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锋

让人激动的炼铁终于正式开始了。

“祖师爷爷保佑,我等恭诚以祷,烧石成纯铁,炼铁成精钢。。。。。。”高炉前的一个香案上,摆着一幅太上老君木框像,颜均双手捻起三注香,在一对大红香花蜡烛上点燃了,虔诚的举过头顶,嘴中念念有词,引着一众工匠,虔诚地拜了三拜,再恭敬地插到画像前的香炉里。

在明朝各地的铁匠行中,基本都是以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可见在古代中国,冶炼行业与道教炼丹有相同的起源。在二月十五老君诞辰时,前一天铁匠各家都为祖师暖寿,吃长寿面,诞辰当天带家中男丁到大堂烧香拜寿,隆重举办祭拜仪式。

据说,因为太上老君是铁匠的祖师,道士自然成了铁匠们的师弟,所以道士化缘到铁匠铺,要主动向师兄问好,铁匠则予以热情接待。道士若不守规矩,铁匠就要罚道士跪在打铁炉前认错;要是道士还不认错,铁匠可以用钳子、铁铲打道士,甚至将火炉翻过来套在道士头上,俗称“戴纱帽”。

“嚓!”

颜均右手握着一把解首刀,猛地一挥,将左手中抓着的一只公鸡,一刀斩去鸡头,将淋漓的鸡血,遍洒高炉周围,以祭祀四方土地神位。

“炼铁开始!”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颜均纵声大喝。

一筐筐的木炭被塞入高炉的下方,一车车铁矿石被与木炭混堆放在一起,另有石灰石作为造渣剂,混入其中。

在明朝,铁匠们一般用黄土混合草灰作造渣剂。赵士桢在他的著作中说,这种作法,是为了让生铁撒去铁尿,从而减少杂质。

古人只有实际经验,却不明白造渣剂的原理,故这种作法,比后世用石灰石作造渣剂的效果,却是差了很多。

当木质推拉鼓风箱开始被数名铁匠一同用力拉动后,在新鲜空气的劲力吹拂下,高炉内的优质木炭开始猛烈地燃烧,与木炭混堆的铁矿石立刻猛烈地发生了还原反应,矿石迅速变红,变软,液化,一股火焰冲天而起,从炉顶飘出。

颜均欣喜地发现,李啸设计的这个高炉,仅仅过了半天时间,铁矿便已软化成水,这大大超出了他的原有估计,要知道在明朝,高炉出铁,一般最快也要三天。

李啸之所以出铁如此之快,关键秘诀在于,从鼓风箱鼓入的空气,在进入高炉内部前,它的的温度已经过高温预热,在长长的进气道下方,设有和进气道上下叠立的隔离地火池,池中内盛燃煤,空气在进炉前,就被加热到八百至一千度,而不是象明朝人一样,直接朝高炉中鼓入冷风。

空气预热,这是现代钢铁生产中,提高炼铁效率地最关键一步。李啸印象中,这是英国人在十六世纪下半叶,为提高钢铁产量而想出的招数,在以前全世界都没掌握这门技术。

李啸本打算,模仿后世的生产方法,专门建一个蓄热室,利用产生的高温废气来加热空气进气道,从而更节约煤炭使用。只不过,现在毕竟是试验性质,李啸不想把装置弄得过于复杂,以致让这些本来就被自已弄得目瞪口呆的明朝工匠们,无法消化更多的新奇技术。

还是等这座高炉用个十六次后,到了寿命,工匠们也接受理解了现在的作业方式,自已再来采用蓄热室装置吧,李啸心下暗想。

这时,从高炉侧面的观察口就可以看到,铁水聚在炉底,呈现出迷人的橘红色。“李大人,铁汁已成,可以开炉出铁了!”颜均一脸激动的神色。

有铁匠穿上了肥厚的布衣作防护,又用湿巾蒙脸,手持长柄铁钳,把高炉下部出铁口的活门打开,顿时铁水跳跃着奔流而出。

这些铁水混合着炭渣,铁重而渣轻,炭渣大都浮在面上,大块的炭渣,在沟槽上就被一块生铁做的挡板挡下来,铁匠们拿着长铁棍子,把炉渣扒到一边。

铁水直接从通过沟槽流入已被烧得炉火熊熊的炒铁炉。铁水流完后,三名壮汉用厚布包着口鼻,缓缓地用力推动炒铁炉上的绞盘把柄,三根熟铁棍子与铁水充分搅合,橘红的铁水迸飞,发出啵啵的声响。

高炉炼出的是生铁水,含碳量在百分之三左右,生铁熔点约1100-1200摄氏度,而纯铁则高达1535度。当碳与氧气结合,生铁水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它的熔点就逐渐提高了,于是炒铁炉中的铁水变得浓稠,由清汤到酱汁,由酱汁到果冻……最后聚成一个个外形很可爱的铁团儿,颇有点像魔幻世界的怪物史莱克。

在场的工匠一阵欢呼,可用于打铁的熟铁终于炼好了。

这一次炼制,起码打造了一万五千斤熟铁,却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明朝时,在福建漳州,有最大规模的10立方米高炉,一次能出一万斤铁,这在当时已是顶尖水平了。而李啸这次试验性质的炼铁,却一下子就把产量提升了近三分之一,而时间却缩短了一半不止!

