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两军之内

感谢泪落红尘5和温猪猪的打赏!

在崇祯七年,皇太极入寇无疑是件大事,其程度要远远超过高迎祥、张献忠等流寇的事情,这年头流寇们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个规模指的是战斗力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人数问题,换句话说流寇们并没有给朝廷造成太大危害,也没有让皇帝觉得这是个腹心之患,整体情况上讲的话,他们依然还是在被官兵追着打的类型,之前在车厢峡还差点被全歼,如果不是陈奇瑜昏了头,现在朝廷说不定都开始庆祝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大明最大的敌人依然是关外的金国,当然大家都是不承认那是个国,称呼无非是东虏建奴之类,但人家确实是已经成了国家,并且经常性的暴揍你一顿,这一点其实谁心里都很清楚,对于后金入关的事情看得自然也非常之重,加上前次皇太极直接打到了京城,这次皇帝自然是防着几分,给宣大这边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把后金兵马脱在此地,不能放任他们从西北进入北直隶。

宣府和大同作为九边镇中的两个,本身实力毋庸置疑,虽说都比不上在关外跟后金作战的辽镇,但也是非常能打的队伍,只是要说应对皇太极入寇,实在是有些吃力,大同方面如今形势还算好,虽然是对上了皇太极本人的大部队,但因为洪承畴之前已经接任了五省总督,带着五省兵马来到大同,加上大同镇本地的兵力,应付起来虽然不容易,但也绝对不会让对方占太大便宜,野战打不过还不能守城吗?

但宣府方面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之前因为剿灭流寇,已经派了些兵马给洪承畴。如今再对上两白旗,心里就更加没底,好不容易宋庆到了,总算是让他们松了口气,但这还没过多长时间,宋庆催促他们出兵的信使已经进了宣镇,将前线目前的情况说了一下,让他们尽快派兵出战,否则真要是出什么事情的话,他宋某人可就不管这边了。这种充满威胁的话,是宣镇最为害怕,却也最无奈的。

其实按照宣镇方面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城池里面固守就是,后金入关无非就为了抢劫和掳走人口,这些东西大明多得是,虽然看起来的确是挺憋屈的,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因为明军野战确实是打不过后金的。哪怕最能打的徐州兵和关宁铁骑也一样,对上包衣们还好,对上真夷照样得几个打一个。

宣镇虽说也是九边之一,但大部分时候其实都在防备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不比当年,堕落速度跟明军可是比着赛的,两百年前最强大的两支兵马,如今是一个赛一个的不行。因此宣镇这边无论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根本就比不上辽镇,对上两白旗的精兵强将确实是力有不逮。几年前入卫京师的时候,他们就跟后金兵打过,确实是打不过的,因此如今人家杀过来,他们才不敢出战,只能固守城池。

但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随着宋庆信使到来,以及他们得到前方战报的时候,一切全都烟消云散了,在当前这种形势之下,他们不得不派兵出去野战,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算是给逼到了绝路上。

宣镇总兵刘宇非常烦闷,这种烦闷来自于事情的不可掌控性,如果战斗发生在大同镇,他完全可以袖手旁观,哪怕对方过来请求援兵都无所谓,甚至发生在北直隶地面上,只要不是兵部亲自发出调令,他照样可以留在家里头装糊涂,或者是假装生病,哪怕是骑马摔断腿之类的招数都可以狠心使用出来。

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这仗是在他们家里头打的,目前顶在最前面的是宋庆和曹变蛟,这本身已经非常奇怪了,宣府如果只是个普通的地方也就罢了,当地官兵实力太差,或者说人数太少之类,让驰名天下的宋将军和小曹将军代为抵挡建奴,无论如何也算是有个交代,各个方面都能说得过去。

