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

公元1643年,原崇祯十六年,今重兴元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太子朱慈烺,在济南城郊祭告天地,广谕天下,登基即位。

整个登基仪式,全由李啸一手操控,这名对自已登极称帝依然懵懵懂懂的十五岁的孩子,在登上帝位后,自然而然地,对李啸有一种近乎全方位的依赖。

所以,他极其顺从地,如陈子龙姜曰广等人所拟定的那样,在登极之后,立即照本宣科地诵读诏书,加封李啸为太师,并任命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宫中诸事一切皆听李啸调度安排。

这样的做法,在外人看来,朱慈烺这般安排,简直就是自为傀儡,任由自已全凭李啸操控,实是令人骇然。

而李啸这样做,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

不过,这样的安排,对现在身体伤重初愈,更不懂治国为何物的朱慈烺来说,这样的安排,其实是连日来,从身体到心理都紧张劳累不堪的自已,能采取的最好的选择了。

毕竟,这样的一个根本不知治国理政为何物的懵懂少年,在时代的剧变中,突然糊里糊涂地被人推上了帝位,处于极度惶恐不安中的他,自然近乎本能地想要找一股强大的力量,使自已得以倚靠,而拼却性命救他出京,又一手推他登上帝位的李啸,自然成为了他最大的倚恃。

再说回来,现在这济南城中,刚刚登基为帝的他,因为登基匆忙,就连宫殿与朝堂等物,皆尚未齐备,更遑论其他。

而朱慈烺自已,也根本就没有时间与能力,去组建自已的官僚队伍。再退一步来说,没有半点亲信势力的他,就算想组建自已的势力与人马,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事,所以现在的他,不依然兵强马壮又威信极重的李啸,还能指望谁呢。

所以现在的朱慈烺,只能一切听从李啸安排,自已根本就再无任何主见。

于是,李啸从拥立朱慈烺登基为帝的政治选择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与荣宠,真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普天之下,再无任何人,有这般权势与荣耀了。

李啸当日在京城,近乎搏命地救助下了太子朱慈烺,又成功将他拥上帝位,到现在,终于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从这一点来说,还真有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味道。

只不过,大权在手又兵强马壮的李啸,他在心下,虽然志得意满,却总感觉有点隐隐不安。

因为,现在的自已,虽然在济南拥立了朱慈烺登基为帝,也向天下发布了新皇登基的诏书,但这位由自已亲手拥立,且占据了大义名份的新皇帝,能不能得到普天之下的官员与百姓认可,李啸心里,其实也还真没底。

毕竟,太子从京城逃回到现在登基,时间十分紧急,象南京留都的群臣,可能根本就还未得到具体的消息,他们会不会承认这位便是真实的朱慈烺,会不会对朱慈烺这位太子的真实身份,都持有怀疑呢?

甚至,李啸认为,还极会有可能,有些野心家会利用这种怀疑,而趁国中无主之际,在南京等地另立他人为帝或自称监国割据一地,这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政治风险。

只不过,这些问题,李啸心下虽有担忧,但他并未特别放在心上。

大乱之世,实力为本,各种阴谋手段,终究只是辅助,纵然有人居心叵测,想趁机作乱,但区区宵小,又能其奈我何。

若他们真敢另立其他朱氏子孙来与自已作对,那就别怪自已不客气。自已正好趁此机会,发兵往攻,将反对自已的势力,一举铲除,以绝后患。

当然,这样开展军事行动的狠手,为了维持表面的团结,还是尽量不要随意使用。相反地,在现在这个特殊阶段,李啸认为,自已最好还是采用柔和手段,如果能先对那些诸如留都的官员,给予拉拢分化,当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在新皇帝大谕天下后,李啸又下令,由陈子龙撰写任书,召请依然留在南京的重臣,诸如史可法,高宏图,马士英,王铎,袁继咸,赵之龙,刘孔昭等人,皆来济南任职。

如果他们能来,在这李啸的地盘上,自然只能全听李啸的安排与裁处,这自是最好的结果。如若不能,李啸却也并不特别在意。

因为他对这帮前朝官员,其实也不是特别看重。这些人,在李啸看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是为了尽可能团结大多数的力量,李啸对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正眼相看。反正现在自已手下,这些年四下招揽,以及考试提拔等手段,其实已然有足够的官员可用,大不了就将他们晾在一边便是。

在谕书都发出去后,李啸并不稍怠,而是立刻与陈子龙与姜曰广这两位最为任重的亲随赞画,在客厅中密议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这战略规划的主题与重点,便是在于接下来,李啸的目标,究竟是要以统制国内,理顺整个大明帝国为主,还是先行以一已之力,先去打击并反推北方的流寇与鞑虏。

简单地来说,现在的战略规划的重点就是,倒底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这个议题,成了李啸与陈子龙姜曰广三人商议的重中之重。

姜曰广的意见,是当先攘外。

他向李啸郑重提道:“唐王,现在我军既已拥立太子登基为帝,那为大义起见,我军接下来,理当集中全力,北进攻击,争取早日夺回京师,将流贼赶回山陕,方是最为要紧之事。”

“哦?”

