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巨额利润

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年头,全国各地都忙着投资,就连中央的那些大佬们,也都一个个把钱砸进股市。

还有一些人,拿着钱办了厂子。

例如阎锡山所代表的山西官商,也就是晋商。

晋商这一年在山西疯狂开矿,并疯狂的修铁路。此时是能开多少煤矿、铁矿就有多少巨额暴利。

成本当然也是比较大的,山西的煤矿很多都被江渝的寡头财团给圈下来了,那些地皮大部分都是江渝的。

至于普通的耕地下面有煤矿?

那也不能开采,那是农用土地,没审批是不要想挖的,除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开矿的唯一路径,就是找一些漏网之鱼,或者高价从财团手上买地皮。不过高价买走地皮之后,还需要建设铁轨进行运输,投入可是不小的。

不过山西商人还是一个个往里钻。

这些晋商确实很有商业头脑,但却一直被排斥在华东商业协会之外,不为别的,就因为山西晋商没有底线。

明末时与满清通商,明王朝空有庞大人力物力,因为财政破产倒是没用多少,反而因为晋商的存在,让野猪皮用到了中国的物力。

清代时,晋商当中则出现了八大皇商。

他们已经被华东商业协会当成典型的反面教材,也是围剿的重点。

那些晋商把土地买走后,本来也是要非常严格的审批才能开矿的,但因为晋商也都塞了钱,而且奇怪的是负责审批的人也收了钱,然后审批就很快的通过了。晋商感觉不出什么问题,但一些敏锐的华东商业协会商人已经看出了点问题。

也许等战后,中央就会以一个‘贿赂’的罪名,以及矿山不合法的理由,直接抄没矿山,甚至还要罚款。

这绝对是血本无归的买卖。

不过在晋商看来很正常啊!几百年下来什么时候不是这么干的?

趁着这个投资热潮,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也开始将当初统计出来的没有太大持有意义的资产卖了出去。

果然,如今卖很值钱,价格起码是当初的两倍,有的甚至更高。

那些产业虽然零零星星的,但数量却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确实有不小的价值,只是对于财团这种大规模垄断势力来说不太适合管理。

中央也开始卖资产了,中央在台湾和朝鲜有不少的资产。

虽然有垄断价值的已经被江渝给买走了,不过通过那些资产的出售,中央还是拿到了近六亿炎黄币。

这回报太高了。

加上之前出售的资产,中日战争不仅没有亏,反而让中央给赚了一笔钱。

从这里也能看出,江渝打仗并不狠。

如果是美国佬打仗,财团巴不得你打掉更多的军火。不过江渝也不敢那么折腾,中国毕竟底子薄。

而且要以民族利益为上,而对于美国财团不是这样,人民只是工具而已,随时可以舍弃。

中央赚了一大笔钱,算是弥补了财政赤字。

而且这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超出了中央的预计,而且财政部发行辅币还赚了一笔钱。

至于主币的增发,这个钱则是财团拿去了。

不过也不是太多,现在根本就没有增发钞票,钞票发多少完全看出口了多少,并拿到了多少黄金。

然后才根据黄金进口了多少来发行主币。

而且随着中央进行税率改革,个人所得税这个税种开始征收,银行里存多少钱,或者加上家里有多少钱,才决定要交多少税。

这让中央的税收明显增加。

同时这种税收制度,也让投资急剧增加。

老百姓为了少交税,纷纷把钱拿去投资,进行‘财富资产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的中国,可谓到处工厂林立,各种小厂子都办起来了,小作坊更是一大堆都是,生产着各种工业产品。

那些中小资本家通过集资的方式,中型工厂、大型工厂也都开始陆续出现了,而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那些中小资本家看到别人赚钱了,也各自找项目去找人融资去了。

现在这个年头,找项目简单得很,不管什么产业,基本上都赚钱,只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罢了。

同样也看有没有实施的条件。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资源,也各有不同的交通条件。

资本少些的,只能在交通条件好,但竞争较为积累的地方开厂。资金多的,大可选择资源多,但交通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大不了自己修个铁路,或者买些货车。

四亿人的大国,正在轰轰的机械声中运转。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九千万人口,相比较之下,就知道谁生产的东西更多了。

那些民间资本所开设的工厂技术条件不同,中、大型工厂用的设备和财团的工厂一样,同样也都引进了流水线分工生产模式。

而那些小工厂,小作坊的生产效率则比较低,但架不住数量多。

这些小工厂,小作坊,一般都是生产一些机械配件,中国的大型商品制造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产业链模式了。

而不是要制造一种商品,就要制造全部零件的那种传统模式的工厂。

“看来今年中央财政还有盈余啊!”熊希龄感觉自己有点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确实如赵海洲说的那样,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做得太保守了。

