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故国

(两点说明:1、本文是架空历史,为行文方便,人物有名无字,称呼比较简略,官职接近于南北朝时期。2、状态还在恢复中,只能每日一章,我会尽快调整过来,请大家谅解。)

窗外雨声淅沥,半梦半醒间,徐宝心恍惚回到了故国。

她从小喜欢雨滴声,父亲为此在闺楼外面为她建造一处精妙的装置,动用大量粗细不一的竹筒,外面覆以成片的花草,每当她闷闷不乐而又天气晴朗的时候,雨声就会响起,时急时缓,抚慰她的心绪,分不清是心随雨意,还是雨随心意。

这装置有个名字,叫做“雨神通”,徐宝心更习惯叫它“雨儿”。

大将军楼温第一次登门时,对“雨神通”颇感兴趣,前前后后仔细查看一遍,随后放肆地大笑,向众人道:“亡国之人必有亡国之举,此言不虚。吴国该亡,活该亡在我手里。”

士兵们受命将“雨神通”拆得干干净净,大将军扶刀登楼,排闼直入闺房,站在门口打量徐宝心一会,叹道:“亡国之人自有亡国之貌,你这个小公主,我是要定了,谁也别想跟我抢,皇帝也不行!”

那一年,吴国公主徐宝心刚满十六岁,已经择定驸马,还没有出嫁,从小到大没受过半点苦头,除了父亲,没见过别的成年男子,更没被人无礼地盯视过。

那一年,成国大将军楼温四十三岁,南征北战二十几年,历经大小百余役,从无败绩,在他的注视下,就连皇帝也要移开目光。

徐宝心忘了当时身边是否还有别人,只记得自己悲痛欲绝,既想自杀,又想杀死闯入者,但她最终哪样都没做成,像是被定住一般,眼中所见全是一只被甲衣包裹的肚皮,硕大无比,整个屋子都被充满,声音仿佛从肚中传来,这几乎就是她对大将军的全部印象,即使日后同床共枕多年,也没加入多少其它内容。

徐宝心当天被送上车,奔赴大成朝的东都洛阳,从此远离故国,只在梦中才能回去一趟。

“公主……”声音轻柔而恭顺,与从前一模一样,徐宝心在梦中陷得更深,嘴角露出微笑,耍赖不肯起床。

“公主。”声音依然轻柔,却多出一分坚定。

徐宝心明白过来,这里不是江东吴国,而是洛阳,在这里,她是大人、是战俘、是婢妾、是母亲,没有资格赖床。

她睁开双眼,将近八年了,每次醒来,她的心仍会滞留在梦中最深处,空落落一片,却无法容纳眼前的现实。

大将军楼温召见府中所有妻妾,这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府中的女人不管是什么来历,都属于“战利品”,值得摆出来炫耀一下。

楼温治家如治军,给三百七十多名妻妾各自安排军职,夫人是将军,宠妾是偏将、裨将、参将,余下的则是校尉、队正、伙长一类。

每次聚会,各人皆有固定位置,站错者降职,甚至会受鞭笞,因此大将军府内姬妾虽多,一片花团锦簇,却毫不散乱,颇有法度。

楼温以此为荣,曾自夸道:“我若是花些心事稍加整训,你们虽是女流之辈,也不会输于同等数量的男儿。”

还好,大将军从来没真起过这个心事,他不会真让自家女人与外面的男人见面,更不会真来一场性命相搏。

徐宝心是个例外,没有被委以“军职”,在府里她仍是“吴国公主”,包括大将军在内,所有人都这么称呼她。

吴国公主——“吴国”两字从未被省略,以免与真正的大成公主混淆,“公主”两字往往会被刻意强调,再配上各种古怪的神情,好像彼此心照不宣地传递秘密。

徐宝心没有秘密,她甚至很少掩饰自己对丈夫楼温和大成皇帝的恨意,偏偏大将军很吃这一套,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子一生所为就是灭国、抢女人,吴国公主恨我?让她恨去吧,一个小女人,满肚子恨意能奈我何?哈哈,老子就喜欢她这调调儿。”

