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真与伪(1)

次日,张仪奉召入宫。

张仪只道是自己指点相助庸芮有功,因而不以为意。他一进宣室殿,便见秦王驷和樗里疾坐在上首,神情严肃。他心中疑惑,莫不是函谷关前军情有变?

行礼之后,君臣对坐,便听得秦王驷开口道:“张子可知后宫和氏璧一案?”

张仪点头:“知道。”

秦王驷问:“张子怎么看?”

张仪便将自己的分析说出:“臣以为,此事非一人所为。王后、魏夫人,甚至还有第三人、第四人,此事夹杂了他们每个人的私心和手段,才会如此复杂多变,而非一人起初所愿。”

秦王驷听了此言,并不说话,只是看了樗里疾一眼。

樗里疾接话道:“张子说得对。张子可知,昨日我们抓到一人,乃是范贾身后支使之人?”

张仪点头:“吾亦知之矣。庸芮公子曾与我说过,当日他见着范贾曾在游士馆舍,与另一人见面。怎么,此人抓到了?”

樗里疾不由得与秦王驷交换了一个眼色,疑虑更甚,嘴上却说:“正是,昨日庸芮抓获此人,送至廷尉府,与那范贾对质,终于得知此人背后的操纵者……张子可要听听此人的供词?”

张仪隐隐感觉不妙,神情却是不变,笑着拱手道:“臣恭聆。”

樗里疾向缪监示意道:“宣甘茂大夫。”

过不多时,缪监便引着甘茂手捧竹简走进来,行礼如仪。

樗里疾问道:“甘茂大夫,那犯人的口供,可是有了?”

甘茂本是傲气之人,但这些年来在秦国的位置始终不上不下,不免将原来的傲气消磨了些,此时眉宇间的不驯之色已经减了许多,添了几分沉稳。他听了樗里疾之言,便应道:“是。”当下呈上竹简。跪坐在下首陈说案情:“此人姓中行,名期。乃先晋中行氏之后,居于魏国,与张子乃是同乡……”

张仪霍地直起身子。他感觉到一丝阴谋的味道,瞪大了眼睛看着甘茂。

甘茂又继续道:“他说,和氏璧乃是一月之前,张相交给他的……”

张仪勃然大怒,长身而立:“胡说。我何来和氏璧?”

甘茂表情严肃依旧,板板正正地道:“当日张相弃楚入秦,原因天下皆知,乃是因为楚国令尹昭阳丢失和氏璧,而张子是唯一的嫌疑人。”

张仪提起旧事,便有些咬牙切齿:“昭阳老匹夫轻慢士子、草菅人命,他冤枉我,毒打刑求,可是我张仪清清白白,没有拿就是没有拿。”他转向秦王驷。急道:“大王,臣当日与大王一起入秦,两袖空空。臣有没有和氏璧,大王当一清二楚。”

秦王驷微微点头,他其实在昨日已经听过回禀,此时再转向甘茂问:“你可问清,这和氏璧是如何到了咸阳的?”

甘茂此人,素来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板正面孔,昔年迎楚公主入秦,也不曾有过半分好颜色。今日对着张仪陈述案情,更是一张铁面。当下只向张仪拱了拱手:“张子,在下初审此案,比张子更为惊骇。所以问得很细。此人招供,当日张子得到和氏璧以后,因为昭阳追查甚严,怕带不出关卡,所以将和氏璧藏匿起来。后来借着楚国公主和秦国联姻,将和氏璧混在嫁妆里带到秦国。此后由张子自己收藏。”

张仪此人,游说列国面不改色,镬鼎当前毫不畏惧,玩弄诸侯巧舌如簧。他只道世间,再无什么可以撼动他心神之事了。谁想到今日遇上了此事,他竟抑制不住内心怒火如狂,一时间无法平静下来,只觉得眼前的人都变得极为可笑。他眼睛都红了,击案怒喝道:“这是诬陷,诬陷!此人必是五国奸细,施离间分化之计!”

樗里疾见张仪如此,不敢刺激他,转头再问甘茂:“且不管这和氏璧是谁所有,你可问出此案究竟来?”

甘茂垂着眼,语气平板冷漠,毫无抑扬顿挫:“此人言,公孙衍联合五国兵临函谷关,秦国必败。张子想逃离秦国,这才变卖和氏璧筹钱……”

张仪怒极反笑:“哈哈哈,一派胡言!五国兵临函谷关,只消分化离间,便可令其溃散。我张仪身居相邦之位,深得大王倚重,重权在握,我为何要逃离咸阳?我又没疯!张仪有三寸不烂之舌,千金聚合,不过瞬息之事,何须变卖和氏璧筹钱?如此胡言乱语,大王怎么可能相信?”他一路说来,自以为理直气壮,却看到秦王驷和樗里疾看完甘茂手中的竹简,神情便有些不对了,不由得惊诧道:“大王,难道你们真的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吗?”

