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政權初具雛形

第226章 小政权初具雏形 帅府的门匾再次更换,由定虏伯府换成定虏侯府。府内花木池石基本不变,却新设了不少机构部门,以适应赤军的快速发展。

新设军机处,为丹初的幕僚机关,成员只有两个人:左参军方以智、左参政俞厚基。

明朝在省一级设有参政一职,从三品,可以看作是布政使的副手。到了明朝中后期,参政常常兼任分巡道的职务。分巡道为监察官,有了参政的官职,就完全可以干涉地方政务,事实上成了知府的顶头上司,造成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流弊甚远。

丹初改俞厚基为左参政,辅助他掌管政务,提拔方以智为左参军,辅助他掌管军务。盖因政务远比军务繁杂,俞厚基精力充沛,擅长处理繁务。方以智见识高,擅长运筹帷幄,更适合处理军务。

军机处名为岑丹初的幕僚机关,实际上已成为赤军的决策机关,统揽军政大权。

除两名幕僚外,军机处还有三班书吏,昼夜不间断值班。俞厚基、方以智二人亦轮流在军机处值班,以随时处理紧急要务。

情报局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转隶侯府,直接向丹初负责。

除此之外,侯府还新设三个机构,即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

秘书局负责管理文书,安排岑丹初的日程,随时为他服务。

仪卫司主管保卫、仪仗、侍从,与丹初朝夕相处,虽然无甚职权,却相当紧要。

内务司则主管侯府内部各项杂项庶务,除了保障各部门日常运转外,还需服务各房家眷。

经过这番改革,侯府下设一个军机处、四个局(情报局、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职责功能清晰,气象一新,俨然已是赤军最高权力机关。

政府这一块,赤军征用原布政使衙门,改称为“赤军政府”,简称“军政府”。

广西布政使衙门按制设在桂林。赵壹任布政使时,始驻南宁。后永历帝巡幸南宁,赵壹侍从有功,布政使衙门相当健全。徐彪作乱南宁,驱逐赵壹,布政使衙门始废。

这年头礼乐崩坏,朝廷权威荡然无存。丹初要整理军政,提高行政效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干脆成立军政府。

军政府首脑称元首,由丹初亲任,下设左参政、右参政实际主持政府事务。右参政明确为左参政的副手,左参政入军机处办事时,右参政主持政府。参政之下,设一名同知、一名佥事,辅佐左右参政处理政务。

由于政务繁忙,同知、佥事之下另设参议,人数不等,负责辅佐政务。

军政府内设十房,除吏、户、兵、刑、工五房(礼房裁撤)外,再加宣、抚、商、学、技五房。宣房主管宣传,启发民智。抚房负责统战土司、联络忠贞营大西军等。商房主管商业,以鼓励绅商投资工商业。学房主管教育,扫除文盲。技房主管科学研究,改进科技工艺。

听起来有些拗口,但部、院为朝廷六部专用,丹初不敢贸然称部,仍以房相称。十房之外,另有庶务、照磨、承发等部门,不必细述。

军政府之下,府、县(州)、乡政府皆照此制度,内设十房。

十房之外,另有永安大学、邕宁公司、盐业公司等机构,归军政府领导。

政府之外,另设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分掌监察权、审判权,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

御史台、大理寺都是朝廷机构。东汉至元朝,监察机构多称御史台,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大理寺仍为明朝最高审判机关,但明朝诏狱格外发达,大理寺、刑部的职权常常受到侵蚀。

丹初将其命名为行御史台、行大理寺,以示仍为御史台、大理寺的下属机构。但实际上,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只向侯府负责,与永历朝都察院、大理寺全无联系。

永历帝不断逃亡,朝廷甚至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官员也不断离散,朝廷部门残缺不全。

譬如大理寺,在永历朝名声不显,几乎不起作用。地方有什么大案,全都自决,也不呈报大理寺覆核。朝廷内部有什么大案,径付锦衣卫处理,大理寺早已名存实亡。 行御史台掌监察之权,长官称正卿,另设少卿一人、佥事一人,辅佐正卿办事。佥事以下,设御史若干人,可纠弹大小文武官员,但不可无事生非。御史平时不得离开南宁,待地方有事,或奉侯府之命,方可巡视地方,防止出现明朝巡抚、巡按争权的现象。

