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蓟州兵变(二)

对了,不是有个小弟在户部吗?钟南突然想起了户部员外郎靳士程,那个谨慎的从五品官员。

好在六部的办公地点都相距不远,钟南找到了靳士程,两人去了附近的一家茶楼。

“侍郎大人,您不会和邢尚书为的同一件事吧?”靳士程先开了口。

钟南不解地看着对方,一时没反应过来。

“在您来户部之前,邢尚书先找到了陈侍郎。”靳士程解释道。

陈侍郎大明名陈升雁,现任户部左侍郎。半年多前,申时行和许国一同告老,申时行的礼部尚书一职,被继任首辅一起补了。可是许国的户部尚书一职,却空缺到现在,所以户部的事务,暂时由二把手陈升雁打理。

“差不多吧,不过,我主要是来向你请教一些问题的。”钟南回答道。

“算不得请教,大人您尽管问就是!”

“你久在户部任职,对大明的财政和税收,应该很了解吧?”

“那是自然!”

“如今朝廷的银库是不是没钱了?”钟南问得很是直接。

“这个……这个……”虽然投靠了钟南一系,可是靳士程还是改不了太过小心谨慎的性子。

“放心,我不是打探户部的机密,而是听说有边疆将士,被朝廷拖欠了饷银,所以想知道是朝廷没钱发放,还是已发放下去,却被吞没了。”钟南解释道。

“大人,最近这两年,朝廷确实入不敷支。不仅是军饷,就连有些官员的饷银,有时候都会拖上三五个月。”靳士程简单做了回答。

“财政紧张到如此程度?”钟南觉得很不可思议,不是说张居正改革以后,大明还是挺富裕的呀,怎么会有拖欠官员和军士饷银的情况发生。听靳士程的说法,最近两年,此种情况应该还比较常见,这太出乎钟南的意料之外了。

“大人,您不知道啊,自从张大人走了以后,每年收上来的税银,是逐年递减。可是朝廷的开支,却是一年比一年猛涨。两相抵消之下,银库里自然是剩不了多少银子了。何况,东征朝鲜,北抗蒙古,还有就是各地的赈灾,又花了不少。”靳士程一笔一笔地列举着。

“和蒙古一战,不是没怎么花钱吗?”钟南问道。

“和东征朝鲜比起来,打蒙古确实没花多少钱,可是加上赏银,也花了有三五十万两银子。”

钟南终于明白了那句名言——“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朝廷一年到头,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那现在能挤出多少银子来?”钟南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估计很难挤出来。”靳士程的回答,让钟南的心凉了大半截。

“大人,现在到处都指望着户部拨银子,陈侍郎也不敢乱开口子,不然其他被拖欠的衙门,肯定要踏破户部的门槛!”

“可是,可是这一次情况很严重啊!”

“大人,邢尚书去找陈侍郎,也是为了拨银子的事儿吧?”靳士程喝了一口茶,“他们两人关系很不错,估计陈侍郎能卖邢尚书的面子。不过,应该也挤不出多少来,毕竟池子里的水本就没多少了。”

“能有一点是一点吧。”钟南叹着气。

告别了靳士程,钟南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新军营”。他找到荆天楚,交代他挑上一些籍贯是蓟州,或者是与如今的蓟州军营关系不错的将士,即刻出发前往蓟州。他给荆天楚的任务是,帮助施长廷把军心稳定下来,不要引起更大的混乱。

钟南让荆天楚转告施长廷和蓟州的将士们,饷银的事情,他会尽快解决,让大家稍安勿躁。另外他还交代,若是有人借机生事,一定要严惩不贷。

荆天楚知道事情紧急,得了命令后,跟着就去做安排,而钟南又急匆匆地杀回京师。

从昨天下午邢玠收到消息到现在,这一天多时间里,主要是兵部的官员在四处奔波。按理说,内阁和皇帝那边,肯定已经收到了消息,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就此发声。这就有点奇怪了。

钟南回到钟府,召来两位谋士,向他们请教之后,才得到了答案。

孙承宗和石迁的意见高度一致,在他们看来,皇帝和内阁没发声才是正常的,发声才不正常。

怎么说呢?

先说皇帝这一边。虽然户部没银子,可不代表皇帝没银子,不过皇帝是不会轻易动用他的“小金库”的。通常来说,除了各种封赏之外,朱翊钧是极少动用他的私人账户的,满朝文武都清楚他这个习性。

再说说内阁。蓟州军营的这一次兵变,根源还是在几年前,如果不是朝廷拖欠那四十三两银子的饷银,估计也没有今天的事儿。只是当初经办此事的四位大学士,都已经不在其位,那么如今的四位大学士,哪里有主动去接这“烫手山芋”的道理呢!

皇帝和内阁不做声,兵部却不能不管不顾,毕竟这是兵部的份内之事。

第三天一早,兵部的主要官员们,再次聚集在议事厅,互相交换了这两天的成果。

“这两天,我一直等在户部,终于让陈侍郎松了口,他答应拨给蓟州军营二十万两银子,补发拖欠的部分饷银。至于剩下的部分,只能再等等了。” 邢玠先行开口。

“也还差很多啊!”大家的情绪低落。

“兵部这边想了想办法,凑了五万两银子。”宋应昌补充到。

“离我计算的最低金额,也还差四十万两。”毛大海说道。

“当务之急,是把这部分饷银先行发放下去,并安抚好蓟州的将士们。”邢玠做出安排,“子初啊,你曾在蓟州任职,好歹还能和他们说上几句话,这次就由你去吧!”

