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章 夏完淳

明末之领主天下 一百八十章 夏完淳

在滁州城东门外的城墙边围着一堆人。人群挤在那里,指着城墙上贴的一张官府的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一个脸上带着不忿的神色的士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嘴里嘟囔着:“这简直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紧接着又从人群中挤出来几个士子打扮的年轻人,也是一脸的忿然之色,好像受到了什么不公正的待遇一般。

不远处一辆马车在城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上的帘子掀了开来,当先跳下来一位身材修长,面像英俊的青年。他穿着一身文人士子燕居,出行时常穿的青色交领宽袖行衣,头戴东坡巾,手中提着一个包袱。腰间还挂着一柄精美的长剑。

在他跳下马车之后,又从车中跳下来两名差不多相同打扮的士子,每人手中都是提着一个包袱。那第二个从车上跳下的青年士子五官虽然长的俊秀,但是脸上却总是带着一种忧郁之气。最后一名跳下车的青年却是身量最矮,虽然长的也是极为英俊,但是很显然是却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人。他眼神明亮,笑容灿烂,一下马车便好奇的打量着四周的情景。

从三人的行装来看,显然是从其他地方刚刚来到滁州的。那名看起来最年长的士子回头跟车夫结算了车费之后,三人便并肩向城门口走去。

走了几步,城门口众人围观的景象引起了三人的注意。那名身量高大的士子虽然看起来比较粗壮,但是举动却十分的斯文。他上前几步,拦住一位刚刚从人群中挤出来的士子,施了一礼,然后问道:“敢问这位兄台,这里发生了何事?”

那名士子本来是脸上有着忿然之色,被人忽然拦住,心中有气,正想不耐烦的呵斥,但是看到对方彬彬有礼,自然也不能恶语相向,失了自己的身份。他上下打量了对方一遍后道:“看你的样子好像是从外乡来的吧?”

“不错,我兄弟三人正是从松江而来。听闻秦国公张榜纳贤,特意前来应招。”

“原来如此。不过,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去应征那什么贤士了。”那士子撇撇嘴说道。

那身量修长的青年闻言一惊道:“兄台何出此言?难道秦国公取消了招兵纳贤的命令了吗?”

“取消倒是没有。不过,如今这应征贤士根本就是自讨苦吃,有辱斯文之事,不去也罢。”

那身量修长的青年闻言眉头一蹙,也不在相问,向那士子倒了声谢便转身回去向同行的那两人将自己听到的说了一遍。

两人听了之后,那名神情忧郁的青年脸上的神情更是忧郁了几分,但是那年龄最小的少年却只是一愣,但是随即笑道:“两位哥哥,不必在此胡乱猜测。秦国公名震天下,张榜招贤,又怎么会做出有辱斯文的事情呢!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等过去一看就知道究竟了。”

这三人正是从松江府赶来应招的夏完淳和他的两个准妻兄。那个身量修长,年龄最大的是他的大妻兄钱熙,他比夏完淳大五岁左右。那个脸上一直有着忧郁神情的则是他的小妻兄钱默,比夏完淳大两岁。而夏完淳自己今年才十五岁而已。夏完淳虽然没有与萧毅见过面,但是他们的老师可都是跟萧毅渊源深厚。他的主要老师陈子龙现在是萧毅总督府的参谋。他的另一位老师史可法镇守扬州,而且蒙萧毅两次搭救。

萧毅发榜招贤征兵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江南。当时收到这个消息夏完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前来滁州。后来又接到了自己的老师陈子龙写个他父亲夏允彝的信,说是秦国公邀请他们父子二人前来相助,心中更是激动不已。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虽说在江南也是小有才名,但是却没有想到现在名震天下,打的鞑子落花流水的秦国公也知道他的名字,让他怎么能不激动。

夏完淳很小便由父母作主订了亲,他的岳父钱彦林是嘉善一带极有名望的才子,而且性格豪爽,被称做钱长公。这位岳父可谓为完淳的师表,明亡时他积极参加抗清,组织义军,后来因掩护过完淳的老师、抗清义士陈子龙而被捕,和女婿夏完淳同一天为国捐躯。浩然正气,可歌可泣!他死后,妻子徐氏不愿独活,亦投水自尽。其两个儿子都是有才名的人,和完淳也非常要好。长子钱熙风姿玉立,才气纵横,也是夏完淳最敬重的同辈人之一,在完淳16岁时便因参加抗清活动,积劳成疾去世,完淳伤心不已,曾写下“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悼语。钱熙之弟钱默8岁即能写诗,15岁成进士,和完淳也有唱和,亦有神童之誉,并为夏完淳写过一篇《神童赋》,被传为佳话。明末家破人亡后,钱默流浪各地,不知所终。

