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道家的转折

御书房,朱慈踉将所有太监宫女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他和李岩二人。

“皇上!”见朱慈踉如此谨慎,李岩不得不更加认真对待,对着朱慈踉拱手,等待朱慈踉的吩咐。

朱慈踉坐在龙椅上酝酿了片刻才开口说道:“爱卿以为,世间教派如何?”

“皇上所言是指”李岩小心问道。

“以佛为论,爱卿可畅言!”朱慈踉严肃的说道。

李岩心头一震,原以为皇上指的是一般小教派或者蛊惑动乱的邪教,却没有想到皇上一开口便直指佛。要知道,佛为中原第一大教派,在整个大明,寺庙多达数万,僧侣近百万。

想到中原历史上曾几次打压寺庙的举动,难道皇上要对寺庙动手?

李岩不禁吓了一大跳。

“皇上,教派有不少教化人心,引导百姓向善的举动,总的来说还是不会影响到朝廷的,甚至对朝廷也有不小的益处!”李岩不由得开口为寺庙说好话,他真担忧朱慈踉会往那种方向发展。

朱慈踉看出了李岩的误会,笑了笑道:“爱卿想来是误会,爱卿不必多想,朕并非是要限制教派的发展,只是要爱卿说出一些自己对教派的看法罢了。”

李岩当即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朱慈踉言出必行,既然说了不是那方面的想法那便不会是那方面的想法。

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李岩倒是能放开心扉畅所欲言。

“回皇上,臣认为教派分多种,世间有佛,道,还有其他一些不出名的教派,总的来说是以的名义教化信徒,而这又有利弊之分,利则引导百姓向善,净化心灵,如佛。弊则蛊惑百姓,使得百姓激进,不知自我,如汉末之黄巢那般以邪教的名义惑使百姓为自己服务,甚至于号召百姓对抗朝廷,向百姓宣扬恶果,为百姓带来大量灾难等等”

李岩一番言论,几乎将所有教派的利和弊都说了出来,还说出教派只有在朝廷的统一管辖之内才不会出大差错,才能始终引导百姓向善。

“爱卿说得不错,朕也认为任何教派都理应在朝廷的监管之下才能始终引导百姓向善,才是好的教派,这一点上佛就做得很好,也是佛近两千年来一直能牢牢扎根中原的缘故。”朱慈踉点了点头说道。

又是一番闲聊,朱慈踉终于开始说出自己的目的。

“然而,中原最大的教派,除了道家外,佛等都是自域外传入,又经些许改变扎根中原。域外教派林立,除佛之外,还有更多的教派。大明将来必然还会继续对外开拓疆土,有些域外领土一旦并入大明,那么其上的教派也会跟着进入大明,届时,各种教义不断,必有冲突,这还是其次,主要是大明若没有自己的教派教化大明百姓的话,那么将来这一块领域必然全部被域外教派占据,这是朕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这一句话,说出的朱慈踉的心声,朱慈踉想要扶持一个中原本土教派,让大明不至于今后对穿进来的域外教派没有抵抗之力,最好中原本土的教派能够在教义等各个方面都能碾压域外教派。

后世有一句话说得好,思想这块阵地,自己不占据,总有别人来替你占据。

“皇上是向扶持道家?”李岩颇有几分确定的道。

朱慈踉摇了摇头道:“是,但也不是!”

这一句话,当即将李岩说蒙了,什么叫做是但也不是,李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看向朱慈踉,等待朱慈踉说出解释。

朱慈踉说道:“道家多讲究无为而治,过于崇尚天道自然,而且缺少教化人心的教义,不以引导百姓向善为主,若不有所改善的话,无法承担那项重任。”

李岩当即明了,问道:“那皇上打算如何改善?”

“朕认为,儒道本一家!”朱慈踉说道。

道家乃中原传统教派,具体诞生于什么年但,无从得知,很很清楚的是,道家现世的时间极为久远。而儒学传自孔子,有教化人礼义廉耻的道义,华夏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文明之邦,很大程度上便是儒学教化的缘故,道家缺少的本就是教化百姓的教义,儒学的礼义廉耻等正合,可以说道儒结合乃天作之合。

李岩震惊,儒道本一家,这么说的话,皇上想要将儒学与道教合并!