话是这么说,除了徐宝心,府中再没有第二个女人敢在大将军面前显露半点恨意。

众多姬妾在庭院中排列整齐,徐宝心独自站在队列前方右手边,这里是她的位置,与众不同,但是毫无意义,她仍然是一名亡国公主,无依无靠,无权无势。

今天的这次召集有些古怪,一是时间尚早,还没到午时,通常这个时候大将军不是宿醉未醒,就是去官署办事,二是大将军神情过分严肃,站在廊庑之下,肚皮比平时更加肥硕,个子矮些的人几乎看不到他的头颅。

夫人也露面了,站在大将军身边,这可是一件稀罕事,夫人娘家姓兰,家世显赫,与楼氏门当户对,虽被授予“将军”之号,但是极少参加这样的聚会。

兰夫人神情同样严肃,还有一些悲戚。

大将军轻咳一声,以前所未有的轻柔声音说:“天子……天子驾崩,大成举国同悲。”

所有人都吃一惊,当今皇帝刚刚五十多岁,从没传出过病重的消息,突然间竟已弃臣民而去。

兰夫人低低地抽泣一声,她的亲姐姐乃是皇后,皇帝驾崩对她来说多了一份丧亲之痛。

“咳……”楼温显出一丝扭捏,好像在宣读一张满是生僻字的诏书,“很快……我要进宫……领受先帝遗诏,你们……都要换上丧服,那个越丧越好,还得哭,谁的眼泪多,有赏。还有,你们当中有谁从前是吴国人、蜀国人、梁国人、晋国人,尤其要哭得凄惨些,若是不合要求,惹下祸事,别说我……”

“噗。”突然有人笑了一声。

即使是在平时,用笑声打断大将军说话,也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何况举国同悲的日子?姬妾们低下头,不敢四处查看,心里明白只有一个人胆子会如此之大。

楼温瞥了吴国公主一眼,打算原谅她一次,毕竟已经原谅过她许多次了。

可他的肚皮太大,这一眼以及眼中的信息都没能传递出去。

徐宝心也低着头,为的是掩藏笑意,可她实在忍不住,笑声从“噗噗”变成“嘻嘻”,不等大将军开口制止,笑声已变成放纵的“哈哈”。

楼温收腹,满脸惊讶,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竟然没有发怒。

徐宝心其实很害怕,但她没法抑制笑声,长久以来心中那块空落落的地方,突然决堤,原来里面并非空无一物,数不尽的情绪奔涌而出,化成越来越强烈的笑声。

“你……憋回去!”大将军楼温终于清醒过来,厉声呵斥。

徐宝心憋不回去,双手按住小腹,笑声不绝,即使这时候刀下头落,她的脸上也会凝着笑容。

大将军真的拔刀出鞘,他可以允许吴国公主有一些小毛病,却不能接受如此公开的挑衅。

兰夫人伸手拦住丈夫,“她怕是疯了。”

“疯子也得守规矩。”大将军收回拔出半截的刀,费力地迈下台阶,大步走到吴国公主面前,原本握刀柄的手改而抓住公主细瘦的腕子,“今日不比往常,你又是吴国人,最好老实点,等我从宫里回来……嘿,难保你是死是活。”

徐宝心没有挣扎,她早已放弃无谓的反抗,但在心里她从未放弃仇恨,大声道:“他是怎么死的?”

“嗯?”楼温没听明白。

“你的皇帝,是怎么死的?”

楼温脸上变色,手掌握得更紧,“你真不想活了?”

手腕疼痛欲裂,徐宝心没有喊痛,声音反而更高一些,“当初我被皇帝留在身边一个月,你不想知道其中详情?”

楼温愤怒地吼了一声,甩手将吴国公主扔出十几步远。

徐宝心的言辞打破了禁忌,多年前,她刚刚被送到东都洛阳的时候,人未下车,就被送到皇宫里,足足一个月之后才又转送到大将军府。

楼温曾口出狂言,声称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与他争女人,事实证明,皇帝还是能与他争上一争的。

一直以来,楼温绝口不提此事,徐宝心也乖巧地回避这段经历,直到今天,她突然不想再装糊涂。

楼温年纪大了,手劲却没有衰减多少,徐宝心重重地摔在地上,全身疼痛,她依然大笑不止,“大成皇帝未得好死,罪名又要落在五国人头上……”