夏完淳看了老师的信之后,和父亲稍一商量,父亲也是欣然同意。只是因为夏允彝还要处理一些家中事务,随意让夏完淳先行。夏完淳又想到了自己志趣相投的两位大舅哥,又跑到岳父家说服了老岳父,这才和两位大舅哥一起前来投奔萧毅。

夏完淳小的时候就和父亲去福建上任,也是有出门远行的经验的。年纪虽小,做事却很有头脑,行事果断。所以在三人当中年龄虽小,但是却隐隐是三人之首。

听了夏完淳的话,钱熙,钱默也是点头赞同。三人分开人群,挤了进去,一看,原来墙上贴的是总督衙门最新发布的招贤新规定:所有前来应征的士子,不论参加文选,武选,只要考核通过后都需进入军营和普通士兵一样进行三个月军训,然后再行分配到各个衙门。

三人看完后挤出人群,钱熙倒是没什么,天生一副忧郁气质的钱默则是脸上更添了几分忧郁。夏完淳则是一脸轻松的道:“原来那人所说的有辱斯文就是这件事情啊。哼,若是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了,还敢谈什么报效朝廷,驱逐鞑虏。依小弟看,秦国公这真是一招妙招啊!”

钱熙闻言问道:“存古,那你说说看着妙在何处?”

夏完淳道:“第一。这条规定起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将那些意志不坚,受不了的苦的士子自然是拒之门外。这样一来,能够入选的自然都是一些品性坚毅之人。第二。让那些入选的士子进入军营历练一番,不仅能够帮他们打熬身体,锻炼意志,也能让他们对于战阵之事更加的熟悉和了解,行为也会更加的务实一些。如后就算在地方上为官,至少也不会是一个只图虚名的官。”

钱熙听了,细细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妹婿更是佩服。钱默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的表情好像明朗了一些。

夏完淳又道:“至于秦国公有没有其他的用意,小弟我可是猜不出来了。”

钱熙道:“存古,我们进城之后是先去招贤馆报道还是去拜会大樽先生?”

大樽是陈子龙的号,钱熙是晚辈自然只能称呼他的号了。

夏完淳果断道:“当然是先去招贤馆报名,然后再去拜见老师了。”

三人商定完毕,便在城门口的征兵报名处问清了招贤馆的地址。报名处的士兵看三人风度翩翩,又是腰佩长剑,知道他们定是前来应征的士子,于是便派了一个人将他们带到了招贤馆。

虽然因为萧毅的军训的新规定让一些本来有意报名的士子又改变了主意,但是在招贤馆门前排队报名的人依旧不少。

招贤馆门前左右两侧,搭起了两个长棚。下面各摆着一张长桌,长桌后面坐着几个师爷打扮的人。每人手中拿着厚厚的一沓纸张。旁边摆着笔墨纸砚。在这些师爷的对面都摆放着一把椅子,是供那些报名的士子坐的。

大明朝规定,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见官可以不跪的。徐华自己是读书人,自然也会对这些士子优待一些。而且这些士子是要自己写报名表的,当然坐下好一些。城门口那些前来应征当兵的青壮基本上都不会写字,他们的报名表都是他们口述,负责登记的师爷们填写的。

夏完淳三人找了一个人数较少的队伍开始排起队来。轮到他们还有一会的时间,钱熙忽然问道:“存古,你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大樽先生。大樽先生现在可是总督府的参谋,是秦国公信任的人,肯定会给咱们行个方便的。”

夏完淳笑道:“老师为人刚正,当然不会因为我们而徇私了。想必大哥也听说过这滁州城中曾经有一个勾结鞑子预谋叛乱的孙姓商人?”

