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修整稻田(下)

在现代,一般水稻的亩产量都是千斤以上,最高的能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楚国常见的稻种虽然不是杂交水稻,但是这些稻种经过筛选之后,并不比现代的稻种质量差。

所以,临青溪才敢断言如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她已经在秘园种出了不是用水稻田栽种的水稻,亩产量是七百斤左右,那么用现在这样最适宜种水稻的土壤,产量肯定会更高。

“姑娘,你说的这是真得吗?”几个灾民不过是想要问出心中的疑惑,没想到会有这样意外的收获,天下怎么会有亩产八百斤的水稻?

“当然是真的,不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必须把这些稻田里的土先粗耕一遍,然后再细耕,最后盖平,让这些稻田里的土壤都变得松软起来。我已经让人打造了很多农具送过来,也可以帮助你们省不少力气。”临青溪说道。

“姑娘,你就放心吧,这些地我们都会好好耕种的。”在场的灾民都高兴地表示道。

“我相信你们。等到再过几个月收割的时候,你们就会更明白我说得是不是真的了。如果到时候你们想回家种水稻,现在就开始好好学习这些种水稻的经验,之后我会让人教你们如何育苗和插秧,这样就算你们回到老家之后,也不会饿肚子了。”

只有让楚国的百姓真正看到水中种稻带来的实际收益,他们才能摒除以往种地的旧有观念和经验,重新接受这种种庄稼的新方法。

“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灾民们又开始对临青溪道起谢来。

就在这时候,卫玄带着很多人拉着干土和石砖回来了,临仁义和临远山他们帮助这些人一起卸土和石砖,然后又穿上雨靴到地里帮忙耕种稻田。

见到临青溪过来,卫玄笑着走向她,这些天因为一直在丽水湾忙着耕田的事情,他和临青溪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卫玄哥,快喝点水歇歇,这些天辛苦你了。”临青溪赶紧倒了一碗凉茶端到卫玄面前。

卫玄接过之后喝了一碗,然后对她说道:“溪儿,你说的那些水牛,我已经让人快马赶到楚国南方去寻,今天有人传回来消息,水牛找到了,正在往云州运。”

“真是太好了!”临青溪在南方而来的这些灾民口中得知他们那里有一种喜爱水的牛,于是就让卫玄帮她去找,这种水牛是最好的耕牛,种水稻没它们可不行。

几天之后,卫玄说的水牛就被人用大马车给运了回来,适应了两天之后,这些水牛就被临青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丽水湾,一部分送到了北山湾,让人把它们和铁犁套在一起,然后帮助耕种水稻田。

有了水牛的帮助,耕地的速度明显增高了很多,再加上有趁手的农具和不惧水的雨靴,原本可能延长的耕地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只是,临青溪也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夏季雨水季节的到来,丽水湾和北山湾下雨的时候多了很多,灾民吃住都出现了问题。

这天,临青溪找到了临忠国,因为果酱和果酒前段时间一下子制作出了足够的存活,所以这段时间临忠国不是特别忙。

“爹,前段时间不是有很多木匠跟着你制作酒桶吗?我想问问,那些人中,你觉得谁的手艺最好,我想找一些人帮我尽快造一些大的木板出来。”临青溪说道。

“溪丫头,你要这么多木板干什么?那些人手艺都不错,最好的应该是丽水湾的丁家三父子。”临忠国正在帮忙熬制果酱,他停下手边的事情,走到了临青溪的面前。

“我已经让人在镇上和府城买了一些现成的木板,但还是不够,想让木匠帮忙多打造一些,现在是雨水季节,我想要在丽水湾和北山湾盖一些活动板房。”临青溪想想了,草棚房子还是不行,活动板房不但能挡风遮雨,也能让那些灾民住的更好一点。

“活动板房?溪丫头,你给爹说说清楚。”临忠国也来了兴致。

“爹,活动办法就是用木板暂时搭成的房子,可以随意地拆卸,到时候新房子盖好之后,这些板房就可以拆掉,木板也是都能再用的。”临青溪说道。

“找木匠的事情,交给我就行了,我让他们明天都来溪园找你。”临忠国说道。

“那行,我在溪园等他们,工钱的话我按天给他们算。”

“好!”

