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个坑

早朝的气氛有些凝重,朝中大人几乎都知道了,陕西的局势变得恶劣,流寇的力量空前壮大起来,陕西汉中被流寇李自成完全占据,李自成还觊觎凤翔府城,流寇张献忠进入四川有几个月时间了,正在朝着成都的方向移动,意图占据成都府城,流寇罗汝才在河南南阳一带活动,占据了好几个城池,当初不为人知的流寇高应登,则是牢牢盘踞在湖广襄阳一带。

单单是这几路的流寇,其号称的总兵力已经快要超过百万人。

这还不算活动在其他地方的近十路的流寇。

辽东边军强悍,在朝中也是得到公认的,本来皇上下旨调遣山海关总兵吴襄前往中原剿灭流寇,不少人是看好的,他们记得很清楚,当年曹文诏率领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打的流寇只有逃命的份,后来登州莱州发生兵变,也是辽东边军前去平定的。

流寇获胜的事实让朝中大人大跌眼镜,吴襄进入陕西,还没有来得及铺开作战,就遭遇到流寇的伏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兵。

这让朝中出现了一些议论,究竟是流寇变得异常强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和以往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还是山海关总兵吴襄大意失荆州,太过于轻敌导致了惨败。

持第二种认识的人居多,都认为一定是吴襄太过于轻敌,所以导致了惨败。

其实不少人内心认同流寇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流寇与以前有些不一样了,只不过朝中大人历来都有报喜不报忧的心态,真正遇见了麻烦,他们也愿意用鸵鸟的心态来麻痹自身,再说了,不管流寇如何的嚣张,都是隔得很远的事情,与朝中大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大殿之中的一些大人,私下里悄悄说话,品头论足陕西局势,声音虽然不大,不过说话的人多了,整个大殿也是一片嗡嗡的声音。

当皇上进入大殿的时候,周遭迅速安静下来。

按照朝廷的规矩,早朝一般不会商议重大的事宜,也就是皇上或者内阁首辅宣布一些事情,让朝中的大人知晓,而且早朝的规模也不一样,大朝人数最多,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参加,只是在特定的时候举行,常朝的人数相对固定,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参加。

真正重要的事宜,都是在偏殿商议的,早朝的时间不长,不可能当初处理重要的政务,皇上在朝会结束之后,会前往偏殿署理公务,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左都御史等官员都会前往偏殿,与皇上共同商议,而皇上一时间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要由内阁进行商议了。

当皇上坐上御辇的时候,秉笔太监王承恩代表皇上,宣布早朝开始。

内阁首辅刘宇亮出列,手持文书宣读内阁商议的关于陕西局势恶化、流寇肆掠的事宜。

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孙传庭被锁拿进京问罪,山海关总兵吴襄被锁拿进京问罪,吴襄麾下军士调遣至洛阳,归五省总督熊文灿节制,内阁的一系列决定,让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

所不同的是,孙传庭被锁拿进京,由三司会审,吴襄只是由大理寺审讯,这里面就有很大的不同了,三司会审代表了重罪,孙传庭铁定是要进入大牢的,吴襄则由转圜的余地。

其实在刘宇亮宣读内阁商议决定的时候,锦衣卫已经从京城出发,前往涿州和西安府城了,此时此刻,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往西安府城和涿州,身在西安府城和涿州的锦衣卫,一旦接到文书,马上控制孙传庭和吴襄,以防出现意外,等待京城的锦衣卫抵达之后,将人带走。

在早朝上面宣读的决定,都是皇上点头同意的,只不过暂时不会下旨,要等到被惩处的官员罪行明确之后,再行下旨。

刘宇亮宣读完毕内阁的决定,没有人提出异议。

这样的情形非常的罕见。

如果有人在早朝的时候,对于那个处置某个官员提出异议,虽然不能够改变那个的决定,但是对于那些具体办理此事的官员,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是六部尚书、监察御史或者给事中提出异议,大家会更加的关注,谁知道这些人背后代表了什么关系。

有的人关系深厚,尽管会锁拿进京,但最终平安无事,有的人陷入到党争之中,接受审讯的时候,可能会引发双方的唇枪舌剑,要么平安无事,要么离死不远。

自始至终,没有人为孙传庭辩解,由此可见,孙传庭在朝中没有丝毫的根基,至于说吴襄,本就是武将,在朝中没有多少的地位和影响,也就不会有人去关注。

。。。

早朝结束,皇上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起身离开了大殿,这样的情形也很少见。

很快,内阁大臣离开大殿,集体前往偏殿而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刑部尚书和大理寺丞。

朱由检已经在偏殿端坐等候。

诸多的大臣刚刚站稳,朱由检开口了。

“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的流寇猖獗,朕调遣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不想遭遇惨败,让流寇更加嚣张,眼见着陕西的局势恶化,其他地方也躁动不安,朕忧心不已,诸位爱卿有何办法,能够彻底剿灭流寇,还北方和中原安宁。。。”

所有人都低下头,几缕余光扫向了刘宇亮和杨嗣昌,这可是内阁首辅与兵部尚书重点考虑的事情,与其他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会有人强出头首先开口。

“刘爱卿,你是内阁首辅,说说你的看法。”

刘宇亮抬头,抱拳对着朱由检开口了。

“皇上,内阁专门商议过此事,臣以为,当下需要处理好陕西以及辽东边军的事宜。。。”

“这些朕都知道了,朕问你如何剿灭流寇,还中原安宁,还朕安宁。”

