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

在这一次大规模授爵之前,林哲一共封出去了四个侯爵,八个伯爵,十五个子爵,二十六个男爵。

这些爵位也不仅仅是功臣,还包括了部分皇室宗亲,比如林哲唯一的一名堂兄林岚,就是或封子爵,另外其他几个林家族人以外,太后林老太太的娘家的两位弟弟,也就是林哲的两个舅舅被授予男爵、皇后陈静的弟弟被授予男爵,生下皇长子的李惠嫔,其父亲被授予男爵,方德嫔的父亲也是被授予男爵。

不过宗亲的爵位普遍偏低,基本是以男爵为主,子爵的只有林岚一人,同时这些爵位都不是世袭爵位,也不是减等世袭,受封爵位的本人去世以后就是直接取消了。

帝国的子爵以上爵位,普遍是由拥有显赫战功的将领们所获得,另外也有少量文臣,比如毕余同和宋关前。

在众人的期待中,这一次的授爵典礼也终于是开始了,最先受封的自然是获得公爵头衔的几个人,而这几个人无一例外都是过去数年里战功最为显赫的高级将领。

首位获封的乃是施清瑄,被封为宿迁公爵。

再过来则是没有太大争议的徐言青,被封为镇江公爵,林成飞被封为益州公爵,石琅翼被封为大理公爵,另外还有直接越过之前的侯爵,直接获得公爵之位的沈驰云,其被封为郑州公爵。

一共封出去了五位公爵,比明朝开国时期封出去的国公少了一位。

同时帝国的爵位制度和明清时代不一样,基本上侯爵以上都会有特定的封号,这个封号以地名为主,而这个地名往往是获封将领立下巨大功劳的地方,比如施清瑄当年攻克宿迁,徐言青奔袭镇江,林成飞攻克成都益州为成都古称,石琅翼攻克大理,沈驰云夺取河南山西。拿下郑州。

上述五个公爵皆为减等世袭,另外特旨恩准其后代减等世袭到子爵时,不再降爵,而是以子爵世代承袭。

这个世袭也是帝国目前为止。颁发出去真正意义上的世袭爵位了,哪怕只是一个世袭的子爵而已。

对于这几个人获得公爵的爵位,也算得上是众望所归。

这几个人是帝国过去数年里功劳最大,并各自领军一方开创帝国基业的人,其中的施清瑄在1857年开始率军北伐。攻克江北安徽诸地后,返回江南编练第六军,而后在1858年率领第六军在上海大败英法联军,紧接着在1858年下半年率领第六军北上攻克山东、直隶,东北,彻底把满清王朝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其战功之显赫,在帝国内部里无人能出其左右。

再过来即使徐言青,其人早年的表现更加优秀,一度是帝国最显赫的将领,当年奔袭数百里从浙北一路杀到镇江。然后抵达南京城下,以区区两三千人的兵力创下了累计击溃超过四万太平军,俘虏上万人的庞大战功,后续其在1856年底率军第四师进攻浙北,只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是把偌大的浙江攻克。

由此帝国把整个环太湖地区收入囊中,林哲才能以苏南、浙江为根基建制称帝。

后续他杀入皖南一带,夺取了九江以东地区,并和林成飞合作攻克了安庆等。

1858年,其率军抵达上海和英法联军交战,上海之战结束后率领第二军南下广东。一度攻打香港,收复广州,随后又是率军北上江西夺取赣州等地。

林成飞则是早年虽然表现不算太突出,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余胜军时代就已经是军方的三大巨头,1856年的时候,是他和徐言青、施清瑄一起把林哲拥立为帝的,后来其领军一方,长期率领部队在皖南、皖北一带作战,中间这两年虽然有些平淡。但是在中华军西征开始后,他率领第五军一路杀进湖北,然后进军四川,彻底把太平天国给灭掉了。