很快,临忠国让人通知的那些木匠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溪园,而且在听说了临青溪说得活动板房之后,他们也都跃跃欲试,还从来没有建过能随意拆卸的房子呢。

几天后,一辆辆盛满大木板和竹子的马车朝着丽水湾和北山湾而去,此时,天上又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

木匠们到了地方之后,先把灾民把那些草棚子拆掉,并且把空地稍微用铁铲弄平整一些。

因为临青溪事先没有告诉灾民要搭建活动板房的事情,所以弄得灾民有些措手不及,他们还以为临青溪是想赶他们离开呢。

“这位大哥,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呀?”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冒雨下地耕田了,只有老人和孩子守在草棚里。

“老丈,你别误会,这是东家姑娘看你们可怜,说是这天总下雨,住草棚容易生病受凉,就让我们过来给你们用木板搭一些临时的木头房子,等到那边的房子盖好之后,这些木板房子也都很好地拆掉,也不浪费。老丈,正下雨,你先去旁边的草棚避避雨。”丁小如的父亲丁强生是这次活动板房的“工头儿”,自从跟着临忠国做完酒桶之后,他和两个儿子就一直留在临家村,帮忙做一些木工活。

这下子留守的灾民就更激动了,能有个遮雨的草棚子就足够了,不过就是住两三个月,没想到临青溪还想着给他们盖木头房子住。

“这点雨没关系,我帮你们把草都往旁边搂搂,姑娘说了,这草也是肥料,都能沤肥。”老丈笑着说道。

“阿爷,我也来帮您!”几个灾民的小孩子也听到了丁强生和老者的对话,也都高兴地来帮忙。

不一会儿,所有留守在草棚里的老人、孩子都冒雨走了出来,有的帮忙卸木板,有的帮忙把草挪开,有的帮忙抬竹子。

丁强生带着所有的木匠开始搭建房子的外架,底部采用了最为结实的木头和木板,四根立柱也是埋得很深,但是房子四周和屋顶都选择了较轻的木板。

这样的话,就是一个足够壮硕的男子睡在木板上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里面还能放下床和其他的东西。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些女人开始回来做饭,这里所有的粮食和蔬菜都是临青溪从屏陵县和五个农庄拉回来的,每隔两天就回有人来送新鲜的蔬菜。

隔着老远,她们看到有人把草棚子都拆掉了,然后用木头和竹子叮叮当当地在敲打着。

一开始,她们心里也是惊惧的,以为又要没地方住了,可是没多久,她们就看到那些人在快速地搭建木头房子,而且很快就搭成了。

等她们回到家里做饭的时候,木头房子都搭成了好几间,已经有孩子和老人搬了进去。

“姑娘说,你们做饭就还在外边,要注意防火,也不要让孩子玩火,这些木头房子怕火。”丁强生对那些女人们说道。

“不会的,我们一定会看好这些孩子,做饭的时候也会注意的。”女人们赶紧说道。

“我们不玩火。”孩子们也保证着。

饭做好之后,丁强生他们也一起吃了饭,然后吃完饭又开始忙着搭房子,一共忙了五六天,才把所有的活动板房都搭建好,而这时候正好大雨来临。

有了能遮风雨的木头房子,灾民们就再也不怕了,而且陆志明和魏明都听说了木头房子的事情之后,也开始让人搭建这种活动板房给云州的灾民。

解决了灾民的吃住问题,大半水田也能粗耕、细耕之后,临青溪亲自穿着雨靴和他们一起围造田埂。

“临青溪,这些事情交给他们来做就行,你干什么要亲自下去?”辛漠阳拉住了临青溪,不想让她的双脚沾上泥水。

“辛漠阳,不亲自下去怎么种地呀?种地不是一个人随便指挥就能指挥成的,再说,我必须查看一下怎样造田埂才能更好地插秧,虽然有些水都流入了附近的河流,但这些地方水深水浅还是不同的。”临青溪从辛漠阳的双手里抽出了自己的手。

“那我陪你一起去!”辛漠阳也换上了雨靴,拉着临青溪一起走。

“我也一起吧!”卫玄不太喜欢辛漠阳动不动就拉着临青溪,但是他毕竟比辛漠阳大很多,而且两个人之间早就有协定,对于临青溪,他们要公平竞争。

于是,三个人一起走到了已经快修整好的稻田里,已经有人按照临青溪所说的,用同样高度的小木棍,在测量稻田里水的高度。

走了一段距离之后,临青溪开始弯腰将双手放到水里,在下面不断地摸索着,她的袖子挽得高高的。

每次当她的双手从浑浊的泥水里出来的时候,卫玄和辛漠阳都能看到她白嫩的肌肤上沾染上了污泥,不但不觉得丑,反而觉得这时候的临青溪是最美的。

临青溪探查过后,开始让人按照她比划的范围伪造田埂,并且还找人去附近的河里和湖里去捉一些鱼苗。

不仅如此,附近打通的小河和小湖,临青溪还让人挖深了一些,变成了池塘,然后在池塘里也种上莲藕。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赶工,临青溪买下的荒地终于变成了她心目中的水稻田,然后她又带着人开始育苗。

