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

1.不穷忙,就要规划人生格局

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生命中胡撞乱窜,而没有一个规划和格局,那么即使再忙碌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生命是需要一个格局的,像一盘棋一样,步步为营,更步步为赢。

在与人对弈时,每一步棋就如人生中的一次拼搏。那些会下棋的高手总会提醒初学者,“一着走错,满盘皆空”。要想笑到最后,就要审时度势,统筹全局,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走。对手跟上来,马上要紧紧地贴住,总像在那里“卷羊头”。就那一小块,卷到最后就是牛角尖,整个棋盘很多地方都纷纷放弃。

但是,继续学习的话,老师就会教给你,先挂子,后谋篇,再布局,最后还要做出很多“眼”。等到把整个棋局摆开了,天地空间也就扩展起来了。一块地方“死”了,还有许多别的眼可以做“活”,正所谓“狡兔三窟”,总还是有别的地方可以做起来的。这就有点像我们的人生,拉开一个大的格局,确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生命坐标系,你的支点就起来了,人生的高度、宽度和广度也就出来。就像下一盘好棋,最重要的就是格局。有什么样的人生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有许多没有进行人生格局规划的例子。比如,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时,就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只有一个小锅,煮不了大鱼。”因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梦想非凡的成就;因为自己学历不高,而不敢立下宏伟大志;因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愿打开心门,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种种,我们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既挫伤了自己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那些吃不到大鱼的人,常常并不是因为钓不到大鱼,而只是缺少了一个盛鱼的盘子。就像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开,无法获得大成就的人,大多是没有大格局的人。

所谓大格局,就是以长远、发展、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博大的胸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一个人来说,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辉煌。那些想成大业的人都需要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不计小嫌的胸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大格局。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伟业者,他们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眼,一步步构筑他们辉煌的人生大厦。

我们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是所谓的“穷忙族”,却很少有人反思,为什么这么多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有的人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有的人默默无闻、籍籍无名呢?这其中当然有努力的程度,但也包含了格局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得简单点,人生和下棋一样,只有把自己的“局”做大了,才有可能立大志、成大事、宏大业。

对每个忙碌中的年轻人来说,都应该扩大自己内心的格局,去构思更广阔的前景、更美好的蓝图。当人生的棋局摆开大的阵势之后,我们会蓦然发现,在每个人的心里,竟然都藏着如此浩瀚无垠的空间,能够容得下宇宙间永恒无尽的智慧。

2.用行动实现梦想的价值

当你眼中出现了一条路时,要知道你能走多远,就需要自己用脚去丈量。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把脑子里的地图,用脚走出来。否则,脑子里就算是忙出了花,但是没有行动,还是一场空。知道却不去实践,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无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从小就被“成长的程序”安排着。比如小时候在哪一所学校读书,长大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建立怎样的家庭……有太多人生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长辈安排好、规划好。没有追逐,没有尝试,甚至也没有挫折和失误,按部就班地走着。可是,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自己内心的愿望却常常被忽略了、被埋没了,我们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

梦想,不是用来想的,而是带领你向前跑的。许多事情看着容易,做起来却难。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难处,才能知道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否则,所有的困难都是你凭空想象出来的,那么你自己以为会的本领其实也是虚的,一旦真的遭遇困难了,你会发现原来一切和自己想象的都不一样。

在一个村子里,有个渔夫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每次外出打鱼,总是他收获最多。然而渔王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于是渔王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每次,村里的人听完后都会表示遗憾。

有一天,一位路过的老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学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有没有犯什么错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在打鱼的时候,他们的方法都没有问题,从没有出过差错,但是打上来的鱼却总是没有别人的多。”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那只能算是口头教导,却没有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并从他们自身感受的行动中去总结教训和吸取经验。这样的人,怎么能有精湛的捕鱼技术呢?”

渔王的错误是,他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在打鱼过程中去犯错、去汲取教训。因为他和儿子在打鱼上的潜力和弱点都不一样,如果他的儿子能够按照亲身实践地去做,或许会更出色。别人的经验只能用来借鉴,而最有价值的是你在游泳时、钓鱼时自己总结的心得,不仅因为它更深刻,也因为对你来说最有用。

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好。就像一个生命的罗盘,很多人都是在逆时针行走。学了许许多多知识后,才发现内心的空虚与缺失。在我们想到了这些的时候,不妨在漫长的旅途中稍作停顿,好好反思,将生命的罗盘沿着顺时针行走,好好地建设自己的内心,然后用自己的实践默默地改造世界。

3.用发展的眼光佐证生命的前行

人的生命如果只是忙忙碌碌,兜兜转转在过去——“此刻”转瞬即过,那么便会将望向未来的目光遮挡住,人也就无法活得真自在。

从古到今,幽游人世无所挂碍,逍遥自在超凡绝顶的,必然是庄子。庄子自称“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一个人可以不被任何事物所难到,庄子的自在境界难道不高明吗?庄子的境界,就如同一个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时好像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力,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一次,佛陀带着几位侍者出行。那时正值中午,天气非常热,佛陀觉得口渴,就告诉侍者阿难:“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于是阿难回去告诉佛陀:“那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而不能喝了,请您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就离这里只有几里路。”

佛陀说:“不,你回到同一条小溪那里。”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水那么脏,只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他走到那里,发现水虽没有刚才浑浊了但仍有许多泥沙,还是不可以喝的,又跑回来说:“您为什么要坚持?”佛陀不加解释,仍然说:“你再去。”阿难只好遵从。

当他再走到那条溪流边,那些溪水就像它原来那么清澈、纯净——泥沙已经沉到了河底。阿难笑了,赶快提着水回来,拜在佛陀脚下说:“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无论是林中的小溪还是生命中的河流,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溪水的污浊只是一时的,随着时光的飞逝,它会再次恢复清明。人们如果执著于眼前变化,就不可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所以若有若无、与时俱进地施行和改变自己行为,这才是做人的最好方法。

人的生命就像是一直开往前方的火车,没有回头路,只能向前走,所以人生就需要我们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才不会偏离生命的轨道。生命中的得得失失有很多,如果人只顾着过往,看不到未来值得去争取的东西,人的生命就开始被拘束,而越忙就越是紧缚捆绑。刹那无常,然则思想可以与时俱进。

4.活的真诚,活出自然

孟子的一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股浩然正气奔涌而出。深解此意的人正是凭借着这股浩然正气使自己不与混乱的现实环境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许多人忙于揣测,忙于算计,忙于阴谋,却忘了活得自然和真诚的第一要素就是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南怀瑾先生也承认,像孟子这样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怎样去“阿世苟合”,向时代风气妥协,以便获取利益。他实在“非不能也”,而是不肯为也。坚守自己的良知,宁可为正义穷困受苦,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那些功名富贵。这就是圣人人格。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如果是违反原则求来的,那是不可以的。南怀瑾先生指出,孔子认为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能否坚持自己内心的良知,一个品性正直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违背自己的良知。

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
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1)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第3章 换种活法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2)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1)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2)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第3章 换种活法 (2)前言第2章 当下是唯一的真实 (1)第3章 换种活法 (1)第1章 拓展生活的宽度 (2)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