此时此刻,李岩心里的简直如滔天巨浪,话说他也是自小数度儒学圣贤书长大,也算儒学的一员,或者说,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算是儒学的一员,而道家,在他的印象当中,唯有道观,李岩一时想不通两者究竟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虽然无法理解,不过李岩也看得出这其中对大明的益处,他虽然也是儒生,但不会因此反对,更不会因此觉得这是犹如孔子圣人。

“皇上圣明,臣支持皇上!”李岩坚定的说道。

辅助朱慈踉这么长的时间了,李岩对朱慈踉还是很了解的,知道朱慈踉没有很大的把握,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出来,既然说了,就一定有不少成功的机会。

然而,该说的李岩依旧要说:“臣不知道皇上打算如何实施,可是皇上,一旦开启,这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稍微出点差错便有可能引起全国儒生的反对,到时候怕是多生事端。”

“若此事由皇上牵头,成则矣,不成便会打击皇上的威望,对皇上的不利,臣不才,愿意牵此头,万死无悔!”李岩极为忠心的说道。

李岩一番忠心的表态,让朱慈踉心下感动。

朱慈踉笑道:“爱卿多虑了,爱卿能够支持朕,令朕无比欣慰。不过爱卿放心,朕的策略不需要任何人出头,也没有多少风险,不管是道家还是儒生都会自己打心里任何,到时候只要朝廷一纸文书宣示,道家和儒教自会合并。”

朱慈踉的信心让李岩颇有些不敢置信。

“皇上大才,何等策略,可否现在告知微臣?”李岩有些心痒的问道。

李岩虽然自负自己的才干,但在合并道家和儒教这件事情上,他却根本想不出究竟该如何做法,如今朱慈踉这么自信,他心里的震动很大,对朱慈踉更加佩服了。

朱慈踉神秘一笑说道:“现在还不能完全告诉爱卿,不过朕可以透露一二,朕将从中原流传的不少上古神话传说着手。”

从上古神话传说入手?

李岩一头雾水,依旧想不出各所以然来。

虽然很想知道朱慈踉究竟具体的策略是什么,但朱慈踉刚才既然说了现在还不能告诉他,那么他也不便多问出来,一切顺其自然,相信等皇上觉得时间到了,自会告诉他,而这个时间,他坚信不会太久,他只需要做好准备即可。

自佛入中原,近两千年以来,道家在名望等各方面上,始终被佛家压上一头,可是今日,李岩可以预见,这必将是道家的转折点,道学今后崛起是必然。

李岩走后,朱慈踉又招来了广报司的钱不缺。

钱不缺是刘泽清的女婿,同时也是当初刘泽清麾下一名重要谋士,朱慈踉当年从北京城突破李自成重重拦截南下,到达山东的时候,顺道灭掉了山东总兵刘泽清,也是在那个时候,招降了钱不缺。

在朱慈踉眼里,钱不缺此人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但贪生怕死,只要捏着他的小命,他便百分之一百的听话,不会有任何反抗。

九年的时间,自广报司成立,钱不缺便任广报司司长,掌管大明日报的发行,根据朱慈踉的要求,书写大明日报上的很多文章,一定程度上他是朱慈踉意志的代言人。

钱不缺很清楚自己的作用,更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虽然他有些贪财,可是从来不敢在大明日报上动半点小心思,就算有人拿着大量的钱财来贿赂他做什么事情,他第一件事做的便是收下钱财,而后立刻将钱财交给朱慈踉,当然,一些次要的贿赂,无关紧要,他还是会偷偷摸摸塞进自己的腰包的,这一点上,其实朱慈踉都知道,大明朱慈踉却从不说什么。

朱慈踉此刻需要的是一个能编写文章,但同时又嘴巴紧,非常听话的人,钱不缺无疑很合适。

朱慈踉曾说要从远古神话着手改革道教。在朱慈踉眼中,所谓教派靠的是能够让人相信他们所说的,重在一个信字,所谓信道信佛还有域外的其他信。

而教派如何传承,又如何让人信,关键又在于经书。不管是佛,清真,基嘟,还是别的什么教派,都有自己的经书,有了经书,再加上人为的传教,所以才有教化让人信服的作用。说起来其实道教也有自己的道经,奈何道经多以炼丹,自然之类的为主,在教化和引人方面太大的不足了。

朱慈踉要从远古神话着手改革道教,名面上来说形同重新编写一本道经出来。

当然,朱慈踉不打算如大多数教派那样在道经当中弄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出来,他看上的是信字,他要弄一本能让人一看就下意识的相信里面所说的书籍出来。

如此,朱慈踉想到了后世的洪荒类小说,他要从这方面着手让东方远古神话在大明崛起,让所有人都信!