育苗结束之后,她就手把手地教那些人插秧。一开始,很多人不是把稻秧插得歪歪斜斜,就是力度不够,好在临青溪一直在旁边指导着他们,很快他们插得稻秧也像临青溪那样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卫士”。

插秧结束之后,接下来秧苗成长的很快,每天都会有人来照顾“它们”,只要出现杂草,都会被人拔除掉。

但是,这时候稻田里也出现了以往最让南方百姓头疼的害虫福寿螺,楚国水稻大幅度减产的原因就在于水里面的害虫比较多,百姓们根本不知道拿它们怎么办。

福寿螺外表看很像田螺,临青溪知道它们个体偏大,适应环境能力极强,最重要的是它们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得吓人,而自己买下的这万亩水田恰恰成了福寿螺最喜欢的生殖“圣地”。

好在,临青溪除了和楚国百姓一样知道福寿螺是可怕的害虫,也知道它是餐桌上的佳肴,只要充分加热,它就会变成肉质细嫩鲜美的美食,而且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

不过,临青溪也知道,这种福寿螺生食或者加热不彻底,就很可能会被感染,轻的会引起头痛、发热和颈部僵硬等,严重的就会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姑娘,这要怎么办?以前在秘园的时候,也没有发现这些田螺!”木槿看到丽水湾的有些稻秧已经被福寿螺给吃掉了不少,虽然灾民帮助捉了不少,可水田里还是有很多。

“这些不是田螺,它们是福寿螺,比田螺更可怕。”临青溪来到稻田之后,发现福寿螺比她想象的还要多,除掉它们势在必行。

“福寿螺?溪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景修今天也跟着临青溪过来了,这段时间他虽然派人暗中保护临青溪,也有人每天把临青溪和辛漠阳、卫玄在一起的状况报告给他,但是他的心总有些不安。

“景修,你能不能制作出一些药,不伤害稻秧而把这些福寿螺都杀死?”这个时空又没有现代的那些化学药剂,不可能有效地用高效农药杀死它们,临青溪想着是不是能用中药配置的农药对付它们。

景修有些为难地说道:“溪儿,我自小学得是如何救人,而且那些烈性的毒药不适宜洒在这些水田里,会对人也造成伤害的。恐怕只能再想想别的办法了。”

“我已经让人去找一些鸭子,辛漠阳也给寒霄写了信,让他从吴国给我带一些水鸭过来,但是养鸭食螺最好的时间是在插秧后的八天左右到稻子孕穗末期,而且鸭群的数量也要很多,恐怕这个方法也行不通。”临青溪一直都说要多饲养一些家禽家畜,可是每次都被其他事情给耽搁了,过两天说什么也要想办法人工孵化鸡蛋和鸭蛋。

“溪儿,除了你说的养鸭食螺这种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景修问道。

“有,可以在福寿螺多的下游地方,活着稻田进水口的地方安装一些密集一些的渔网,防止这些福寿螺进入水田里,我已经让人摆脱周围的渔民重新织了渔网,今天应该就能拿过来。”临青溪说道。

几个人又在田里走了一会儿之后,临青溪双手在水田里稻秧的根部一摸,就能摸到很多福寿螺,看完这些,她的眉头越皱越紧,照这样下去,她的亩产八百斤就真成了空话。

“木槿,你让人去削一些半米到一米左右的高竹片,然后插在稻田里,每亩稻田至少要七十根竹片,这些福寿螺可能会被引诱到竹片上产卵,让人每隔两三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同时,再让人每天到地里摸福寿螺,然后把它们全都放在大锅里用热水煮,再放上盐和辣椒还有其他调料,记住,一定要把它们煮透,这样祸害我的庄稼,我要全吃了它们。”临青溪故意恶狠狠地说道。