梁、晋、荆、蜀、吴合为五国,灭国之日远则二十几年,近则不过十年,宗室贵门尽入洛阳,大成朝廷每有风吹早动,就要拿五国人开刀。

楼温大步上前,一脚踏在吴国公主胸前,伸手又去拔刀,“我先杀死你这个小贱人,免得给我楼家惹麻烦……”

大将军发怒的时候必须有人来劝,否则的话,事后他会更愤怒,迁怒于当时在场的所有人。

兰夫人一直跟在丈夫身后,及时伸手拦下,劝道:“亡国之人,何必理她?大将军快些进宫吧,值此非常之时,不可逗留在家。”

楼温没想真的杀人,松手挪脚,恨恨地呸了一声,向夫人道:“给我狠狠管教这些妇人,我立刻进宫。”

“记得最要紧的事情。”兰夫人提醒道。

“记得记得,皇后,不对,现在是太后了,天黑之前肯定会接你进宫。”楼温不耐烦地说,迈步要走,突然停下,调整情绪,确认自己随时能哭得出来之后,这才大步离去。

兰夫人目送丈夫离去,转过身,面朝诸多姬妾,“换丧服,哭。”

府里的婢女早已备好麻服,几百名姬妾就在庭院中换衣,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兰夫人走到吴国公主面前,盯着她看了一会。

徐宝心仍卧在地上,面朝下切切地笑。

兰夫人轻叹一声,她不喜欢这个女人,因为丈夫对所谓的吴国公主过度宠爱,但也不是特别憎恶,因为无论丈夫怎么宠爱,这终归只是一名亡国之人。

“是大将军的错,不该让大家称你‘吴国公主’,叫得多了,你就当真了,分不清现在的地位。”

徐宝心抬起头,脸上残留着笑意,“皇帝是被吴国人杀死的,对不对?”

兰夫人眉头微皱,“整天无所事事,你们这些人都被养得疯了。”身后传来哭泣声,兰夫人不太满意,转身道:“陛下子养万民,你们要像丧父一样悲哭。”

哭声立刻沸腾。

兰夫人转向吴国公主,在那张脸上仍看不到该有的戚容,“陛下数日前突发恶疾……我对你说这些做什么?今天只是演示,待到正式临丧的时候,或是哭,或是死,你自己选。”

徐宝心收起最后一点笑容,强行支撑着起身,“让我见他一面,就一面,我感夫人的恩,我恨大成皇帝,恨大将军,但我生生世世感夫人的恩。”

兰夫人心有领会,沉吟片刻,“回你的房里去。”

“他”是一个小孩子,刚刚六岁,一直以来与诸多兄弟生活在一起,称兰夫人为“母亲”,偶尔会与吴国公主见面,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通常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她哭,听她唠叨,心中既同情又厌烦。

今天是个例外,吴国公主居然脸上带笑,“础儿,你长高了,学会多少字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吃得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

六岁的楼础嗯嗯以对,希望能早些结束这次会面。

徐宝心说了许多话,直到门口的婢女催促,她才不得不结束,双手捧着那张不太情愿的小脸,低声道:“你是我的儿子,你不姓楼,应该姓徐,我是吴国公主,你是吴国皇帝的外孙……”

楼础挣脱手掌,大声道:“我姓楼,不姓徐,我……”话没说完,转身就跑,他才不想当这个怪女人的儿子,据他所知,“吴国公主”只是个绰号,是个玩笑,自己的一个哥哥的确娶了真正的公主,他曾经远远地望见过,与身后的女人完全不同。

“咱们都是吴国人,永远都是!”徐宝心向门外喊道,失望之色溢于言表,很快,她又振作起来,“他会明白的,就算他自己糊涂,成国人也会让他明白的。”

徐宝心撵走婢女,关上房门,独坐床头,发现有些事情做比想更难,一刻钟之后,她终于下定决心,绝不会在大成皇帝的丧礼上流一滴眼泪。

楼础很恼火,人小腿短,跑得却快,出门没多远就甩掉了跟随的婢女,一路进入花园。

大将军府占地颇广,却非自由散漫之所,即使只有六岁,楼础也知道自己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比如,大花园是万万去不得的,被人发现,真的会挨揍,另一头的小花园则可以随便进入,这里花草丛生,疏于打理,是男孩子们的乐园。

