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丞相

刚才群臣过来求情时,杨坚已经确定了今天皇帝突然的爆发是一场阴谋,是谁在对付自己?杨坚心中不由苦苦思索。

“随公,我刚才查了一下,天元大皇后要被皇上赐死的消息是京兆丞府最先传出来的。”杨素并没有和其他朝臣一起回去,而是留了下来,他接到要朝臣齐向皇帝求情的这个消息就觉得不妥,顿时多留了一个心眼,碰到大臣就询问他们的消息从何而来?幸亏他追查的早,否则朝臣一个传一个,就再也追查不出来。

杨素出身于弘农华阴杨家,弘农杨家是大周有名的望族,杨坚父亲杨忠发迹之后曾认祖追宗,把自己归于弘农杨家之后,弘农杨家也需要杨忠也壮大自己,遂认了这一门亲戚。

杨坚在殿上所说杨慧与自己不和,并无虚言,杨坚早年独自一人在尼庵中长大,杨忠将他接回去后已是十三岁,杨慧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大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大为不满,后来又仗着自己娶了顺阳公主,对这个大哥更是没有多少尊敬,才会发生砸祸社之事,杨坚与杨素的关系反而是比杨慧的关系亲的多,更象是亲兄弟一般。

杨坚哼了一声:“京兆丞,他有多大胆子?”

自从以前的京兆丞乐运被天元皇帝处死后,继任的京兆丞并无半分前任的风骨,属于墙头草之类,谁势大靠向谁,没想到这次竟然敢对自己使阴劲,杨坚可不相信他有这样的胆子。

杨素也知道京兆丞无胆对付杨坚,只是多一条线索而已:“随公,从赵王进京后,近来长安已波涛汹涌。”

“处道,多谢你费心了,这个背后之人我一定会追查出来。”杨坚狠狠的道,看到远处妻子还在烈日下爆晒,杨坚心中说不出的愤怒。

又是一个多时辰过去,天元皇帝与郑译已下完四盘棋,双方打成了平局,开始第五盘的决胜局,这一局棋郑译毫无状态,越下越笨拙,天元皇帝一路所向披靡,郑译的一条大龙也眼看就要给皇帝屠了。

天阳已过完了最热的午时,未时,慢慢转向了申时,只是它的热量依然不减,外面照样可以晒死蚂蚁,独孤氏依然跪在青石板上,她有一种膝盖已烤熟了的感觉。

远处一片乌云渐起,并传来了数声雷响,老太监突然又喃喃自语起来:“关中久旱不雨,怎么就突然打雷,难道外面暴晒的民妇是在求雨?”

天元皇帝抬头望了望门外的天色,脸上有数分惊异,随口道:“她如求得雨来,本天尊当大赦天下。”

老太监连忙出去,不一会儿就返回:“奇怪,奇怪,乌云已经遮住了毒日,那民妇已经不用被爆日所晒,只得她快要倒下了。”

郑译的大龙终于被皇帝屠了,天元皇帝乐呵呵的将棋子放下,外面已经是电闪雷鸣,果真哗啦的啦下起雨来。

郑译悄声道:“天意难测,看来上天果然是垂怜那民妇。”

天元皇帝顿时有点不自在:“走,出去看看。”

郑译连忙和老太监跟在皇帝身后,来到宫门,果然看到一个人倒在水中,已经分不清面孔,透过*,只见手脚蠕蠕而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天元皇帝心中顿时不忍,对站在宫檐下的长孙晟道:“去,把她扶来见本天尊。”

长孙晟连忙进入雨中,将独孤氏扶起,独孤氏却是扑通一声,仍然跪在地上,任由风雨吹打,长孙晟只好跑回来向天元皇帝回禀:“那民妇说她母女有罪,无颜见天尊。”

“赦她们母女无罪。”

长孙晟又冒雨出去扶持,但独孤氏拒绝扶持,她在雨中苦苦撑持,一步一步地爬到阶前,然后一句一磕头道:“臣妾教女无方,罪该万死!承蒙天尊赦罪,必当犬马以报。”说完,人往后猛然一倒,已是昏死过去。

天元皇帝大急,本想伸手扶一下,只是见到独孤氏全身是泥,顿时缩手,喊道:“快,来人,把皇后请出来。”

老太监茫然的问道:“哪个皇后?”

