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储位争(2)

甘茂是下蔡人,随史举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投秦。因为与张仪在魏国有旧,便由张仪引荐至秦王驷处。甘茂自以为才干在张仪之上,但秦王驷却倚重张仪,对他不甚看重,他心里早有郁气。后来秦王又令他去迎接楚公主入秦,不料中途被义渠人伏击,他这趟任务也落得灰头土脸。结果偏偏又是张仪出使义渠,接回芈月,更令他不满。

张仪是个口舌刻薄之人,与甘茂本也没有多深厚的交情,看到自己引荐之人行事失利,不免要教训他一番。甘茂大怒,两人就此翻脸。

张仪在秦国得势,甘茂便少了机会。几年宦海沉浮,让他少了几分倨傲,多了几分深沉。芈姝为王后,生有两名嫡子,势头极好,但对张仪一直含恨。且张仪与王后亦是不和,反倒与芈八子有所结交。他看在眼中,记在心上,趁着一些机会,暗暗提点芈姝带来的陪臣班进几句。班进亦派人转告芈姝,两边就此渐渐结交。

这几年随着秦王驷诸子渐渐长大,宫中的后妃之争,已经渐渐转为诸公子之争。芈姝对此更是上心,也更为倚重甘茂。到后来索性趁着秦王驷为公子荡请师保的机会,请甘茂为保。

此时,芈姝听了玳瑁的建议,意有所动,便让班进去向甘茂问计。甘茂果然为芈姝出了一计,叫芈姝将厚礼赠予樗里疾,借此诉苦,迫使樗里疾出面,请秦王驷早定太子。

秦国亦有兄终弟及的旧例,樗里疾自然也要避嫌。他就算不想涉入后宫之事,但被王后这么甘言厚币地上门求问,他既是左相,又是宗伯奉常,为了表明自己没有对王位的觊觎之心,也得到秦王驷跟前陈情。

宣室殿中,樗里疾与秦王驷对坐,四下寂静,只闻铜壶滴漏之声。

秦王驷看着樗里疾,有些诧异:“樗里疾,你有事找寡人?可是有什么军情?”

樗里疾却摇头道:“并无急事,也无军情。”

秦王驷道:“可看你的表情,如此沉重,却是为何?”

樗里疾肃然道:“因为臣觉得要说的事情,比政务和军情更重要。”

秦王驷道:“哦,是吗?”他坐正了身子,看樗里疾如何开口。

樗里疾却沉默了,像是在酝酿如何开始。

秦王驷悠然取起炉上小壶,为自己和樗里疾各倒了一盏苦荼。缪监想上前帮忙,却被他挥手示意他退下。缪监会意,轻手轻脚地带着小内侍退下。

“此处,原为周王之旧宫,因周幽王宠爱褒姒,乱了嫡庶,以致太子平出奔申国,人心不附,犬戎攻破西京,平王东迁,将被犬戎占据的旧都,抛给了我秦国先王。先人们浴血沙场,白骨无数,方有了今日大秦之强盛。但纵观列国,许多盛极一时的强国,却因为储位不稳而引起内乱,国力衰落,甚至灭亡。”盏内的茶水已经由热变温,樗里疾终于开口。

秦王驷一听便已经明白其意:“你今日来,是何人游说?”

樗里疾摇头道:“无人游说。我是左相,又身为宗伯主管宗室事务,当为大王谏言。”

秦王驷垂首看着手中陶杯,淡淡地笑道:“欲谏何言?”

樗里疾拱手:“大王,王后有嫡子二人,大王迟迟不立太子,却是为何?”

秦王驷没有回答,一口饮尽了杯中茶水,把玩着杯子,沉默片刻,才忽然道:“疾弟,你还记得商君吗?”

这个名字,在他们兄弟之间,已经很多年没有提起了。樗里疾闻言一惊,抬头看着秦王驷。

殿前的阳光斜射入内,秦王驷在阳光和柱子的明暗之间,身形显得有些模糊,他的声音也似变得悠远:“你还记得,我因为与商君意见相左,差点失去了太子之位吗?而大父年幼之时就被立为太子,又遇上了什么事……”

所谓大父,便是指秦王驷的祖父秦献公,名连,原是秦灵公之子,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年纪未满十岁,便遇上秦灵公驾崩,因为年幼不能掌权,结果被其叔祖父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当时还在童年的献公逃到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后来秦简公死,传位于其子秦惠公,秦惠公又死,其子出子继位,亦是年纪幼小不能掌国,秦献公才在魏国的帮助下夺回王位。

秦献公是个极英明的君王,在位期间废殉葬,兴兵事,甚至开始东进图谋出函谷关,欲与天下群雄争胜。可他在外流亡时间太长,即位时已经年纪老大,未能完成这样的雄图霸业,便抱憾而亡。

这一段历史,为人子孙,岂有不知之理?樗里疾听到秦王驷提起献公时,便已经避往一边,掩面而泣:“大父——”

秦王驷长叹一声:“我若不是早早被立为太子,就不会被身边的人推出来,作为对商君之政的反对者,逼得君父在储君和重臣之间作选择。最后我成了被舍弃的人,而商君却也因此走向了必死之途。大父若不是早早被立为太子,哪怕是被简公夺了王位,也不至于被逼流亡异国,整整二十九年……”

樗里疾已经明白了秦王驷的意思,不禁羞愧,拱手肃然道:“臣,惭愧!”