钱熙点点头道:“当然听过,那个孙姓商人事情败露,已经被秦国公公开审理,明正典刑了。家产也被全部抄没了。”

夏完淳接着道:“老师在信中提到了这件事情。他说,秦国公手下有一个心腹将领,是从西北一直跟随国公的。但是就是因为垂怜那孙姓商人女儿而在秦国公面前替那商人说了几句好话,结果就被秦国公训斥了一顿,而且从军统司的主事任上调到了民法司做千户,脱离了军队系统。秦国公治军如此严格,我们当然不能去给老师添麻烦。”

钱熙两人听了脸上略显惭色,点头称是。接着夏完淳又道:“再说了,我们兄弟三人就是为了在秦国公麾下抗击鞑虏,报效朝廷的。又不是为了当官发财的。别人该经历的事情,我们也要经历,当然不应该特殊化。两位哥哥想必也是这个想法吧?”

钱熙兄弟二人才学虽高,但是对于时务的兴趣却没有夏完淳那么强烈。此时听夏完淳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有些惭愧。钱默和夏完淳一样,在小时候都是被人称为“神童”的,而且钱默还曾经写了一篇赋来夸奖夏完淳。当然,从古到今,小时候负有神童之名的人也是为数不少,但是绝大多是就如那天边的流星一般,光芒一闪便无声无息了,长大后也是泯然众人矣。钱默差不多可以归为这类人中。但是夏完淳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才情出众,而且少年志大,言谈之中总是有一种勃发的豪情。九岁多跟随父亲在附近任职的时候便学着帮助父亲处理政务了。可以说他因为有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陈子龙,史可法等一心为国的老师的教导,才有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抗清事迹。

三人闲聊之间,他们已经排到了长桌前。因为夏完淳年龄最小,钱熙便让他先报名。

夏完淳先是给长桌后面的师爷欠身行了个礼,然后一撩长衫下摆,潇洒的坐在椅子上面。桌子后面的师爷对眼前这个少年也是颇有好感,微微一笑,递给他一张报名表,然后指了指旁边的笔墨道:“公子,请根据这报名表上的名目来填写吧。”

夏完淳接过那报名表一看,眼前却是一亮。这报名表设计的颇为奇特。在一张一尺见方的大纸上,顶上居中印着“招贤报名表”五个大字。然后在下面是一条条用横线和竖线围起来的小方格子。这些小方格子的左前端则标注的是姓名,籍贯,年龄,家庭成员,功名,还有个人擅长和兴趣,意向等。其中在个人擅长一栏中又是有几个备选的答案:读书作画,处理政务,司法审判,经商理财,用兵之道等选项。在意向一栏则是有文选或是武选两个备选答案。

夏完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特的报名表,这种报名表的格式新颖,内容详实,一目了然,而且竟然在个人擅长一栏将经商理财都加了进去,而且还排在用兵之道前面,这让年轻的夏完淳很是感到新奇和惊讶。他抬起头行那位面前的师爷问道:“老先生,请问这报名表为何人所制?”

那老先生呵呵一笑,向城南的方向一拱手道:“这是秦国公亲自设计的。公子可是惊奇于从未见过这种格式?”

夏完淳听了,对于这位秦国公更是感兴趣了。他取过旁边的毛笔,认认真真的开始填表。

在填到个人擅长和兴趣的时候,他勾选了处理政务和用兵之道。在意向一栏则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武选。

