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

看见站在南门前面的皇太极,阿济格和阿巴泰小跑着上前去,两人心中只有忐忑。

率领十万八旗军将士入关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本来是获得完胜,耀武扬威回来的,谁知道最后的时刻,遭遇到强悍的大明登莱新军,不仅仅获取到的辎重全部丢失,还折损了一万三千多将士,对于阿济格和阿巴泰来说,这是耻辱,对于大清国来说,绝非吉兆。

皇太极的心思,阿济格和阿巴泰都是明白的。

皇太极称帝建国,派遣大军入关作战,本就是为了展现大清国的强悍,且直接向大明王朝宣战,表明战胜和灭亡大明王朝的决心,此次入关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惜阿济格和阿巴泰率领的十万大军没有能够获取最终的胜利。

当然,此次八旗军入关作战,还是获取了重大的胜利,至少大明的京畿之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赤地千里,损失的钱财不计其数,大明王朝想要重建京畿之地,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数年的时间。

“臣弟拜见皇上。。。”

小跑着到了皇太极的面前,看见皇太极平静的神情,阿济格和阿巴泰都跪下了。

入关作战的点点滴滴,阿济格和阿巴泰早就写好了奏折,禀报皇太极了。

皇太极脸上露出笑容,扶起了阿济格和阿巴泰。

“七弟,十二弟,你们率领大军入关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辛苦了。。。”

皇太极还没有说完,阿济格和阿巴泰再次跪下。

“臣弟身为大军统帅,有负皇上的重托,此次入关作战损兵折将,臣弟该要承担一切责任,臣弟愿意接受皇上的任何惩戒。。。”

阿济格刚刚说完,阿巴泰跟着开口。

“臣弟协助指挥作战,没有很好的建议,入关作战未能取胜,臣弟该承担一切责任。。。”

皇太极再一次扶起了跪下的阿济格和阿巴泰。

“胜败乃兵家常事,朕率领大军在辽东作战,也曾经遭遇失败,十二弟和七弟不要多想,此次入关作战,也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你们纵横大明京畿之地近两个月时间,剿灭了无数的明军,数次威胁到大明的京师,这等的战绩,已经很不错了。”

阿济格与阿巴泰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羞愧的神情。

皇太极身后的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人,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

皇太极再次扭头看了看身后的众人,神色变得略微严肃了一些。

“十二弟,七弟,此次入关,你们作战勇猛,狠狠打击了大明朝廷的气焰,但朕还是要说说你们,你们遭遇到大明登莱新军,苦苦鏖战,不管胜败如何,都在情理之中,可你们过于的自信,居然将辎重放在大军的最后,给了登莱新军偷袭的机会,在失去辎重之后,你们没有能够冷静的应对,贸然发起了再次的进攻,导致归顺的汉军全面反叛,让我大军陷入到被动之中,这就是你们的责任了。。。”

阿济格和阿巴泰低着头,一声不吭。

严格说来,将辎重放在大军最后,对于大明朝廷和明军极尽羞辱的事情,是阿济格做出的决定,阿巴泰多次的劝阻,没有什么效果,后来也就默认了,皇太极在这件事情上面追究责任,应该是阿济格主要承担。

不过这个时候的阿济格,没有开口说话,没有站出来承担主要的责任。

阿巴泰更是不会开口,他很清楚,阿济格是武英郡王,两个弟弟都是朝中的亲王,权势不一般,不是他这个饶余贝勒能够比拟的,从皇太极刚刚说的话语上面,也没有为他撑腰的迹象,所以尽管内心有不满,但也要强行的咽下去。

。。。

大政殿。

皇太极看了看众人,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十万大军出征,入关作战,横扫大明京畿之地,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若不是大明的登莱新军,此番作战可谓是完美,十二弟和七弟在奏折之中也说明了,感受到了大明登莱新军的强悍,故而翌日发起了总攻,想着能够彻底打败登莱新军,消除我大清国的威胁,可惜功亏一篑,未能如愿,此事诸位怎么看,我大清国应该如何剿灭大明的登莱新军。。。”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登莱新军,以及登莱新军统帅吴宗睿,已经不陌生,两年之前,登莱新军突袭了复州、永宁和盖州,并占据了这些城池,威胁到大清国的都城,正在关内作战的皇太极,不得不亲率大军回到盛京,两年之后,阿济格与阿巴泰率领大军入关作战,再次遭遇到大明登莱新军的偷袭,损兵折将,被迫撤离关内,回到盛京。

大明的登莱新军,已经成为大清国的威胁。

沉默的时间不长,多铎很快站出来。

“皇上,臣弟愿意率领大军,入关作战,彻底剿灭大明的登莱新军。。。”

多尔衮看了看弟弟多铎,没有跟着站出来说话。

皇太极看了看多铎,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十五弟的心情,朕知道了,暂且退下吧。”

多铎退下之后,皇太极看向了代善。

诸多亲王郡王和贝勒之中,代善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经历了诸多的惊涛骇浪之后,也最为沉稳。

代善看到了皇太极的眼神,略微思索,站出来了。

“皇上,臣以为,暂时不宜入关作战,还是休养生息,壮大自身实力最为重要。”

皇太极微微点头,看着代善。

“二哥可否详细说说。”

