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

纪念馆简介

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20世纪80年代,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南京、上海三地都先后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而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是位于安徽黄山歙县的陶行知纪念馆。

纪念馆最早由崇一学堂改建,这里是陶行知幼年读书的地方,其中陈列着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纪念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设计为仿徽派建筑。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纪念馆设有东西两侧大门,馆名分别由胡耀邦、胡厥文(曾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题写。1997年,陶行知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瞻仰厅。走进厅内,面前是一扇大屏风,有陶行知亲笔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屏风背面是江泽民的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2.6米高的陶行知雕像屹立厅堂中央,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高大形象。厅堂上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正面为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行鎏金大字。

绕过厅堂拾级而上是放映厅,陶行知生平事迹录像在放映厅中循环播放。

向北穿过侧门就进入了展览厅。全馆共分5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在楼下,二、三展厅在楼上。3个展厅分7个时期展示陶行知光辉的一生。还有一个特殊展厅,那就是第四展厅,是陶行知在崇一学堂读书时的宿舍。当年陶行知就是在那间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豪言壮语,现在这个展厅保持着当年的风貌。第五展厅为书画厅,陈设了陶行知的大量书籍、文稿和书画作品等。

陶行知生平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当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勤奋好学的陶行知自幼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向。

1905年,陶行知进入英国教会办的学堂读书,只有14岁的他在宿舍的墙上写下了一行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

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见到学校中的学生都以操着一口熟练的外文为荣,陶行知十分愤慨。为了宣扬中华文化,他与学校里的几个爱国学生一起创办了《金陵光》学报,并担任主笔。此后,陶行知接连在《金陵光》学报上翻译并发表了20多篇文章,每篇都饱含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

1911年暑假,陶行知回到家乡,参加了辛亥革命地方起义,迈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1914年,陶行知以全校总分第一的成绩从金陵大学毕业,并由学校保送,赴美国留学。

1917年,陶行知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在写给妹妹的信中,陶行知这样说道:“我本是一个中国平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渐渐地把我向外国的贵族方向转移,好在我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绝了堤,向着那中国的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陶行知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等职。1919年,“五四”运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陶行知立即投身到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中。

5月7日,南京鸡鸣寺召开全市中等以上学校代表会议,决定通电北平政府,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并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9日,南京各界6000人在小营演武厅召开国耻纪念大会。陶行知在会上发表演说,反对签订巴黎和约,要求取消21条卖国条约,他的演讲激起了会上所有人的爱国热情。

1926年,陶行知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2年,他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以及小先生制。陶行知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他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1937年9月,陶行知得知,美国在一年之中运往日本的军用材料,占日本进口额的54.4%。1938年5月4日,陶行知在洛杉矶5000人大会上疾呼:“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的时候,有54.4万人是美国做帮凶杀死的!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吗?凡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会场上5000人同时起立,表示禁运决心。

这场演讲结束之后,美国码头工人纷纷罢工,拒绝把军火运往日本,这件事最后震惊了美国国会和整个社会。

陶行知还把在加拿大演讲的门票收入和华侨捐款一起寄到香港保卫中国同盟,并委托宋庆龄购买药品,转交给白求恩医疗队,直接支援了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在印度,他拜访了甘地、泰戈尔等知名人士,促进了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支持。这一爱国壮举为抗日救国,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二·九运动后,陶行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并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他先后创办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病逝,终年55岁。临终前,他叮嘱自己的家人,要把遗体运到南京安葬,但要头朝北方,向着延安。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新四军军部旧址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泾县云岭乡。1962年,旧址开始进行修复重建工作,1985年9月,新四军司令部、大会堂、修械所,以及设于大会堂后的辅助陈列同时开放展出。1987年7月,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俱乐部及中共中央东南局三处旧址复原完成。

新四军军部旧址中收藏各类文物资料6200余件。其中重要文物有军长叶挺使用的望远镜,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长征和新四军时期使用的毛毯,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使用过的马袋,还有叶挺送给副参谋长周子昆的怀表。

2001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1990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陵园位于泾县城西郊1.5公里处水西山南麓的桃花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

走进陵园大门,正中间是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周围是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烈士墓。

陵园自1991年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参观瞻仰者140余万人次,李瑞环、吴邦国、李贵鲜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陵园视察,还有千余名新四军老战士及烈士家属、子女等来陵园追悼牺牲的战友和前辈。

1996年,陵园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陵园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这里又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成为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新四军简介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

新四军是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地的红军游击队陆续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军长为叶挺,副军长为项英,张云逸、周子昆分别担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处正、副主任。

新四军下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31万余人,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战略力量。

千古奇冤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强令在长江南北和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做出让步,决定将皖南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驻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教导团和三支队共9000多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由泾县云岭起程北上。1月6日,当部队到达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新四军指战员奋起自卫,英勇抗击,激战7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遭反革命分子杀害,军长叶挺被敌人扣押。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周恩来怀着非常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向国内外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

