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 兄弟

第1597章 兄弟

经过燕王的解释,皇帝立刻就接受了他的说法。

他觉得燕王当年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这些年一直没有把此事告知自己,也完全可以理解。

燕王这个弟弟,即使是在冲动之下,赶回京城见未婚妻,也不会失去理智。他给自己找个听起来足以忽悠先帝的理由,真是再正常不过了。当时顺义郡王太妃去世不久,先帝正为了原配妻子与长子顺义郡王之死而伤心,还因此加重了病情。这种时候,就算燕王秘密回京的“理由”听起来很荒唐很没有必要,在先帝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的!况且,燕王是为了保住顺义郡王太妃的亲侄儿才回的京,感情上比较偏向顺义郡王母子的燕王府中人与北方军队将领们,也会愿意替他遮掩的。

至于先帝询问燕王,要不要考虑回到皇室来继承大位,燕王会拒绝,理由听起来也非常充分。

当时他已经是燕王了,从去世的祖父手中接过了燕王府大权,经历了大战的洗礼,站稳了脚跟。可他若是抛下这一切,回到皇室来跟亲兄长争夺储位,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一方面他会失去自己原本好不容易得到的燕王府大权,甚至有可能招致北方系将领们的反感,另一方面,他也会与自己的同胞兄长反目成仇,失去在京中最大的臂助。他离开京城已经很久了,在朝廷中完全没有根基,就算有先帝的支持,也没底气说自己一定能战胜曹家的强势,坐稳储位,那又何必冒那个险呢?

燕王被过继出去之前,是与亲生母亲、兄长都交谈过的。他知道母亲为自己争取这个机会,是为了让他在燕王府站稳脚跟后,能反过来成为母亲与兄长的依靠,使得他们在宫中不再受人欺凌,兄长还可以去试着争取更多的权利。如今他已经做到了这一切,局面整体对他们母子三人是有力的,他又怎能自毁长城?

兄长做储君,跟他自己做储君,差别又有多大呢?他手中不缺实权,不缺财富,一点儿也不认为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值得他用亲情去换。

皇帝听了燕王的这些解释,已经基本相信了他,但还有一点疑惑之处,那就是燕王当时还没见过萧明珠,没有真正为了萧明珠和兄长的私情而释怀,怎么就能在先帝面前,毫无怨言地选择支持兄长继位呢?

燕王当时告诉他的是:“明珠当时对我确实很重要,我那时候对皇兄也确实有几分不满。但即使我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不可能为了明珠而弃兄长于不顾。我可能会跟皇兄大吵一架,甚至有可能揍皇兄两拳,但我知道事情轻重,不至于因为女人,就不要皇兄了。在我心中,皇兄远比明珠更重要!”

燕王说完这些话后,还自嘲地笑笑:“当时我确实就是这么想的。不过,娶了云笙之后,我才发现,我心里对云笙和明珠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无法忍受云笙嫁给别的男人,但明珠若是真心实意喜欢上了别人,而那个人又能对她好的话,我是会放手的,盼着她能平安喜乐。说白了,我对明珠,其实只是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才生出了感情。到底这是对妻子的感情,还是对妹妹的感情,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我那时候毕竟还年轻呢。”

燕王一脸真诚地对皇帝道:“若不是明珠不幸身死,重林又流落在外多年,我兴许会更感激皇兄与明珠成全了我与云笙吧。若没有你们,我跟云笙是不可能成为夫妻的。倘若真的就此错过,那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憾事呢!”

这时候皇帝已经很累了,燕王与四皇子忙扶他靠着引枕坐好,又传了太医进来给他诊脉。太监总管送上了刚熬好的药,燕王亲自替皇帝试药,又亲手服侍皇帝服药。

四皇子与朱瑞看着两位长辈脸上不象是伪装出来的表情,都暗暗松了口气。

心中大石落了地,朱瑞便赶紧将自己在萧家查问到的消息告知皇帝,还道:“萧将军恳求面圣,当面向皇上说明原委。他并不曾向三殿下泄露过一字半语。事实上,若不是臣开口询问,他都几乎忘了还有这么一件事了。”

至于朱瑞,则更多的是在为燕王不再受皇帝猜忌而欢喜。在他看来,皇帝依旧渣得很,但只要他不再抱着戒备的想法对待燕王,燕王就不会再受委屈了,以后还能回到北平去,继续风风光光做他的实权藩王,而非被新君利用完后再投置闲散。这才是最重要的。

朱瑞连忙替萧明德谢了恩,便请求告退,打算去通知萧明德进宫面圣了。

皇帝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弟弟:“这些小事你让小辈们去做就好,何必亲自动手?”

燕王听了这话,顿了一顿,也露出了感动的表情。这对皇家的兄弟,在这一刻似乎终于放下了多年来的心结,重新回到了最亲近最和睦的关系。

事关兄弟俩的私情与心事,皇帝在儿子们面前,也不想说得太详细,燕王则把自己的解释说清楚了,好让四皇子与朱瑞两个小辈都不再疑神疑鬼,而是真心相信两位长辈之间的问题已经解决掉了。

四皇子暗自庆幸着,他们父子最大的臂助总算保住了,接下来他也能安心许多,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储位会不稳了吧?