“皇上,臣记得大明王朝原来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固守宁远城池,让我八旗军遭受惨重损失,可谓是大明王朝的最大功臣,可是最终,袁崇焕还是被大明的崇祯皇帝斩杀了,当年袁崇焕麾下的关宁铁骑,敢于和我八旗军面对面厮杀,战斗力同样强悍,这等的情形,如今再次的出现了。”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皇上,根据我们的侦查,登莱新军主帅吴宗睿,是崇祯二年的进士,骤然身居高位,统领登莱新军,一定会遭受到大明朝臣的嫉恨,吴宗睿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其力量逐渐壮大,定会引发大明崇祯皇帝的戒备,臣断定,吴宗睿必定难以维持很长的时间。。。”

代善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可谓是肺腑之言,要知道他也曾经遭遇到皇太极的算计,如果不是自身聪明,早就被圈禁或者是废掉了,现如今能够在皇太极的面前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也是真真切切为大清国考虑了。

“二哥说得好啊。”

皇太极似乎没有考虑到代善话语背后的意思,直接开口赞誉了。

“大明的崇祯皇帝,生性多疑,朕看大明朝廷的臣子,调换如同走马灯一般,谁都不能够长久,这个吴宗睿,二十多岁的年级,此番在京畿之地作战,获取了胜利,一定是趾高气扬,也一定会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位高权重的情况之下,嚣张是必然的,二哥说的好,就让这个吴宗睿更加的嚣张。”

“我大清国还是埋头做好自身的事宜。”

“当然,我大清国也要更加关注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诸位不妨多多考虑,如何的让大明的崇祯皇帝怀疑吴宗睿,让大明朝中的臣子嫉恨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就让这个吴宗睿,步袁崇焕的后尘。。。”

多铎有些不服气,准备再次出来开口说话的时候,多尔衮上前了。

“臣弟以为,皇上的决议很好,当下之计,是坐等大明朝廷的内乱,想想我大清国在辽东的诸多对手,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斩杀,孙承宗被崇祯皇帝罢免,这大明朝廷根本无法容下有功之臣,故而我大清国不必急于一时。。。”

多尔衮开口说话,赞同了代善的提议,拥护了皇太极的决定,多铎再也不好说什么了。

没有人注意到,皇太极看向多尔衮和多铎的时候,眼睛里面有了一丝的阴霾。

。。。

走出大政殿,多铎很是不服气,看着多尔衮开口了。

“二哥,吴宗睿和登莱新军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靠着偷袭打败了大哥,难不成我八旗将士就要忍受此等的耻辱吗,若是让我率领十万大军,一定彻底剿灭登莱新军,将那个吴宗睿的人头献给皇上和朝廷。。。”

多尔衮瞪了多铎一样。

“弟弟,话不要说的太满了,你率领大军入关作战,大明的京畿之地已经是一片废墟,你从哪里筹集到粮草,你依靠什么对登莱新军发起进攻,如果登莱新军固守城池,不与你正面作战,你该怎么办,难道说大哥真的不行吗。”

“皇上是怎么想的,你应该明白,现在不是逞一时之勇的时候。”

“朝中好多的事情,你要多想想,以前发生的很多事情,你都知道,不要以为自身骁勇善战,就无所顾忌了,我大清国有很多的将领,缺了你照样灭掉大明王朝。。。”

多尔衮的话语,已经说的非常直接了。

多铎听到了这些话,低下头,不再争辩,他当然明白多尔衮的意思,也知道这是善意的提醒,要说朝廷之中,也只有多尔衮会这样和他说话。

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击(1)第四百五十七章 彻底疯狂第四百四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1)第二百一十五章 暂时忍住第四百零八章 暴发户的感觉第五百五十三章 无法转向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七百五十七章 灭顶之灾(1)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占台湾(5)第五百六十二章 吴三桂的想法(2)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陈仓(1)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二百一十九章 从头再来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节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报(5)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七百二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第八百三十六章 残阳如血(7)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运码头第七百九十四章 铁腕手段(5)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击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战(1)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显露第七百四十章 预料之中的事情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议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二章 廖文儒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军协同(2)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三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八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1)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九百五十一章 颇为艰难第四百六十七章 残阳如血(4)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报的刺激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舍之间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战(6)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六百七十一章 挣扎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二百六十章 义无反顾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诅咒大清国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谋第九百四十一章 议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残阳如血(6)第七十章 预感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笔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击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变部署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胆英雄(5)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击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报(5)第五十三章 干净利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六百七十一章 挣扎第八百零二章 张东涛的机智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三百二十七章 难以兼顾?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三十五章 旁观?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轰动第八百一十七章 关键的指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锦州
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击(1)第四百五十七章 彻底疯狂第四百四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1)第二百一十五章 暂时忍住第四百零八章 暴发户的感觉第五百五十三章 无法转向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七百五十七章 灭顶之灾(1)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占台湾(5)第五百六十二章 吴三桂的想法(2)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度陈仓(1)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二百一十九章 从头再来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节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报(5)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七百二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第八百三十六章 残阳如血(7)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运码头第七百九十四章 铁腕手段(5)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击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战(1)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显露第七百四十章 预料之中的事情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议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二章 廖文儒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军协同(2)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三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八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剑(1)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九百五十一章 颇为艰难第四百六十七章 残阳如血(4)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报的刺激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舍之间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战(6)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六百七十一章 挣扎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二百六十章 义无反顾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诅咒大清国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六百零一章 也是智谋第九百四十一章 议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残阳如血(6)第七十章 预感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笔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击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变部署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胆英雄(5)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击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报(5)第五十三章 干净利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六百七十一章 挣扎第八百零二章 张东涛的机智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三百二十七章 难以兼顾?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三十五章 旁观?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轰动第八百一十七章 关键的指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