再过来则是石琅翼了,此人早年可是余胜军的头号悍将,他的威名传遍江南之地的时候,徐言青和施清瑄还没几个人认识他们呢,可惜后来1856年期间被林哲猜忌,后来沉寂了数年,一直到1858年左右才重新崛起。

后续更是担任第四军军长,率军西征,拿下九江等江西大半地区后进军湖北,然后南下湖南,逼降曾国藩,兵不血刃就收编了数万人的湘军,让湖广两省免于战火,最后一路杀到了云南把林成庭赶到缅甸。

这一连串的战事让他重回了中华军巅峰,声望一度盖过施清瑄。

后续的沈驰云也不差,他的表现虽然没有前面几个那些显然,但是他是个稳打稳扎的个性,也是参与北伐之战,夺取了大半个山东以及河南,稍候又是杀进了山西,虽然没有太过惊人的战役让他出风头,但是拿下的地盘、歼灭的清军和太平军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少。

除了上面的这五位公爵以外,林哲还授予了大量的其他爵位。

封出去侯爵十五名,有王吕云、陈云陶、边成勋、曲攀云、邴曲松等人,对于这些开国侯爵,林哲特旨下令,上述十五名侯爵依例减等世袭到男爵后,可世袭男爵,不会直接取消爵位。

而获封侯爵的还有一个汉特?威廉,他之前就已经是伯爵了,现在提一级受封为侯爵,封号为长兴侯,这个封号是来源于当年余姚县勇营的第一次参战,当年的这第一次战斗虽然表面上是林哲亲自率军指挥,但实际上余姚县勇营早期的一系列战斗都是汉特?威廉指挥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只挂着军事顾问的头衔而已,但是帝方高层都知道,基本上1853年、1854年期间的余胜军进行的主要战斗,都是汉特?威廉实际指挥的。

严格上说起来,当年的施清瑄啊、沈驰云什么的都是汉特?威廉的学生和下属。

如果这汉特?威廉不是洋人,而是一名华人的话,估计这一次封的就不是侯爵,而是公爵了。

汉特?威廉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些劣势,所以这些年他一直极力的融入帝国中,学习中文就不说了。现在他的一口中文除了有少许口音外,基本已经是很流利了,甚至还能写一手不错的中文钢笔字,至于毛笔字那玩意实在太难。他学不了。

此外还娶了华人女子为妻,一度还想要给自己改姓,不过被林哲所阻,你丫的就是一英格兰人,改了姓氏也不可能变成华人啊。改了有什么意义,掩耳盗铃吗?

甚至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传自己已经皈依佛教,成为一名佛教徒。

尽管汉特?威廉的这些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是有些滑稽的,但是林哲却是看在眼里,他知道汉特?威廉一直都是想要融入到帝国中来,对于这样的人林哲自然不可能因为他英格兰人的身份就拒绝他,相反,林哲一直还是挺欣赏并重用他的。

而林哲重用汉特?威廉当年举动也是引来了一些预料不到的效果,比如好多来华的洋人都是想要和汉特?威廉一样在帝国谋得一官半职,甚至是获得贵族的头衔。如此也就让帝国在招募洋人来华工作的时候容易了许多。

这个汉特?威廉已经逐渐成为了帝国对外招募人才的一快招牌:快看,兴许不远的将来你就是下一个汉特?威廉,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贵族老爷!

获得侯爵的除了军方将领外,还有毕余同等几个文官,毕余同这小老头这么多年来虽然没有展现出治国天才的天赋,说实话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林哲就是喜欢他这样,任劳任怨,林哲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不重用这样的下属。难不成还去重用那些所谓的天才,有着浓厚个性的人?