楼础既气恼又困惑,总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什么,却又不愿明确承认。

前方的草丛里突然蹿出七八个孩子,大的十来岁,小的五六岁,个个手持木刀木枪,衣服乱缠一气,模仿将士的盔甲。

“站住!”最大的孩子喝道。

楼础一顿,转身又跑,他可不会乖乖地站住,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兄弟,至少在大人面前,他们以兄弟互称,私下里却丝毫没有友爱之情。

楼础总是逃跑的那一个,也总是逃不掉的那一个,没多久他就被扑倒在地。

最大的孩子用木刀指着楼础的鼻子,“大胆逆贼,胆敢擅闯军营,军法侍候!”

没人知道“军法”具体是什么,反正死死压住就是。

楼础停止挣扎,抬起满是泥土的脸,大声道:“我不是逆贼,我是……送信的。”

“送信?什么信?”最大的孩子颇感兴趣,收回木刀。

“皇帝死了。”

最大的孩子拿木刀在楼础头上拍了一下,“敢说这种谎话,死罪。”

“不是谎话,我听大人说的,大将军已经进宫了。”府里的孩子们习惯称父亲为“大将军”,带着崇敬与得意。

孩子们纷纷起身,脸上显出几分茫然,楼础也站起来,拍掉衣服上的灰尘,猜想自己算是又逃过一劫。

“皇帝……也会死吗?”一个孩子问。

“不准说死,是驾崩。”最大的孩子纠正道,挠挠头,面露喜色,“大将军进宫,肯定是要辅佐新皇帝,很快就能让我当真正的将军啦。”

其他孩子也露出喜色,没一个人明白皇帝驾崩的真实影响。

“你们都要跟着我当长使、校尉、参军……你不行。”最大的孩子用刀指着楼础,搜肠刮地想那个词,一会之后补充道:“你被禁锢了。”

“禁锢是什么?”一个孩子问。

“禁锢就是……就是一辈子不能当官。”最大的孩子给出一个简单但是准确的解释,“咱们长大之后都能当官,就他不能。”

楼础对当官没有特别的热望,只是无法接受“不能”两个字,涨红了脸,“我想当就能当!”

最大的孩子笑出了声,“你还不知道禁锢是什么吧?哈哈,你是吴国公主的儿子,朝廷立下规矩,不让你们这些人当官,因为吴国人最坏,所以吴国人的小孩子也坏。”

“我不是……”楼础又涨红脸,可他拿不准自己究竟是不是“吴国公主”所生,不愿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于是改口道:“你当不了将军。”

最大的孩子又拿刀敲打楼础的头,“我又不是吴国人的儿子,想当将军就当将军。”

楼础退后两步,“咱们楼家不缺将军,大将军送你去最好的学堂,这是想让你当文官。”

这回换成最大的孩子脸皮涨红了,在他们楼家孩子眼中,文官多少带着一点怯懦的意味,将军才是最佳选择。

趁兄弟们愣神的时候,楼础钻空逃跑,这回他选草丛间的小路,尽量隐藏身形。

争论就此结束,其他孩子随后追赶,在意的不是文官、武将,单纯享受追逐的乐趣。

这一天是大成朝亨十四年夏六月十三,皇帝驾崩的消息正在迅速传往帝国的各个方向,空中骄阳似火,一群孩子在小花园里你追我赶,不知踩折多少花草、流下多少汗水。

天色将晚,他们将兵器藏好,排着队离开小花园,楼础殿后,身上、脸上比别人都要脏,得到的乐趣则与兄弟们一样多。

一回到住处,所有的孩子被召集在一起,换上难看而不舒服的衣服,竟然没吃到晚饭,就被送一间屋子,大人要求他们跪地痛哭。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对他们的惩罚,慢慢才从大人的只言片语里听明白,皇帝真的驾崩了。

шшш ◆ttкan ◆co 一名中年妇人将楼础单独带到一边,用绢帕拭去他脸上的灰土与泪痕,轻声道:“你应该多哭些,徐姬……过世了。”