秦王驷看了樗里疾一眼,樗里疾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张仪:“张子,你细看这里头的供词,关于和氏璧如何从楚国到秦国的细节,非经历过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张仪拿着竹简迅速一看,却见里面细说他如何得了和氏璧,如何收买奴隶,将和氏璧藏在楚公主入秦的嫁妆箱子里;中途义渠人劫走嫁妆,他如何假借赎芈月之名,亲入义渠取回嫁妆,趁乱收回玉璧,藏于心腹家中;逢五国之乱,他又如何召来旧友中行期,托他变卖和氏璧筹钱逃亡。这桩桩件件周详之至、一气呵成,若非他是张仪本人,险些也要相信这竹简上的内容了。

张仪将竹简往下一掷,怒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他抬头看向秦王驷,只道秦王驷必会好言安抚表示信任,不想却见秦王驷脸色苦涩,长叹一声:“张子,寡人不相信你会背叛寡人,更不相信你会因为五国之乱而胆小逃离。可是,这供状在案,你教寡人如何向群臣解释,如何向天下解释,这和氏璧与你无关?那中行期乃你同乡,他的供词,你如何反驳?”

张仪愤怒地道:“臣愿与他对质!”

秦王驷却沉默了下来,沉默得令人心惊。

众人也一起静了下来。殿上只闻得铜壶滴漏之声,一滴滴、一声声,似打在人的心头。沉默的时间越久,众人的心越是不安。

好一会儿,才听得秦王驷长叹道:“寡人本欲差你出使函谷关外,游说列国。可你既然已经身处嫌疑之中,在未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只怕不能再处理国政。你先回府闭门谢客,待事情查清之后,再做打算吧。”他不相信这件事,可是,纵然他不相信,又能如何?如今这件事似乎铁证如山,他身为君王,又岂能完全不顾证据,不顾其他臣子的反应?更不能当真为了自己的意气,将江山社稷的命运轻托。

张仪难以置信地看着秦王驷,手指颤抖:“大王这是……要软禁臣吗?”

甘茂板着脸道:“张子,若是其他人遇上这种事,是要下廷尉之狱的。大王如此待你,已经是格外宽容了。”

张仪愤怒地仰天大笑:“哈哈哈,不错,不错。比起昭阳将我杖责,大王待我,的确是格外宽容了。张仪谢过大王。”说完,张仪站起来朝着秦王驷一揖,便转身大步离开。

秦王驷伸手,想叫住张仪,但张了张口没有出声。眼看着张仪出殿,他的手无力地垂下,叹息一声。

樗里疾见状,忙对甘茂道:“甘茂大夫,你也可以退下了。”

甘茂行礼:“臣告退。”

见甘茂退出,秦王驷看了樗里疾一眼,道:“樗里子,你有何见解?”

樗里疾长叹一声:“大王,依臣愚见,此案主要与三人有涉。先是张仪想要变卖和氏璧……”

秦王驷却截断他的话道:“疾弟,你也相信张仪会是偷盗和氏璧之人吗?”他不叫他樗里子,而称为疾弟,便是抛却君臣之分,说起推心置腹的兄弟之言了。他不愿意相信张仪会做出此等事情来,可对张仪不利的证据都毫无破绽。他身为一国之君,无法忽视廷尉府的奏报。若此事一开始不曾交与廷尉府,而由他的私人谍报上传这样的信息,他倒好叫来张仪,君臣交心,掩下这桩事来。如今,便只有争取樗里疾的支持,帮助他将此事按下。

樗里疾却不愿意接下秦王驷的话头,只道:“大丈夫不拘小节。臣以为,张仪有没有盗取和氏璧,是否私藏,甚至变卖和氏璧,那都与我们无关。和氏璧是楚国国宝,又不是我秦国国宝,楚失其宝,乃是他们自己失德,何人得宝,以何种手段得宝,在这大争之世,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若是张仪真的身居国相之位,却对秦国没信心,甚至打着逃走的主意,这才是最不可原谅的。”

秦王驷一怔,问道:“难道你也相信张仪想逃跑吗?”

樗里疾犹豫了一下,看到秦王驷的神情,很想如往日一般赞同他的判断,但最终还是忍下了,只道:“张相为人性格,与臣不合,臣不敢为他作保。但依臣愚见,张仪未必就是不忠。身为国相,何等荣耀,未到最后关头岂会轻易弃之?且他曾经分析过,五国联盟并不可怕,并可亲自前去分化……”(。)