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

王稼祥纪念园

纪念园简介

王稼祥纪念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十一中校园内的狮子山上。纪念园始建于1986年,当时的国家副主席王震亲自到场,为王稼祥半身铜像揭幕。2001年,王稼祥纪念园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纪念园在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改扩建工程。扩建后,王稼祥纪念园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生平陈列馆、综合馆、藏馆等组成。纪念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由铜像

、浮雕墙组成。

王稼祥生平陈列馆设有6个展厅,分别介绍了王稼祥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中的重大贡献和丰功伟绩。馆内收集并陈列了王稼祥珍贵遗物110余件,重要信件文章130件,照片200余幅。

综合馆设有贵宾室和可容纳80人的影像厅及临时展厅。

王稼祥生平藏馆再现了王稼祥办公室及卧室,珍藏了王稼祥生前藏书共1200余册,及生前使用的各类遗物,前苏联领导人伏洛希洛夫赠给王稼祥的吉姆轿车亦珍藏于此。

关键的一票

1934年10月,在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感觉到,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只是按照苏联的套路来指挥红军作战。他曾气愤地指责道:“像李德这样指挥红军,哪能不打败仗!”同时,他也对当时被排斥的毛泽东产生了怜悯和敬仰之情。

长征开始后,王稼祥与毛泽东同行,毛泽东经常向他讲解自己的军事思想。在交谈的过程中,王稼祥越来越觉得毛泽东所坚持的思想和道路才是正确的。不久,王稼祥找到自己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闻天,提议撤换博古和李德,改由毛泽东领导红军。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张闻天的支持,于是两人又找到周恩来、朱德等人,说出了这个提议,没想到一呼百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1934年12月11日,红一军团2师5团攻占通道县城。次日,中央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主要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李德仍然一味坚持红军主力北上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其实这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他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好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毛泽东当即站出来反对,认为如果继续按原计划前往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只有西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才会有出路。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都支持毛泽东的观点,使毛泽东的建议获得通过。

1934年12月14日,红一军团2师6团攻占贵州黎平。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史称“黎平会议”。经过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的极力争取,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从而彻底否定了李德前往湘西的计划。从此,红军甩开国民党的十几万大军,西进贵州,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会议开始后,博古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做总结,片面强调敌强我弱等客观因素,回避自己在指挥方针上的错误。接着,周恩来做副报告,他勇敢地承担了自己所应负的责任,与博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在张闻天发表讲话后,毛泽东开始发言。他不仅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尖锐批评,更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王稼祥在听完毛泽东的讲话后,更加坚定了支持毛泽东的信念。他旗帜鲜明地表示赞成毛泽东的发言和张闻天的“反报告”,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提议应当由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要求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事后,毛泽东非常感激王稼祥在这次会议上的支持,称之为“关键的一票”。他常对人说:“王稼祥是最早就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

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三人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确定了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为成员的新“三人团”。从此,中国革命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坚定的意志

1933年4月,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遭遇空袭,肠子被炸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他忍着剧痛经历了8个小时的手术。由于恶劣的医疗条件,王稼祥肠子里的弹片未能取出,只好采取保守疗法。

1934年1月,王稼祥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天,他腹部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长征。过雪山草地时,他肠子流脓,甚至爬出蛔虫,但王稼祥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下来。到达陕北后,他因伤情恶化被中央派人秘密送往上海治疗。

1937年夏,王稼祥转赴莫斯科治伤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翌年8月,他回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1944年,他因伤口恶化病倒而无法工作,1946年再度被送到苏联治疗。1947年,王稼祥回国到达东北解放区,任东北局城工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曾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51年回国后,长期担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56年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由于当年的老伤留下了后遗症,王稼祥在工作时腹部总是捂着一个热水袋。

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陵园简介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万平方米。烈士陵园修建于1976年,1981年10月落成并开放。

进入陵园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中间是一条宽阔笔直的主干道,直通陵园正中央的纪念碑。纪念碑南侧的尖谷堆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期间国共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1995年12月,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陵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陵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双堆集战役

双堆集歼灭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也是继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在双堆集地区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

在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圩时,除了邱清泉、李弥兵团被蒋介石派来增援外,还有一支精锐部队被华东野战军阻击在了碾庄圩之外,这就是国民党第12兵团。

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曾赴德国深造。黄维一路追随蒋介石,反共态度十分坚决。蒋介石也视其为心腹,将五大王牌之一的第18军交给黄维指挥。1948年9月,蒋介石命令黄维担任新组成的第12兵团司令官,下辖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

