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来规划

禾岛市竞管中心。

一间颇大的会议中心,禾岛市几名体育局的领导此时正在台上做着激情洋溢的讲话。

时间已经进入了10月份,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城市运动会就要开始,做为国内仅次于全运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又是以城市为参赛主体的运动会,基本上都受到了各城市的主管单位重点支持。

此刻就是城运会前的一次参赛运动员的动员大会,苏祖在座位上听了几句后,就有些百无聊赖。

本来亚锦赛之后,他是准备和田径队一起回帝都,然后顺便有时间去看下张群文那边的情况。但后来,禾岛市这边希望他能够早点为城运会做准备。

在李志忠和队里方方面面沟通过后,他也就先行离队,从马尼拉直飞回了禾岛。除了他以外,像陈建和杨光宗等人,其实也都是先后离队回了羊城和魔都。

看在禾岛市先后为他全锦赛破纪录和亚锦赛冠军,给出的不菲奖金份上,苏祖对于这个安排也提不出异议。

后面和张群文再次通了电话,让他那边先继续维持现状,等城运会结束进入冬训的时候,苏祖再过去看一趟。

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位置上,苏祖摊开了手里的笔记本,拿了根笔开始写写画画。

张群文在店里新招的人是他原来在体校里认识的长跑运动员,因为天赋一般,没有太多的潜力可挖,退役后加上个人的一些因素,一直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工作。也不知怎么和张群文联系上,开始一起在店里帮忙。

现在那个他随口取名叫做运动员之家的小店,规模很小,盈利上也是很微薄的。

但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从张群文的只言片语里,苏祖也估计到除了运动服之外,可能还有兼卖一些体育用品。

有些东西,如果要做的话,还是要从头到尾的好好合计一下。

其实不少退役的运动员,系统内是有考虑给一些合适的安置措施,但僧多粥少,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合适的位置。

长期的在一个小圈子里,可以说,突然走上社会,如果没有比较强的适应力,也是很难走得顺畅。

这一点苏祖现在其实就有深刻体会,他自从进入体育系统以来,个人的圈子可以说,比起普通人要狭小了不少。已经是脱离了一般社会节奏的。

不仅受困于运动生涯带来的各种痛苦的顽疾,更受困于家庭琐事、地位落差和生活压力。

而且,运动员如果有伤病的话,即便体制内给安排了位置,也远远谈不上能够保障生活。

苏祖后面才听说在5月31日过世的那位亚洲第一力士,退役后的工作是在省体院当门卫,先不说曾经同样打破亚洲纪录的冠军,这个社会地位的问题,但是这个岗位所能提供的待遇,就很难供应起他的伤病和家庭开支。

得益于后世打工、跑业务和自己创业的经历,苏祖不会莽莽撞撞地认为什么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这些日子苏祖是很认真的考虑过方方面面的问题,说实话运动员退役后,能够成功将自己的名气转化为商业价值的,真是凤毛麟角。

也就李宁这个在体操史上获得足够声望,又有足够的头脑和学习精神的人走出了一条路。

知名的运动员或许有一部分能够凭借运动生涯取得的成绩,获得足够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地位,但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基本都是默默无闻的状态,商业开发的价值为零。

苏祖不是想要空泛地去创建一个公益基金,以后凭借自身的名气和公益这个属性,去向社会化缘,这条路苏祖从来没有考虑过。

这种以无偿资助、社会救济的方式去做的公益性事业,也许对他个人名声有利,但长久下去,其实是无根之水,得不断依靠着社会大众。

从后世的一些名声巨大的明星所做的公益项目来看,效果或许是有吧。

但其中牵扯的各种政治纠纷,贪腐挪用之类丑闻,实在是让人心寒,也极大地伤了公众的热心。

而且就算真的做大了,对于一个只会伸手要钱的机构组织,到时候恐怕最大的可能就是资本绑架,沦为资本手里的工具。

和苏祖的本心,相差甚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有所触动,想做一点运动员之外的事情,是为了帮助和他这样的一个群体,或许还能为体育事业增砖添瓦,但绝不是做公益去救济施舍。

