州女真人手中,这个运费,你需要自己承担!”

范永斗听到这话,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由于大明北方也受了灾,加上运河连年失修,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淤堵,运力大减。现在江南的粮价,差不多涨到了七钱银子每石,而北方的粮食价值也高达一石二钱银子。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秋后以后,粮食价格会降低,但是粮食价上涨是必然的趋势,谢景林跟范永斗就粮价问题,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谈判,终于搞定了粮食价格。

以每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将会出售给范永斗三十万石粮食,这三十万石粮食,如果范永斗自己雇佣人来运输,至少需要用将近将近四五万辆大车,以及八九万青壮民夫。

除了这么多人员的开支,运输、售卖等环节的费用,虽然肯定不会亏本,但是肯定会少赚不少钱。

对于范永斗这样的大商人来说,少赚那就是亏本。

至于说,谢景林所谓的利用水利之便,减少运输费用的理由,范永斗一个字都不相信,谢景林以为自己高明,说话滴水不漏,真以为自己无知吗?

湄沱湖平原,就是一块将近两千万亩的地盘(约合一点二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要把湄沱湖三镇设立湖东、湖北和湖西?

这是为了拱卫这两千万亩地。

虽然明白了谢景林的意思,当然这肯定是程世杰的意思,程世杰利用屯田屯上瘾了,其实屯田会赚钱,这事大家都懂。

问题关键是,在中原在其他省份,会有无数双眼睛和无数张嘴盯着,等着吃肉,不把屯田的收益分一杯羹出去,这事干不成,会有无数人拖后腿。

但是,在辽南却非常好,因为没有士绅地主跟程世杰抢肉吃。

至于说在湄沱湖屯田,只要程世杰弄几十万人过去屯田,等程世杰的田变成熟田,这些田,程世杰一分收益也别想拿到手中,皇太极岂不相好与的人?

当然,程世杰其实还真是这样想的。

他也想黑吃黑。

他先在湄沱湖沿着这个面积为四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周围建立五座镇,像一朵梅花一样,互为犄角。

这五座城堡水师部队的战舰协作防守,建奴要想强夺,肯定会崩掉几颗大牙。再者说了,程世杰可不会修建普通的土坯城墙,而是利用钢筋水泥,修建五座城堡,在建奴的背后,插入一个钉子。

“范某在盛京那边有些熟人,可以帮忙传个话,至于成不成,范某不敢保证!”

“如此最好!”

谢景林笑道:“若是盛京那边不同意,此事就算了!”

“好说,范某马上给那边传个信!”

……

遥远的盛京,也是后金政权的核心。

今年的沈阳似乎冷清了一些,往年每到这个季节,都会有大批蒙古和朝鲜客商云集沈阳,蒙古人带来牛羊马匹,朝鲜人带来优质稻米、高丽参和木材,大明的客商也会闻风而动,带来大量粮食、布匹、铁器,客商云集、货物充盈的盛况,在整个东北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现在,朝鲜客商的身影几乎绝迹,汉人和蒙古客商也少了许多,给人一种今非昔比的感慨。

谁叫天不保佑大金呢?

明明打赢了大凌河之战,马上可以戟指锦州,跃马辽河的时候,老天爷朝着建奴抽了狠狠的一巴掌。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让建奴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的牛羊,还有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损失,可比打三次浑河之战损失更加严重。

因为牛羊损失,粮草匮乏,整个大金国都弥漫着非常沮丧的气息。

在这个时候,甚至有人开始抱怨道:“要是咱们不反就好了,不反的话有大明朝廷赈灾,好歹能够活下去!”

“不反大明朝廷会管咱们?”

“怎么会不管?我给你说吧,万历十七年,南直隶大水,朝廷赈灾拨款四十万两银子……”

“你听说了吗?”

“大明朝赈灾拨款四千万两银子!”

“什么四千万两银子?”

“真的假的?”

“你看看这个?”

说着,有人拿出了一份万历邸钞,只见上面写道:“九月以来,干旱成灾,太湖鄱阳等湖皆干枯,吴松浙江黎庶颇受其苦,灾众数以百万计,易子拆骸而食,继以疫病,天子不忍,侧然拨孥金四千万两赈灾民……”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些关于大明赈灾的谣言便在沈阳城里流传开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街头巷尾流传,很快便扩散到沈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像瘟役一样向后方扩散,转眼之间便失控了。

皇太极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惊又怒:“这是谁在散播谣言?扰我民心?给本汗王查,彻查,一定要彻查!”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事实上,这则谣言,但凡有些见识就不会相信,大明朝廷历年最高财政收入是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总收入达2295.3万两。

除了万历三十年,其他时间大约都在两千万两银子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可能拿出四千万两银子来赈灾?

可问题是,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亲眼看到了朝廷的邸钞,上面盖着官印,不像是伪作。

这就让皇太极感觉肯定是有人想砸大金这口锅。

这段时间,皇太极被这个谣言搞得非常狼狈,首先他不是努尔哈赤,虽然借着崇祯二年,破关入寇京师,让大金的声望迅速提高。

在崇祯二年,大明损失了超过上千万两银子的损失,建奴缴获的银子虽然多,可问题是,这些银子层层隐瞒,收到皇太极手中的不到四百万两银子。

平心而论,这些钱皇太极也没有用来挥霍,而是用来扩充精锐的白甲兵,将近白甲兵扩充将近三倍,花钱多了云了。

他是花了不少银子买粮食,可是那些卑鄙的商贾,把粮食价格提高了十数倍,数十倍,他花两百万两银子银子,总共才买了不到三万石粮食……

平均每石粮食高达七十多两银子。

这点粮食对于大金国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就在谣言越传越广,民怨沸腾的时候,范文程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两脚带风的走进皇太极的御书房,赶紧跪下道:“汗王,大喜,大喜啊!”

