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门生

bookmark

裴矩早就准备好的树种是桃树和李树,很有象征意义。

再加上陛下亲笔题写的牌匾,李荩忱在龙门书院晃了一圈,就会直接让龙门书院天下扬名。

本来龙门书院就被标榜为新时代的太学,陛下又如此鼎力支持,更是会让很多原本还在犹豫的人果断地选择此处。太学是什么,从太学里出来的学生,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啊!

李荩忱对此也只能说,裴矩这也算是把名人效应运用的炉火纯青,和李荩忱当时专门请徐陵坐镇成都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好歹徐陵徐陵在成都书院还是正儿八经上课的,而裴矩这么搞,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不过龙门书院本来就是李荩忱规划之中的大汉最高学府,所以为龙门书院免费做做宣传,李荩忱并不介意,只要裴矩不让自己失望就好了。

一名名龙门书院的孩子已经翘首以待,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见到李荩忱就已经是此生的荣幸,此时更是脸上难掩激动的神情。

李荩忱看着这些孩子,心情自然也是大好。

这些孩子在书院之中学习,从小接受的就是大汉的新式教育和新式思想,可以说他们是世家豪门等等制度最坚定的反对者。现在李荩忱所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已经雌伏在自己麾下的世家们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搞事情,毕竟李荩忱现在都已经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可以一直看着这些家伙,可想而知,等到自己年迈或者千古之后,这些家伙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书院之中的孩子们也就成长起来,他们将会成为大汉锐意进取、砥砺改革的新一代人。而且算算时间,李荩忱很清楚这一代人都会有谁,历史上唐初一手缔造贞观之治的群臣们,这个时候应该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些孩子之中,有没有魏征、杜如晦?

至少长孙无忌的名字,李荩忱记得之前好像在蒙学的名单之中看到过,只不过现在长孙无忌也不过就只有五六岁罢了,因为是长孙晟的儿子,所以在外也受到特殊的照顾,不然的话以其鲜卑子弟的身份,似乎很难进入蒙学。

从年龄来算的话,此时魏征和杜如晦等人也应该到了入学的年纪,只是不知道在不在这周围的人群之中有没有他们的踪影。

时至今日,李荩忱已经不再把大汉的未来或者说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寄托在对某个历史上名臣将相的搜寻上。整个时代的背景都已经改变,真正有才能的人会自己脱颖而出,不需要李荩忱的刻意扶持,比如李渊和张须陀这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即使是李荩忱没有刻意安排,甚至还有所压制,也改变不了他们依旧是人中翘楚的事实。

相比之下,李荩忱更加上心的,实际上还是其余的那些原本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甚至有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人。他们经过大汉书院的培养,谁能知道不会成为下一个名臣名相,为大汉之栋梁?毕竟时代变了,思想也变了,历史上有赫赫威名的人不见得就能够顺应新的思想,而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保不齐在抓住机会之后就能够展露出来自己的才能,一飞冲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固然不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会有大量的金子被掩埋在地下,等到他们发光的时候,或许已经用不到他们了,或者他们本身也都已经垂垂老矣,发光又有什么用?可不是人人都有精力能够成为姜太公。

李荩忱亲手在书院内部中心大道的尽头植下一棵树,看着在风中甚至微微晃动的小树苗,李荩忱长长呼了一口气。希望这书院的孩子们也会和这些小树苗一样,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齐齐背诵《诗经》中的诗词,琅琅声音在龙门书院之中回响,又盘旋直上云霄。

在第二天出版的《洛阳日报》中,一名从现场返回的记者这样写道:

“当孩子们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放下手头上的活计,听着孩子们的声音。声音是那么的清脆和动听,以至于我们甚至都忘了记录。最后陛下带着孩子们又齐齐背诵了《诗经》中的《无衣》一篇,只不过这首诗一向的肃杀在孩子们的声音中显得那么的从容和壮阔,我们从中感受到最多的,并不是将士们生死与共的勇敢,而是一群年轻人、一群未来可能的栋梁们并肩向前进的斗志。我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到底懂不懂这首诗表达什么意思,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应该都懂,自己要做什么。”

————————-

李荩忱端坐在大殿上,左手边的户部尚书陈叔慎、礼部尚书江总、刑部尚书沈君高等人和右手边的乐昌、尉迟炽繁还有昨天从河内赶回来的萧湘相互对视。

要讨论的事情实际上很简单,内府现在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朝廷不可能放任内府继续如此发展。

内府按照原本的计划在各个方向上按部就班的前进,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内部旗号不能再这么保持一致了,尤其是书院还有医院等等,而今发展的很快,可是他们在行事的时候都是统一打着内府的旗号,这本来就不方便管理,而且也很容易出现误会。

远的不说,单单是两天前,内府书院这边派了一批人前去户部接受拨款,紧接着又是医院这边,也派了一批人,然后慈善堂之类的内府大小部门依次前来,让户部顿时好一顿焦头烂额,最后就连陈叔慎自己都不清楚内府到底拿走了多少钱,有多少人是打着内府本身的旗号,又有多少人是具体到了各个部门,最后陈叔慎一气之下也只能把内府的人拒之门外。

结果这一下子轮到内府不愿意了。

这一次朝廷北伐,内府出人出力,有很多多余的人手都被六部借调——这也是六部和内府之间虽然互相看着不顺眼,但是有没有办法真的撕破脸皮的原因之一。用着人家的人,结果还找人家的茬,未免有些不厚道。

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六十三章 介绍第一四九六章 留鸣,留名第一四五零章 出卖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于郎,今日汉将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后门的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滩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一五四五章 没有火药的火枪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九十六章 请赐字第七百八十八章 乌云卷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里第六百六十二章 风卷衣袍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一百七十六章 泼墨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虑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十七章 弱点第一三七二章 朕给过机会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八百二十三章 骗人的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胁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萧家的使者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东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九百七十一章 两线作战第九百六十七章 乐昌的请求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废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断沔水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二二六二章 斩断后路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谁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静的清晨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处仍在河东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顺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个好机会第一三二一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五十六章 大营(加第一更)
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六十三章 介绍第一四九六章 留鸣,留名第一四五零章 出卖第五百三十六章 铁骑卷尘来第二一零五章 宽心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于郎,今日汉将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后门的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滩第一九九五章 独孤永业会怀疑的第一六三八章 丢掉的要拿回来第一五四五章 没有火药的火枪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总是短第九十六章 请赐字第七百八十八章 乌云卷地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四百八十章 援军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里第六百六十二章 风卷衣袍第一一六六章 童谣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一百七十六章 泼墨第九十一章 陈叔陵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八三五章 后勤保障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七三六章 杀人先诛心第九百三十四章 来自荆州的试探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虑吕梁之战——隋唐盛世的滥觞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十七章 弱点第一三七二章 朕给过机会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简单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烦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八百二十三章 骗人的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欢喜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胁第七百二十一章 牵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萧家的使者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八一三章 开窍的薛延陀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东第七百六十五章 牵扯利益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为汉土第一二零五章 隔墙有耳第九百七十一章 两线作战第九百六十七章 乐昌的请求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个聪明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废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断沔水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营第二二六二章 斩断后路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谁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静的清晨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击战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一八四一章 军议不是儿戏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三五九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第一三五九章 变得真快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职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阵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将才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处仍在河东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顺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个好机会第一三二一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五十六章 大营(加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