袁世凯看着这么大好的经济增长,不由非常愉快,说道:“今年过后,中央财政总算是有所盈余了。”

现在不仅中央财政有所盈余,袁家的产业也因为目前的大好经济环境而不断增长。

几乎投资什么都有赚,袁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

现在袁家也加入了华东商业协会,也成了华东商业协会当中的一员,不用怕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江渝那小子给‘围剿’了。

袁家日后的富贵起码还是能有的。

此时的中华民国政治风气开明,没有了国民党那种搅屎棍,以这样的光明风气,日后袁家也不用怕遭到迫害什么的,而且也没人敢去动袁家。

所以现在袁世凯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反而整天都很乐呵。

在自己当总统的期间内,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完成了数代人都无法实现的民族大崛起。

到了袁世凯这个层次,物质上已经不太看重了,精神上的追求才是最大的心愿。

现在这种局面,让袁世凯很有成就感。

尽管袁世凯明白,这其中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江渝的,如果不是他设计好了国家的路线,以及大力发展军事,并打败了俄国和日本,此时的中国根本无法变得如现在这般前途光明。

不过袁世凯还是很骄傲,自己起码也是在边上有所贡献的,要是换成别人来当这个大总统,恐怕早就和江渝打得你死我活,最后只是便宜外人。

双方的克制和包容,成就了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谁都是有功劳的。

袁世凯感慨之后,开始处理公务。

拿起一份报告,袁世凯摸着胡子说道:“内蒙竟然遭遇水灾,今年水灾虽说减少不少,但现在到处都是工业,水灾一来就得淹掉好多工厂。看来今年还要加大水利方面的投入啊!”

袁世凯花钱很爽快,只要是有利的。

看到内蒙发了水灾,袁世凯顿时想到要在水利方面加大投入了。

没错,内蒙发水灾了!

在这个年头,内蒙发水灾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二十一世纪,那可就是稀罕事了,因为那个时候北京都闹风沙,内蒙很多地区都沙漠化掉了。

而这年头基本上没有沙漠化这个问题。

不过历史上北洋政府还是非常重视西北的生态保护的,有专门负责植树的官员,如冯玉祥就在西北负责过这一块内容。

西北要多多种树,大力保护草场,这是北洋派系与华东派系的共识,为此如今的中央每年要都要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西北的生态保护。

“今年起码还能多出三亿以上的财政收入。”熊希龄报告道。

“那就再拿出两亿,投入水利建设吧!水利建设宜早不宜迟,不像修路之类的可以拖。”袁世凯说道,他知道中国底子薄,没办法和欧美国家相比。发展工业的速度虽然快,但是水利却是不能拉下的,毕竟人类大部分的富裕地区,都是在水灾威胁之下的。没有完善的水利,每发一次水灾就得损失不少钱,水利方面的投入绝对是不会亏的。

中央继续加大开支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这让所有大小商人都感觉到,这真的是一个赚钱的好时代。

政府开支不断加大,对外出口也不断增多,内部因为基础设施、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建设,每个方方面面都是钱。

看那刚造起来的房子,不管是钢筋还是水泥,不管是玻璃还是小小的螺丝钉,都是钱。

不过赚钱的大头还是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垄断资本可不是开玩笑的。

各种原材料供应,以及制造业、运输,很多都是被财团所垄断的。

当然,目前的原材料开采垄断地位遭到冲击,因为到处都在开矿,但总体上来说,垄断地位依旧无法撼动。

只是目前财团暂时能够容忍那些对垄断的冲击,但战后是肯定又要进行一次大收割的,从而把现在那些中小资本家建立起来的矿场、工厂吞并掉,从而继续巩固垄断地位。

财团的利润正在不断飙涨,仅仅15年一个季度,财团的利润就突破了50亿炎黄币,相当于10亿英镑。

一是军火出口太暴利了,二是战前做的准备比较充分,三是中国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所产生的资金,又被老百姓拿去投资了。

投资也就要建设,建设就要钢材之类的物资,那些又是财团垄断的,所以钱大部分还是流进了财团的口袋。

老百姓口袋里实际上上依旧没什么钱,他们的钱都砸进实体经济当中。(未完待续)

