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析产分居

孔嬷嬷心里早就有个谱,轮到自家主子接了任务,她就知道该怎么让陶氏反省,怎么戳她伤痛,让主子说哪方面,有时把市井话也拿出来说,就好比说嫁杀猪的话,都是孔嬷嬷教的。

没想到,小陶氏就这么被徐氏的话唠才觉得自己哪里不对了,她从来没想过,谢家需要个什么样的儿媳,九爷喜欢什么样的媳妇,只是想,我绝对配得上谢家,我就是个好媳妇。

孔嬷嬷察言观色,看出九奶奶面上神情,就让自家主子说嫁到谢府三房那可是掉进福窝里,要是别处,遇到不听话的媳妇,婆婆每天罚跪也得跪,夫婿不喜去找小妾你能不安排?婆家好呀就是好,又说当媳妇的就该什么都问当家的爷们,不要自己做主,女戒里不是有句顺从吗,那就得真心的顺从,让你干啥就干啥,别反着来,那是最差媳妇,就是什么都和婆家和夫婿作对,徐氏洋洋得意,她都是听五爷的,听婆婆的,所以才有了这好日子。

这些都说完了,然后徐氏就针对具体开说了,说把桐姐儿养成这样,婆婆不喜,夫婿不愿意,你傻呀,怎么就反着来哪,夫妻之间事的不好明说,但也婉转说了。

不反驳不轰人的小陶氏就这么的被徐氏点名逐一说了,最后来了句,要是实在看不上谢府,看不上九爷,和离好了,嫁个什么都听你的,说婆婆不会和你娘家闹的,肯定随你愿意。

小陶氏心里哭,她可没看不上婆家和九爷的想法,难道府里人都这么认为的?

鼓起勇气她张嘴问了,徐氏同情的看着她,点头,说早就看出来了,不止她看出来,就是下人都觉得是这样,不然如何把桐姐儿教成那样?分明是看不上婆婆教养的小娘子吗。

徐氏叹气,说弟妹就是看不上谢府和四弟,所以才这样,女子要是心里看不上夫婿日子也难过。

转头徐氏就说了她娘家也是文人之家,但她兄长要是娶个这么个媳妇,她娘绝休妻,免得让她哥哥受苦一辈子。

最后的几次重话,让小陶氏坐着想了一天后,才捂被子大哭。

徐氏是回去给孔嬷嬷说,可算是把弟妹给得罪透了,估计不会让她进门了。

这些苏氏都知道,听到小陶氏大哭后,马上给小陶氏吩咐,带着她的人手去百合园去给老四帮忙,小陶氏一回来,苏氏就把儿子打发到百合园培育母亲要的朝天椒去了,看小陶氏这时能醒悟点,苏氏怕她在府里觉得难堪,没准骨子的犟劲犯了,就这么一意孤行到底,这会看徐氏给她洗脑洗的差不多了,干脆也把她打包送到百合园,让老四和她磨合去,一同干活,天气又冷,没准感情增加了哪。

虽然说是二老爷守孝期间,但不在府里外人也不知,谁要问,就说去农庄给伯父守孝去了。

刚把这事解决了,娘家大嫂陶氏来府里,气冲冲的说了两件事。

苏氏四哥,想让儿子苏庭樟休妻,姜序华带着一儿一女来给陶氏跪下,大哭,她如今娘家都没人了,这会休了她,那就等于让她去死。

虽然看不上这个侄媳当初借着郡王府的势在苏府耀武扬威,也压着苏庭樟,可是如今她已经是苏家媳妇,罪不至出嫁女,这时做出这事来,明晃晃的让人不耻。

苏御史把四弟叫来,大骂一顿,说三不休不知吗?这不是休妻,这是要逼死儿媳,先别说外人怎么看,如果四弟敢这么做,他第一个弹劾。

苏老四狡辩,说儿媳不孝,苏御史上前给了他几巴掌,押着他跪祠堂,说把他出族,就不管他那一房事。

偏偏这时,苏自林的父亲苏光启找来了,要认回儿子,他在江南得知儿子就是山野,那个后悔呀,那得多少银子呀,就这么便宜给外人了,只每年给了亲爹一点。

正好是苏御史对自己亲弟弟恼恨的时候,苏光启舔着脸来认亲,说当时只是口头那么一说,这次是来宗家重新记族谱,得让亲儿子归宗。

苏御史拿出他写的过继手续,还有三个保人的作保,苏光启辩解那时是缓急之策,就是不想让别的房头占了他这一房家产。

把个气鼓鼓的苏御史气个仰倒,直接拽着他去了祠堂,让他跪着,苏御史亲自把苏家族规给背了一遍,然后说先罚他给祖宗跪三天再说。

三天后,叫来族里的老太爷,让老太爷拿着拐杖好好教育了苏光启一顿,然后苏御史派人把他压回江南,给江南苏家族长写了封信,交代说苏家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家,可别让苏光启给祸害了名声,不然后果自负。

