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机宜

第326章 机宜

谢慕林努力维持着一张镇定的脸,接受了宋氏的考较。

还好,这辈子她记性不错。再加上近个把月来为了修老宅的事,还有照顾谢老太太,以及练习女红纺织,她一直忙个不停,没有多少闲功夫跑来找宋氏借书,所以手里的书还是最初借的那两本。她翻来覆去看了几回,对里面的内容还是挺熟悉的,不至于过目即忘。

因此,谢慕林顺利答上了宋氏关于北平城建城历史、北平地区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婚丧礼仪等众多提问,只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人名上,稍稍犯了点难。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书上记北平城和王城的大小面积,用的数量单位是“步”,数字又是一大长串,她怎么可能记得清楚?她之前根本不知道看个闲书还要考试,当然也不会用心去记了。

至于人名,两辈子都有名气的人,她自然记得;名字好听别致的人,她也记得;唯有那些用了生僻字为姓名的人,她是真没办法,连读都不会读,又怎么可能记得住?

还好宋氏对于她没能样样对答如流一事,并没有多恼怒,只是提醒她:“看书多用心些。若是不留意细节,你又如何能对比湖阴县或金陵城的大小,从此推断出,北平城到底有多大呢?”

不,就算我不去背那些数字,不拿金陵城与湖阴县做比对,我也知道北平城有多大,我还逛过故宫呢,不止一回。

谢慕林对宋氏露出了一个干巴巴的微笑,没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宋氏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又道:“若是有不认得的字,可以拿去问你哥哥们,或是直接来问我。读书还是不要一知半解的好。我看你别的都记得仔细,独独在一些细处不甚用心。城池大小倒罢了,人名都记不牢,你将来倘若去了北平城,遇上哪位前贤的后人,又如何能立刻记起他家的前事?万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岂不是大不妙?”

不知道便宜老爹谢璞,会不会不小心犯这样的错误?

她再提点了谢慕林一句:“北平那边的女眷,虽与南边习俗喜好大不相同,却十分向往金陵风物,也讲究闺阁女孩儿绣得一手好花,还得是清雅不俗,与旁人不同的那一种。”

谢慕林的心顿时一虚,腰背好象都直不起来了:“我从前没学过织布,学里的长辈又说这个顶重要的,所以近来有些荒废了针线功夫……”

虽然换了几任燕王后,两家都消停了许多,但仍旧是王不见王的状态。倘若有哪位去北平赴任的外官设宴请客,却把这两家的人同时请上门,那是大大犯忌的事,等于是同时得罪了两家。知情人一般惯常的做法,是设两到三天的宴,将这两家人安排在不同的时间里上门,甚至于,只请其中一家,对另一家视若无睹,不过这又有可能把后者给得罪得狠了。

然而,作者不知道的是,再过了两任燕王后,那位贤臣的家族已在北平落地生根,成为当地显赫世家之一,却因为子孙平庸而渐有衰败之样。而当年的死者,却有出色的子孙后代,再度搏得了时任燕王的青睐,东山再起了。此人反过来报复了那位贤臣的家族,害得他家死了一个最出色的晚辈。从此以后,两家人相互明争暗斗,就没有停过。

她本来还想把那两本书还给宋氏,好另借几本回去看的,如今倒有些犹豫了。她是不是该继续把这两本书多看几次,记清楚上面写的各种细节比较好?

宋氏从那本书里挑了一位比较有名的朱允炯时期燕王府属官做例子。这位属官非常有名,在史书上也是赫赫贤臣,但他为了公事,把一个犯了小错的手下给杀鸡儆猴了,为此还受到了朱允炯的嘉奖。死者的家眷自然只能忍下这口气,扶棺回乡去了。这被书的作者视作朱允炯作为燕王时赏罚分明、公正严明的例子,大书特书了一番。

宋氏摆了摆手,又顿了一顿:“还有你的女红……”

宋氏微笑着说:“不妨事,我已经去信提醒过他。他身边的幕客莫燕客,便是北平老姓人家出身,深知北平城内大小事。这些人情往来的细则,莫燕客自会为他打点好的。”

谢慕林恍然大悟,她还真没想到,那书里随便一个名字,还能有这么多的典故。看来北平城那摊水,也挺深的哪……

谢慕林闻言便放下心来。

宋氏指着自己木炕角落里的四连小屏风道:“这四扇玻璃炕屏,里头的绣品便是我年轻时候亲手绣的,梅兰菊竹,你觉得如何?”

宋氏微微一笑:“你不用害怕。闺学里教导族里的女孩儿纺织之技,是因为她们生于江南,长在江南,日后嫁人,也是在江南,能精通纺织技艺,便能叫人高看几眼,若是再擅长刺绣,就是顶顶好的姑娘了。可你姐妹几个与族里的女孩儿又有不同,将来遇见的人,生活的地方,也会不一样。你可以学习纺纱织布,却不必太过专注了。若能在刺绣上下些功夫,对你将来可能更有好处。”

宋氏不以为意地接过了两本书,又把桌面上早已准备好的两本新书推到她面前:“无妨的,你继续看这两本,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来问我。以后你每次回来上学,在家吃过午饭后,便来我这里说话,我跟你说说北平城里的人事物。以后,等你去了北平,若遇上对应的人,再把典故说给你娘听,让她多留意。”

这么好?那宋氏为什么不直接把事情告诉文氏算了?