纯粹公益的路子他不想走,也不愿意走。

重活一世,有自己的梦想可追逐实现,又能够做点有意于人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大潮里,这些并非没有可能。

苏祖现在认真思考的就是如何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这条产业链结合得起来,能够帮助这一部分特殊的人群,并且实现商业价值能够长久地走下去。

在国内,竞技体育是举过体制中的一个小圈子,从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后面的国家队,依赖的是国家资源的支持。

而大众体育则是商业化的运营,从低端的教练带运动员培训班,实体店网店销售体育用品,建设专门的网络平台(论坛网站),为体育发烧友提供器材设备球衣服饰等。

到高端创建独立品牌,建设场地出租场地,组建商业赛事的运动队(足球篮球队),**赛数据博彩数据,举办帆船赛马拉松之类的商业赛事,还有建立网络体育赛事直播系统出租给比赛组织者。

这里面从来不缺乏产业价值,缺乏的是如何切入挖掘,并且能够将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后世有很多人研究杰克马,研究阿里崛起。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出发点的问题。

人家做企业黄页,做阿里巴巴的时候,抱着的是企业信息互换,帮助国内的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去获得更大的贸易单。后来做淘宝是为了帮助个人和中小商家能够有网络渠道的销售平台。

无论后面是否变质,但是在企业最初崛起的那个时候,就是这种模式,也是这个方向。

去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受益,最后他们反过来也成就了你。

“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运动服饰行业,体育用品,实体店面,电商,媒体平台……”

一项一项,苏祖把前世今生所能想到的不断罗列了出来。

体育产业是一个发展力绝大的产业,怎么样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且有一个合理的模式长期经营下去。

苏祖心里多少有了些想法。

比如,运动服饰产品,这条是李宁的路子,并且从服饰覆盖到体育用品。

苏祖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去经营,不断地开实体店,先是代理其他品牌,后面逐步注册自己的品牌,找工厂生产加工。凭借着他的慢慢累积的名气,一步一步扩延出去,形成连锁。

这种连锁店的形式可以做,但苏祖并非最合适。

且不谈这种连锁店将会面对同行如何残酷的竞争,和后世兴起的电商冲击,就单是在他的初衷,帮助一些困于生计的运动员来说,也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并非每个运动员都能有经营的能力,他们需要的更多是一个熟悉的圈子和生活的保障。

“如何创造一个他们熟悉的圈子?”

“如何让他们能够保持受到尊重,不会因为脱离体制进入社会而产生巨大的落差?”

“如何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所长,创造利润和价值?”

“如何能够让他们摆脱繁琐人际事物上面对的问题?”

“如何能够切实地解决伤病医疗问题?”

“如何能够与体制内对接,不会引起非议?”

……

一条一条的疑问苏祖不断地写了下来,这是他对于今后发展产业规划的面对的问题和思路,有许多还不完善,或者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实际去操作层面应对的问题。

他当前最直接面对的两个最棘手地方就是,一是人际网络还太狭窄,想做事,目前无人可用;二则是自身的影响力和经济能力还不足以完全去推动。

“不过事在人为,总要去做才知道结果。城运会之后,我或许可以开始做一下尝试。”