皇帝听得都双眼湿润了,他紧紧握住了弟弟的手:“阿晟,是皇兄对不住你!当初皇兄要是保护好明珠就好了。若不是曹氏害死了明珠,你我兄弟俩,本该都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过得幸福美满才是!”

对于当年“矫诏”一事,皇帝如今的心理压力已经释放了大半,不再象先前那么焦虑了。想要生事的宗室们对他最大的秘密还一无所知,又已经暴露了罪行,随时会落入他手中,皇帝心中大定,所以,对于萧明德的辩解,也稍稍多了几分耐心:“那就让他来吧。倘若他是在说谎,那就休怪朕不顾多年君臣之情了!”

燕王淡淡笑道:“弟弟乐意侍奉皇兄汤药,难道皇兄嫌弃弟弟服侍得不如宫人细致?”

皇帝听得笑了,不再拒绝。

吃过药后,燕王又扶皇帝躺下了,还微笑着对他说:“皇兄今儿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吧?不要想太多。弟弟就在外头守着,皇兄只管安睡吧。早些养好了身体,也好让母后安心,弟弟也能放心回北平去了。”

皇帝看着燕王满面的赤诚与关怀,在安心之余,愧疚之情又再度涌上了心头。

(本章完)

第1185章 躲懒第876章 旧谊第1547章 心虚第307章 太宗第1639章 补药第506章 背锅第441章 可疑第745章 劝说第790章 结果第590章 对峙第204章 入住第63章 野望(推荐加更)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53章 不巧第880章 墙根第1228章 亲迎第1329章 毛衣第997章 分家第62章 痒处第1476章 心切第221章 流言第743章 席面第1640章 吵嚷第1411章 宗室第1400章 闺秘第117章 旧仆第1306章 织场第1271章 反响第185章 上门第5章 映容第1079章 忌讳第927章 尬聊第869章 打趣第268章 耸听第188章 蛊惑第110章 邀请第159章 处置第85章 渗人第1126章 建议第272章 细账第349章 织课第505章 发火第1633章 僵持第797章 密信 看第975章 消息第1512章 遣散第308章 永乐第1651章 效忠第987章 八卦第1097章 好奇第1094章 后账第804章 戳穿第1264章 哭求第1498章 仁政第114章 侍疾第346章 恼怒第742章 陪伴第484章 首日第1023章 拜年第1524章 圈禁第1191章 回门第717章 窍门第227章 倚仗第220章 变动第1604章 惊闻第373章 山雨第1057章 听闻第7章 金手指第173章 振作第591章 缘由第70章 上套第1217章 册封第1310章 归宁第51章 感叹第127章 犯病第1547章 心虚第1026章 串门第1661章 失望第516章 法会第1291章 看开第627章 暗示第782章 嫌弃第899章 心思第1408章 困惑第638章 主意第507章 反应第815章 北方第1325章 实情第1404章 抱怨第1665章 姻缘第1658章 前程第1252章 贤名第1607章 质问第843章 奖励第716章 传闻第197章 猜疑第1604章 惊闻第399章 善缘第1266章 败走第232章 路途
第1185章 躲懒第876章 旧谊第1547章 心虚第307章 太宗第1639章 补药第506章 背锅第441章 可疑第745章 劝说第790章 结果第590章 对峙第204章 入住第63章 野望(推荐加更)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53章 不巧第880章 墙根第1228章 亲迎第1329章 毛衣第997章 分家第62章 痒处第1476章 心切第221章 流言第743章 席面第1640章 吵嚷第1411章 宗室第1400章 闺秘第117章 旧仆第1306章 织场第1271章 反响第185章 上门第5章 映容第1079章 忌讳第927章 尬聊第869章 打趣第268章 耸听第188章 蛊惑第110章 邀请第159章 处置第85章 渗人第1126章 建议第272章 细账第349章 织课第505章 发火第1633章 僵持第797章 密信 看第975章 消息第1512章 遣散第308章 永乐第1651章 效忠第987章 八卦第1097章 好奇第1094章 后账第804章 戳穿第1264章 哭求第1498章 仁政第114章 侍疾第346章 恼怒第742章 陪伴第484章 首日第1023章 拜年第1524章 圈禁第1191章 回门第717章 窍门第227章 倚仗第220章 变动第1604章 惊闻第373章 山雨第1057章 听闻第7章 金手指第173章 振作第591章 缘由第70章 上套第1217章 册封第1310章 归宁第51章 感叹第127章 犯病第1547章 心虚第1026章 串门第1661章 失望第516章 法会第1291章 看开第627章 暗示第782章 嫌弃第899章 心思第1408章 困惑第638章 主意第507章 反应第815章 北方第1325章 实情第1404章 抱怨第1665章 姻缘第1658章 前程第1252章 贤名第1607章 质问第843章 奖励第716章 传闻第197章 猜疑第1604章 惊闻第399章 善缘第1266章 败走第232章 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