淮海战役初期,黄维兵团奉命驻守豫南。不久,邱清泉及李弥兵团奉命东进救援黄百韬兵团,大本营徐州空虚。权衡之下,蒋介石下令黄维急速向徐州靠近,北上增援。

黄维立即率部从河南确山出发,日夜兼程向东进军。为了牵制黄维的行军速度,给予主力部队足够的时间部署包围圈,中原野战军6纵、9纵、4纵分别在黄维进军沿线布置阻击。

黄维这一路走得很辛苦,除了华野和中野的阻击部队外,还有无数的地方武装不断进行骚扰侵袭,破坏桥梁铁路,使其机械化部队无法快速通过。一路损兵折将之后,直至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灭时,向宿县前进的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阻击在了浍河南岸的南坪集地区,距离徐州尚有100公里。

11月24日,黄维兵团一头扎进了早已布好的“口袋”。黄维发觉形势不妙,立即命令各部向南收缩,准备沿浍河南岸向双堆集、固镇方向前进,先同李延年兵团会合,然后沿津浦路北进。

但为时已晚,当日黄昏,中原野战军全线出击。第1、第2、第3、第6纵队分别从孙町集、五沟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东突击;第11纵队从靳县由东向西突击,第4、第9纵队从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击。至25日晨,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的地区内。

陷入包围的黄维惊恐万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走上黄百韬的覆辙。11月26日,国民党军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刚刚到达双堆集附近,黄维就派人把他请到兵团部。

廖运周到达兵团部后,竟主动向黄维请缨,愿做突围的先头部队。这让黄维既诧异又激动,他暗自发誓,如果逃过此劫,一定保这位廖师长飞黄腾达。

廖运周果然没有让兵团司令“失望”,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动给黄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27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弥漫天地,能见度极差。廖运周率领110师5000余人借着浓雾的掩护开始了突围。早在前一天的作战会议上,廖运周就曾向黄维建议,应该趁解放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彻底合拢,利用伏击队伍之间的空隙大胆穿插出去。这个看似胆大妄为的主意获得了黄维的支持,这个时候,除了相信那一丝虚无缥缈的运气外,还能怎么样呢?

不得不说,廖运周和他的110师真的受到了幸运的眷顾,顺利地从一处缺口走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按照约定,廖运周立即通过无线发报机向黄维报告了突围成功的消息和突围路线。黄维喜出望外,急忙传令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向廖运周指出的路线靠拢。

可是,黄维万万想不到的是,毫无防备的部队遭到了解放军猛烈的袭击。密集的炮火很快使部队乱成一团,在混乱中如无头苍蝇般撞来撞去。突如其来的袭击让黄维呆若木鸡,他实在想不清楚,为什么廖运周就能一枪未放地走出包围圈,而自己却遭到了如此猛烈的阻击?

原来,黄埔毕业的廖运周自1928年起,就接受中共党组织的领导秘密从事地下兵运工作。1937年,廖运周所在的部队开赴河南焦作,与豫北管区合并成师,当时的豫北管区的司令官张轸,北伐时曾是以程潜为军长、林伯渠为党代表的第6军的一名师长,因此政治立场是反蒋的。廖运周迅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在这个部队隐蔽精干,发展势力,掌握兵权。”自那时起,共产党员廖运周一直隐蔽在110师,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和师长等职。这一漫长的潜伏过程是艰辛和危险的。而110师的官兵在廖运周的影响下,早已不愿为蒋介石卖命。来到双堆集后,廖运周迅速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联手演了一出好戏。

黄维被这场欺骗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经过一番激战后,负责先期突围的4个师损兵折将,丢下大批尸体狼狈地退回了双堆集。第一次突围失败了。

28日,不甘心的黄维再次组织起大

规模的突围冲锋。这次黄维下了血本,将王牌18军调到了前面,以3000名装备精良的死硬分子为先锋,嚎叫着向解放军的阵地发起一波波的猛烈进攻。这种盲目的自杀式冲锋持续了两天,黄维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试了一遍。撞得头破血流之后,黄维终于死了心,将部队收缩至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约13里,南北约10里的狭小地域内。

既然突围无望,黄维重新调整了部署,固守待援。剩下的时间,就是接连不断地向蒋委员长拍发求救电报了。

蒋介石知道黄维兵团被包围后,不由得焦头烂额。他手上仅余的部队别说前往救援,恐怕一个照面就会被解放军消灭,连塞牙缝都不够。蒋委员长只好画了一张又一张的大饼,为包围圈内的黄维充饥。他派飞机向双堆集洒下了漫天的“嘉慰令”,实在是令黄维哭笑不得,心里暗暗痛骂之余,嘴里还要感谢委员长的信任和嘉奖。