“唐王,现在重兴皇帝在济南行地登基,局隅一地,实非长久之策,如果我军能夺回京师,从而让即位的重兴皇帝,能从济南行在之地,重新回北京登极坐御。这样的话,当可大聚天下人心,也为唐王积下他人再难望项背的人望与威信,国中的官员与军头,定会皆心下畏服,再无任何人敢生异心。那接下来,在京师既定皇帝还都之后,我军无论是继续横扫流贼,还是北攻鞑虏,抑或斩缓攻势,而是力图全力平定国中形势,皆是甚易矣。”

听了姜曰广的话语,李啸一脸沉吟默然无言,陈子龙却立即开口加以反驳。

“曰广,此话陈某却是甚难赞同。”陈子龙眉头微皱,捋须言道:“陈某倒是以为,现在国家经此大乱,京师沦丧,北面疆土一征腥膻,虽然唐王重新拥立了皇帝,据占了大义名份,但毕竟行事仓促,根基不稳。那么接下来,在大明国中,极可能会有野心家们,拥立不安份的朱氏子孙据地称王,以对抗唐王所拥之重兴皇帝。若是这般,国中必定愈发不稳,大明会有分崩离析之危险啊。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国中不稳,动乱连连,如何可集中全力去对抗外敌?故陈某以来,接下来的重点,还是在于先行安稳国内,尤其中要先行消灭国中一众心思各异不服管制的军头,此事当为重中之重也。”

陈子龙说到这里,轻叹一声,继续说道:“况且陈某认为,姜赞画对现在的局势,有过于乐观之嫌,想来流寇现在京师及北直隶等地,依然是重兵集结,多达数十万之众,想要立刻击败他们,并赶李自成出北京,非是重兵集团合力攻击,不能达到这般战果。仅凭一句话,就想要夺回京师,就想赶流寇回山陕,哪有这么容易!而我军现在,辽东兵马刚刚回返,这山东之地,仅有兴中镇一镇兵马可用。就算要集中兵力去北伐攻击,因其余各镇兵力分散,急切之间,兵马又岂可骤集,这桩桩件件,皆是需要慎重考虑之处啊。”

陈子龙说完自已意见,李啸依然沉默无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姜曰广却摇了摇头,立即又反驳道:“卧子,你说的话,确是有一定道理。但若依你之见,我军放任夺占京师,弑杀先帝的流寇与鞑虏不管,反而一心只图国内,只想着去把不服我军的官员与军头,加以铲除与控制,以吾观之,实非明智之举矣。“

”这样大敌当前,不管不顾,却先行自家内斗争权夺利之举,姜某实难赞同。想来流寇荼毒北方,窃据京师,弑杀先帝,实为大明开国至今之最大耻辱也!现在新皇初立,万事更新,正是天下士民感奋,急欲一雪前耻之机也。若唐王不想着去如何征伐流寇,不立即去为先帝报仇,为大明雪耻,反正只想着内斗不休,只在大明国内攻伐内斗,岂非自堕声名,且大寒天下士民之心,大失天下百姓之望乎?”

姜曰广说到这里,亦是一声长长地叹息,他继续说道:“况且大明国中诸事,盘根错节,繁杂无比,骤然之间,又岂可轻易平定?若迁延日久,国中之事未定,而流寇所据之地盘又渐渐稳固,沦陷地区之百姓为图活命,亦渐思效忠贼子,我军岂非两面不得其好?就算唐王将来能顺利平定国中乱象,但流寇与鞑虏根基已稳,将来再想图之,恐是难上加难了啊。故臣以为,现在民心士气皆为可用,流寇根基尚不稳定,趁此大好良机,还是要想尽办法,先取流寇,再图鞑子,方为上策。最少也要先行据占京师,迎帝返京,方是最为要紧之事。”