秦王驷站了起来,慢慢地在殿上来回踱步:“太子之位,从来都是别人的靶子。大争之世,为了家国的存亡,有时候不管对内对外,都是残酷的搏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太子之位太早确立,就等于是在国中又立一主,而容易让心怀异见者聚集到另一面旗帜的下面……”

樗里疾点头:“大王不立太子,是不想国有二主,也是不想心怀异见者,以自己的私心来左右和操纵太子,甚至逼得大王与太子对决。”

秦王驷的脚步停了下来,看着樗里疾,道:“公子荡乃是嫡长子,寡人的确更多属意于他。然秦国虽有争霸列国之心,无奈底子太过单薄,终寡人之世,只能休养生息,调理内政。故而寡人自修鱼之战后,一直奔波各地,亲自视察各郡县的新政推行得如何,以及边疆的守卫和戎狄各族的驯服情况。所以公子荡只能交给你,让他熟悉军务,将来为我大秦征战沙场,以武扬威。”

樗里疾逊谢道:“臣惶恐。”他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秦王驷的意思,“大王英明,公子荡好武,力能举鼎,能够招揽列国武士于麾下,几次随臣征战沙场,确有万夫不当之勇,将来必能完成大王夙愿,为大秦征伐列国。”

秦王驷微笑,坐了下来,轻敲着小几道:“荡者,荡平列国也。”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数十年来的默契,已经不必再说了。

当下又煮了荼来,樗里疾笑道:“臣弟虽不喜这苦荼滋味,但在大王这里喝惯了,有时候不喝亦觉不惯,因此在府中也备上了此物。”

秦王驷也叹道:“此物虽好,但却太过涩口,寡人诸子,皆不爱此,唯有子稷跟着他的母亲喝上几口,却须得配以其他果子佐物才是。”

樗里疾心中一动,见秦王驷情绪甚好,又打着哈哈试探:“人说大王宠爱公子稷,想来也是因为幼子不必身负家国重任,所以宠爱些也无妨是吧?”

听樗里疾提到此事,秦王驷也面露微笑道:“子稷天真活泼,甚能解颐。寡人政务繁忙之余,逗弄小儿郎,也是消乏舒心。”

樗里疾也笑了,又道:“想来芈八子,也是解语花了。”

秦王驷却沉默了下来,像是忽然意识到什么并在寻找原因:“芈八子……省心。”

樗里疾道:“省心?”

秦王驷道:“你可记得,以前寡人出巡的时候,每次都会带不同的妃嫔?”

樗里疾道:“而这几年,大王却只带着芈八子,从未换人。”

樗里疾吁了一口气道:“大家还猜测,是大王欲专宠一人呢。”

秦王驷失笑道:“寡人身为君王,用得着把心思花在这种地方吗?芈八子……她跟别人不一样。那次随寡人出行,手臂受了伤也一声不吭。她是个不娇惯的人,不管走到哪儿,遇见什么情况,她都不是拖累。带着她,寡人省心,也习惯了。”

樗里疾点头道:“如此,臣就放心了。”

秦王驷道:“你原来担心什么?寡人岂是因专宠妇人而乱了朝纲的人?”

樗里疾笑道:“臣追随大王多年,岂有不知大王为人的。”

两人之间疑惑虽解,但其他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秦王驷自巡幸归来之后,便常召诸公子问话,对公子荡更是严厉万分,处处挑剔。公子荡在他面前,真是动辄得咎。

