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十字路口

签完合同后,李耒打算再去珠海看看华丰厂,去特区和谢立人聊一聊,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正大集团的打击很大,要不是谢家提早布局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在国内大举投资,搞不好这家东南亚最大的农业公司就要破产了,尽管如此,这场危机还是让谢家伤筋动骨,许多产业已经在考虑出售了,李耒这次过去刚好和他们聊一聊,看看能接手哪些企业。

“去趟越秀吧,到东风路那边看一看!”上了惠农广东分公司的车之后,李耒没有马上前往珠海,而是让司机绕了下路,抵达东风路的时候,就看见一处正热火朝天忙着建造的工地,工地门口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健力宝大厦五个字。

健力宝在火遍全国后进行了多项投资,1990年,健力宝出资1600万元成立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李宁出任总经理,1994年底,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脱钩,健力宝分三次收回了资金,1600万元的原始出资变成了无偿支持李宁的“无息贷款”,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就是挪用国有资产。

1991年,健力宝在纽约买下了帝国大厦整整一层楼,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而现在他们又开始在广州建造新的总部,按照李经纬的想法,等健力宝大厦建成之后就会把企业从三水挪到广州。

这件事是李经纬和三水政府决裂的标志,说起广告营销,李经纬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在企业管理以及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上,李经纬的短板就太明显了,别说鲁冠球了,就连王光兴都比他强得多。

首先,李经纬始终没有处理好健力宝内部的问题,由于健力宝是三水少数能按时发工资而且工资水平还相当不错的企业,所以许多领导都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塞进健力宝,这些裙带关系让健力宝内部变得异常混乱,好好干活的人得不到提升的机会,混日子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员工内部可谓是怨声载道。

在政府关系上,自从李经纬把企业做起来之后就日渐自傲,以当地的财神爷自居,在很多地方活动的仪式上,县里的一二把手坐中间,旁边接着坐的便是李经纬,再下去才轮到政府的其他官员,平时说话办事也没把这些人放在眼睛里。

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等他想要改变健力宝的产权归属,将这家企业化为私有的时候,既没有王光兴那么厚实的群众基础,也没有鲁冠球那样的上层关系,员工和当地政府都对他怨声载道。

而且他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没有提早开始准备,等抓大放小、国退民进大规模开始,周围的TCL和美的都顺利完成改制之后,李经纬才仓促上阵拿出了几份极其粗糙的方案,该方案提出将健力宝送到香江去上市,然后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拿到股份从而掌控这家企业。

三水政府无论如何也不敢答应,因为他们从李经纬在广州兴建健力宝大厦开始就有了不详的预感,健力宝每年上缴的利税占到了三水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要是这家企业跑了,那三水就会面临着财政崩溃的局面,这个责任谁也扛不起,于是他们以李经纬没有香江居住证,不能购买原始股为理由拒绝了这份方案。

之后几年李经纬和三水政府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两败俱伤,李经纬走人,健力宝被卖给了大骗子张海,这个显赫一时的品牌逐渐消失,直到多年后才重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可惜那时候已经没多少消费者认可这个牌子了,而健力宝大厦也在十年后被卖给了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地产中心大厦。

日后李经纬被诸多媒体包装成悲剧英雄,三水政府成了最大的反派,这其实和褚时健一样,都是资本竖起来的牌子而已,通过这俩人的悲剧为他们化公为私行为的正当性背书,要不然这一时期那么多典型,为啥他俩的事迹一直流传呢?如果没人推动,他俩估计早就被人遗忘了。

不管再怎么悲剧,有一个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健力宝从一开始就是国有企业,李经纬只是企业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人!他想将企业变成自己的,肯定会涉及诸多问题,而他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当地政府关系不好还是小事,最糟糕的选择就是打算把健力宝从三水迁走,这可是三水政府的命根子,要是迁走三水的财政喝酒就业都完了,这谁敢同意?

要是他的处置方法能更圆润一些,并且没有把企业迁走的打算,按照现如今的政策方针,李经纬未必没有成为健力宝掌控者的机会,可惜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他已经彻底和三水政府翻脸,就算拿出新的方案,三水政府也不敢相信。

日后李经纬的悲剧被网民所铭记,却忘了这一时期有多少国有企业变成私人老板所有,他们将李经纬树立成典型,就是在给大家灌输这么一种概念,那就是化公为私是对的,要不然他们的企业也会像健力宝一样消失不见。

健力宝现在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周围其它一些企业也是如此,等李耒结束了在珠海的考察来到特区之后,又经过了另一处工地,和热闹非凡的健力宝大厦相比,巨人大厦的情况就冷清了许多,工地现在基本已经停工,只剩下寥寥几个工人看守着偌大的工地,工地外面蹲守着许多讨债者。