第113章 轰炸釜山第267章 头疼的英国政府第87章 俄国剧变第25章 刮目相看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101章 北水南调工程第79章 撕破脸第111章 最奢侈的后勤供应第247章 移民前奏第156章 全军覆没的登陆战第79章 全国大剿匪第216章 资源与产业第122章 大婚,炎黄币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147章 海洋利益的扩大第238章 继续敲诈协约国第254章 猪流感来袭,威廉的来信第56章 选举风波(一)第88章 武库与底气第97章 挖坑等日本跳第86章 蚕食作战第102章 疯狂发展速度第174章 日本生产,中国消费第126章 对欧出口第49章 给不给面子?第58章 欧洲移民时期第117章 袁世凯又要被坑了第30章 疯狂借贷(一)第29章 彻底悲剧的日本第268章 清理南洋土着第216章 资源与产业第45章 再胜,要点好处第60章 民用汽车第150章 中国才是世界裁判,美国不是了!第56章 选举风波(二)第15章 华东商会第270章 立于不败之地第239章 一肚子坏水第89章 打到妥协为止第96章 需要一场战争第49章 给不给面子?第26章 淮安军校第67章 二次对俄武力干涉提案第41章 血战塞尔乌苏第18章 持续的欧战第81章 苏军内讧第261章 元气大伤的俄国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48章 鳄鱼的眼泪第85章 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之展望第21章 滚鞍落马第33章 统治艺术第114章 国联悲剧的偷袭第130章 将盗版进行到底第103章 完虐日本第64章 我去,老子成了袁大头?第253章 俄国的恶劣气候第80章 腊月攻势,战争打响第16章 有便宜可占第235占贝加尔湖的财富第86章 战前对德支援第1章 大选前奏,党派改组第42章 塞尔乌苏大捷第106章 疯狂收割第133章 图穷匕见,殖民地要求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26章 淮安军校第104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一)第22章 调停议和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73章 惊人的铁路计划第34章 九芝堂巨富第19章 叛逃印度第116章 天朝王师来了第164章 黎元洪的野望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157章 麦收时节第44章 空军登场第5章 白磷弹欧洲逞威第68章 第二次倒江战争爆发第131章 对俄贸易的巨大利润第122章 大婚,炎黄币第14章 攻略埃塞尔比亚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77章 屠龙计划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261章 元气大伤的俄国第103章 海军竞赛之战略欺骗第243章 政治联姻的前奏第95章 疯狂的金融敛财第148章 蔓延的福克灾难第15章 华东商会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172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第51章 又挖了一个坑第79章 撕破脸第240章 坑钱的外来人口移民政策第86章 蚕食作战第117章 清算欧洲
第113章 轰炸釜山第267章 头疼的英国政府第87章 俄国剧变第25章 刮目相看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101章 北水南调工程第79章 撕破脸第111章 最奢侈的后勤供应第247章 移民前奏第156章 全军覆没的登陆战第79章 全国大剿匪第216章 资源与产业第122章 大婚,炎黄币第17章 飞机与战车第147章 海洋利益的扩大第238章 继续敲诈协约国第254章 猪流感来袭,威廉的来信第56章 选举风波(一)第88章 武库与底气第97章 挖坑等日本跳第86章 蚕食作战第102章 疯狂发展速度第174章 日本生产,中国消费第126章 对欧出口第49章 给不给面子?第58章 欧洲移民时期第117章 袁世凯又要被坑了第30章 疯狂借贷(一)第29章 彻底悲剧的日本第268章 清理南洋土着第216章 资源与产业第45章 再胜,要点好处第60章 民用汽车第150章 中国才是世界裁判,美国不是了!第56章 选举风波(二)第15章 华东商会第270章 立于不败之地第239章 一肚子坏水第89章 打到妥协为止第96章 需要一场战争第49章 给不给面子?第26章 淮安军校第67章 二次对俄武力干涉提案第41章 血战塞尔乌苏第18章 持续的欧战第81章 苏军内讧第261章 元气大伤的俄国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48章 鳄鱼的眼泪第85章 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之展望第21章 滚鞍落马第33章 统治艺术第114章 国联悲剧的偷袭第130章 将盗版进行到底第103章 完虐日本第64章 我去,老子成了袁大头?第253章 俄国的恶劣气候第80章 腊月攻势,战争打响第16章 有便宜可占第235占贝加尔湖的财富第86章 战前对德支援第1章 大选前奏,党派改组第42章 塞尔乌苏大捷第106章 疯狂收割第133章 图穷匕见,殖民地要求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26章 淮安军校第104章 轰炸日本联合舰队(一)第22章 调停议和第53章 容克财团的到来第73章 惊人的铁路计划第34章 九芝堂巨富第19章 叛逃印度第116章 天朝王师来了第164章 黎元洪的野望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157章 麦收时节第44章 空军登场第5章 白磷弹欧洲逞威第68章 第二次倒江战争爆发第131章 对俄贸易的巨大利润第122章 大婚,炎黄币第14章 攻略埃塞尔比亚第211章 洗劫俄国国库第77章 屠龙计划第156章 越南暴动,河内巷战第261章 元气大伤的俄国第103章 海军竞赛之战略欺骗第243章 政治联姻的前奏第95章 疯狂的金融敛财第148章 蔓延的福克灾难第15章 华东商会第117章 清算欧洲第172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第51章 又挖了一个坑第79章 撕破脸第240章 坑钱的外来人口移民政策第86章 蚕食作战第117章 清算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