其实李啸还没有让这座高炉产能最大化,30立方米的高炉有效容积约为20立方米,即使以较低的利用系数,比如2~3计算,每天最少也能炼出将近6吨的熟铁。

这种所谓“熟铁”,其实并不是现代教科书意义上的熟铁。李啸前世学过的钢铁知识中,国际冶金界没有生、熟铁这种说法,现代钢铁工业上,含碳量小于0.02%的国内称熟铁,国外称纯铁,质地非常柔软;含碳量在0.02%-2.11%的叫做钢;含碳量在2.11%以上的国内称作生铁,国外称铸铁。

而在中国古代,以高炉直接从铁矿石炼出来的称作“生铁”,以经过炒铁炉炒炼的为“熟铁”。这种“熟铁”的碳含量,和炒炼时间成反比,炒得久,碳氧化得多,铁的碳含量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其碳含量能在0.01%-1.5%之间浮动,包含了现代意义上的“纯铁”和“钢”。

所以古代中国,那种用柳木棍炒铁的方法,也等于是在炒钢。只不过工艺很难把握,炒出的成品以熟铁和中低碳钢为主,若是中了****运的话,能碰上一两块高碳钢,这个概率,大概与彩票中奖差不多。

笼统的说,钢铁产品中,碳含量越低越柔软,越高则越脆、硬。中低碳钢柔软,用来制作刀剑则不锋利,古人也把它视作“熟铁”,只有高碳钢的韧性、硬度、强度符合制作武器的需求,古人才认为那是“钢”。

碳含量地高低决定了钢铁质地的软硬程度。明朝时,低水平的铁匠,可以通过锻锤敲打,来发现哪块成品胶质熟铁是高碳钢。而高水平有经验的铁匠,在长期的打铁生涯中,已炼就了一双能够分辨那是块无甚大用的软铁,那块是能制作宝刀宝剑的好钢的毒辣眼睛。

颜均就是那种高水平的工匠,他观察良久,然后用铁钳夹起一个怪物史莱克,把这只铁质史莱克上上下下地看了一遍,一脸激动的神色,。

“李大人,您恁的厉害!这第一炉炒铁就出上品精钢,我颜均色打铁三十年,都从未有过这般运气啊!”

他经验丰富,看得真切,这是块相当不错的高炭熟铁,又韧又硬,可以打造成相当锋利的刀剑。

李啸微微一笑:“颜作头,这不过是概率罢了,不足为奇。你试想,以前你在辽东时,你每炉能炒多少?我炒一炉又是多少?这么多铁,工人们从炒铁炉里夹出来的有先有后,铁也就生熟不等,从熟铁到高碳钢都有,总能碰上几块好钢。”

颜均恍然大悟。自已以前炒铁时,是先将生铁捶成碎片,和木炭一起放入比这个小得多的炒铁炉里,然后风箱从炉子顶上鼓风。

因为鼓的是冷风,要烧许久,生铁方可融化,再拿棍子搅拌,直到铁凝聚成团,最后取出锻打挤渣。

这样一次不过炒几十百多斤铁,而李大人的炒铁炉,直接用高炉炼出的铁水,一次试验性质的炒铁,便是一万五千斤,相当于以前炒百多炉的铁,从这炉熟铁中,得到几块精钢,实在不值得惊讶。

要知道,李啸这种高炉出来直接进炒铁炉的冶炼方式,只在一些明朝当时的特大型钢铁工坊才有实行,颜均原先所在辽东铁岭红印山铁场,还是那种最为原始的融化生铁冶炼熟铁的作坊式的铁场,自然得到精钢的机率极低。

“李大人,您看好了,我给您打出一柄宝剑来!”颜均看着这块高炭钢,越看越喜欢,不觉已是手痒。

李啸笑道:“好,今天天时已晚,各位也辛苦了,先去休息吧。明天打好后,我再来欣赏下颜作头的锻打手艺。”

颜均忙道:“大人,这样吧,我等先把其余铁块趁热打成铁锭入库,再去休息不迟。”

李啸点头同意,这时,一众工匠们,纷纷把那些胶铁史莱克,粗粗打制成熟铁锭,然后按品质的不同,分放入不同的仓库中,以备日后使用。

次日天刚放亮,在一众工匠兴奋的叫喊声中,颜均开始锻造宝剑。

他高兴地夹起精钢,先放到火上烧得通红,再用錾子敲下大约四斤重的一块,便就其放到铁砧台上,用精锻锤敲打。

颜均与另一名工匠配合,一个夹铁,一个挥锤,精钢很快被锻锤敲成了薄薄的一片,随着温度降低,钢铁烧透的金红色渐渐消退,颜均又把它放到锻炉上烧得红热,拿錾子敲了中间几下,铁钳一用力,就从中间折弯了叠在一起,再放到锻炉下敲打。然后铁片再次被敲薄,再次折叠,冷了就放到锻炉上加热……颜均这种反复折叠锻打的方式,就是所谓的制造百炼钢。

