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89章 秦宫赐爵

bookmark

秦王政目光冷冽,死死盯着自己的儿子。

恨他吗?

扶苏低下头,呼吸有些急促起来。

面对父亲的问话,他做不到立刻回答。

扶苏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的眼前,浮现出自己幼时的种种景象。

父王的眼中只有天下,心中只有邦国,对于自己这个长子,因为政务繁忙的缘故,一向是疏于教导和陪伴。

特别是随着父王的子嗣增多,对自己的关注也越来越少。

陪伴幼年扶苏的只有他的母亲,以及同为楚系出身,对他很是喜爱的华阳太后。

也就是在华阳太后身边,扶苏遇见了常来拜访请安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

他们虽是楚人出身,却是秦国君侯,两人行事各有差异。

昌平君温文尔雅,昌文君豪爽大气。

但相同的一点,便是两人都对扶苏很喜爱,常借着华阳太后邀请的机会,与扶苏亲昵相处。

他们教会了扶苏如何为人处世,他们教导扶苏学习优雅自由的楚文化,他们在扶苏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属于“楚人”的种子。

这两人,不似父亲,却比父亲更加让扶苏亲近。

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名为“亲情”的羁绊。

故而当扶苏在两年前听到昌平君叛乱时,感到不可思议。

对他本身来说,熊启首先是一个亲近之人,也是教导自己的老师,故而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希望父王能够调查熊启背叛的原因。

然后便遭遇了秦王政的严厉训斥。

扶苏很悲哀,也很迷茫。

他一直都很清楚,父王不喜欢他。

在出现熊启叛秦的事情后,他更是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

扶苏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从未经历过人事艰辛,社会磨炼,根本不清楚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直到一个人,点醒了他。

“公子,认清你的身份。”

恍惚间,赵佗曾经的话语在扶苏耳边响起。

我的身份?

是了,扶苏不仅是昌平君和昌文君教导的那个孩子,更是一个秦国公子。

嬴姓血脉,秦王长子。

这才是他扶苏真正的身份。

对那个被楚人教导的孩子来说,熊启的背叛情有可原。

但对一个秦国公子来说,此事没有别的答案。

经过两年的思考,再经过他随秦王政亲临淮阳,亲眼看着楚王君臣跪拜于脚下的刺激。

扶苏悟了。

他是秦楚二十五世诅盟姻亲结出的最后果实。

是拥有秦楚两国血脉的孩子。

但秦和楚,他只能选一个。

“我恨他!”

扶苏抬头,声音坚定的说道。

秦王政眼中闪过一抹精芒,继续问道:“为何恨他?”

扶苏没有迟疑,立刻道:“熊启在我秦国伐楚之战时,叛秦降楚,不仅让我无数国人战殁于楚地,更是对父王,对秦国的背叛。如此叛逆之贼,我身为秦国公子,自当对其憎恶!”

“很好。”

秦王政看着眼前面容坚毅的儿子,眼中充满欣喜。

相比于在淮阳时,扶苏看着楚国君臣降服,听到自己询问熊启当不当死时的犹豫和颤抖模样,如今的扶苏,终于越来越像一个秦国公子了。

在淮阳时,秦王政让扶苏亲眼看着楚国的崩塌,亲眼看着楚王君臣跪伏在自己的脚下,以此破碎扶苏心中对于楚国和楚文化的好感。

让扶苏知道,楚于秦,譬如臣妾。

而今日,他秦王政更要借着熊启之事,彻底的斩断缠绕着扶苏和楚人的那根锁链。

“熊启身为我秦国君侯重臣,在大战之时,叛秦归楚。寡人甚怒,恨不得鞭其尸,裂其体。”

“你为寡人之子,当代寡人行事,于宗庙中鞭挞叛贼尸身百下,以解寡人心头之恨!复我秦国之仇!”

秦王政开口,目光盯着他的儿子。

鞭尸雪恨!

他要让扶苏在秦国历代先公先王的注视下,彻底的断绝与楚人的联系。

秦与楚,不两立。

“儿臣,遵父王令。”

扶苏拱手,声音没有犹豫。

看着眼前扶苏没有迟疑的模样,秦王政心中的愉悦达到了顶点。

“很好,这才是寡人的儿子,这才是我秦国的公子。”

秦王政伸手拍了拍扶苏的肩膀,转身大笑而去。

“父王。”

看着秦王政离去的背影,扶苏不由伸手,摸了摸刚才父王手掌抚过的地方。

那里,仿佛还残留着父王手掌的温度。

他感受到了父王的喜悦和认可。

这是长期遭受秦王政批评和呵斥的扶苏,从未感受过的情绪。

扶苏很高兴,刚才父王欣喜大笑的模样,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

“赵君说的没错,只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身份该做的事情,父王才会喜欢和认可我。”