“姑娘,这些你说的福寿螺能吃吗?我可听说,有些人吃了田螺都会生病的,还有人吃了田螺死了。”饥荒年月百姓连树皮都吃,更别说是田螺了,但很多人吃了都死了。

“只要煮熟了就不会有问题,你给他们说,不要生吃或者吃没有煮熟的福寿螺、田螺这些东西。”临青溪嘱咐木槿。

“知道了,姑娘!”木槿赶紧让人去准备临青溪所说的竹片了。

没过多久有人拿来了竹片和渔网,开始在水田里插竹片和布置渔网,也有人拿着袋子在水田里摸福寿螺。

临青溪也没有闲着,她也要了一个袋子,亲自下首摸福寿螺,而且很快就摸了一袋子。

景修也跟在她的身边帮忙,就是云实也找来了袋子,跟在临青溪和景修的身边摸着福寿螺。

临青溪直接将自己、景修和云实摸的福寿螺带回了老临家的祖宅,然后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爆炒福寿螺,晚上又让人去丽水湾和北山湾拉了很多福寿螺回来,一下子用大锅全都给煮了。

但是光凭着丽水湾和北山湾那些人还不够,插秧结束之后,南方的涝灾也已经结束了,很大一部分灾民拿着临青溪给他们的工钱,又携家带口地回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背井离乡是迫不得已,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

刚开始,听说临青溪做了有关福寿螺的吃食,很多人都不敢下嘴,后来又听说,连神医景修都吃过了,而且他还说,福寿螺算是人间一种美味,只要不生吃和不吃那些没煮透的福寿螺、田螺,吃的人就不会有事。

神医说的话,有时候比圣旨还管用,所以很多人都抱着有些忐忑的心尝了尝,但是没想到,福寿螺用了辣椒之后,会那么好吃,就连一品香推出辣煮福寿螺之后,也一时有些供不应求。

“溪丫头,这辣煮福寿螺很多人来买着吃,因为它不但便宜味道还好,再加上神医都说了吃了熟透的福寿螺会没事,可是这后院的福寿螺快没有了。”穆月萱在一品香见到临青溪之后,就赶紧对她说道。

“月萱姐,待会儿还会有人给你送福寿螺来的,水田里倒是福寿螺多得很,可是我人手不够,那些福寿螺就是日夜不停手地去抓,一时也抓不完,虽然现在我想了一些办法去除掉它们,但水田里还是有很多。”临青溪也是有烦心事。

“溪丫头,大宝、小宝这两个孩子闲在家里也没事,他们两个调皮得很,平时就喜欢下河摸鱼,上树掏鸟,你让他们帮你去水田里摸福寿螺,也帮我省点心。”穆月萱笑着说道。

穆月萱的话给临青溪提了醒,也许她可以召集一些孩子帮她下田摸福寿螺,反正现在也不存在童工之说,而且她还可以给他们钱。

“月萱姐,谢谢你,我想到办法了,待会儿你就让表姐夫把大宝和小宝接过来送到丽水湾,我带他们一起摸福寿螺,另外,你再让表姐夫问问你们村里人,有没有孩子愿意跟着大宝、小宝一起来的,我给他们发雨靴,每个孩子摸一袋福寿螺,我给他们一文钱,袋子大小我让表姐夫拿一个回去给他们看。”临青溪赶紧让跟着的海桐去附近的布庄买一个一尺长的小布袋,然后交给了穆月萱的丈夫。

之后,临青溪又回到了纳园和绣园,也对所有女工说了同样的话,让她们同村的派一个人回去就行,看村里有没有孩子愿意来帮忙捉福寿螺,一袋子是一文钱,袋子也让她们都拿了回去。

两天之后,丽水湾和北山湾的水田里就出现了很多欢快的小孩子身影,他们喜气洋洋地在水田里弯下腰,顺着稻秧的根部摸着福寿螺,而且因为有钱拿,所以他们摸福寿螺的动作很快,有的男孩子一天就摸了一百多袋,挣了一百多文大钱。

后来,听到临青溪招收孩子摸福寿螺的事情,很多孩子也都来了丽水湾和北山湾,不用签什么契约文书,只要他们保证不踩坏秧苗,多摸福寿螺,临青溪就会给他们发雨靴和布袋,当天就给他们结账。