皇太极有些不耐烦的道:“喜从何来?”

范文程脸上掩不住笑容道:“大喜,真的是大喜!范家已经依计从辽南采购了三十万石的粮食,最多再过一个多月就能交货了!”

(本章完)

第275章 挟太子以令诸侯第141章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202章 缠足罚得倾家荡产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334章 总算堵住了口子第450章 程世杰培养接班人第451章 做贼心虚自投落网第284章 辽东工业革命的萌芽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366章 猪队友带不动啊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489章 送给程世杰的礼物第114章 我们死他们可以活第383章 帝国落日血色黄昏第391章 天下混乱一步到位第148章 辽南庄稼丰收的原因第484章 不服就打服为止第407章 给崇祯戴了绿帽子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号第52章 实战练兵以战代练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282章 高杰跟本公子去杀人第295章 蒸汽机车火牛车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437章 与百姓共天下第304章 第一次亏本的战争第208章 时间最要命的时间第379章 杀人之前先诛心第404章 迁都的初步构想第123章第236章 还用怕人才跑吗第123章第369章 崇祯也给程世杰封王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138章 朕无可嫁女但有妹妹第346章 先断程世杰一臂第109章 保险柜里的毛瑟二十响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352章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第6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2章 想去京城看升国旗第443章 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第113章 徐阁老欲联姻程世杰第10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137章 枕头风一吹受用无穷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287章 火龙出水欧洲扬威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396章 最后决战王见王第239章 崇祯皇帝的利益至上第294章 遇顺而止大顺军第358章 你不愿意我愿意啊第31章 土匪们祈祷吧请假第121章 辽南特色振海商业城第16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第26章 赢得军心其实不难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谁造反第322章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20章 陈子龙还有来的必要吗第283章 辽东的主场优势第254章 这果然是漂亮国特色第47章 捏软柿子其实不丢人第237章 崇祯皇帝怎么转性了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第101章 乡巴佬碰到土豪了第307章 终于见到回头钱了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485章 打不过那就加入第256章 宋献策辽东大兴第183章 战后扩军重建辽南请假第145章 戳破程世杰的牛皮第425章 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第431章 闹剧是时候结束了第144章 程世杰是想学刘寄奴第262章 为了女儿老子拼了第195章 最终还是禽兽不如第193章 一结婚就不再缺钱了第262章 为了女儿老子拼了第341章 真服了你这个老六第398章 他们的时代结束了第26章 赢得军心其实不难第3章 闭眼睁眼两重天第172章 多尔衮你要振作起来第235章 史上最昂贵的七个字第48章 历史记载中的军队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473章 绝处逢生来自大明的支援第190章 寡妇集中营第448章 太会缠人招架不住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
第275章 挟太子以令诸侯第141章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202章 缠足罚得倾家荡产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334章 总算堵住了口子第450章 程世杰培养接班人第451章 做贼心虚自投落网第284章 辽东工业革命的萌芽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366章 猪队友带不动啊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489章 送给程世杰的礼物第114章 我们死他们可以活第383章 帝国落日血色黄昏第391章 天下混乱一步到位第148章 辽南庄稼丰收的原因第484章 不服就打服为止第407章 给崇祯戴了绿帽子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号第52章 实战练兵以战代练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282章 高杰跟本公子去杀人第295章 蒸汽机车火牛车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437章 与百姓共天下第304章 第一次亏本的战争第208章 时间最要命的时间第379章 杀人之前先诛心第404章 迁都的初步构想第123章第236章 还用怕人才跑吗第123章第369章 崇祯也给程世杰封王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138章 朕无可嫁女但有妹妹第346章 先断程世杰一臂第109章 保险柜里的毛瑟二十响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352章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第6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2章 想去京城看升国旗第443章 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第113章 徐阁老欲联姻程世杰第10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137章 枕头风一吹受用无穷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287章 火龙出水欧洲扬威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396章 最后决战王见王第239章 崇祯皇帝的利益至上第294章 遇顺而止大顺军第358章 你不愿意我愿意啊第31章 土匪们祈祷吧请假第121章 辽南特色振海商业城第16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第26章 赢得军心其实不难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谁造反第322章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20章 陈子龙还有来的必要吗第283章 辽东的主场优势第254章 这果然是漂亮国特色第47章 捏软柿子其实不丢人第237章 崇祯皇帝怎么转性了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第101章 乡巴佬碰到土豪了第307章 终于见到回头钱了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485章 打不过那就加入第256章 宋献策辽东大兴第183章 战后扩军重建辽南请假第145章 戳破程世杰的牛皮第425章 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第431章 闹剧是时候结束了第144章 程世杰是想学刘寄奴第262章 为了女儿老子拼了第195章 最终还是禽兽不如第193章 一结婚就不再缺钱了第262章 为了女儿老子拼了第341章 真服了你这个老六第398章 他们的时代结束了第26章 赢得军心其实不难第3章 闭眼睁眼两重天第172章 多尔衮你要振作起来第235章 史上最昂贵的七个字第48章 历史记载中的军队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473章 绝处逢生来自大明的支援第190章 寡妇集中营第448章 太会缠人招架不住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