“是,我这边跟着就启程。”钟南没有推辞。

由于户部下拨的并不全是银子,其中还有一半是粮食,所以钟南留下了几位原本应和他同行的兵部官员,让他们和运输的银两物资随后赶到。而他则带着亲兵,先行赶往了蓟州。

到了蓟州之后,钟南没有休息,而是先行去了趟军营。他让施长廷召来所有什长及以上的将领,在演武场的空地上,来了次战场办公。

“各位兄弟们,我是钟南,想必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对我都不陌生。今天,我回到蓟州军营,就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人群中有了些轻微的骚动。

“我知道大家都很委屈,咱们当兵,还不是为了吃粮吃饷。只是这两年,朝廷确实有些困难,不要说咱们当兵的,就是京师的官员,也有被拖欠的。”

“那也不能让咱们白白地流血流汗呐!”人群中有人说道。

“是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一家老小还指望着饷银过活呐!”

“总兵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

场面慢慢沸腾了起来。

“兄弟们,先安静安静!”钟南大声喊到:“既然大家还认我这个人,那你们就要相信我!”

“兄弟们,大家都听侍郎大人的吧!”刘虎和荆天楚等人也在一边帮着腔。

看见场面再度安静了下来,钟南接着说道:“刚开始我就说过了,我就是过来解决问题的。明后天,就会有一部分银子和粮食,先行发放给大家。”

“能发多少啊?”,“剩下的什么时候发呢?”,大家发着问。

“每个人先发五两左右,剩下的我正在想办法,相信很快就能解决的!”钟南做出了承诺。

“才发这么点啊?”

“东征朝鲜的银子,什么时候发呢?”

……

人群又开始了骚动。

钟南给施长廷和刘虎、荆天楚等人递了个眼神,他们跟着说道:“还不相信侍郎大人吗?他可是从咱们蓟州走出去的,能骗你们吗?”

一帮将领这才安下心来,随后在施长廷等人的组织下,慢慢散去。

暂时安抚好这些人后,钟南召集起施长廷等中高级将领,到了中军大营里,又开了个小会。

“你们一定要稳住军心,要是有谁故意闹事,军法从事。知道吗?”钟南的语气很是严厉。

众人点头称是。

随后钟南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基本就和后世的维稳工作差不多,忙到半夜才空闲下来。

第二天下午,朝廷运来的银子和粮食,终于到达了蓟州军营。将士们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一袋袋的大米,才真正放下心来。

“侍郎大人,可算是找着您了!”一个声音传来。

钟南寻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是楼栋在叫他。

“你怎么来蓟州了?还没去福建吗?”钟南快步走过去,问到在运输队伍最后面的楼栋。

楼栋跳下马车,向钟南解释着,“大人,我们吃饭那天,原本是说第二天,我就动身去福建的。结果下午,您不是被叫回兵部了吗,我担心您这边有什么事情,所以就想着,过两天再去福建也不迟。”

“昨天,我才听说了蓟州这边的事情,刚好他们要运送银子和粮食过来,我就跟着一起来了。”

“你来蓟州干什么?可是倭国那边有了什么消息?”钟南不由得一惊。

“大人,和倭国无关。我来蓟州,是专程给您解围来了!”

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三十六章 李时珍第二十一章 面见皇帝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一)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八十八章 鱼儿上钩了第十一章 事儿闹大了(二)第十章 陈克朋和崔大正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三)第十二章 施长廷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八章 被判充军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六十七章 两件大事(二)第四章 里杰斯和约克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五十三章 被绑架了第六十七章 两件大事(二)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二)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三)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七十一章 众议院的诞生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八十四章 蓟州兵变(一)第六十章 血溅金銮殿第三十四章 蓟州兵工厂第二十六章 筹措军费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二十章 再见秋香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十二章 施长廷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十五章 预言成真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十章 陈克朋和崔大正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七十九章 白莲教的秘密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八十七章 营救行动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第三章 洋郎中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六十三章 偷窥事件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五十七章 脱身第九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一章 尚书大人的烦恼事儿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二十三章 白莲教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四十三章 转折
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三十六章 李时珍第二十一章 面见皇帝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二十七章 走私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一)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八十八章 鱼儿上钩了第十一章 事儿闹大了(二)第十章 陈克朋和崔大正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三)第十二章 施长廷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八章 被判充军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六十七章 两件大事(二)第四章 里杰斯和约克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八十三章 楼栋的大生意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第十六章 沈一贯的宴请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五十三章 被绑架了第六十七章 两件大事(二)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二)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九十二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三)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七十一章 众议院的诞生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第八十四章 蓟州兵变(一)第六十章 血溅金銮殿第三十四章 蓟州兵工厂第二十六章 筹措军费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二十章 再见秋香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十二章 施长廷第三十三章 转正第四十八章 收获第七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十五章 预言成真第二十九章 异动第七十六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十章 陈克朋和崔大正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五十八章 国子监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第七十九章 白莲教的秘密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八十七章 营救行动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第三章 洋郎中第六十四章 东昌故人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六十三章 偷窥事件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六十五章 船引第五十四章 营救(一)第五十七章 脱身第九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第一章 尚书大人的烦恼事儿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第二十三章 白莲教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第四十三章 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