听了两名心腹赞画近乎截然相反的意见,李啸一直沉吟无语,只是微微捋须,一脸沉思的表情。

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皆把期盼地目光,望向这位足智多谋又位高权重的大明亲王。

李啸轻咳一声,终于打破了沉默,缓缓说道:“二位所说,其实皆有道理,只不过,在本王看来,都有偏颇之处。”

“但请唐王详言之。”

李啸微微一笑:“以本王观之,曰广要攘外,卧子要安内,皆是十分重要,是现在所极需要做之事,两者却断不可偏废。只不过,具体行事,当须有轻有重,有急有缓而已。”

李啸的话,让二人不觉一愣,姜曰广试探着问道:“唐王的意思,可是既要攘外,又要安内,两都皆要一手抓么?”

李啸点点头,沉声回道:“正是如此。流寇与鞑虏我军要努力驱逐征伐,要为新帝返都积极创造条件。而国中诸事,亦需极急平定,断不可轻易生乱,决不能让野心家或地方军头趁机作乱,祸害国家与百姓。只有做到这两点,本王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方可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天下百姓所望。”

“唐王所言甚是,只是能否谈得具体一些?”陈子龙追问了一句。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目光,从容说了一句话:“北击流贼,收复京师,要有如大河纳细流,涓涓不断,汇集成力,渐得其功。而南图国中,则需尽快扫灭不服本王的地方势力与各地军头,此事需得泰山压顶,迅猛图之,以防生乱。总之一句话,北击流寇之事,要慢慢越做越大,南平国内之事,则要尽快实施,以防天下变乱是也。”

“哦,唐王所说,甚是有理。只不过,若真要这般行事,既要北击流寇,又南图国中,现在我山东一地,仅有兴中镇一镇兵马,只怕真不足以使用,万一国中生乱,或是流贼来攻,恐有支应不敷之嫌。”姜曰广脸带忧色地提醒了一句。

“是啊,南北皆要用兵,更何况还要对付更北面的鞑虏,我军现在各镇兵力分散,真若急急有事,确实有难以应付之忧。”陈子龙亦是忧心忡忡的模样。

李啸仿佛猜到了他们会这么说一样,他呵呵一笑,便捋须言道:“二位,你们担忧兵力不足,本王亦是这般做想,故本王接下来,打算再于山东之地,增加编练两镇兵马,以备将来征战之用。而且,本王打算,就此更进一步,重新整编各镇的名称,以及兵种数量与搭配,此等大事,方为我军接下来的工作中,真正的重中之重也。”

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后患无穷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两端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崩溃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军尽崩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第八章 船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战,往击多铎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剐豪格,难消我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一百六十二章 杀戮机器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辽阳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五十七章 报仇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战是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为人质第八百四十五章 侥幸回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三十章 规划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内城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萨摩第一百七十二章 后金之乱(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楯攻城,燃煤烧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贼将东攻,奈何?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七百九十章 横扫云南,进逼广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园召对(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马吉翔出使缅甸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八十五章 进京陈情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厉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访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国,唐顺和议第一百一十章 无助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赃助饷第五百二十七章 痴呆皇帝第八百九十八章 众臣劝进 黄袍加身第九百四十一章 长子战死 兔死狐悲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军围歼第九百五十章 北门失守,退守内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围歼战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鱼与晒盐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对决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怀心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军突至,准军大溃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围山海关第五十六章 大赚(二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遗嘱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汉奸对付叛军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关第八百二十八章 孙可望投降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顽不灵的下场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四十六章 操练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岛阴云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
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后患无穷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两端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崩溃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军尽崩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第八章 船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战,往击多铎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剐豪格,难消我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一百六十二章 杀戮机器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辽阳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五十七章 报仇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战是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为人质第八百四十五章 侥幸回国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三十章 规划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内城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萨摩第一百七十二章 后金之乱(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楯攻城,燃煤烧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贼将东攻,奈何?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七百九十章 横扫云南,进逼广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园召对(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马吉翔出使缅甸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八十五章 进京陈情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厉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访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国,唐顺和议第一百一十章 无助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赃助饷第五百二十七章 痴呆皇帝第八百九十八章 众臣劝进 黄袍加身第九百四十一章 长子战死 兔死狐悲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军围歼第九百五十章 北门失守,退守内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围歼战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鱼与晒盐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对决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怀心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军突至,准军大溃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围山海关第五十六章 大赚(二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其送死,不如反叛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遗嘱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汉奸对付叛军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关第八百二十八章 孙可望投降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顽不灵的下场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四十六章 操练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岛阴云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