厅中哭声一片,楼础一边抽泣,一边呆呆地看着妇人,完全没听懂她的话。

“徐姬就是吴国公主,也是你的生母,她死了,夫人觉得你应该知道这个消息。”妇人轻轻抚摸孩子的头顶,摘去两截草棍,“去哭吧。”

楼础脸上还是一副呆呆的模样,回到兄弟们中间,跪在地上,怎么也哭不出来,眼泪也没了,努力回忆吴国公主白天时的样子以及说过的话,那明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说死就死了呢?可他越是努力,回忆越是被小花园里的追逐场景所占据,吴国公主被遮在后面,变得虚无缥缈。

从这一天起,六岁的楼础不哭,也不说话,无论是大人的训斥,还是兄弟们的追打,都不能让吐出一个字,或是掉一滴眼泪,基本上,他只在吃饭时才会开口,平时总是魂不守舍的样子。

府中的大人怀疑这个孩子已经变成哑巴,兄弟们则叫他“小呆子”。

大将军很忙,直到半年之后,他才注意到异常,“你为什么不说话?立刻开口。”

有人凑过来小声说明情况,楼温哦了一声,一下子想起了吴国公主,“唉,你娘也是个古怪脾气,我又没说什么,朝廷是要处置吴国人,可是有我在,总不至于查到她头上啊,干嘛吓得自杀呢?糊涂,真是糊涂。有糊涂娘就有糊涂儿子,你变哑巴也算是件好事,没准因此少惹许多麻烦。”

楼础没有变成哑巴,很快就有人发现,他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会喃喃自语,只是没人听清他在说些什么。

一晃又是半年过去,大将军得到新皇帝的信任,地位稳固,于是又退回到酒色中去尽情享受,广交朋友,几乎每天都要大摆筵席。

这天的客人只有一位,在朝中无官无职,却是所有达官贵人争相邀请的贵客,就连大将军也是等候多日才终于将他请进府来。

终南相士刘有终,平生相人无数,无一不准,还没离开故郡,名声就已传遍天下。

大将军位极人臣,对自己的运数不太在意,但他最近颇感体虚气衰,开始关心儿孙们的未来,于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召来,请刘有终看一看。

楼家儿孙满堂,一百多人分批进入,恭恭敬敬地向父亲和客人行礼请安,然后站到一边听取自己的预言。

酒过三巡,刘有终开始端详楼氏儿孙,或是三言两语,或是颔首微笑,中间一点不耽误喝酒吃菜,不到一个时辰就点评完毕,人人满意,尤其是大将军本人,笑得合不拢嘴。

“我家老三真是前途无量?”

“外柔足以广结朋友,内刚足以制御部下,上承祖荫,下凭兄弟,又是太后亲外甥,前途不可限量。唯有一桩,切忌交友不慎……”

老三是嫡夫人兰氏的亲生儿子,与父亲相视一笑,只在意“前途无量”几字。

进来的孩子年纪越来越小,刘有终的点评也越发简单,往往只是嗯一声,道个“好”,不置臧否,楼温也不太意,百十个儿孙,只要七八位成才,楼家的大厦就不会倾倒。

楼础与几位兄弟排在倒数第三批进厅,在外面等得太久,肚子饿得空落落的,看到满桌的酒菜,个个偷咽口水,还要规规矩矩地行礼。

刘有终照常简评一番,突然目光又回到一个孩子身上,“这位是……”

楼温看向身边的随从,儿子太多,他记不清姓名与排行。

“十七公子,名础。”随从小声道。

“哦,就是那位‘不言公子’吧。”刘有终显出几分兴趣。

“咦,我儿的名声都传到外面去了?”楼温笑道,他已经快将这个儿子连同吴国公主一同忘掉。

“略有耳闻。请十七公子上前,容我细看。”

楼础走到相士面前,抬头直视其人。

刘有终笑着点头,端详多时,道:“张嘴。”

楼础的两片嘴唇闭得更紧。

楼温有些恼怒,这么多儿孙,就这个小子不听话,正要开口斥责,刘有终却改变主意,“罢了,请退。”

看相结束,酒菜撤下去再换新的,宾主尽欢,将近夜半才真的散席。

楼温喝得醉熏熏,仍坚持送刘相士出府,几个年长的儿子忙前忙后,他搂住刘有终的肩膀,自以为小声地说:“老刘,你还有话没说,别瞒我,我看得出来。”