至于捉回来的福寿螺,临青溪一部分送到了迎仙酒楼,一部分送到了一品香,一部分就在府城的菜市场当场售卖生的福寿螺,而且价格很便宜。

没出半个月,水田的福寿螺就开始大幅度减少,而且因为水田里还养着鱼,所以水稻的长势也越来越好。

进入九月、十月,云州这边就很少下雨,而且光照时间开始变强,临青溪有预感,她的水稻将会迎来一个大丰收。

第89章 讨黄氏嫌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16章 邻居串门第76章 花氏回家第3章 进山刨食第63章 各想妙招第143章 农女追夫第41章 忙着取种第1章 巧入异世第110章 农女送礼第69章 一族受赏第69章 一族受赏第107章 别样景修第55章 师兄要走第71章 遇到难题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63章 各想妙招第131章 原来是你第37章 拜见师父第101章 补偿要树第126章 三女来袭(下)第72章 石头相亲第188章 大结局(上)第178章 胜败之间第120章 制造水车第52章 真相大白第66章 孙氏保媒第20章 女人打架第54章 吃不吃呢第141章 双面焃昀第76章 花氏回家第109章 千层底鞋第176章 西疆抗寒第67章 农家巧女第120章 制造水车第28章 让出秘方第180章 仇人见面(二)第34章 温室大棚第180章 仇人见面(二)第127章 复仇花开第33章 想开酒楼第53章 收获甘薯第32章 县令起疑第93章 又开铺子第66章 孙氏保媒第126章 三女来袭(下)第18章 轮椅成功第108章 青飞出海第10章 绣技出色第130章 焃昀其人第141章 双面焃昀第183章 尹家作乱第156章 久别重逢第112章 父子相残第84章 热闹春耕第117章 招收学徒第33章 想开酒楼第45章 卫玄心思第185章 武林大会第106章 谪仙公子第95章 选哪条路第64章 腐竹豆芽第59章 父女对话第85章 青溪进京第20章 女人打架第83章 异姓王爷第182章 又起祸端第18章 轮椅成功第101章 补偿要树第114章 发工资啦第142章 故人相见第159章 三女联盟第15章 临虎出事第71章 遇到难题第44章 热闹试菜第47章 生人进村第38章 盖建大棚第53章 收获甘薯第81章 山中积肥第71章 遇到难题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88章 救命药酒第44章 热闹试菜第3章 进山刨食第33章 想开酒楼第176章 西疆抗寒第40章 惊见花生第123章 修整稻田(上)第185章 武林大会倾情新文正式上传啦第125章 三女来袭(上)第41章 忙着取种第60章 立冬唱戏第29章 三亩田地第74章 发愁喜宴第19章 讨论黄豆第109章 千层底鞋第30章 发现薯藤第113章 布鞋工厂
第89章 讨黄氏嫌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16章 邻居串门第76章 花氏回家第3章 进山刨食第63章 各想妙招第143章 农女追夫第41章 忙着取种第1章 巧入异世第110章 农女送礼第69章 一族受赏第69章 一族受赏第107章 别样景修第55章 师兄要走第71章 遇到难题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63章 各想妙招第131章 原来是你第37章 拜见师父第101章 补偿要树第126章 三女来袭(下)第72章 石头相亲第188章 大结局(上)第178章 胜败之间第120章 制造水车第52章 真相大白第66章 孙氏保媒第20章 女人打架第54章 吃不吃呢第141章 双面焃昀第76章 花氏回家第109章 千层底鞋第176章 西疆抗寒第67章 农家巧女第120章 制造水车第28章 让出秘方第180章 仇人见面(二)第34章 温室大棚第180章 仇人见面(二)第127章 复仇花开第33章 想开酒楼第53章 收获甘薯第32章 县令起疑第93章 又开铺子第66章 孙氏保媒第126章 三女来袭(下)第18章 轮椅成功第108章 青飞出海第10章 绣技出色第130章 焃昀其人第141章 双面焃昀第183章 尹家作乱第156章 久别重逢第112章 父子相残第84章 热闹春耕第117章 招收学徒第33章 想开酒楼第45章 卫玄心思第185章 武林大会第106章 谪仙公子第95章 选哪条路第64章 腐竹豆芽第59章 父女对话第85章 青溪进京第20章 女人打架第83章 异姓王爷第182章 又起祸端第18章 轮椅成功第101章 补偿要树第114章 发工资啦第142章 故人相见第159章 三女联盟第15章 临虎出事第71章 遇到难题第44章 热闹试菜第47章 生人进村第38章 盖建大棚第53章 收获甘薯第81章 山中积肥第71章 遇到难题第145章 棉服棉被第88章 救命药酒第44章 热闹试菜第3章 进山刨食第33章 想开酒楼第176章 西疆抗寒第40章 惊见花生第123章 修整稻田(上)第185章 武林大会倾情新文正式上传啦第125章 三女来袭(上)第41章 忙着取种第60章 立冬唱戏第29章 三亩田地第74章 发愁喜宴第19章 讨论黄豆第109章 千层底鞋第30章 发现薯藤第113章 布鞋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