皇帝大骂:“蠢货,当然是天元大皇后。”

杨丽华跌跌撞撞的走了出来,见到独孤氏浑身泥士的倒在台阶上,顿时抱住大哭不已,天元皇帝有点尴尬,安慰道:“爱妃不用急,她只得晒了太阳,又遭爆雨袭击才会如此,你快带你娘回宫中,替她换上干净衣服,本尊等下让御医给她瞧瞧就是。”

杨丽华此时心中虽然充满怨恨,只是对方是皇帝,无论做了什么事,她依然只有道谢之后,才将独孤氏扶了下去。

看着两人的背影,天元皇帝眼中难得有一丝愧色,他今天虽然放过了杨坚,对杨坚的话却没有完全相信,如今看到一天过去,除了独孤氏自己,连一个求情的人都没有,终于相信杨坚并没有结党。

独孤氏在杨丽华搀扶下后就醒来了,她不顾大雨,坚持要穿着带着泥水的衣服冒雨回家,今天在太阳下灸烤的经历,让她一刻也不愿待在皇宫。

第二天过后,天元皇帝仿佛将昨天的事忘记了,依然每日沉静在后宫中,与诸位皇后和嫔妃玩五木之戏。

杨坚对于尉迟家的报复很快来临,尉迟运和尉迟顺两人都被调出了京城,尉迟家的白虎军也被派到了与南朝对持的前线,蜀国公府虽然依旧在,但尉迟家没有一个能独掌大局的人待于京中,等于彻底远离了权力忠心。

其实若不是尉迟运,尉迟顺两人画蛇添足,煸动朝臣去向皇帝求情,杨坚不一定会短期内发现尉迟家对自己的敌意,毕竟杨坚并没有得罪过尉迟家,虽然抢了本应属于尉迟迥的大前凝位置,但两家还有亲戚关系在。

如果尉迟家能够忍耐,拖到天元皇帝去世之后,尉迟家再对杨坚发难,由于尉迟家有赵王这张牌,很有可能尉迟家将全面占据上风。

杨坚暗自庆幸尉迟迥不在京中,若尉迟迥在,对付起来就难了,尉迟运和尉迟顺两人还是差了一点。

千金公主与突厥人的婚事定在五月份,赵王虽然可以暂时留下来,但千金公主一出嫁,赵王就必须离京,没有尉迟家与自己抗衡,杨坚相信,区区一个赵王在京中不可能短期内掀起风浪。

只是天元皇帝的身体垮得比预料中要快得多,刚刚进入五月,还没来得及将千金公主送出长安,天元皇帝已经病倒了,病中的天元皇帝象一个孩子似的哭泣,后悔自己没有听杨丽华的话,保重自己的身体。

天元皇帝的病发展的太快了,从第一天病倒,第二天就完全处于弥留状态,郑译和刘昉两人及时封住了天元皇帝病势严重的消息,对外只称小病,皇帝暂时需要静养,除了大前凝和几位内史中大夫,谁也不见。

第二天,郑译和刘昉两人就联袂找到杨坚,一起进入宫中,商量皇帝去后的主政人选,杨坚却没有当仁不让,反而是犹豫万分,天元皇帝病的太早了,许多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杨坚本以为至少有数月时间,没想到只给了他二十余天。

如今尉迟家虽然在京中的势力已空,赵王也被杨坚派人日夜监控,禁军将领大部分也会倾向于他,只是长安京城之外的根基杨坚却没有来得及扎实,杨坚一直韬光养晦,京师之外并没有培自多少势力,短短二十余天布置,哪里来得及。