从大厦立项开始,这个项目就一变再变,最早定为38层,后来因为领导参观时的一句“为什么不盖高一点儿”又变成了六十四层,旋即有位大聪明提出六十四层这个数字不吉利,领导知道会不会不高兴?于是又改成了70层,这么一改,建造成本便从两亿飙升到12亿,工期也延长到六年。

原本依靠出售保健品获取的利润,巨人集团还能勉强支持,可保健品市场早就被三株、巨人、飞龙等企业搞得乌烟瘴气,去年迎来了大滑坡,巨人终于支撑不住了,逼得史玉柱不得不忍着不舒服给李耒打电话借钱,然而李耒只愿意给想成为IBM的史玉柱提供支持,却不愿意资助一个卖保健品的骗子,于是巨人大厦彻底烂尾,史玉柱也到了破产的边缘。

回想起当初刚见面时候那个雄心勃勃要打造中国IBM的年轻人,李耒也是唏嘘不已,虽然日后史玉柱还会东山再起,但是他对这个只好搞保健品和氪金网游的商人已经没了好感。

今后二十多年,中国的有钱人越拉越多,他们掌控的财富也越来越雄厚,和普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自己的初心呢?李耒摇摇头让司机重新发动汽车离开,前往正大公司和谢立人见面。

正大集团现在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他们在此前东南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扩张,而现如今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他们已经无力支撑这一局面,只能通过出售资产来保存实力,可谢立人并不想把正大的重要资产,尤其是国内的饲料厂出售给惠农,因为惠农是他们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把饲料厂卖给惠农那不是资敌么?就算要卖那也是卖给其它饲料企业,通过壮大行业五六七名来给第二名增加麻烦。

可惜现在其它饲料企业也没太多资金来购买正大的工厂,于是谢立人也只能屈服,不过他还是玩了点小花样,不光和李耒谈,同时也在和刘永好等人谈,想利用希望和惠农的竞争来提高价码。

然而李耒和刘永好都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谢立人的想法,而且他们都知道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两家企业走出国门、进军东南亚的好机会,所以不能把资金都浪费在这上面,还要留一些钱去收购东南亚的工厂、种植园,于是不管谢立人怎么居中调拨,他俩都不上当,依旧坚持之前的报价。

他俩耗得起,谢立人可耗不起,正大集团迫切地需要现金来续命,于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只能屈服,选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饲料厂卖给惠农和希望,同时还出售一些其它产业,比如正大在国内的莲花超市等等。

“超哥也有进军东南亚的想法?”事后李耒和刘永好私下聊天的时候问道。

“是啊,这两年饲料行业的利润下降的很厉害,去年饲料毛利率还有19.6%,今年就掉到15.2%了,明年可能会更低!我必须未雨绸缪,为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进军海外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欧美国家的话距离比较远,大公司也多竞争激烈,而东南亚最大的饲料企业就是正大了,我们不缺和正大竞争的经验,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而且东南亚除了正大之外,就没其它像样的饲料企业了,把饲料厂开到欧美是以卵击石,开到东南亚却刚好反过来成了敌弱我强但是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毕竟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会不会波及到我们还不好说!”刘永好倒也没否认这一点.

“这个大可以放心,索罗斯连香江都啃不动,更何况内地?而且现在东南亚的货币都在贬值,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大大提升,这正是进军东南亚的好机会,现在过去或许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把工厂建起来,等再过两年他们缓过来的时候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李耒知道朱总很快就会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而且国家也会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同时他也很清楚,刘永好还是没把话都说完,虽然国内饲料行业的利润率在下降,整个行业都已经进入疲软期,但就跟三星在内存领域所做的一样,希望也制定了逆势扩张的计划,趁着其它企业日子不好过加大扩张力度,如此以来等市场好转的时候,希望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了,而惠农也是这么计划的.

“现在不管惠农也好、希望也罢,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内市场的扩张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而国外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参考其它世界五百强的发展历程,是时候进军国际市场了!你要是有这个想法,我们先回去准备一段时间,然后一起到东南亚去考察考察,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机会没有!”李耒发出邀请,虽然希望和惠农是竞争关系,但竞争对手也不是不能合作。

“好,我们在国内竞争,去了外面都是中国人,理应互相帮忙,我回去先安排人去探探路,然后咱们再一起过去!”刘永好爽快地答应下来。

巨人和健力宝在十字路口没有做好选择,走向了失败的道路,而希望和惠农则走向了通往光明的道路,和他们做出同样抉择的还有华为,华为今年取得了七2亿的年营收,却砸了七个亿在研发上,这一标准如今国内几乎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做到。

但任正非仍然觉得不够,华为现在是做大了,但是却不强,前方销售辛苦拿到的订单,但交付率不到50%,而同行却能做到94%。因为内部管理混乱,研发部门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做出来的产品不合格,不断返工,效率低下。