二百七十章 破城四十五章 三杀宣言一百八十三章 论战一百九十五章 女中豪杰二百一十七章 狡猾的洪承畴二百八十八章 功高震首辅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二百二十九章 赫赫军威十九章 骑兵九十二章 将计就计一百七十六章 分化一百一十六章 世界最强音二百六十八章 重骑狂飙二十九章 出征二百八十三章 马踏连营一百一十七章 投名状二百九十五章 发难七十七章 智脑管家婆二十七章 传讯鹰十二章 定计二百三十二章 驰援二百五十章 嫁祸二百一十八章 略施小计一百三十五章 收网一百四十八章 今日必死一百四十四章 反复小人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七十六章 夺城二百八十二章 包围与反包围九十五章 矫枉不能过正三百零二章 封王一百一十八章 行刑七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一百七十九章 书生军训五十九章 铁甲骑兵一百二十二章 一文钱难倒定北侯一百六十四章 劫营楔子一百四十七章 夜袭二百二十四章 捞条大鱼二百九十八章 风光无限二百七十七章 疯狂的夜战一百三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百五十三章 死战二百四十三章 锦衣凶名一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考验二百六十九章 袭城三百零四章 鞑子搜山一百八十九章 调戏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三百零五章 征兵令一百一十七章 投名状五十八章 疏忽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齐备只欠圣旨一百五十七章 溃退九十八章 意外之喜二百五十二章 定北军的致命缺陷二百四十五章 内讧三十二章 英雄的选择一百七十一章 国公府新气象一百四十五章 攻关一第8章 天上掉下个媳妇二百三十四章 授首一百九十五章 女中豪杰一百一十五章 定北候六省总督二百一十四章 稳赚不赔二百四十五章 内讧一百二十二章 一文钱难倒定北侯二百五十五章 开始攻城七十七章 智脑管家婆一百四十二章 鞑子出兵一百八十七章 初相见一百四十六章 攻关二三百零四章 鞑子搜山二百五十八章 不降则死五十八章 疏忽第1章 大人恕罪五十九章 铁甲骑兵二百八十二章 包围与反包围九十五章 矫枉不能过正一百零一章 官威赫赫一百八十五章 又是来日方长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二百零六章 无妄之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五十七章 想不想顿顿吃肉二百五十九章 又是意外四十八章 攻城一百三十四章 军统司在行动二百五十四章 天命归我一百三十八章 还有数万僧兵一百二十章 厚道的萧侯爷二百六十九章 袭城一百二十章 厚道的萧侯爷二百零三章 军统给力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一百四十六章 攻关二五十六章 多铎的布置二百三十三章 中计了
二百七十章 破城四十五章 三杀宣言一百八十三章 论战一百九十五章 女中豪杰二百一十七章 狡猾的洪承畴二百八十八章 功高震首辅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二百二十九章 赫赫军威十九章 骑兵九十二章 将计就计一百七十六章 分化一百一十六章 世界最强音二百六十八章 重骑狂飙二十九章 出征二百八十三章 马踏连营一百一十七章 投名状二百九十五章 发难七十七章 智脑管家婆二十七章 传讯鹰十二章 定计二百三十二章 驰援二百五十章 嫁祸二百一十八章 略施小计一百三十五章 收网一百四十八章 今日必死一百四十四章 反复小人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七十六章 夺城二百八十二章 包围与反包围九十五章 矫枉不能过正三百零二章 封王一百一十八章 行刑七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一百七十九章 书生军训五十九章 铁甲骑兵一百二十二章 一文钱难倒定北侯一百六十四章 劫营楔子一百四十七章 夜袭二百二十四章 捞条大鱼二百九十八章 风光无限二百七十七章 疯狂的夜战一百三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百五十三章 死战二百四十三章 锦衣凶名一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考验二百六十九章 袭城三百零四章 鞑子搜山一百八十九章 调戏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二百七十一章 末路三百零五章 征兵令一百一十七章 投名状五十八章 疏忽一百一十四章 诸事齐备只欠圣旨一百五十七章 溃退九十八章 意外之喜二百五十二章 定北军的致命缺陷二百四十五章 内讧三十二章 英雄的选择一百七十一章 国公府新气象一百四十五章 攻关一第8章 天上掉下个媳妇二百三十四章 授首一百九十五章 女中豪杰一百一十五章 定北候六省总督二百一十四章 稳赚不赔二百四十五章 内讧一百二十二章 一文钱难倒定北侯二百五十五章 开始攻城七十七章 智脑管家婆一百四十二章 鞑子出兵一百八十七章 初相见一百四十六章 攻关二三百零四章 鞑子搜山二百五十八章 不降则死五十八章 疏忽第1章 大人恕罪五十九章 铁甲骑兵二百八十二章 包围与反包围九十五章 矫枉不能过正一百零一章 官威赫赫一百八十五章 又是来日方长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二百零六章 无妄之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五十七章 想不想顿顿吃肉二百五十九章 又是意外四十八章 攻城一百三十四章 军统司在行动二百五十四章 天命归我一百三十八章 还有数万僧兵一百二十章 厚道的萧侯爷二百六十九章 袭城一百二十章 厚道的萧侯爷二百零三章 军统给力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一百四十六章 攻关二五十六章 多铎的布置二百三十三章 中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