如今尉迟迥盘据原来北齐大半土地,李穆与韦孝宽zhan有剩下的小半,司马消难据有原来梁朝江北九州,毕王宇文贤控制关中,王谦统制西蜀,五个皇叔皆封邑万户,杨坚只有长子控制了与突厥前线的十余城,贸然出头,有如蛋中未成形的小鸡,急欲破壳而出,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

杨坚不愿主政,大出乎郑译和刘昉两人意料之外,如果是换了另外一个人,无论是五位皇叔还是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二人立时会成为过街老鼠,后果不堪设想,在这两年中,他们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

郑译想起妻子萧氏的话,哪怕我只当二个月皇后死了也是值得,他一咬牙道:“随公若主政,我等当极力赞同,倘若随公观望不前,译虽不才,也只好勉为其难。”

郑译这话确是说的勉强,他知道自己无才无德,没有天元皇帝的庇护,群雄必定四面讨伐,恐怕两个月也挨不下去,可是让其他人主政,也是立马就死,他何不过把瘾再死。

郑译的话逼得杨坚没有退路,当真如此,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以及赵王等藩王一拥而上,杨坚在长安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刘昉见杨坚还在迟疑,跌脚道:“随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若不挺身而出,一旦群雄割据,这天下就得四分五裂,再想收拾就难了。”

两人不停的催促杨坚下决断,杨坚叹了一口气,罢了,取天下向来没有十拿九稳之事,本来就是一分希望九分赌:“两位如此厚爱,坚如再畏缩不前,便对不起大家了;但今为多事之秋,往后还望两位鼎力支持。”

“那是当然。”

“自该如此。”

郑译,刘昉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三人刚刚决断远毕,一名太监匆匆赶来:“三位大人,皇上要立遗诏了。”

三人急忙赶到天元皇帝身边,此时天元皇帝御榻前,只有一个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颜之仪掌管着天子印玺,郑译,刘昉两人无法拦阻颜之仪入宫。

天元皇帝已经奄奄一息,还能勉强发出声音,为了能让皇帝将遗言顺利说出,颜之仪命宫人给皇帝端来参茶,但参茶一喝,皇帝非但没有了声音,连摇头的力气也没有了。

郑译大声的道:“天尊,皇上只有八岁,需一大臣辅政,如今天尊无法言语,臣只好将人名念出,若天尊属意谁,念到时还请点头。”

郑译念出一串长长的人名: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赵王招……最后才念到普六茹坚。

皇帝此时根本毫无反应,只是郑译一念出普六茹坚,刘昉马上道:“皇上笑了,那是属意随国公。”

郑译停止不念:“我也看到了,刚才皇上对其他人不笑,单对随国公微笑,那就是属意随国公,托孤于外公,再稳妥不过。”

杨坚在旁边一直不言不语,颜之仪看了看杨坚一眼,忍不住大声说出来:“我没有看到。”

郑译和刘昉两人对颜之仪的话视而不见:“事不宜迟,赶紧按先帝的意思起草遗诏!”

刘昉连忙点头:“是。”

马上展开圣旨,将遗诏一挥而就。杨坚任大丞相,总领知中外兵马事,京师诸卫并受指挥。

写完,颜之仪却不肯用玺,大声道:“天元皇帝升天,幼主嗣位,当以宗室辅之,今赵王招最为年长,又正好在京中,论亲疏和德行,理应肩付重任,尔等受先皇重恩,当尽忠报国,何以将神器援予外人,仪决不诬罔皇上。”

若是让赵王招辅政,郑译,刘昉两人恐怕马上就要死于非命,见颜之仪死脑筋,也不顾是多年朋友,郑刘两人将颜之仪死死按住,从他身上抢得玺印,盖在遗诏之上,将遗诏交给了杨坚。

