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

bookmark

这么说也不太对,董成林其实弹劾过陈佑好几次,两人也不是什么不打不相识。

不过陈佑在周山开了一个书院的事情在洛阳算是人尽皆知,陈佑课上的一些言论多有流传,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无视者也不少。

总之,在听说了此事之后,董成林便想查个仔细,若真的是歪理邪说,哪怕陈佑深得官家看重,也照样弹劾不误。

没想到真正了解了陈佑的理论之后,虽然有看不惯的地方,但大多数观点颇合他的意。

于是,感觉到吾道不孤的董成林写了一份万言书递到御前,把陈佑好好的批判了一番,直言希望官家能够鞭策陈佑摒弃那些错误的观点,发扬正确的观点,好好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不要走入邪途。

董成林虽然变得沉稳了,但本性还是没变。

这份奏章不出意外地送到了陈佑手中,陈佑看了之后也没什么想法,他知道董成林的性子,不准备去招惹这家伙。只不过从那天开始,他在书院中本就十分收敛的言论更加平和正常,轻易不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语。

没办法,董成林可以不理会,但天子的敲打不能不放在眼里。

至于董成林,虽然他依然会弹劾陈佑,但陈佑办事需要涉及到枢密院的地方,他却十分配合。只不过每次都试图说服陈佑放弃“错误观点”这一条叫陈佑有些招架不住。

“山长!”

苏凤羽从洞开的木门走了进来,他将手中一叠薄薄的纸张放到陈佑面前:“这是重新修改的课程安排,你看看可不可行。”

陈佑接过纸张,笑道:“这里不是书院,再叫我山长有些不合适了。”

苏凤羽咧嘴一笑:“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

陈佑摇摇头,没去理会苏凤羽,低头翻看手中的课程安排:“我先看看,你坐一会。”

他知道,苏凤羽这是还记着那四十个学生。

原本以为会被贬职,没想到最后竟然有功无罪,换成谁都会喜出望外,苏凤羽也不例外。但他一想到死去的那四十个学生,就感到良心不安,为了防止自己有一天会忘了那些学生,他便一直称呼陈佑为“山长”,好时刻提醒自己,曾经在书院教导过那些为国战死的学生们。

相比之下陈佑就冷血多了,乍听到消息的时候,他还会震撼会惋惜甚至自责,但很快就会将这些情绪放下,毕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

他只会在成功之后缅怀牺牲者,如果不能成功,再多的缅怀也不能让那些人的牺牲变得有意义。

说回眼前,苏凤羽这份安排,已经是第六版了,在陈佑看来,绝对能符合赵元昌的要求。

首先,全部课程被划分为五类:后勤、马军、步军、水军、经典。

后勤是陈佑提出来的,这年代没有后勤的概念,但是有辎重这个词,基本上干的就是后勤的活。而且大家也很重视辎重,除了专门负责粮草转运的官员,军队中的后勤人员能占到整支队伍的两成到四成,这个数字一般不包括临时征用的民夫。

曹操注孙子兵法中提出: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也就是十名骑兵要有五个人保障后勤工作,占全员的三分之一。步兵就简单了,他后面说十个步兵只需要三个人负责。

类似的记载比比皆是,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陈佑提出的后勤,除了军队本身,还包括地方州县以及日常战备维护。

问题就在于,这年头的军队,最依赖的其实是粮和饷。只要狠下心来,筹措粮饷并不困难,这正是叛乱无法杜绝的原因之一。

于是陈佑的任务就是研究怎么通过推广这个“后勤”的概念,让军队对中枢的依赖性增加,从而无法轻易造反。如果科技发展到热武器的话,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就要简单不少。

马军步军水军,当代的三军,不求精通,至少得让那些学员了解。

最后的经典,其实就是文化课,这个课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宣扬忠君思想——这才是成立讲武堂最主要的目的。

对此,陈佑并没有特别的感触。军队总要有一个效忠的对象,与其让军队忠于金钱利益以致于独走,还不如让其忠于某个能代表国家的实体,比如“皇帝”,或者其它什么事物。

他自己的话,大概就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抬起头来,他朝苏凤羽露出笑容:“辛苦了,就按照这个来吧,叫人誊抄一份奏章,然后拿给我。”

“好!”苏凤羽点点头,“若是没什么事情,我就先下去了。”

“嗯。”

将苏凤羽打发走,陈佑重又拿起另外一份文书翻开。

周山书院,汪弘洋也在翻看两份名单。

明年春天可能会开科举。这是山长陈佑得到的消息,消息来源是某位天子近臣,具体内容是官家今日突然谈到去年考中的那些人表现尚可,还感慨今年因为迁都和战事而没能举行科举考试。

现在已经入秋了,如果明年要开科取士的话,近期就该下诏各州县开始发解试。

发解试需要在原籍参加,而周山书院很多学生都是蜀地的,于是书院准备在诏书颁布之前帮助不想回乡的学生落籍在河南府内。最不济也能在周边,总不需要远行千里回到家乡。

汪弘洋眼前的两份名单,一份是需要落籍的学生,另一份是想要回家的学生,还有不少人不在这两份名单上,因为他们并不想参与科举。

反正有山长在,只要努力学习能力足够,被陈佑征辟或者举荐也是一条为官正途。

陈佑,现在也是某些人的背景了。

回乡的那份名单暂且放在一边,汪弘洋拿起要落籍的那份名单。

落籍河南府,不难,但过程比较繁琐,想要抓紧时间迅速完成,还需要借助陈佑的身份。

好在连年战乱,户籍制度的执行不算严格,否则的话,陈佑也没办法一次性帮助这么多人落籍,

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二)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四十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四十九章享乐之心起复消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
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二)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一)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四十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四十九章享乐之心起复消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报仇不怕晚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