然后苏御史就又头疼自己亲弟的事了,虽说他能压着他不让休妻,但也看不住呀,万一那无耻的兄弟和侄子,不休妻,慢慢磨死侄媳,那就是害人了。

苏御史只好让陶氏找来姜序华,问问她的意思,姜序华如今成亲生子,也不是当初那个无知少女了,她提出析产分居,和离她没那个魄力,也没地方可去,也舍不得孩子,但是知道留在四房,怕性命难保,虽然婆婆还算心善,万一有人让她让地方,怎么没的都不敢保证。

陶氏听了她的话,觉得她还算有点脑子,知道自保,就给苏御史说了,也赞成如此。

然后四房是被逼让苏庭樟和姜序华析产分居,苏御史逼着四弟把给苏庭樟的财产分出来,拿出一大半给了姜序华,四房的一个宅子也给了姜序华,都在衙门了办了手续,可让苏氏四哥在京里丢了个大脸。

陶氏还说,苏御史最后讽刺说,他这么办就是怕四弟给苏家造孽,万一又看上什么高门了,姜氏性命不保。

苏氏听完也是气呼呼,苏家怎么就出了四哥这样势利的,人都会有些势利,你说你势利就势利,把个无家可归的儿媳休弃,这事都做得出?

陶氏也气,因为苏御史自己跪了三晚上祠堂,白天照常上朝,整个脸都是黑的,说自己没有教好兄弟,对不起祖宗。

268 岔辈了481 告知611 送礼486 秦国夫人760 秘诀751 离府出走899 周母的愤怒319 身在福中要知福923 彻查540 惊马912 随便画都是银子呀753 大饼024 要死的感觉567 白莲花646 三老爷炸毛086 郡王府的打算561 正中下怀296 三老爷的野望967 左手摸右手275 算账210 一波三折的分家202 胡搅蛮缠太夫人130 赖着不出来的小子082 聊聊闲话706 背媳妇814 戴稳帽子020 惊呆了的父女二人052 未来的亲家643 心急呀799 闹事540 惊马831 废柴587 玩闹789 掩护832 师傅爱看723 前世缺钱211 小白兔太太905 太夫人拍板306 反面例子822 借戏暗示771 白胡子老头279 丁氏有孕799 闹事839 钟情773 黄姨娘回府837 哗然845 改变635 上火234 发愁生计620 世人都重学业244 大嫂的不甘471 捐款092 胎梦332 郁闷的九郎257 迎刃而上637 二房之事816 抱错儿子了?589 旧识019 喷子的第一喷601 叶府190 梅九娘子定亲030 宋表弟的歪理072 一手握金 一手握银688 冷暖自知606 恶婆婆207 太夫人的歪理697 走着瞧573 主意507 缘424 养不教父之过681 儿孙自有儿孙福410 雪莲396 偷跑的妾731 酒力见浓661 针梳744 独自莫凭栏731 酒力见浓505 苏氏翻脸629 你不行就纳贵妾576 管你堵心不堵心102 八痴和尚387 劳碌命935 高门媳妇949 轮回883 提出和离744 痴呆的罗先生609 大灰狼376 有喜808 新宅子如何?495 生意不做了032 自我反思210 一波三折的分家714 通房883 提出和离714 通房792 现原形803 包家女婿001 三姑奶奶是个穿880 决然220 想不明白的侯爷
268 岔辈了481 告知611 送礼486 秦国夫人760 秘诀751 离府出走899 周母的愤怒319 身在福中要知福923 彻查540 惊马912 随便画都是银子呀753 大饼024 要死的感觉567 白莲花646 三老爷炸毛086 郡王府的打算561 正中下怀296 三老爷的野望967 左手摸右手275 算账210 一波三折的分家202 胡搅蛮缠太夫人130 赖着不出来的小子082 聊聊闲话706 背媳妇814 戴稳帽子020 惊呆了的父女二人052 未来的亲家643 心急呀799 闹事540 惊马831 废柴587 玩闹789 掩护832 师傅爱看723 前世缺钱211 小白兔太太905 太夫人拍板306 反面例子822 借戏暗示771 白胡子老头279 丁氏有孕799 闹事839 钟情773 黄姨娘回府837 哗然845 改变635 上火234 发愁生计620 世人都重学业244 大嫂的不甘471 捐款092 胎梦332 郁闷的九郎257 迎刃而上637 二房之事816 抱错儿子了?589 旧识019 喷子的第一喷601 叶府190 梅九娘子定亲030 宋表弟的歪理072 一手握金 一手握银688 冷暖自知606 恶婆婆207 太夫人的歪理697 走着瞧573 主意507 缘424 养不教父之过681 儿孙自有儿孙福410 雪莲396 偷跑的妾731 酒力见浓661 针梳744 独自莫凭栏731 酒力见浓505 苏氏翻脸629 你不行就纳贵妾576 管你堵心不堵心102 八痴和尚387 劳碌命935 高门媳妇949 轮回883 提出和离744 痴呆的罗先生609 大灰狼376 有喜808 新宅子如何?495 生意不做了032 自我反思210 一波三折的分家714 通房883 提出和离714 通房792 现原形803 包家女婿001 三姑奶奶是个穿880 决然220 想不明白的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