只有让所有人都信了之后,才能在其中操作一些东西,达到某些目的。

至于最终出来之后究竟能不能够让人信,这一点上朱慈踉一点都不担心,不仅是对东方神话博大精深有信心,更对后世精彩绝伦的洪荒小说情节有信心。

“钱不缺,今后每日下早朝你便来御书房,一段时间内,朕有事情让你去做。”朱慈踉平静的对着钱不缺说道。

“是,皇上,微臣遵旨!”钱不缺心里惊骇,他想不到皇上有什么事情教给他做,要让他每日都来御书房,不过这是千载难逢的每日与皇上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跟天上掉馅饼一样,只要他表现好了,赏赐和升官发财一定都不在话下。

钱不缺的心瞬间火热了起来。

“不知皇上要吩咐何事?微臣哪怕粉身碎骨也一定要为皇上做好。”钱不缺赶紧问道。

朱慈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内侍搬来座椅,就放在御书房内左侧。

座椅上面有文房四宝。

“去那里坐吧。”朱慈踉淡淡的说道。

钱不缺受宠若惊,但既然是皇上吩咐的,就不需要他多想。

当钱不缺坐好之后,朱慈踉才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朕近日想写一些东西,编写文章之事你最在行,朕会每日说出一些情节,你带回去之后,用做让人相信和震撼的方式表达出来,朕要记住,没有朕的吩咐,不可让任何人知道此事,包括你的家人,过程中一旦出了什么差错,抄家灭族朕不会手软,当然,要是做好了,朕也将重重有赏!”

朱慈踉越是说道后面,杀机越重!

钱不缺额头上布满了冷汗,这关乎到他全家,不,是全族的性命!果然,皇上吩咐的事情,都没那么好做,不过,钱不缺咬了咬牙,神情坚定,不过皇上既然找到了他,便是相信他,而且他一定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为了升官发财,他没有退路。

“臣必不会让皇上失望!”钱不缺坚定的说道,随即握紧毛笔,做好准备。

朱慈踉看了一眼已经准备好了的钱不缺,伸手拿起一本奏折批阅的同时,缓缓开口说道:

“鸿蒙初判,混沌未开”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钱不缺每日来御书房,朱慈踉从鸿蒙紫气和天道的诞生,讲到盘古出世,开天辟地。鸿钧,三清,女娲等主角相继出世,紧接着三族大战,龙凤之劫,而后巫妖崛起,女娲造人,圣人出世,巫妖两族两败俱伤之后,随即人族崛起,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封神大战,春秋战国,孔子出世,以礼义廉耻教化世人等等

为了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孔子让朱慈踉说成了道家中的一圣,人都说孔子圣人,孔子圣人,朱慈踉就真的将其说成了圣人,重点讲述了礼义廉耻的重要性,隐晦的阐述儒也是道的基本事实。

剧情精彩绝伦,以至于钱不缺都从开始的有些忐忑,逐渐沉迷其中,自己都深信不疑,每日如朝圣一般,万分诚恳的根据朱慈踉述说的剧情,将洪荒一书编写下去。

“我大明所在便是东胜神州,有天地的造化,是文明的发源地”书写当中,钱不缺喃喃道。

“原来孔子圣人是应了天道气运而出,教化世人懂得礼义廉耻,完善文明”

“儒家也是道的一部分”

