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十答结束!
整个会场,寂静无声。
吕志翔与靳长歌相互看着对方,双眼眯起,仿佛爆发出“磁啦啦”的火花。
刚才俩人激烈争斗的情景,的确是给了观众很大的震撼。
但是更多的还是激动与兴奋,让很多人直呼过瘾。
这次,他们看吕志翔的目光,也郑重了些。
不管怎么说,前者确实是有本事儿!
一会儿后。
吕志翔问道:“刚才我说了《红楼梦》,不知你有什么见解?”
靳长歌摆了摆手,“见解谈不上,想法倒是有一些!”
“愿闻其详!”
众人的双眼也都落在了靳长歌身上。
将书合起来,靳长歌明白,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该拿出点东西来了。
“小....加油!”
台下。
一边的夏雪鼓着小嘴,伸出白皙的胳膊加油鼓劲道。
靳长歌冲前者微微一笑,然后偏过头说道:
“其实要说哪本书是中国人一定要看的,答案十有八九是《红楼梦》。要说哪本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大多数人选的也是《红楼梦》。有人说,读起来太晦涩,太难了,而且太绕口,有些理不清头绪,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你读不下去,极有可能是选的版本不合适。”
“版本不合适?”
对面的吕志翔撇撇嘴,并没有开口反驳,说道:“继续!”
靳长歌拿起手中的书,看着台下的众人,朗声说道:
“白先勇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也是他的文学圣经,有探索不完的密码。这位“中国小说第一人”,觉得最适合大众看的版本,是他教了20多年《红楼梦》一直在用的“程乙本”。这是乾隆年间,由程伟元和高鹗编辑整理的120回印刷版,受到钱钟书和林语堂等大家的一生推崇......”
“停停停停!”
就在这时,吕志翔突然叫停,然后他皱着眉头,问道:“程乙本?”
被突然打断,靳长歌也有些莫名其妙,“怎么了?”
“你刚才说的“程乙本”是什么?”
吕志翔再次发问道。
“《红楼梦》的改编版?你没听说过?”
“没。”
吕志翔有些茫然的摇了摇头,“这是什么改编本,我怎么没听说过?”
靳长歌看前者的神色不似作伪,此时他心里也有些疑惑,难不成是因为世界规则改变的缘故?
想到这儿时,靳长歌嘴角也掀起来了。
“你真没听过啊?”
话一出口,顿时将很多观众逗乐了!
“哎哟我擦,老靳又来这一招!”
“没完了!”
“你看着吧?老靳这句话一出口,绝对就是已经拿捏住了对方命脉!”
“我已经感觉到老靳已经将坑挖好了,就等着他跳呢!”
“我也有这种感觉!”
“我现在感觉心惊肉跳的!”
“.......”
看着沉下脸来的吕志翔,靳长歌也不卖关子了,乐呵呵说道:
“这个“程乙本”,其实是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当代善本。《红楼梦》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主要归功于曹雪芹的文字艺术。而市面上流传的版本中,最能体现其文字艺术,符合作者原意的,就属“程乙本”了。比如在次要人物榜上,尤三姐独树一帜,刚烈性格大放异彩。第65回中,好色的贾珍欲勾引三姐,贾琏在一旁怂恿,却被三姐将两人指斥痛骂一场。
其他版本写的是:
“尤老娘和二姐刻意离开,“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小丫头子们看不过,也都躲了出去,凭他两个自在取乐,不知作些什么勾当。”
假若按这个写法,尤三姐就是淫.荡而不是刚烈了。
而“程乙本”是:
“那三姐儿虽向来也和贾珍偶有戏言,但不似他姐姐那样随和儿,所以贾珍虽有垂涎之意,却也不肯造次了,致讨没趣。”
如此铺垫,三姐痛骂贾珍、贾琏才说得通,也最符合作者创作的原意。”
.......
与此同时,“红学会”此时已经炸开了锅。
“怎么可能?”
“这个“程乙本”是什么?”
“我怎么没听说过?”
“不会是他乱编的吧?”
“不像,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而且听他这么一说,还是有点道理的!”
“那我们怎么不知道?”
“不应该啊?”
“怎么可能一个外行人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等等,我有些懵!”
“我也懵!”
“.......”