首任行御史台正卿为严炜,常熟人,出自瞿式耜幕府。

行大理寺掌司法审判之权,长官称正卿,另设少卿一人、佥事一人,辅佐正卿办事。佥事以下,设判官若干,主审理大案要案、审核死刑案件。凡涉死刑及四品以上官员的案件,皆需侯府覆核。

首任行大理寺正卿为莫光书,出自永安莫氏。

府、州、县各级亦参照设立行御史台、行大理寺,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机构人员比较精简。

枪杆子里出政权,丹初对赤军也开展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

设立军咨府,为赤军统帅机关,长官称元帅。元帅亦是赤军最高统帅,自然由丹初亲任。

大元帅、都元帅常为天子、宗室专用,丹初还不敢擅此称号。

元帅之下,设左参军、右参军,辅佐元帅处理军务。丹初不可能亲力亲为,左参军代他掌管日常军务。右参军同样为左参军的副手,左参军入军机处办事时,右参军主持日常军务。参军之下,设同知、佥事各一人,辅佐军务。

相比于军政府,赤军部门设置要精简得多。一方面,军务不像政务那般繁杂。另一方面,军权贵在专一,军情往往紧急,需要立即处理。

军咨府内设作战局、教导局、后勤局,分掌军令、军政、军备,另有武备学堂、粮台等直属机构。

若有大的战事,若丹初亲征,则设立元帅行辕,否则,必拜将出征,设立将军行辕。行辕皆从军咨府抽组骨干参谋,为前线指挥机关。

有军咨府作为赤军统帅机关,军政府兵房的职权大为削弱。二者的关系,有点类似明初都督府与兵部。后来,明朝兵部职权不断上升,五军都督府职权不断削弱,反而成为武将养老的地方。

战争年月必须要集中权力,设立军政府、军咨府实有必要。参军、参政虽主持军队、政府工作,但实际上都是丹初的僚属。以丹初的威望,还用不著担心大权旁落。

军咨府统领所有赤军,目前赤军有三大兵种,战兵、守兵、民兵。

战兵主要负责野战,目前主要有七支战兵,即一支亲兵标、四支步兵标、一支水师标、一支辅兵标。

守兵主要负责守备,目前主要有四支守兵,即南宁守备营、昭平守备营、昆仑关守备营、镇南关守备营,总人数不到三千。

民兵由军政府负责编练,平时配合守兵、军政府维持治安、开展生产互助,战时配合战兵拥军支前。军政府主管民兵,平时可函调守兵剿贼,协助维持治安。

到十一月,军机处、军政府、军咨府、行御史台、行大理寺相继成立,走上正轨。尤其是军机处、军政府、军咨府的设立,使得最重要的决策权、行政权、军权得到统一,根除了明朝党争激烈、政出多门的弊政。顶层权责清晰,效率倍增,小政权初具雏形。

丹初也从繁忙的军务、政务中解脱出来。

迎娶李翠微后,赤军与忠贞营的关系彻底稳固。他终于腾出手来,策划谋取浔州。

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10章 时局关键忠诚府第205章 蛇吞象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第103章 党同伐异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28章 攻城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63.第363章 进取吉安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97章 破城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93章 圍城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32章 征蠻將軍印第297章 破城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306章 南越王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16章 十两抚恤银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31章 土司來儀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189章 擊退清軍366.第366章 孙可望兵败宝庆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三章 行軍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三章 行軍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18章 昭永总兵362.第362章 逼死陈泰第117章 问政乡村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66章 辦公司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一章 告急第98章 骑砍与追杀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22章 水戰芻議376.第376章 欣然归附第293章 圍城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二十四章 突擊
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10章 时局关键忠诚府第205章 蛇吞象371.第371章 衡州会战第103章 党同伐异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313章 變計東進第237章 堵胤錫追諡文忠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28章 攻城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63.第363章 进取吉安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297章 破城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93章 圍城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32章 征蠻將軍印第297章 破城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306章 南越王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16章 十两抚恤银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31章 土司來儀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第175章 封爵之議第189章 擊退清軍366.第366章 孙可望兵败宝庆第201章 陡轉直下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76章 征虜大將軍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三章 行軍第174章 謁見督師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三章 行軍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118章 昭永总兵362.第362章 逼死陈泰第117章 问政乡村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八十四章 桂林告急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66章 辦公司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一章 告急第98章 骑砍与追杀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222章 水戰芻議376.第376章 欣然归附第293章 圍城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二十四章 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