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

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

杨士奇对王翱也推崇,朱祁镇就越不想让王翱留在四川。

因为他能想到,王翱在四川定然是力阻,

朱祁镇一听就明白,王翱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

自然不让他在关键地方。

不过,朱祁镇所说的也不能说错。

比起松潘,广西的事情更严重一些,毕竟广西与云南贵州毗邻。

当然了,这个时代,从广西直达云南的道路,并不能说没有,只是都是小路而已,根本无法通行大军。

连走私都很困难。

但是对很多土司来说,却并非太困难。

毕竟对中原人来说,是连绵大山,但是对他们来说早就习惯了。

一旦广西这边的乱子闹大了,牵连到了贵州,事情就不好办了。

杨士奇说道:“陛下英明,可是令王翱督师广西?”

“不。”朱祁镇说道:“西南平乱与麓川不同,当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既要广西百姓畏之以威,也要广西百姓服之以德。故此其重点不在军事上,王翱就任两广总督。而派遣一员大将挂将军任,任广西总兵官,临之以威,王翱怀之以德。”

杨士奇说道:“两广总督?这官职之前朝廷没有,不知道陛下觉得这两广总督的权限有什么?”

朱祁镇听了,心中微微一惊,他没有想到,后世大名鼎鼎的两广总督,这个官职在这个时代还没有?

不过,朱祁镇也不是吃饱饭没事做了,要封一个两广总督,而是他感受到了解决广西问题的的必要性。

原因很简单,广西用兵粮饷从什么地方来?

总不能从北京运过去吧,如果真要千里迢迢运过去,这运费不知道超过粮食本身价值有多少。

所以,广西战事的粮饷一定是就近筹措。

广西临近的身份之中,能有能力出粮饷的只有广东。

湖广倒不是穷,而是湖广的粮食都要运到云贵去。至于云南与贵州,他们自己都没有粮食,即便到了明末时期,贵州一年的粮税也不过七八万石,根本比不上江南一个县,甚至比不上北方大县。

因为北方大县的粮税,有很多也有三四万石之多。

所以不仅仅现在,后世很长时间,广东向广西协饷,都是惯例。

而今也是如此。

正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镇才决定让王翱挂两广总督衔,总管两省。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说道:“令王翱坐镇广西,并转运粮饷,广东粮饷方面直接人让王翱负责。协调两省供应军需,并在大战之后,安抚百姓。”

朱祁镇细细一想,他本意让两广总督有后世权限,但是心中一想,顿时想明白一件事情。自己被自己前世记忆带歪了。

不错,就是带歪了。

明代后面的官职,无不建立在文官集团对勋贵集团大胜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这些官职本身就侵吞了武将方面的权利。

如果真按这个安排,这个总督与督师又有什么区别?不管是名字上的不同而已。

所以,朱祁镇立即打了好几个折扣。甚至也没有让王翱有对前线将士的管辖权。当然了有一点事情,朱祁镇还是明白的。

很多时候,并非写在明文上才是权力。

很多权力不用说出来,他自然就存在。

不管谁在前线打仗,都不会得罪后面督运粮草的官员。而督运粮草的官员手中未必没有兵力。毕竟这些民夫,押运粮食的士卒,发放武器之后,也不是不堪一战的。

只是这样的情况,前线勋臣为帅,后方有文官督运粮草。这个模式朱祁镇想试试,如果真的行得通的话,今后大明用兵大多是这样的模式。

当然了,这样的模式,并非朱祁镇首创的。

而是现实如此。

太宗皇帝几次北伐,在后面督运粮草的都是文臣,就是蹇公齐名的夏元吉。只是这位大佬天不假年,否则他权威还在三杨之上,却在宣德五年去世了。

而且朱祁镇也发现,在太祖太宗的手段之下,五军都督府失去了很多职能,甚至可以说,五军都督府并没有独立发动一场战争的能力。

必须有兵部配合不可。

否则在粮草辎重上他们搞不定。

这也是权力制衡的一种而已。

对此,朱祁镇心中有些纠结。在他想来,五军都督府,作为军方最高机构,应当有一套战争体系。

可以绕开内阁,有主持战争的能力。

因为没有这种能力,文臣伸入军中的手,就不可能被斩断,特别在后勤方面。

但是真正让五军都督府有这种能力,朱祁镇自己未必能睡得着觉了。

杨士奇说道:“臣明白,却不知道陛下属意谁坐镇广西?”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有人选?”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选生不如选熟。武兴将军坐镇江西时期,与王翱配合默契,此去广西,还是属意他们两人为好。”

朱祁镇说道:“武将军?”

朱祁镇对他有印象,他虽然没有见过武兴,却知道,他本来是五军都督府之中的将领,就之宣德十年正月,紧急坐镇江西,一直到了现在。

没错,就是宣宗驾崩的时候。

是太皇太后点的将。

朱祁镇立即觉得这个武兴可信。

朱祁镇对太皇太后的眼光,还是相当信服的。当时江西有人起事,多达三万人之多,就是武兴一举荡平的。

忠诚可以依靠。能力也不错。

如果不是武兴没有应付大场面的经验,麓川之战,朱祁镇就有几分属意武兴了。毕竟几十万人的大战,并非武兴剿匪经验所能胜任的。

不过,对于广西的战事,却足以应对了。

毕竟广西那那些土司,说起来越土匪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朱祁镇说道:“这一件事情,朕问过英国公再定。”

其实朱祁镇心中已经同意了,不过,他还是这样提醒一下杨士奇。

朱祁镇心中想要建立起清晰的文武分野,在军事上,朱祁镇依靠英国公,在民政上,朱祁镇依靠杨士奇。

张辅很识趣,在民政之上,不多提一个字。

但是杨士奇却没有这个自觉了。

或许说杨士奇觉得自己作为国家首辅,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特别是太皇太后对杨士奇倚重,让杨士奇的权威从宣德十年到而今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甚至在明代制度之中,最少在明代前期的制度之中,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并无高下,而是制衡关系。

但是杨士奇其实已经将这种微妙的关系打破了。

内阁的权威大大增加,明代内阁从皇帝秘书机构,到为真正的行政中枢,杨士奇,杨廷和,张居正,等几位居功至伟。

杨士奇也不知道听没有听明白朱祁镇的潜台词,或许听明白了。装着听不明白而已。随即说道:“陛下,北京周围大水虽然退却了,但是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虽然开仓赈济,以工代赈,但是如此发展下去,明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估计会不好过啊。”

朱祁镇听了,心中郑重的问道:“真是如此?”

杨士奇说道:“臣自然不敢欺瞒陛下。”

朱祁镇一时间脸色难受,说道:“百姓遭此劫难,是朕之过也。”

朱祁镇心中的自责,也是真实的。

在朱祁镇心中的抗洪抢险,是有后世的范本的,但是而今这一场大水,让朱祁镇知道了现实是多么的冰冷的残酷了。

北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尚且有近千人死于大水之中,北京城外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朱祁镇简直不敢想。

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七十章 年关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
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七十章 年关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