扶苏转身,望向渭水对岸。

凯旋的军队已经走入咸阳城中。

叛贼熊启的尸身,亦在其中。

他低语着。

“我为秦国公子,你是楚国伪王,更是我秦国叛贼。”

“我当亲鞭尔尸,为父王和秦国复仇雪恨。”

……

赵佗重新跟随王翦踏上战车,在咸阳人的夹道欢迎中,向着渭水北岸的宫室行去。

和往昔的欢迎仪式一样。

迎接他们这支凯旋队伍的除了那些兴奋的百姓庶民,更有披甲持剑的武士站立在通往秦宫的道路两侧,以剑击盾,唱着威武的战歌。

乐官们敲钟击缶,为其谱奏出激昂雄壮的乐曲。

在那阵阵威武的歌声中。

赵佗心情激动澎湃。

虽然经过数年的沙场磨炼,他的性格已颇为沉静,但在历经数千里的南征北战后。赵佗对咸阳,对于咸阳中的那些人的想念依旧难以遏制。

相比于没有归属感的赵国,这里的秦都咸阳,才是他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家。

如今,他回家了。

“大王。”

“公主。”

“还有李将军。”

“我回来了!”

……

叛贼熊启的尸身被郎中卫队带走,据说是要拉去秦国宗庙献捷,让秦国的历代先公先王看到,那个背叛了秦国的叛贼熊启,已经被秦将擒杀。

李信伐楚时遭遇的大败耻辱,已经彻底洗涮。

秦国,依旧是那个天下无敌的秦国!

凯旋献捷之后,又到了饮至、舍爵、策勋的环节。

论功行赏,开庆功宴。

或许是这一次灭楚的功勋太大,秦王政对此特别重视。

不仅是上将军王翦,以及赵佗、羌瘣、杨原这些裨将军,此番参与伐楚之战的军候以上的秦将,竟然全都被允许入宫受赏,并参与晚上的庆功宴。

当然,这些军候、校尉级别的秦将只限于入宫参加庆功宴。

正式上殿受赏的仍然只有王翦和诸位裨将军。

“上一次咱们可是跟着将军一起上殿,被大王封赏的。大王还亲口问过我黑臀,那场面如今回想起来,都让我无比激动。可惜呀,这一次可就没有咱们的份呢。”

黑臀跟着众将踏入秦宫,边走边惋惜。

身侧,涉间瞪了他一眼:“此番入宫受赏的可是凯旋的所有校尉军候,加起来足有数十人之多。这般人数,怎么可能一起上殿拜见大王。能让吾等进宫受赏,便已经是莫大殊荣了。”

就在众将边走边聊时,人群中,一个军候满眼死灰,走路僵硬。

诸将皆有功,唯有他一人战败。

此番若是大家都有赏赐升爵,反而他被削爵贬斥,那可真是丢人丢到越地去了。

恐怕就连他的父亲,都会因此抬不起头。

“李君勿要心虑,此番回咸阳,我会去邦尉府,向尉公讲述你的功勋。我任嚣的军功,有你的一半。”

任嚣走过来,拍着胸脯保证。

李由嘴角抽了抽,侧过脸去。

眼角的余光,刚好瞥到远处,上将军王翦,正带着有功的裨将军们登上丹陛,向大殿走去。

其中,有着一个少年将军。

“赵佗。”

李由咬着牙,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秦宫殿上。

主管礼仪祭祀的奉常,亲自指挥着属下的乐官们演奏着为王庆功的乐曲。

庆祝和赞颂着,秦王砥定荆楚的惊世功勋。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赵佗听在耳中,有些激动。

“此乃《殷武》,是称颂殷王武丁讨伐荆楚,击破南地蛮夷,无数诸侯向其臣服的赞歌。”

赵佗乃是嬴姓赵氏的子孙,对于此曲十分的熟悉,甚至很清楚秦王命人奏响此曲的含义。

嬴姓秦国,乃是殷商遗民,在血缘上和商人十分接近。

嬴姓的远祖,是殷商的贵族。

秦赵两国的共祖飞廉,是商纣王最为宠爱的驾车御者,是真正的亲信大臣。

其中秦国的祖先,飞廉的长子恶来,更是为殷商死难,被周武王所杀,导致其后裔长期没落,直到非子为周王养马,方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所以在某些方面,秦国常以殷商的继承者自居。

比如秦人继承了殷商的人殉,君王去世,常杀人殉葬,一次可多达一百八十人,直到秦献公时代方才废除这个传承自殷商的传统。秦国的人殉规模和残酷是周人远远不及的,故而中原诸侯视秦为蛮夷,未尝没有此种原因。

而此番秦国灭楚。

秦王政以此《殷武》为曲,正是要显示,从殷商至今,近千年来中原政权都未能消灭的荆楚蛮夷,正式在他手上终结。

他秦王政。

是天下间最为伟大的君王!

