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

bookmark

正如范昌祐所言,陈佑的确是准备把他们二人当做心腹来培养。

这两人,一个是从锦官府开试一直跟着书院学习,另一个本就是出身陈府,这一次陈佑被贬官也都跟了过来。若是这样的人都不可信,陈佑还是早点息了种种心思比较好。

翌日卯正二刻,长安城东十里亭,京兆府、军文武,长安万年两县官吏,基本上都到了这里,他们要在这里迎接新任府尹陈佑。

万年令李柯袖手坐在自己的驴车之上,神情冷淡地看着那一众三五成**谈的官员。

他是永兴军撤销之后从外地调来的官员,府衙和两县就他一人是外来的,其余人要么是原永兴军辖下文武,要么是本地大族子弟,同他这个外乡人格格不入。

他现在就指望着陈府尹过来,会不会让他的处境好一点,毕竟府尹想要掌控府境,也得依靠府县官员。相比于那些抱团的本地派和永兴派,显然他这个外乡人更忠心。

打量着那群人,李柯其实对陈佑能否破局,信心也不是很充足。

本地派全都到了,他们大多都是永兴军废置之后才入仕的,因着有朝廷在,这才干抱成一团同永兴派争一争。现在代表朝廷而来的第三方势力,陈佑陈府尹初到,他们不想一上来就同新府尹站到对立面。

陈佑被贬官出来,或许不好对付高启,但在朝中暂无后台的本地派却要容易下手。

而永兴派,有人没到。

一眼能看出没来的就是少尹高启,另外还有京兆府录事参军事梁关山、京兆府兵曹参军事薛盛、长安县丞王猛虎等三人未到。

这是要给新府尹一个下马威啊!【1】

眼看快到辰初,从城内延伸出来的官道上来了两辆马车,打头的一辆马车上插着高少尹的旗子。

见此,便是李柯也不得不下车,同一众官吏一齐迎接高启。

马车很快停下,一个五十多岁的微胖老者在仆役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不等众人行礼,就开口问道:“陈使君到何处了?”

京兆府户曹参军事麦保福叉手道:“回禀高公,暂无陈使君消息。”

他话音刚落,东边官道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就听人高声喊道:“陈使君已至长乐坡!”

长乐坡在浐水之西,距十里亭不到三里,也就是说陈佑很快就要到了。

高启扫视众人,沉声道:“随我迎接陈使君。”

众皆应诺。

站在人群中,李柯突然感觉浑身发冷。

跟在高启后面的那辆马车属于录事参军事梁关山,此时陈府尹即将抵达,而薛盛和王猛虎却还没来。

第一次见面就要掰腕子了么?

不提十里亭这边众官吏,那边陈佑的车队已经到了长乐坡。

长乐坡因为在浐水西边,以前的名字叫做浐阪,后来隋文帝杨坚认为“阪”字中有“反”,嫌这个名字不吉利,就改成了长乐坡。汉更始帝墓就在长乐坡上,也算是一个怀古的去处。

陈佑现在没有心思怀古,刚刚刘河来禀报,说府衙司兵薛盛和长安丞王猛虎仍未出门,十之八九是不会出现在十里亭了。

一个也就算了,便是诈称抱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子上还算过得去。但同时有两个人重病无法出门,尤其是这两个人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府衙县衙,这是打一巴掌还朝脸上吐了口唾沫!

前者虽然有些丢面子,但暂且忍下也没什么。而后者,若陈佑没什么反应,基本上不要想能在京兆府做出什么事情了。

今早出发之前,范昌祐、韩陶朱二人将比对名单分析的结果呈递给了陈佑,结合没拿给他们看的另一沓情报,陈佑对京兆府诸官的了解甚至要超过高启。

说到底,还得在人身上下功夫。

长乐坡很快被抛在身后,十里亭近在眼前。

此时,以高启为首的一干人等袖手立在道左亭前,静静等待陈佑抵达。

前头的骑手越过十里亭,到陈佑所乘马车来到十里亭前时,整支车队一齐停下。

一阵人喊马嘶之后,陈佑掀开障尘,走下马车站定。

他看着站在最前方的高启,高启也看着他。

对视少顷,高启双手抱拳,带领诸官做揖道:“恭迎陈使君!”

在场没有同陈佑平级的,陈佑受了此礼,微微点头以示回礼:“劳烦诸君出城相迎,且去府衙。”

高启收手而立,点头道:“便听陈使君所言。”

他说这话时,有人已经再揖答应下来,有人却是等着他说完再答应,甚至还有那等到一半才想起来的,总之乱成一团。

这等场景,陈佑尽收眼底,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回身坐进马车。

而高启则是待陈佑放下障尘之后,面无表情扫视诸人,之后才上车跟在陈佑后面朝长安城驶去。

一路进了府衙,在正厅按照次序坐下,陈佑笑着看向坐在左首第一位的高启道:“高少尹不为我介绍一下诸官么?”

高启也回以笑脸:“正要如此。”

说着,他指向坐在他下手的两位县令:“这位是长安令韦三桥,而这位则是万年令李柯,这两位皆有强项之名,可谓良吏。”

“不敢当少尹称赞。”“少尹过誉了。”

高启话音刚落,李柯、韦三桥同时开口。

所谓强项令,那是对上级强硬,从前是高启自己,但现在的上级,那就是陈佑了,他们可不想一上来就让陈佑留下坏印象。

两人对视一眼,韦三桥先开口道“我与李县令不过为政以严罢了,当不得少尹夸赞。”

陈佑呵呵笑道:“两位行事某也有所耳闻,确可为良吏。”

说着,他转向高启。

高启笑了笑,介绍完两个县令之后,他从录事参军事梁关山起,从高至低一一介绍来。

待最后一个万年县尉说完,陈佑眸光闪动,好似不知一般问道:“这兵曹参军事何长安县丞可是空缺?若真如此,还需尽快选人补上才是。”

高启就等着这句话呢!

听到陈佑问话,他拱手肃容道:“好叫陈使君知晓,府衙司兵乃是薛盛,长安丞是王猛虎,皆是今日卧病在床,致使无法出迎陈使君。”

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
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七十五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与贼臣不两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