杨坚望着遗诏上鲜红的大印,怔怔失神,踏出这一步再无退路,他仿佛看到了遗诏上全是鲜血,那是敌人的,还是他自己的,现在一切都还难说。

第38章 水军初胜第七十一章第62章 穿行下第7章 恢复上第40章 使者贪婪第95章 洛阳宫第50章 真假投降第9章 洛阳行第22章 巧遇下第62章 半渡而击第36章 误会下第81章 悬赏第90章 重回旧地第61章 强弩第73章 风波起第55章 制糖上第13章 修律第15章 军营上第89章 物是人非第60章 审问下第21章 突厥人的反击(二)第56章 铤而走险第16章 军营下第76章 杨坚崩第36章 东夷城第19章 选秀(二)第41章 正主上第32章 不速之客第62章 轰动下第64章 暗流下第39章 冤家路窄上第42章 辩解第28章 脱衣下第92章 谈判第83章 逃命第64章 孤守第62章 新罗溃败第86章 监军第53章 战场惊变第17章 四恶上第50章 自贬第2章 借刀杀人下第62章 王府秘谍第52章 罗十二郎第34章 愤怒下第92章 渡江第67章 痛歼上第52章 再起风波第64章 暗流下第30章 登门下第30章 杀鸡骇猴第10章 秘密第61章 强弩第2章 借刀杀人下第3章 初战失利第10章 驯马下第19章 盟誓第31章 表弟叔德上第48章 灞桥密议第57章 身份转变第2章 烽烟再起第67章 血战第101章 攻破建康第31章 天赐横财第50章 捉襟见肘下第59章 婚礼喋血第17章 颉利可汗第77章 情报第47章 悬崖上第54章 赐名下第56章 慕容第49章 捉襟见肘上第27章 殿前争论第72章 乌第88章 教训第58章 劫粮(三)第37章 战果与善后第91章 麻烦第77章 初战第20章 突厥人的反击(一)第71章 烫手的黄金第25章 宣诏第3章 苏醒上第54章 焚琴煮鹤第92章 渡江第19章 大兴寺第59章 太子妃上第109章 壮汉第47章 悬崖上第51章 大战开启第45章 六百里加急第111章 杨素来了第16章 余子第67章 反思第48章 悬崖下第36章 东夷城第68章 一线生机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5章 大运河(二)第33章 谋算
第38章 水军初胜第七十一章第62章 穿行下第7章 恢复上第40章 使者贪婪第95章 洛阳宫第50章 真假投降第9章 洛阳行第22章 巧遇下第62章 半渡而击第36章 误会下第81章 悬赏第90章 重回旧地第61章 强弩第73章 风波起第55章 制糖上第13章 修律第15章 军营上第89章 物是人非第60章 审问下第21章 突厥人的反击(二)第56章 铤而走险第16章 军营下第76章 杨坚崩第36章 东夷城第19章 选秀(二)第41章 正主上第32章 不速之客第62章 轰动下第64章 暗流下第39章 冤家路窄上第42章 辩解第28章 脱衣下第92章 谈判第83章 逃命第64章 孤守第62章 新罗溃败第86章 监军第53章 战场惊变第17章 四恶上第50章 自贬第2章 借刀杀人下第62章 王府秘谍第52章 罗十二郎第34章 愤怒下第92章 渡江第67章 痛歼上第52章 再起风波第64章 暗流下第30章 登门下第30章 杀鸡骇猴第10章 秘密第61章 强弩第2章 借刀杀人下第3章 初战失利第10章 驯马下第19章 盟誓第31章 表弟叔德上第48章 灞桥密议第57章 身份转变第2章 烽烟再起第67章 血战第101章 攻破建康第31章 天赐横财第50章 捉襟见肘下第59章 婚礼喋血第17章 颉利可汗第77章 情报第47章 悬崖上第54章 赐名下第56章 慕容第49章 捉襟见肘上第27章 殿前争论第72章 乌第88章 教训第58章 劫粮(三)第37章 战果与善后第91章 麻烦第77章 初战第20章 突厥人的反击(一)第71章 烫手的黄金第25章 宣诏第3章 苏醒上第54章 焚琴煮鹤第92章 渡江第19章 大兴寺第59章 太子妃上第109章 壮汉第47章 悬崖上第51章 大战开启第45章 六百里加急第111章 杨素来了第16章 余子第67章 反思第48章 悬崖下第36章 东夷城第68章 一线生机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5章 大运河(二)第33章 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