刘有终嘿嘿地笑,瘦削的身体难以承受大将军的肥硕身躯,腿脚因此越发不稳。

“我拿你当朋友,你拿我当什么?”楼温质问道。

“那位‘不言公子’……”

“他怎么了?有问题吗?”楼温一愣,没料到刘有终在意的竟是这个儿子。

“外面传言颇多,说吴国士庶仍不死心……”

“那又怎样,他是我儿子,还能跟着外人造反不成?再说他才几岁?”楼温真不知道这个儿子的年龄。

刘有终摇头,表示自己不是这个意思,寻思良久,看到自己的车已经来到门口,向大将军正色道:“这位公子年纪虽幼,似有凌云之志,面相不俗,要我说此子闭嘴还好,张嘴就有祸事。”

“什么意思?他敢乱说话,我撕烂他的嘴。”

刘有终依然摇头,“此子若能一直闭嘴,不失为治世之良贤,一旦张嘴——怕是将成乱世之枭雄。大将军无需多虑,人各有命,唯天能定,凡人勉强不得。”

大将军松开相士,高声道:“我灭尽天下敌国,杀伤无数,就没见过不能勉强的人和事情。”

刘有终大笑,拱手道:“大将军自非凡人,不在相术之内,此子生在大将军府中,想必也是命中注定。”

楼温喜欢听这样的话,笑着送走相士,回屋睡觉,次日醒来,已将刘有终的话忘得干干净净。

可传言还是散布开来,许多人当成是笑话,每每当着楼础的面说:“闭嘴治世之良贤,张嘴乱世之枭雄,你张下嘴,让我们看看枭雄是什么模样?”

七岁的楼础还跟六岁时一样,除了吃饭,从不开口,无论对方怎么调笑、挑衅,他都沉默以对,甚至连脸色都不会变,令对方很是无趣。

传言渐渐消散,终被大多数人遗忘,楼础却是听得多了,深深刻在心中,当他十三岁时终于开口与大家一块诵读圣贤经典时,仍时不时想起那两句话。

闭嘴治世,张嘴乱世,他张嘴了,乱世却没有立刻到来,还要再等五年。

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仆第四百零一章 霉运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六十四章 负累第二百四十章 报仇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两王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闲论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十一章 登门问罪第四百三十七章 问故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二百章 绞痛第二百九十六章 旧人之请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错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二百零三章 谋端百出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烧第二百二十五章 对错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一百二十九章 执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四百四十三章 饥饿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传授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计第二百六十一章 离营第四百五十五章 让王第四百零五章 误伤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二百零七章 突变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断第一百六十一章 闯宫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计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变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第十九章 大搜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四十七章 深谋远虑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动摇第七十七章 豪赌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顾不暇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输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军师第二百五十六章 罪过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二百五十九章 诀别第三章 吹笛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军第二百五十二章 将来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婶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门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五百四十三章 护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势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试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七十八章 识人第二十二章 尊贵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第一百零八章 抑扬第一百二十八章 诸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二百零三章 谋端百出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锋第十七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传话第十三章 求救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暂避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错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义军
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二百八十九章 忠仆第四百零一章 霉运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六十四章 负累第二百四十章 报仇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两王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闲论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十一章 登门问罪第四百三十七章 问故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二百章 绞痛第二百九十六章 旧人之请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错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二百零三章 谋端百出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烧第二百二十五章 对错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一百二十九章 执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四百四十三章 饥饿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传授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计第二百六十一章 离营第四百五十五章 让王第四百零五章 误伤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二百零七章 突变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断第一百六十一章 闯宫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计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变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第十九章 大搜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四十七章 深谋远虑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动摇第七十七章 豪赌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顾不暇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输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军师第二百五十六章 罪过第二十七章 拉拢第二百五十九章 诀别第三章 吹笛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军第二百五十二章 将来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婶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门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五百四十三章 护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势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试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七十八章 识人第二十二章 尊贵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暂缓第一百零八章 抑扬第一百二十八章 诸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二百零三章 谋端百出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锋第十七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传话第十三章 求救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暂避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错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