双堆集内一片愁云惨雾,粮草供给早就断了。国民党士兵把双堆集内活着的东西全部抓来果腹。百姓的鸡鸭猫狗吃光了,士兵们杀军队的骡马吃。包围圈内的东西都被士兵烧光了,就连蒋介石空投的弹药都被散扔在地上。因为争抢粮食而发生的火拼,每天都在上演着。凛冽的寒风中,国民党伤员的呻吟声格外刺耳,一个寒夜过后,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再也见不到清晨的太阳。

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解放军一面加固阵地,增强防御,一面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同时,中野及华野领导也数次对黄维劝降,无奈黄维拒不投降,扬言甘愿为“党国尽忠”。

1948年12月5日,刘伯承司令员、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联名为全歼黄维兵团向各纵队颁发了总攻命令。

6日16时30分,中原野战军全线发起攻击。由第4、第9、第11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特纵炮兵主力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的东集团,由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及炮兵一部编成的西集团,由第6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编成的南集团,同时对当面之黄维兵团各军发起突击,战斗空前激烈。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7天7夜,至13日,中野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东西不过1.5公里的狭长地域。刘伯承、陈毅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是黄维仍然负隅顽抗,拒绝放下武器。为迅速解决战斗,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再次调整部署,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作战。当日晚,解放军发起总攻。至15日黄昏,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讽刺的是,一直叫喊着为“党国尽忠”的黄维并没有随着兵团的灭亡而奋战到底,而是混入了俘虏中,隐姓埋名,企图蒙混过关,但终被解放军识破。一番苦费心机,不过是徒增羞辱罢了。

双堆集一战,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4个军11个师,共10万余人,其中俘虏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4.6万余人,毙伤4.6万余人,起义5500余人,投诚3300人。缴获各种火炮870门、坦克15辆、汽车300余辆,及其他大批武器弹药等。

安徽省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中段,占地面积约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2001年,安徽省博物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解放初期,合肥先后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在芜湖成立了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1953年4月23日,“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在合并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

1954年8月,建筑面积达1158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陈毅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馆藏文物

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库房占地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一级藏品135件。

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形体高大,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后母戊大鼎。

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珍贵标准器物。

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

铁画历史

在安徽省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铁画精品,除了梁在邦的《芦蟹图》以外,还有清朝汤鹏的草书铁字联。

铁画,也称铁花,是安徽芜湖著名传统工艺美术品,相传是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并享誉四海。铁画的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并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到1960年,铁画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

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简介

金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陵园始建于1964年,占地26.9万平方米,园内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纪念堂、红军将军墓园、金寨县红军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物。

1964年,刘伯承亲自为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题词“燎原星火”。1982年邓小平亲笔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名。1994年江泽民亲笔为革命烈士陵园题名“金寨县烈士纪念馆”。

2005年,金寨革命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金寨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七县二区的结合部,原名“立煌县”,1947年改称“金寨县”。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金寨的进步青年蒋光慈、王明、袁汉铭、詹谷堂等人相继入党,并于1924年秋建立了地方党组织。大革命中,金寨党组织发动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1929年5月,金寨爆发了商南起义,同年11月又爆发了六霍起义。此后,红军第32师、33师分别成立,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逐渐创建起来。

1930年春天,中共中央为统一领导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区,郭述申担任特区书记。三地武装合编为红1军,许继慎担任军长、徐向前担任副军长。同年6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在金寨成立,甘元景任主席。至此,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百万的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

1931年1月,红1军与蔡申熙率领的红15军合编为红4军。4月,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等来鄂豫皖苏区,先后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会和鄂豫皖省委、省苏维埃政府。

1930年冬至1932年夏,红军在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于1931年10月在麻埠创建了以旷继勋为军长的红25军。11月,红25军又与红4军组成了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

金寨先后建立了豫东南、皖西北两个区和六安、霍邱、五星、赤城、赤南五个县的各级苏维埃政权,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在艰难的环境里,红军又分别组建了红27军、红28军和1、2、3路游击师。红25军、28军两次合编也都发生在金寨。

1934年11月,合编后的红25军由中央派来程子华率领北上抗日。1935年至1937年,高敬亭率领的红28军和地方武装在此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抗日战争时期,金寨儿女响应征召,踊跃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新四军驻皖机关和中共立煌中心县委、皖西省委均设此,由彭康、郑位三负责,与迁驻这里的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及第五战区21集团军国民党右派势力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领导了以金家寨为中心的边区抗日救亡运动。其间,新四军叶挺、张云逸等曾来此视察工作。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中原局领导同志多次转战于此,领导军民共同战斗,迎来了全国解放的胜利。

在数十年的革命疾风暴雨中,金寨县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用生命和鲜血支援了革命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已追认的革命烈士有1万余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健在的县籍老红军有700余人。1955年至1965年被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因此,金寨县被誉称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本章完)

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徽省_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安徽省_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徽省_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河南省_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河南省_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河南省_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徽省_陶行知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江西省_方志敏纪念馆河南省_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安徽省_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江西省_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