第729章 ‘洪荒’出世(二)第158章 ’请‘入皇宫第1080章 十五年发展第1034章 莫斯科条约第980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三)第818章 决战巴拉平原(二)第221章 成功突围第694章 趁火打劫的奥斯曼帝国第1007章 进攻巴黎(四)第869章 马六甲大海战(七)第524章 钱谦益告老第624章 登陆本州岛第88章 大婚第511章 密谋起兵第389章 清军偷袭黎州城第481章 决战燕砀山第353章 印尼总督赵德全(三)第609章 安南军溃败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战(二)第1012章 直指君士坦丁堡第803章 占领澳洲(三)第565章 议和(一)第803章 占领澳洲(三)第345章 荷兰远东舰队的覆灭第860章 壮烈(一)第652章 准格尔之战(一)第479章 孝庄第263章 汉奸们的恐惧第1003章 噩梦般降临第506章 大军凯旋第236章 鏖战徐州城(二)第94章 战云密布(上)第792章 吕宋岛之战(二)第920章 直扑墨西哥城第252章 军制革新(二)第223章 徐州城下(二)第499章 血洗蒙古草原(一)第928章 决战巴拿马(三)第833章 碾压(一)第422章 满人版的‘应龙军’(二)第385章 罗汝才之败(五)第220章 援兵到(二)第1067章 统一世界与否第785章 暹罗国投降(一)第1077章 沙俄帝国灭亡一第432章 追击(三)第640章 第六百三十七 东亚统一(二)第13章 七旋山之战第261章 对汉奸的审判(二)第943章 大明铁甲舰第418章 四川局势定第659章 杀戮第667章 哥萨克的悲剧(三)第248章 回京第179章 绞杀满清死士(上)第503章 血洗蒙古草原(五)第236章 鏖战徐州城(二)第301章 九江城外的大战(二)第1010章 奥斯曼帝国来使第1038章 奥地利的崛起第336章 郑家的恐惧(一)第191章 郑森第795章 吕宋岛之战(五)第90章 戏耍左良玉之计第421章 满人版的‘应龙军’(一)第124章 县衙泣血第396章 清军入成都第122章 山东乱局第172章 知己知彼第119章 兵败如山倒第1056章 轻易碾压一第46章 隐忍(上)第490章 清军大败第118章 左良玉败亡第661章 准格尔投降(一)第885章 激战贾巴尔德(三)第737章 冲突之始第713章 满人的愤怒与妥协(五)第814章 神权与王权(二)第835章 全军覆没第220章 援兵到(二)第381章 罗汝才之败(一)第450章 北伐前夕(四)第108章 突变九江城破第5章 托付天下第749章 进攻缅甸第274章 对郑芝龙的震慑(二)第16章 山东总兵刘泽清的杀机第559章 占领穆尔卡拉城(一)第58章 相聚第1章 朱慈烺第180章 绞杀满清死士(中)第473章 进兵沈阳城第934章 决战巴拿马(九)第999章 美洲的平稳发展第1045章 鳌拜的挫败一第764章 直指暹罗大军第461章 洪承畴(一)第786章 暹罗国投降(二)第689章 全歼红萨尔军团(一)
第729章 ‘洪荒’出世(二)第158章 ’请‘入皇宫第1080章 十五年发展第1034章 莫斯科条约第980章 奥斯曼帝国的惨败(三)第818章 决战巴拉平原(二)第221章 成功突围第694章 趁火打劫的奥斯曼帝国第1007章 进攻巴黎(四)第869章 马六甲大海战(七)第524章 钱谦益告老第624章 登陆本州岛第88章 大婚第511章 密谋起兵第389章 清军偷袭黎州城第481章 决战燕砀山第353章 印尼总督赵德全(三)第609章 安南军溃败第394章 黎州城外的大战(二)第1012章 直指君士坦丁堡第803章 占领澳洲(三)第565章 议和(一)第803章 占领澳洲(三)第345章 荷兰远东舰队的覆灭第860章 壮烈(一)第652章 准格尔之战(一)第479章 孝庄第263章 汉奸们的恐惧第1003章 噩梦般降临第506章 大军凯旋第236章 鏖战徐州城(二)第94章 战云密布(上)第792章 吕宋岛之战(二)第920章 直扑墨西哥城第252章 军制革新(二)第223章 徐州城下(二)第499章 血洗蒙古草原(一)第928章 决战巴拿马(三)第833章 碾压(一)第422章 满人版的‘应龙军’(二)第385章 罗汝才之败(五)第220章 援兵到(二)第1067章 统一世界与否第785章 暹罗国投降(一)第1077章 沙俄帝国灭亡一第432章 追击(三)第640章 第六百三十七 东亚统一(二)第13章 七旋山之战第261章 对汉奸的审判(二)第943章 大明铁甲舰第418章 四川局势定第659章 杀戮第667章 哥萨克的悲剧(三)第248章 回京第179章 绞杀满清死士(上)第503章 血洗蒙古草原(五)第236章 鏖战徐州城(二)第301章 九江城外的大战(二)第1010章 奥斯曼帝国来使第1038章 奥地利的崛起第336章 郑家的恐惧(一)第191章 郑森第795章 吕宋岛之战(五)第90章 戏耍左良玉之计第421章 满人版的‘应龙军’(一)第124章 县衙泣血第396章 清军入成都第122章 山东乱局第172章 知己知彼第119章 兵败如山倒第1056章 轻易碾压一第46章 隐忍(上)第490章 清军大败第118章 左良玉败亡第661章 准格尔投降(一)第885章 激战贾巴尔德(三)第737章 冲突之始第713章 满人的愤怒与妥协(五)第814章 神权与王权(二)第835章 全军覆没第220章 援兵到(二)第381章 罗汝才之败(一)第450章 北伐前夕(四)第108章 突变九江城破第5章 托付天下第749章 进攻缅甸第274章 对郑芝龙的震慑(二)第16章 山东总兵刘泽清的杀机第559章 占领穆尔卡拉城(一)第58章 相聚第1章 朱慈烺第180章 绞杀满清死士(中)第473章 进兵沈阳城第934章 决战巴拿马(九)第999章 美洲的平稳发展第1045章 鳌拜的挫败一第764章 直指暹罗大军第461章 洪承畴(一)第786章 暹罗国投降(二)第689章 全歼红萨尔军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