问题在于这里是宣府镇,这里是九边镇之一,哪怕他们派出了一部分兵马给洪承畴,本地依然有四五万人,让两支客军在前头顶着已经很说不过去了,如今敌军大肆增兵,人家客军顶不住,把使者都派过来了,他们如果再不出兵的话,那方方面面可都交代不过去了,尤其是皇帝那边,若是知道偌大宣镇竟然在建奴肆虐时毫无作为,只靠着两支客军作战,他刘宇这个总兵官基本上也就做到头了。

没奈何,刘总兵只能派兵,当然他自己是不肯去的,宣镇必须要有人留守,他作为总兵官责无旁贷,因此派了副将苏城和参将徐麟,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前往驰援,好歹也算是派过兵了,如果前边依然顶不住的话,到时候再作计较,反正对景的时候他从责任上没有太大问题就行,先将就过了这关再说。

宋庆倒是也不在乎谁来,他跟刘总兵没半点交情,打仗也不差个把总兵官,他要的只是宣镇的兵马,哪怕让条狗领着一万五千大军来驰援都行,那样他还能够获得这些人的指挥权呢。

只不过他同样也没有想到,那位跟他动过刀子的徐麟徐参将,居然就这样被派来了,看样子这厮跟总兵大人的关系也真不怎么样,明知道自己如今极为强势,还是把这位给送了过来。

徐麟自己倒是无所谓,带兵过来之后直接找上宋庆,大大咧咧拱拱手道:“上次打过,是我主动找的茬儿,但是你答应了,银子啥的你也都拿走了,所以咱俩算扯平,你要还看我不顺眼,现在就打我一顿,打完了之后算一笔勾销,往后一起在这杀建奴就是,也省的谁都得防着对方。大家都不放心!”

“你这厮倒是光棍的很,不错!”宋庆其实也不意外,这徐麟明显就是个莽撞人,故此才敢明火执仗抢劫友军缴获,跟宋庆打起来更是理所当然,虽说宋庆也没打算在这里来个杯酒释恩仇的戏码,但既然大家都是出来跟建奴拼命,也没必要显得自己小气,吩咐手下拿来一壶酒,找两个饭碗全部倒满。递给那徐麟道:“我这人懒得废话,你若是也觉得可以尽释前嫌,那就都在这碗酒里头!”

说罢,宋庆仰脖子将酒水喝了下去,翻过碗来左右示意,说不尽的豪迈慷慨,不少人甚至叫出好来,那徐麟自然也不客气,直接将碗中酒几口喝干净。也是学着宋庆的模样示意几次,待旁人叫过好后,这才咧着嘴笑道:“那次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你是个真英雄。如今能在一起打建奴,也算是咱们兄弟的缘分,若是打完这仗之后还没死的话,我在宣镇最大的酒楼请你吃酒。好生跟你说道说道!”

“本将记住你这句话了!”对方明显有意示好,宋庆当然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他现在无时无地不在进行着刷声望。刷人望的事情,如果能够跟一位宣府参将和好如初,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那宣府副将苏城也是个惯会来事的,见两人相谈投机,忙也加入进去,曹变蛟当然也不怠慢,都是忙着攀起交情,整个明军大营气氛迅速升高,各部军士们也开始逐渐熟稔起来,丁魁抓住机会将文宣队的话剧团放了出去,开始就近创造条件演出,让宣府这些没看过话剧的大爷们也感受一下艺术魅力。

南边明军大营热闹非凡,北边的后金大营同样也很喧嚣,只不过这种喧嚣是在普通士兵之间的,高层之间却没这般默契,大帐之中豪格和多尔衮兄弟对坐两边,正在看着地图商议接下来的战斗,但除此之外却没有任何其他方面交流,尤其是豪格和多铎,几乎就是将不和写在了脸上,就差吵上一架了,如果不是多尔衮在场的话,这两位年纪差不多的叔侄甚至有可能当场动手打起来,而且没有具体原因。