“大王万胜!”

“秦国万胜!”

在欢呼海啸,和那激昂奋发的古老乐曲中。

赵佗随着王翦踏入大殿。

大殿雄伟,群臣侍立两侧,一双双眼睛落在他们的身上。

但赵佗和诸将不敢随意张望,在谒者的声音中,他们跟着王翦,快步趋入殿中,向高高在上的秦王政稽首跪地。

紧接着,便是上将军王翦的复命。

“臣王翦,奉大王令,率师伐楚,与荆人战于淮阳……”

“终灭荆楚社稷,擒杀叛贼熊启,以复国仇,献捷于王!”

在王翦缓慢又沉稳的语调中,此番复命完毕,终于到了最让人激动的时候了。

高高在上的秦王政开口。

“尔等此番灭楚,雪我国仇,彰显秦威,寡人当重赏之!”

随着大王的声音落下,谒者捧着诏书上前,大声宣读。

“维王二十四年,时在季冬。上将军王翦克灭荆楚,复我国仇,彰我秦威,功绝于世,王心甚喜,特赏功明德。”

“关内侯王翦,以克灭荆楚之功,进爵为彻侯,封武城侯。”

王翦叩首谢恩,脸上笑容满面。

赵佗站在后方,十分羡慕。

老将军,满级了啊。

真乃吾辈楷模。

这时,谒者继续宣读着接下来的封赏。

“中更赵佗,奋勇善战。甄城大破齐军,擒齐大司马。睢水破楚将项渠,南下袭取寿春,淮阴击散伪王之军,阵破楚令尹项燕。南征砥定江东、越地,擒杀叛贼熊启而还。彰我国威,乃秦之骁将,王心甚喜。”

“中更赵佗,进爵两级,为少上造,赐金千镒。”

有个问题,关于冯去疾和冯劫,好几次看到有人说他们是父子关系,说冯去疾是冯劫之父。但没有查到相应资料,找不到出处。且按《史记》载,秦国初并天下时,冯劫是御史大夫,位在冯去疾之上。如果是父子的话,冯劫不应该在冯去疾之上。

所以,有书友知道两人关系的记载和考证吗?

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198章 李户将第520章 六国城第443章 秦军云集第499章 尚公主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661章 泗水天子气第257章 公主忧第357章 景同妙计第82章 开砲第222章 南向第296章 秦楚砲战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246章 现形第105章 中车府令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195章 归诏第707章 真实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383章 刘项潜龙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754章 定闽第341章 秦军驱魔砲第844章 事变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209章 蒙武第315章 郦生使齐第101章 虎符第91章 父子第438章 吾会出手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153章 突袭户牖第4章 荆轲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786章 执戟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761章 将攻第457章 勇追穷寇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707章 真实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392章 君心难测第515章 识时务者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141章 小黄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492章 入宫相见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89章 截击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429章 又杀一王第271章 奏捷受赏第812章 义士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461章 甄城绝境第800章 说媒第174章 桓军侯第722章 征越第8章 李信第51章 疑点第555章 猎捕翕侯第65章 夜袭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551章 大风弩阵第247章 钟离降秦第415章 大义在我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821章 喝药第439章 放火烧山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16章 信口雌黄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703章 怀孕第436章 代亡第82章 开砲第791章 反钓第60章 乡邑第87章 大胆想法第116章 围宅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96章 秦风第845章 落幕(大结局)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78章 狼王上钩第505章 为了皇帝第747章 攻策第75章 攻蓟第116章 围宅
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198章 李户将第520章 六国城第443章 秦军云集第499章 尚公主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661章 泗水天子气第257章 公主忧第357章 景同妙计第82章 开砲第222章 南向第296章 秦楚砲战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246章 现形第105章 中车府令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195章 归诏第707章 真实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383章 刘项潜龙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754章 定闽第341章 秦军驱魔砲第844章 事变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209章 蒙武第315章 郦生使齐第101章 虎符第91章 父子第438章 吾会出手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153章 突袭户牖第4章 荆轲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786章 执戟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761章 将攻第457章 勇追穷寇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707章 真实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392章 君心难测第515章 识时务者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141章 小黄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492章 入宫相见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89章 截击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429章 又杀一王第271章 奏捷受赏第812章 义士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461章 甄城绝境第800章 说媒第174章 桓军侯第722章 征越第8章 李信第51章 疑点第555章 猎捕翕侯第65章 夜袭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551章 大风弩阵第247章 钟离降秦第415章 大义在我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821章 喝药第439章 放火烧山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16章 信口雌黄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703章 怀孕第436章 代亡第82章 开砲第791章 反钓第60章 乡邑第87章 大胆想法第116章 围宅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96章 秦风第845章 落幕(大结局)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578章 狼王上钩第505章 为了皇帝第747章 攻策第75章 攻蓟第116章 围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