汗滴从刘宇亮的额头上冒出来,他压根没有想到皇上会逼问,其实昨天他已经专门给皇上禀报了内阁议事的整个过程,期间没有忘记略微的“黑”杨嗣昌,至于说如何应对陕西等地的局势,刘宇亮还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他认为这属于杨嗣昌的职责范围。

“皇上,臣的想法是,继续调集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进入中原作战,彻底剿灭流寇。”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着刘宇亮再次开口了。

“蓟辽督师吴宗睿专门写来了奏折,对辽东的军务进行全面的整顿,以做到令行禁止,让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更好的护卫辽东,保证京畿之地的安全,朕很欣慰,准许了吴爱卿的提议,朕下旨调遣一万辽东边军入关作战,吴爱卿发兵两万多人,全部进入陕西作战,足见其忠心,内阁商议严惩山海关总兵吴襄,朕还在想着怎么给吴爱卿说道,刘爱卿,既然你认为需要继续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那这个提议,由你来告知吴爱卿,如何。。。”

刘宇亮额头上冒出了更多的汗滴,慌不择言开口了。

“皇上,臣愚钝,臣怎么能够决定如此的大事情,臣一切凭皇上的安排是从。。。”

“刘爱卿,你是内阁首辅,若是不能替朕决断重大的事宜,难道让朕来替你做事吗。”

偏殿里面瞬间安静下来,刘宇亮的身体微微颤抖,再也不敢开口说话。

朱由检的眼神扫过了刘宇亮,在杨嗣昌面前停下了。

“文弱,你是兵部尚书,说说你的想法。”

杨嗣昌看上去从容很多,他对陕西巡抚孙传庭极为不满,这次找到了机会,狠狠的算计了孙传庭,尽管说做的不是那么光明磊落,但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刘宇亮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突然提出再次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的事宜,让杨嗣昌警醒,觉得这里面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两天时间过去,杨嗣昌苦苦思索,他对皇上还是基本了解的,如果皇上真的准备对付吴宗睿,绝不会依靠能力不强的刘宇亮,那样反而坏事,那么刘宇亮提出继续从辽东调遣大军入关,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是皇上探测刘宇亮处理重大事情的能力。

从刚刚的情况来看,刘宇亮明显不合格,根本不是担任内阁首辅的材料。

“皇上,臣以为,第一步是稳定朝中的局势,消除诸多关于陕西局势的负面议论,其实陕西的局势并未失控,依旧在掌控之中,第二步是稳定陕西各级文武官吏的情绪,让他们勤于任事,在此期间朝廷以最快速度处理好陕西的诸多事宜,第三步则是延陵五省总督熊文灿,加大剿灭流寇的力度,务必做出全面的部署,遏制流寇嚣张的气焰。”

朱由检微微点头。

“若是这些事情都做好了,陕西等地的局势依旧不稳定,该当如何。”

杨嗣昌的额头上也冒出细微的汗滴,跟着开口了。

“若是出现那样的局势,臣愿意前往陕西河南等地督战。”

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刘宇亮和薛国观两人同时看向了杨嗣昌,两人的表情不一样,刘宇亮的脸色有些发青,薛国观的眼神意味深长。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六百零五章 忧患悄然而至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战规划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胜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七百七十三章 气量与格局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听计从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九百八十六章 撑腰的背后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险(2)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关键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占台湾(2)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二百五十六章 坚决不退让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庆贺第二百零五章 绞杀第六百三十六章 杨嗣昌的挣扎第四百四十七章 粮道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腥之夜(2)第六百七十三章 动手的第一步第五百六十二章 吴三桂的想法(2)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四十二章 布置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轰动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展的速度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三百一十二章 诱敌深入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声叹息(4)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三百九十二章 骄狂的代价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尘埃落定(2)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验智慧(2)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还是凤阳第六百二十九章 闪电战(3)第三百八十七章 深谋远虑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会的变故第四百九十章 暂时的奔波第四百五十七章 彻底疯狂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怅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层纸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准判断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九十五章 铁腕手段(6)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计前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轻重缓急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百章 事来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三十章 严师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智慧(1)第八百七十九章 惨败第六百三十一章 闪电战(5)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准判断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将计就计(2)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三百章 亲征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动四方(1)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报(2)第六百零二章 算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七百九十一章 铁腕手段(2)第六百五十九章 为时已晚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决断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胜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六百零五章 忧患悄然而至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战规划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有准备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胜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七百七十三章 气量与格局第六百四十七章 言听计从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九百八十六章 撑腰的背后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险(2)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机会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关键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占台湾(2)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二百五十六章 坚决不退让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庆贺第二百零五章 绞杀第六百三十六章 杨嗣昌的挣扎第四百四十七章 粮道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腥之夜(2)第六百七十三章 动手的第一步第五百六十二章 吴三桂的想法(2)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四十二章 布置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轰动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展的速度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三百一十二章 诱敌深入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声叹息(4)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三百九十二章 骄狂的代价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尘埃落定(2)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验智慧(2)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较量(4)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还是凤阳第六百二十九章 闪电战(3)第三百八十七章 深谋远虑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会的变故第四百九十章 暂时的奔波第四百五十七章 彻底疯狂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怅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层纸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准判断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九十五章 铁腕手段(6)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计前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轻重缓急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百章 事来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三十章 严师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智慧(1)第八百七十九章 惨败第六百三十一章 闪电战(5)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准判断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将计就计(2)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三百章 亲征第七百一十五章 悲歌(2)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动四方(1)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报(2)第六百零二章 算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七百九十一章 铁腕手段(2)第六百五十九章 为时已晚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决断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