然而高门大户、高官世宦人家的千金淑女,绣花女红上头的功夫,当然不能与一般富贵人家的女孩子相同。人家稀罕的不是谁家姑娘绣的花多、真,也不喜欢繁复华丽、色彩鲜艳的配色,而是追求一种更有品味的气质,更偏爱梅兰菊竹、山水田园,而嫌牡丹月季太俗了,蝴蝶百鸟又略轻浮。

谢慕林心里有些疑惑,但还是迅速答应下来,又乖巧地向宋氏道了谢。

谢慕林仔细看去,只觉得这四幅绣品线条纤细,画面简洁,配色清雅,确实有一种文人画的感觉,与常见的闺阁绣品大有不同。

宋氏笑道:“我一年也就绣上一两幅给人瞧罢了,除此之外,也就是家父家母生辰时,亲手给他们做上一套衣裳,作为孝敬,平日里从来不与人交换针线为礼。可即使如此,无论是在北平城,还是金陵城,都从来没有人说过,我的女红不好。”

说完之后,宋氏便冲着谢慕林微微一笑。

谢慕林瞬间心领神会。这是便宜奶奶在向她面授机宜吗?

(本章完)

第762章 羞耻第1604章 惊闻第484章 首日第535章 出殡第909章 相见第360章 离开第1098章 姑嫂第119章 出狱第1426章 证据第260章 怼人第1370章 秘密第473章 打击第1400章 闺秘第1554章 担忧第952章 八字第614章 哀求第1181章 保证第11章 无耻第1453章 簪子第484章 首日第1410章 猜忌第291章 晚餐第1673章 原委第931章 再会第438章 病重第450章 委托第714章 圆谎第272章 细账第383章 算计第695章 乱局第1636章 等待第1094章 后账第811章 父子第74章 态度第332章 磨牙第680章 不平第1337章 茶会第439章 礼单第578章 暗示第789章 送信第789章 送信第1332章 中秋第737章 提醒第289章 教导第930章 暗报第746章 暗示第148章 改变第143章 北平第1352章 行囊第1075章 向导第711章 安排第1386章 蠢事第228章 拜别第1044章 算计第1542章 处置第1674章 为难第224章 惊慌第660章 忧愁第163章 安慰第162章 怨恨第602章 好处第226章 说服第194章 清点第1052章 插曲第474章 红白第1382章 打听第868章 表扬第451章 冒昧第215章 寻人第806章 相见第1189章 消息第592章 上门第578章 暗示第922章 撇清第1148章 提醒第611章 震惊第1434章 警告第952章 八字第1656章 择配第1126章 建议第1321章 顾虑第1119章 亲疏第1161章 疑点第286章 心事第865章 钓鱼第894章 对策第1210章 门外第325章 考较第1226章 醮戒第564章 无妄第855章 逃离第1485章 打击第1210章 门外第978章 相送第589章 难堪第187章 决心第1062章 婆媳第1116章 赠园第471章 闹翻第500章 差异
第762章 羞耻第1604章 惊闻第484章 首日第535章 出殡第909章 相见第360章 离开第1098章 姑嫂第119章 出狱第1426章 证据第260章 怼人第1370章 秘密第473章 打击第1400章 闺秘第1554章 担忧第952章 八字第614章 哀求第1181章 保证第11章 无耻第1453章 簪子第484章 首日第1410章 猜忌第291章 晚餐第1673章 原委第931章 再会第438章 病重第450章 委托第714章 圆谎第272章 细账第383章 算计第695章 乱局第1636章 等待第1094章 后账第811章 父子第74章 态度第332章 磨牙第680章 不平第1337章 茶会第439章 礼单第578章 暗示第789章 送信第789章 送信第1332章 中秋第737章 提醒第289章 教导第930章 暗报第746章 暗示第148章 改变第143章 北平第1352章 行囊第1075章 向导第711章 安排第1386章 蠢事第228章 拜别第1044章 算计第1542章 处置第1674章 为难第224章 惊慌第660章 忧愁第163章 安慰第162章 怨恨第602章 好处第226章 说服第194章 清点第1052章 插曲第474章 红白第1382章 打听第868章 表扬第451章 冒昧第215章 寻人第806章 相见第1189章 消息第592章 上门第578章 暗示第922章 撇清第1148章 提醒第611章 震惊第1434章 警告第952章 八字第1656章 择配第1126章 建议第1321章 顾虑第1119章 亲疏第1161章 疑点第286章 心事第865章 钓鱼第894章 对策第1210章 门外第325章 考较第1226章 醮戒第564章 无妄第855章 逃离第1485章 打击第1210章 门外第978章 相送第589章 难堪第187章 决心第1062章 婆媳第1116章 赠园第471章 闹翻第500章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