于是任正非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花20亿从IBM那买一套管理系统,等到04年的时候,他又花了20亿去完善这一系统,如此才有了日后的华为。

这一年,许多企业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有人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实现了涅槃重生,有人开始为自己的错误卖单,时代的浪潮奔腾向前,上一批的弄潮儿倒下了,下一批的先行者又站到了风口浪尖。

而惠农则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积蓄到了足够的力量,即将进入下一波高速扩张阶段,而这次惠农将真正走出国门。

第482章 三十年第398章 轴劲第113章 盖房子第356章 东西部协作第426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456章 焦点访谈第83章 民猪第37章 采访第351章 初见成效第472章 粮油协会第23章 打赌第83章 民猪第476章 鱼翅事件第186章 亚运捐款第436章 私人飞机第58章第24章 回家收麦子第20章 去香江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313章 榜单公布第143章 自费留学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471章 决战时刻第54章 放电影了第432章 循环产业链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224章 大奖第28章 开镰第431章 现代化牧场第262章 万里平川一片新第170章 大礼第279章 中原盼盼队第58章第339章 大豆第401章 胡润第41章 倒计时宣传第88章 有人送礼第346章 各怀心思第262章 万里平川一片新第284章 粮食加工第4章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第272章 火腿肠大战第54章 放电影了第190章 白羽鸡第91章 要不去看场电影?第54章 放电影了第246章 入股鲁花第459章 大洗牌第462章 战争开始第476章 鱼翅事件第149章 超声波第225章 砸钱第215章 达沃斯第404章 恢复生产第468章 期货市场第165章 希望成立第263章 大扫货第150章 水生所第169章 食品加工(补昨天的)第14章 死了第381章 复合肥第265章 又一个人才纳入麾下第140章 格里希第352章 五百强第245章 5S榨油法第233章 忽悠第98章 化肥厂第52章 大客户第477章 李言有入学第42章 美国鸡蛋就是好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种垄断(求收藏)第285章 收粮第315章 麦神归位第372章 《稻花香》上映第3章 矮丰三号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51章 再等半小时第460章 《粮食战争》出版第248章 老牟发了第364章 扶贫项目第94章 镇国神器第219章 东北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379章 国退民进第410章 地沟油和假酒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种垄断(求收藏)第366章 图穷匕见第212章 等着收钱吧第137章 快车道第319章 你们可以回去了第26章 三夏第442章 启动收购第424章 365便利第287章 瑞士布勒第36章 鸡你太贵第343章 椰树集团第195章 宗字辈第384章 对比第8章 又一位大佬第199章 联营
第482章 三十年第398章 轴劲第113章 盖房子第356章 东西部协作第426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456章 焦点访谈第83章 民猪第37章 采访第351章 初见成效第472章 粮油协会第23章 打赌第83章 民猪第476章 鱼翅事件第186章 亚运捐款第436章 私人飞机第58章第24章 回家收麦子第20章 去香江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313章 榜单公布第143章 自费留学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471章 决战时刻第54章 放电影了第432章 循环产业链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224章 大奖第28章 开镰第431章 现代化牧场第262章 万里平川一片新第170章 大礼第279章 中原盼盼队第58章第339章 大豆第401章 胡润第41章 倒计时宣传第88章 有人送礼第346章 各怀心思第262章 万里平川一片新第284章 粮食加工第4章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第272章 火腿肠大战第54章 放电影了第190章 白羽鸡第91章 要不去看场电影?第54章 放电影了第246章 入股鲁花第459章 大洗牌第462章 战争开始第476章 鱼翅事件第149章 超声波第225章 砸钱第215章 达沃斯第404章 恢复生产第468章 期货市场第165章 希望成立第263章 大扫货第150章 水生所第169章 食品加工(补昨天的)第14章 死了第381章 复合肥第265章 又一个人才纳入麾下第140章 格里希第352章 五百强第245章 5S榨油法第233章 忽悠第98章 化肥厂第52章 大客户第477章 李言有入学第42章 美国鸡蛋就是好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种垄断(求收藏)第285章 收粮第315章 麦神归位第372章 《稻花香》上映第3章 矮丰三号第469章 采购团出海第51章 再等半小时第460章 《粮食战争》出版第248章 老牟发了第364章 扶贫项目第94章 镇国神器第219章 东北第363章 都是聪明人第379章 国退民进第410章 地沟油和假酒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种垄断(求收藏)第366章 图穷匕见第212章 等着收钱吧第137章 快车道第319章 你们可以回去了第26章 三夏第442章 启动收购第424章 365便利第287章 瑞士布勒第36章 鸡你太贵第343章 椰树集团第195章 宗字辈第384章 对比第8章 又一位大佬第199章 联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