豪格出现在这里是有原因的,他原本是跟着皇太极一起攻击大同的,但因为那边的战斗刚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皇太极和洪承畴两人都有大军,一时间谁都不敢做什么,只能隔着老远每天对峙,等待不知道是否能够出现的机会,后金方面倒是可以在已经占领的地盘上抢劫,但这种事情叫个牛录去做就行,根本用不着他这位大贝勒亲自出马,他便将心思动到了别的地方,也就是离着不远的宣府。

其实宣府本身他没什么兴趣,这次不同之前的围攻京城,皇太极本身只想进来抢一把,然后回去过几天舒服日子而已,一来没打算将这些边镇打下来,二来知道打下来也守不住,因此谁都对攻城略地没什么兴趣,豪格关心的是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确切的说是自己的十四叔多尔衮,多铎虽然非常讨厌,但这人其实也没多大威胁,在豪哥心中自己最大的威胁还是多尔衮这个看上去非常低调的人。

没错,就是看上去低调,在豪格眼中看来,多尔衮是那种非常阴险的人,平时看上去好像人畜无害,但其内心深处总是潜藏着不臣之心,也总是包含着阴谋诡计,当然他的阿玛皇太极同样心思阴沉,但被他自己做过词汇置换,已经变成了睿智的表现,跟阴险沾不上边,这个词就是给多尔衮预备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自己该去宣府那边走一遭,那边因为明军实力较弱,所以全部都交给了两白旗,虽说他不觉得多尔衮和多铎能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还是下意识的不放心,加上大同这边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干脆领着兵马直接来到宣府,说不定能够做出些事情,打击一下多尔衮兄弟的名声呢。

对此皇太极本人也是持支持态度的,豪格是他长子,也是他一直抱着很大希望的儿子,而多尔衮则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要能够给自己这个弟弟添堵,任何事情他都会做的,这次派两白旗攻击宣府,原本他也没什么特殊的意思,但既然豪格想去,他当然不会拦着,若是豪格在那边立下什么战功,而多尔衮兄弟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往后在后金内部他自然又可以压住这位十四弟一头了。

这个心思多尔衮自然也能够猜测得到,但他却没有丝毫办法,对方毕竟是大汗的儿子,哪怕是他侄子他也管不了,况且豪格带兵驰援名正言顺,尤其正赶上他们进攻不畅,被宋庆和曹变蛟联手逼了回来,这时候来了将近两万援兵,他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什么来,总归不能让对方原路再返回去吧?

真要是那么干的话,那他跟谋反之类的也没多大区别了,多尔衮在皇太极之死上头有着扑朔迷离的责任,但现在这个时候他显然是不敢做什么的,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现实,让豪格成为了此战之主,哪怕是心高气傲暴脾气的多铎对此也没有丝毫办法,因此没少跟豪格为打仗的事情吵嘴,说白了就是需要有个发泄的渠道,让他来发泄一下不满情绪,偏生豪格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两人的争吵便愈发升级。

多尔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对面宋庆是什么人他如今也算清楚了,在这种时候己方主将之间争吵不休,若是宋庆乘势来攻,只怕未必能够讨到好去,也就是赶上宋庆兵马不够,这两日才没有过来挑战,但这种情况势必不会太长久了,只要宣府那边的兵马开过来,怕是就要继续开始没完成的大战。

正在发愁间,外面戈什哈禀报道:“启禀主子,明狗那边派人出阵,隔着老远朝咱这边喊话了,说是宋庆打算跟咱们聊聊天,并且点名了要见镶黄旗旗主!”