而且这文官行列也不能没有几个人,他们没有人成为公爵就算了,?如果侯爵都没有几个的话。以后的文武力量对比就会过于失衡,而这不是林哲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他就把内阁里头仅有几个看得上眼的家伙领出来,授予侯爵爵位。

分别是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财务部大臣齐宣浩、江苏巡抚薛焕。

侯爵之下,则是伯爵,这些伯爵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封号的普通伯爵,一种是有封号的伯爵,有封号的伯爵很少,只有五个,多是军方里战功显赫的将领,但是其功劳又没能达到被授予侯爵的这几个人,这五位获得封号的伯爵,依照林哲特旨,其减等世袭至男爵后,可世袭男爵,不再学削爵。

此外还有十二个普通伯爵,这些伯爵都是没有封号的,其中军方将领有七人,文官有五人,比如外务部大臣宋关前就是被授予伯爵。

再过来就是子爵和男爵了,这些爵位授予的也不算多,其中子爵授予二十四人,男爵授予三十四人,文官和武将、宗亲都有。

上述被晋升或者新封的贵族一共有九十五人,另外加上部分已经获得爵位,但是没有在这一次获得晋升的贵族十七人,这两部分相加,那么帝国的贵族总数是达到了一百一十二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百一十二名贵族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一次性的爵位,绝大部分的男爵以及部分子爵都是一次性爵位,受封爵位的本人死亡以后,该爵位直接取消,不可世袭。

其余的大部分爵位都是减等世袭,而这些减等世袭的爵位中,大部分都是减等世袭到最低等的男爵后,承袭男爵去世以后,这个爵位依旧会被直接取消。

真正可以世袭的只有特旨或封的五位公爵,他们的后代可以世袭子爵。十五位侯爵、五位封号伯爵,他们的后代可以世袭男爵。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世袭贵族爵位,只有二十五位而已!

而这个世袭与否,其实看封号就行了,?有封号的爵位都是减等世袭后到规定爵位公爵为子爵、侯爵以及封号伯爵为男爵后就可以世袭的,没有封号的爵位都是减等世袭到男爵直接取消或者干脆就是一次性的,连减等世袭都没有。

其实本来林哲一开始还想着干脆所有爵位都不能世袭,但是考虑到一大票臣子们跟着自己打天下也不容易,这要是后代不争气的话,或者干脆家主死的频繁一些,估计二三十年就会从贵族行列里消失。

反正贵族头衔也没有实际封地,也没有政治特权,就是只有一些礼仪特权以及薪水啊,而这部分薪水实际上并不多,比如公爵一年的俸禄是额定一万四千银圆,这个数字其实也就是和一名高级官员的年薪相当。

帝国的一名地方巡抚的年薪大约是一万到两万之间,其中八千圆是中央财政支出的固定薪资,其他的则是省府财政支出的任职补贴薪资,而根据各省财政不同有所不同,比如江苏巡抚薛焕就一年最少拿一万五千圆,原因无他,江苏有钱。

但如果是陕西、甘肃这些偏远省份的巡抚,估计也就只能拿个八千底薪,顶多省级财政补贴个几百一千的。

内阁成员的话,协办大臣的年薪大约是一万圆,各部大臣的年薪是一万两千圆,内阁协理大臣是一万三千圆,毕余同这个内阁总理大臣的年薪一万五千圆,全中国的官员里头,他薪资最高。

贵族方面最高的公爵是一万五千圆,侯爵为一万两千,封号伯爵为一万,普通伯爵为八千,子爵为六千,男爵为四千。因此这二十五个世袭子爵和男爵的贵族,供养他们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一年才十一万圆而已。

用这点钱来换取这些功臣们的忠心是值得的。。

PS:??小福利章节!

第624章 婆罗洲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03章 倾销地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47章 入城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79章 主政一方第2章 土匪危机第159章 王疯子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98章 都是疯子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76章 乱世重典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32章 帝大系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559章 句容马第13章 见黄宗汉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779章 立储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80章 退守广州
第624章 婆罗洲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644章 他必须死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03章 倾销地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172章 残忍的工业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47章 入城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79章 主政一方第2章 土匪危机第159章 王疯子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98章 都是疯子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76章 乱世重典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32章 帝大系第152章 登基称帝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239章 狮子大张口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559章 句容马第13章 见黄宗汉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779章 立储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280章 退守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