但秦王驷对年幼的诸公子却和颜悦色,大有放纵宠溺之意。尤其是母亲得宠的公子稷,与他相处的时间最多,所以不免形成了“公子荡不得宠”的流言。

第393章 郢都灭(4)第120章 公主嫁(2)第19章 楚王殇(2)第107章 王后娠(2)第47章 司命祭(3)第265章 疯妇人(4)第194章 巡四畿(4)第359章 故人意(4)第324章 太后始(1)第353章 唐八子(1)第108章 君王心(1)第223章 风云变(3)第117章 公子荡(1)第158章 无名毒(1)第314章 入咸阳(1)第135章 故人来(1)第238章 追遗诏(1)第357章 故人意(2)第108章 君王心(1)第142章 生与死(3)第313章 归秦路(5)第182章 苏秦策(2)第341章 季君乱(2)第420章 归去来(2)第13章 金丸祸(2)第113章 山鬼舞(2)第399章 夫与子(2)第374章 谋楚计(2)第373章 谋楚计(1)第344章 骨肉逢(1)第198章 储位争(4)第60章 魏女恨(1)第331章 群狼伺(4)第273章 莒姬死(4)第142章 生与死(3)第9章 鹰之惑(1)第120章 公主嫁(2)第210章 探真心1第266章 牛马横(1)第164章 龙回丹(3)第162章 龙回丹(1)第215章 慕少艾(2)第396章 杀机现(3)第175章 昭氏女(3)第367章 不能留(2)第358章 故人意(3)第246章 蓟城寒(1)第389章 边城险(5)第7章 垂髫年(1)第141章 生与死(2)第78章 秦关道(2)第68章 王后玺(3)第332章 退五国(1)第77章 秦关道(1)第256章 国相妾(3)第221章 风云变(1)第225章 赌国运(1)第51章 思君子(1)第358章 故人意(3)第40章 绕梁琴(1)第278章 苏秦至(1)第31章 西市妇(2)第210章 探真心1第418章 安国君(3)第162章 龙回丹(1)第161章 无名毒(4)第223章 风云变(3)第146章 重相逢(1)第187章 公主恨(4)第22章 南薰台(2)第181章 苏秦策(1)第230章 去复归(2)第354章 唐八子(2)第59章 郑袖计(2)第138章 旧事提(1)第267章 牛马横(2)第195章 储位争(1)第317章 入咸阳(4)第132章 聪明误(2)第24章 逍遥游(2)第369章 赵主父(1)第84章 义渠王(1)第2章 霸星现(1)第323章 穷尽处(6)第109章 君王心(2)第232章 去复归(4)第141章 生与死(2)第143章 公子稷(1)第39章 慕少艾(2)第80章 上庸城(2)第254章 国相妾(1)第36章 死与生(1)第387章 边城险(3)第319章 穷尽处(2)第156章 和璧现(2)第374章 谋楚计(2)第22章 南薰台(2)第381章 申包胥(1)第269章 牛马横(4)
第393章 郢都灭(4)第120章 公主嫁(2)第19章 楚王殇(2)第107章 王后娠(2)第47章 司命祭(3)第265章 疯妇人(4)第194章 巡四畿(4)第359章 故人意(4)第324章 太后始(1)第353章 唐八子(1)第108章 君王心(1)第223章 风云变(3)第117章 公子荡(1)第158章 无名毒(1)第314章 入咸阳(1)第135章 故人来(1)第238章 追遗诏(1)第357章 故人意(2)第108章 君王心(1)第142章 生与死(3)第313章 归秦路(5)第182章 苏秦策(2)第341章 季君乱(2)第420章 归去来(2)第13章 金丸祸(2)第113章 山鬼舞(2)第399章 夫与子(2)第374章 谋楚计(2)第373章 谋楚计(1)第344章 骨肉逢(1)第198章 储位争(4)第60章 魏女恨(1)第331章 群狼伺(4)第273章 莒姬死(4)第142章 生与死(3)第9章 鹰之惑(1)第120章 公主嫁(2)第210章 探真心1第266章 牛马横(1)第164章 龙回丹(3)第162章 龙回丹(1)第215章 慕少艾(2)第396章 杀机现(3)第175章 昭氏女(3)第367章 不能留(2)第358章 故人意(3)第246章 蓟城寒(1)第389章 边城险(5)第7章 垂髫年(1)第141章 生与死(2)第78章 秦关道(2)第68章 王后玺(3)第332章 退五国(1)第77章 秦关道(1)第256章 国相妾(3)第221章 风云变(1)第225章 赌国运(1)第51章 思君子(1)第358章 故人意(3)第40章 绕梁琴(1)第278章 苏秦至(1)第31章 西市妇(2)第210章 探真心1第418章 安国君(3)第162章 龙回丹(1)第161章 无名毒(4)第223章 风云变(3)第146章 重相逢(1)第187章 公主恨(4)第22章 南薰台(2)第181章 苏秦策(1)第230章 去复归(2)第354章 唐八子(2)第59章 郑袖计(2)第138章 旧事提(1)第267章 牛马横(2)第195章 储位争(1)第317章 入咸阳(4)第132章 聪明误(2)第24章 逍遥游(2)第369章 赵主父(1)第84章 义渠王(1)第2章 霸星现(1)第323章 穷尽处(6)第109章 君王心(2)第232章 去复归(4)第141章 生与死(2)第143章 公子稷(1)第39章 慕少艾(2)第80章 上庸城(2)第254章 国相妾(1)第36章 死与生(1)第387章 边城险(3)第319章 穷尽处(2)第156章 和璧现(2)第374章 谋楚计(2)第22章 南薰台(2)第381章 申包胥(1)第269章 牛马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