“见我?”豪格抬起了头,有些纳闷道:“见我做什么?”(未完待续。。)

第185章 钱财迷人眼第223章 断其羽翼(上)第186章 敢动就宰了你第390章 女儿身第390章 女儿身第128章 雷霆第378章 徐弘基第286章 獠牙(下)第136章 野狗(一)第378章 徐弘基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241章 胡同知来了第215章 杨方第182章 放火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402章 遭遇第107章 安定门(上)第240章 邳州事(下)第387章 这里是徐州?第66章 出行第23章 花太岁第402章 遭遇第220章 割地赔款第392章 单挑第232章 扩张第271章 对撼(下)第472章 突围(二)第354章 邳州信第329章 末路第129章 霹雳第169章 扫荡北直隶(下)第173章 孙承宗(下)第377章 魏国公府第306章 失陷(上)第123章 守城第308章 田英第382章 话剧第1章 初来乍到第221章 密议第33章 投靠第387章 这里是徐州?第14章 跑圈第415章 磐石第336章 安顿第282章 胡捷的坚持上(3)第198章 聚集(上)第446章 文宣队的事情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401章 亲戚第419章 授勋第329章 末路第23章 花太岁第272章 城池拉锯(一)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460章 火铳之威第402章 遭遇第373章 试探第345章 南直隶来人第398章 黑暗第231章 余波第163章 升赏第196章 对台(中)第303章 舆轿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148章 乌云压顶(一)第470章 被追击的文宣队(下)第276章 鏖战松锦一(3)第402章 遭遇第329章 末路第269章 伯父受惊了第149章 乌云压顶(二)第199章 聚集(下)第268章 大战多铎(下)第113章 合营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304章 吴桥兵变第254章 调兵遣将第224章 断其羽翼(下)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399章 中伏第468章 各部进攻(三)第179章 收复(二)第335章 大牢里的洋人第312章 交锋(上)第392章 单挑第53章 准备工作第348章 抓人第412章 机会第273章 城池拉锯(二)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42章 大战(下)第404章 初胜第344章 恶劣的开端第228章 人头案第33章 投靠第405章 冲突第216章 十日杀(上)第139章 突袭(上)第348章 抓人第470章 被追击的文宣队(下)
第185章 钱财迷人眼第223章 断其羽翼(上)第186章 敢动就宰了你第390章 女儿身第390章 女儿身第128章 雷霆第378章 徐弘基第286章 獠牙(下)第136章 野狗(一)第378章 徐弘基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241章 胡同知来了第215章 杨方第182章 放火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402章 遭遇第107章 安定门(上)第240章 邳州事(下)第387章 这里是徐州?第66章 出行第23章 花太岁第402章 遭遇第220章 割地赔款第392章 单挑第232章 扩张第271章 对撼(下)第472章 突围(二)第354章 邳州信第329章 末路第129章 霹雳第169章 扫荡北直隶(下)第173章 孙承宗(下)第377章 魏国公府第306章 失陷(上)第123章 守城第308章 田英第382章 话剧第1章 初来乍到第221章 密议第33章 投靠第387章 这里是徐州?第14章 跑圈第415章 磐石第336章 安顿第282章 胡捷的坚持上(3)第198章 聚集(上)第446章 文宣队的事情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401章 亲戚第419章 授勋第329章 末路第23章 花太岁第272章 城池拉锯(一)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460章 火铳之威第402章 遭遇第373章 试探第345章 南直隶来人第398章 黑暗第231章 余波第163章 升赏第196章 对台(中)第303章 舆轿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148章 乌云压顶(一)第470章 被追击的文宣队(下)第276章 鏖战松锦一(3)第402章 遭遇第329章 末路第269章 伯父受惊了第149章 乌云压顶(二)第199章 聚集(下)第268章 大战多铎(下)第113章 合营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304章 吴桥兵变第254章 调兵遣将第224章 断其羽翼(下)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399章 中伏第468章 各部进攻(三)第179章 收复(二)第335章 大牢里的洋人第312章 交锋(上)第392章 单挑第53章 准备工作第348章 抓人第412章 机会第273章 城池拉锯(二)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42章 大战(下)第404章 初胜第344章 恶劣的开端第228章 人头案第33章 投靠第405章 冲突第216章 十日杀(上)第139章 突袭(上)第348章 抓人第470章 被追击的文宣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