台上。
靳长歌看着脸色快速变幻的吕志翔,依旧笑眯眯说着:
“再比如,第77回“俏丫鬟抱屈风流”写晴雯之死,临终前宝玉到晴雯家探望,目睹悲惨处境,心生无限怜惜,可其他版本突然接上这么一段:
“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有暗贬晴雯之意,语调十分突兀。“程乙本”没有这一段,只接到:
“宝玉看着,眼中泪直流下来,连自己的身子都不知为何物了……”
“我为什么说“程乙本”适合大众阅读,因为在《红楼梦》这座伟大的“文学博物馆”中,生活背景、语言词汇各方面都有它的特点,一般读者不容易读懂。而这个版本就由古文大家启功注释本为底本,配以诗词翻译,进行现代诠释,更通俗易懂。校记也博采众长,参校脂评庚辰本、程甲本等七种重要版本,在每回处详细写下,感受不同版本遣词造句的精妙。”
说到这儿时,靳长歌突然问道:“你知道“程甲本”吧?”
吕志翔不自觉点了点头,“知道。”
靳长歌知道他说得这个信息对一辈子研究“红学”的人来说,会有多么的震撼,因为这种人,与其说“研究”,“不如说是“痴狂”。
然后他继续说道:
“而说起程甲本,得先提到程伟元。这个苏州人饱读诗书,然而科场失意,一生未仕。他之所以留名后世,完全和他潜心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有关。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最终他邀请友人高鹗和他一起编辑出版了后世称为“程甲本”《红楼梦》。
程甲本《红楼梦》由程伟元个人出资摆印,印量极为有限,所以传世至今的程甲本极为稀见,一般人难于窥其真容。目前已知公藏和公开出现的程甲本只有五套。据了解,此番再现的一百二十回程甲本,在此前的公私收藏著录中均未曾出现。”
在程伟元的序言中他自叙:“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很多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什么“程甲本”“程乙本”的,都是什么东西啊!
只有文学界的很多前辈,才明白靳长歌说得那番话的意义,准确说是对研究“红学”的人有多大的意义。
就算是说一场地震也不为过!
靳长歌瞥了瞥吕志翔,说道:
“提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总离不开三个地方:江宁织造府、崇文门外的蒜市口以及北京西郊的香山。在这三地的流转中,曹雪芹体味了由富入贫的变换,尝尽了族人离散的凄凉,更有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悲痛,最终道出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慨叹。也正是这样深刻的体味,使《红楼梦》成为了我国最具文艺气息的“炫富指南”,独领风骚。”
“曹雪芹少年时生活在南京,从他的曾祖父、到祖父、父亲、伯父,三代四人主持江宁织造府,前后61年。曹雪芹是一位文学大家,在《红楼梦》中,南京饮食及其饮食文化也有所表现,可以说是浓浓的南京味儿。”明清小说研究学者、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副教授黄强曾深入研究过《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据他介绍,《红楼梦》中的菜肴以昂贵出名,体现出钟鸣鼎食之家“南京菜系中呈现走两极的趋向。贵族生活的菜肴奢靡,平民生活的菜肴则朴实,更贴近寻常人家的南京菜以朴实、家常、实惠为特色。《红楼梦》第42回刘姥姥逛大观园,就曾提及南京的特色菜——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干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
芦蒿在南京菜中属上品,《红楼梦》第62回有曰:“晴雯姐姐要吃蒿子杆儿……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同时提到探春和宝钗要“油盐炒枸杞菜儿”。
“南京人喜欢吃鸭子,南京有鸭都之称,所谓无鸭不成宴,而南京盐水鸭的口味在明代就已经成型,迄今也有600年历史。《红楼梦》第62回柳嫂子送给芳官一个食盒,里面有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一大碗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清蒸鸭子做法将鸭子宰杀,洗净、切块,用盐、酒酿汁拌腌片刻,并颠翻揉捏,使调料入味。然后把鸭块皮肉向上放在大汤碗里,上摆葱段、姜片,入笼蒸之。南京人喜欢吃酒酿,有酒酿元宵、赤豆酒酿等小吃、甜品。以酒酿蒸鸭子,也是当时风味......”
油盐炒枸杞菜儿?
鸭子?
众人听得有些发愣!
吕志翔听得也有些发愣!
这什么跟什么嘛!
不是在说“程甲本”“程乙本”么?
这怎么突然就扯到吃食上来了?
最后还是吕志翔忍不住出声打断了正讲得激动的靳长歌,
“那什么....你说的那个“程乙本”在哪里?”
靳长歌摊摊手掌,翻白眼道:
“我怎么知道?”
吕志翔:“.......”
众人:“........”
你丫说话有谱没谱啊!
你不知道,那你说了大半天?
而后吕志翔也顾不得什么比试了,直接丢下一句“我认输”,然后就下台快速的向外面有跑去!
看着那消失的人影,所有人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