第303章 归去来(1)第256章 国相妾(3)第345章 骨肉逢(2)第402章 至绝境(1)第67章 王后玺(2)第24章 逍遥游(2)第234章 秦王薨(1)第400章 夫与子(3)第379章 伐楚国(3)第337章 训三军(2)第245章 别咸阳(4)第205章 风云起(3)第417章 安国君(2)第187章 公主恨(4)第49章 不相识(2)第377章 伐楚国(1)第144章 公子稷(2)第3章 霸星现(2)第73章 公主嫁(2)第35章 断肠别(3)第9章 鹰之惑(1)第391章 郢都灭(2)第87章 狼之子(2)第31章 西市妇(2)第216章 慕少艾(3)第255章 国相妾(2)第340章 季君乱(1)第227章 赌国运(3)第118章 公子荡(2)第158章 无名毒(1)第416章 安国君(1)第237章 秦王薨(4)第412章 人独行(3)第68章 王后玺(3)第359章 故人意(4)第43章 摽有梅(2)第261章 燕王母(4)第246章 蓟城寒(1)第109章 君王心(2)第130章 翻云手(2)第106章 王后娠(1)第108章 君王心(1)第159章 无名毒(2)第107章 王后娠(2)第134章 商君墓(2)第250章 魑魅行(1)第252章 魑魅行(3)第264章 疯妇人(3)第321章 穷尽处(4)第203章 风云起(1)第147章 重相逢(2)第365章 骨肉情(3)第350章 乱局平(3)第152章 情与妒(2)第247章 蓟城寒(2)第69章 大朝日(1)第169章 连环计(1)第63章 流言起(1)第389章 边城险(5)第98章 不素餐(1)第233章 去复归(5)第222章 风云变(2)第51章 思君子(1)第118章 公子荡(2)第386章 边城险(2)第306章 远客至(1)第359章 故人意(4)第10章 鹰之惑(2)第113章 山鬼舞(2)第44章 摽有梅(3)第123章 别远人(1)第138章 旧事提(1)第59章 郑袖计(2)第244章 别咸阳(3)第150章 心未平(2)第343章 季君乱(4)第193章 巡四畿(3)第194章 巡四畿(4)第224章 风云变(4)第225章 赌国运(1)第255章 国相妾(2)第221章 风云变(1)第3章 霸星现(2)第55章 秦王谋(3)第309章 归秦路(1)第27章 放鹰台(2)第310章 归秦路(2)第274章 西市居(1)第380章 伐楚国(4)第243章 别咸阳(2)第367章 不能留(2)第382章 申包胥(2)第11章 鹰之惑(3)第383章 申包胥(3)第93章 魏夫人(1)第48章 不相识(1)第31章 西市妇(2)第358章 故人意(3)第233章 去复归(5)
第303章 归去来(1)第256章 国相妾(3)第345章 骨肉逢(2)第402章 至绝境(1)第67章 王后玺(2)第24章 逍遥游(2)第234章 秦王薨(1)第400章 夫与子(3)第379章 伐楚国(3)第337章 训三军(2)第245章 别咸阳(4)第205章 风云起(3)第417章 安国君(2)第187章 公主恨(4)第49章 不相识(2)第377章 伐楚国(1)第144章 公子稷(2)第3章 霸星现(2)第73章 公主嫁(2)第35章 断肠别(3)第9章 鹰之惑(1)第391章 郢都灭(2)第87章 狼之子(2)第31章 西市妇(2)第216章 慕少艾(3)第255章 国相妾(2)第340章 季君乱(1)第227章 赌国运(3)第118章 公子荡(2)第158章 无名毒(1)第416章 安国君(1)第237章 秦王薨(4)第412章 人独行(3)第68章 王后玺(3)第359章 故人意(4)第43章 摽有梅(2)第261章 燕王母(4)第246章 蓟城寒(1)第109章 君王心(2)第130章 翻云手(2)第106章 王后娠(1)第108章 君王心(1)第159章 无名毒(2)第107章 王后娠(2)第134章 商君墓(2)第250章 魑魅行(1)第252章 魑魅行(3)第264章 疯妇人(3)第321章 穷尽处(4)第203章 风云起(1)第147章 重相逢(2)第365章 骨肉情(3)第350章 乱局平(3)第152章 情与妒(2)第247章 蓟城寒(2)第69章 大朝日(1)第169章 连环计(1)第63章 流言起(1)第389章 边城险(5)第98章 不素餐(1)第233章 去复归(5)第222章 风云变(2)第51章 思君子(1)第118章 公子荡(2)第386章 边城险(2)第306章 远客至(1)第359章 故人意(4)第10章 鹰之惑(2)第113章 山鬼舞(2)第44章 摽有梅(3)第123章 别远人(1)第138章 旧事提(1)第59章 郑袖计(2)第244章 别咸阳(3)第150章 心未平(2)第343章 季君乱(4)第193章 巡四畿(3)第194章 巡四畿(4)第224章 风云变(4)第225章 赌国运(1)第255章 国相妾(2)第221章 风云变(1)第3章 霸星现(2)第55章 秦王谋(3)第309章 归秦路(1)第27章 放鹰台(2)第310章 归秦路(2)第274章 西市居(1)第380章 伐楚国(4)第243章 别咸阳(2)第367章 不能留(2)第382章 申包胥(2)第11章 鹰之惑(3)第383章 申包胥(3)第93章 魏夫人(1)第48章 不相识(1)第31章 西市妇(2)第358章 故人意(3)第233章 去复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