这种方法里,指每回炉加热一次叫做一炼,回炉百次称百炼。当然,真正要达到百炼的程度,是相当少的,可以说基本不存在,因为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实在太高。在明朝,一般普通士兵的刀最多打个10炼,甚至只有7-8炼,而将官的刀也只有20-30炼,只有高级将军的刀才有50炼以上。

看到颜均这般没效率地作业,一旁的李啸却在想,以后一定要改进锻冶的作业方式,这样的全凭人力敲击的生产方法,实在是太慢太没效率了。

现代工业中,由于有电力装置和车削机床可用,那些金属加工厂的效率与现在的明朝工匠相比,两者的效率,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李啸没那本事能自已发电,他想到的办法,便是使用水力锻锤。

如果能成功导入每分钟敲击60至100下水力锻锤装置,李啸可以保证,比现在的人力敲打,效率至少提高十倍。

颜均打制得很辛苦,整整花了六个时辰,总共十二个小时的时间,到了深夜时分,换了多名工匠轮流打制作业,才总算把这把50炼的宝剑,打制成型。

宝剑成型后,颜均随后开始淬火,他稳稳的平夹剑身,只把剑尖和两侧的刃部浸入水中,一阵白雾滋滋响着腾起。这种淬火方式为局部淬火,这样就只有锋刃部经过淬火变硬,剑脊仍然相对柔软,这样就得到了外硬内软的宝剑。

颜均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钢件经过淬火,从金相学上看,维氏硬度400左右的奥氏体,转变为1000左右的马氏体,简单的说,就是剑刃变硬了,而剑身却依然相对柔软,这样的宝剑在斫击时,比全淬火的剑更具弹性,更加锋利,而且不易断裂。

“真是好剑!”

在一众工匠的惊呼声中,颜均颇有些洋洋得意地看着手里这把青光莹莹流光盈彩的好剑,只见那宝剑上云纹若隐若显,如流水、如星汉,寒光闪闪、青气盈然,让人望之心醉。

李啸见得颜均打制出来这般好剑,心下亦是极为喜欢。

他从一旁笑吟吟地递把一个上好精铜睚眦红缨剑柄,连同鲛鲨剑鞘,一同递给颜均。

原来,在颜均打制宝剑时,李啸便已令人从单县县城买回这个在当地最好的剑柄与剑鞘。

颜均笑着接过,很快把剑柄安装牢固,然后他反复用砂轮打磨剑刃,给宝剑开锋。

终于全部制作工艺完成,颜均将宝剑装入李啸递过来的鲛鲨剑鞘,插剑入鞘,恭敬地将剑递给李啸。

“咝。”

李啸右手一拔,在轻微的剑啸声中,将宝剑拔出一半。

他看到,这把宝剑青莹如玉,用手抚摸,刀面竟如少女的肌肤一般,滑柔如缎。

李啸屈指向剑脊上轻轻一弹,便听得“铮”的一声龙吟之音,袅袅方散。

“真真好剑,颜作头辛苦了。以本官之意,便将此这上品青锋,命名为龙吟剑吧。”李啸笑道。

颜均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大笑道:“只要大人喜欢,取什么名字都好。”

(多谢影孑冷风的月票,感谢支持)

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六百七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三十章 规划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敌至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吴三桂第七章 攒典第十九章 北行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六百四十五章 吴三桂投清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济州岛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请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规划 娶亲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县立定第五百章 兵发海参崴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三百九十三章 准你自尽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决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吕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进京面圣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六百九十九章 骂晕史可法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歼围敌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九十五章 征调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临阵内讧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颜面何存第八百九十八章 众臣劝进 黄袍加身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袭 大破施琅第六百章 攻心诱降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杀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持左良玉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六百四十九章 关山如铁第五十章 军议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线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九十九章 去处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总督卢象升第四百一十三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发兵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动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四百八十章 兵进赫图阿拉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模铸炮成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
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六百七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三十章 规划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敌至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吴三桂第七章 攒典第十九章 北行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六百四十五章 吴三桂投清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济州岛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请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规划 娶亲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县立定第五百章 兵发海参崴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三百九十三章 准你自尽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决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吕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进京面圣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六百九十九章 骂晕史可法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歼围敌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九十五章 征调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六百七十八章 临阵内讧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颜面何存第八百九十八章 众臣劝进 黄袍加身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袭 大破施琅第六百章 攻心诱降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杀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持左良玉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六百四十九章 关山如铁第五十章 军议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线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九十九章 去处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总督卢象升第四百一十三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发兵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动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将自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四百八十章 兵进赫图阿拉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模铸炮成功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