苏祖合上了手里的笔记本,低眉思索。主席台上,领导的发言刚刚结束,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林茨第三百七十三章 劳伦斯第二百七十九章 短跑热第九十三章 青训基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力赛前第七十九章 兴趣和饭碗(上)第二百零八章 冬训地点第三百二十三章 巅峰对决(中)第四十五章 第一场预赛第二十三章 200米决赛第一章 重生第一百四十五章 冠军的一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雅典奥运村第二百二十二章 唯有最强才能突破第三百五十三章 竞技人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美国英雄第一百六十二章 接力目标第三百九十三章 三场预赛(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场黄金联赛(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等待着……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应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半决赛前奏第四十二章 过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决赛第七十五章 第一次国家队邀请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三百章 新的目标第三百二十五章 头号公敌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是韩国人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奖赛(祝贺苏炳添!)第六十八章 潜能值不涨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劳伦斯第九十二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三章 巅峰对决(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场预赛(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米第一轮(上)第八十二章 体育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赛后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赛之前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向黑暗请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第二百七十五章 章裴孟的采访第四章 50米测试第二百六十六章 粉丝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进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差一点第五十二章 省队测试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国一周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米第一轮(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同场竞技(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雅典奥运村第一百二十九章 国内接力赛的水平第一百八十五章 200米复赛(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米第一轮(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过年议事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奥运会来了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一百三十二 亚锦百米决赛第一百三十六章 赛后第二百六十章 都柏林第七十一章 全国田径大奖赛第八十章 兴趣和饭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炸弹惊魂第二十九章 选择第二百九十九章 飞检第一百五十章 室内世锦赛开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A标B标第三百零二章 奥斯陆黄金联赛(一战鲍威尔)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术第九章 秋收(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亚洲新历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为你骄傲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奥运会来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运动员之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男子短跑巅峰时代开启第二十五章 跳远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买加的山村第三百八十八章 如果我在一场大赛中打败了你第三百二十章 百万大奖第一百六十一章 奥运要来了第六十八章 潜能值不涨了第三百零八章 洛桑洛桑(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春晚第一百二十七章 步步朝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们见证第二百六十六章 粉丝第三百一十九章 余波讨论第二百二十五章 第一次交手第二十六章 跳远(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幕的接力决赛(上)第三十章 家访第二百四十五章 约翰卡佩尔的挑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方反应(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训练和邀请第二百二十章 百米之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亚锦赛开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林茨第三百七十三章 劳伦斯第二百七十九章 短跑热第九十三章 青训基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力赛前第七十九章 兴趣和饭碗(上)第二百零八章 冬训地点第三百二十三章 巅峰对决(中)第四十五章 第一场预赛第二十三章 200米决赛第一章 重生第一百四十五章 冠军的一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雅典奥运村第二百二十二章 唯有最强才能突破第三百五十三章 竞技人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美国英雄第一百六十二章 接力目标第三百九十三章 三场预赛(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场黄金联赛(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等待着……第二百四十七章 正面应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半决赛前奏第四十二章 过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决赛第七十五章 第一次国家队邀请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三百章 新的目标第三百二十五章 头号公敌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是韩国人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奖赛(祝贺苏炳添!)第六十八章 潜能值不涨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劳伦斯第九十二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三章 巅峰对决(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场预赛(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米第一轮(上)第八十二章 体育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赛后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赛之前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向黑暗请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第二百七十五章 章裴孟的采访第四章 50米测试第二百六十六章 粉丝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进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差一点第五十二章 省队测试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国一周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米第一轮(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同场竞技(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雅典奥运村第一百二十九章 国内接力赛的水平第一百八十五章 200米复赛(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米第一轮(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过年议事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奥运会来了第三百六十章 不想出局第一百三十二 亚锦百米决赛第一百三十六章 赛后第二百六十章 都柏林第七十一章 全国田径大奖赛第八十章 兴趣和饭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炸弹惊魂第二十九章 选择第二百九十九章 飞检第一百五十章 室内世锦赛开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A标B标第三百零二章 奥斯陆黄金联赛(一战鲍威尔)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术第九章 秋收(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亚洲新历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为你骄傲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奥运会来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运动员之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男子短跑巅峰时代开启第二十五章 跳远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买加的山村第三百八十八章 如果我在一场大赛中打败了你第三百二十章 百万大奖第一百六十一章 奥运要来了第六十八章 潜能值不涨了第三百零八章 洛桑洛桑(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春晚第一百二十七章 步步朝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们见证第二百六十六章 粉丝第三百一十九章 余波讨论第二百二十五章 第一次交手第二十六章 跳远(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幕的接力决赛(上)第三十章 家访第二百四十五章 约翰卡佩尔的挑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方反应(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训练和邀请第二百二十章 百米之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亚锦赛开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全明星赛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