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

“臣熊廷弼,拜见太孙殿下。”

“学生朱由栋,拜见熊先生。”

正月初七的下午,朱由栋在慈庆宫专门设置的学堂里,见到了他的第四位老师,熊廷弼。

昨天的课程,是两个老先生讲《论语》和《孟子》。照理说,吕坤、沈鲤都是万历三大贤之一,乃是这个时代一顶一的大儒,来教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惜的是,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这个灵魂,来自一个经过民国、共和国诸多大家,对儒家经典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所以,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朱由栋对儒家经典并不太熟悉。但是在一些比较有名的名言,诸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名句上。朱由栋阐述出来的观点,直让两位老先生耳目一新。

结果昨天下午的课上下来,两位老先生的感觉就是:托大了。太孙殿下极为聪慧,果然不愧是苍龙托生。看来回去了得认真备课,下次一定要让太孙知道我们的厉害!

到了第二天下午,先是状元郎张以诚来教书画。

穿越前的朱由栋是外科医生,是要学局部解剖学的,所以这素描功底是有的。因此,张以诚简单的试了试朱由栋的根底后,也是大为惊叹——看来今天的备课真的过于简单了。

书画之道,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乃是旁枝末节。特别是前面有宋徽宗这样的艺术天才做示范。因此,明代的皇室教育,对书画并不看重:写出来的字不难看就行。所以,张以诚的课程时间相对其他七位老师而言是最短的。

到了未时两刻,熊廷弼自带一股强大的气场登场了。

“殿下,按照沈阁老的安排,由臣为殿下讲解大明律。不过这部律法,篇幅宏大,涉及到内容浩如烟海。臣以为,殿下作为国之储君,不需要全部学习,只需要明白其中的部分就可以了。”

“学生听从先生之命,只是熊先生觉得,学生应该从那方面学起呢?”

“臣以为,殿下当先学《户律》。这事关我大明国家的财税,百姓的安居,户口的繁衍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是紧要不过。”

“先生言之有理,学生谨受命。”

“好,殿下,嗯,还有你们几个。”随意的朝着张世泽、李纯忠、王承恩甩甩袖子,熊廷弼就目光炯炯的对着朱由栋提出了问题:“敢问殿下,我大明朝廷每年收入数百万两白银,数千万石粮食。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啊?”

“回先生的话,学生以为,这些都是民脂民膏,都是百姓从土地、工坊里辛苦劳作得来的。”

“殿下真是仁德之人,很好!臣也听说了殿下昔日和陈矩的问对,那么殿下当然该知道,这笔钱粮虽然看起来数字不小,但对于我幅员两京十三省的大明来说,还有多有不足的。”

“是的先生,学生明白。”

“那么殿下可否知道,国家是这点收入,而百姓们缴纳的,比这点收入要多多少呢?”

“回先生的话,学生妄自揣测,百姓实际缴纳的,大约是国家收入的三到五倍吧。”

“……嘶~~~殿下,真是生而知之者啊。那么殿下觉得,这多征收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

“这个嘛,学生觉得,流失的税收大概分三类。第一,路途的损耗。我大明虽然在万历九年开始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的实物税改为白银进行征收。但是实物税实行了这么多年,哪里是完全能够消除得了的。而只要是征收实物,这转运过程中的损耗就是难免的。”

“嗯,太孙能够看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臣以前在地方上做推官,也确实看到了这样的损耗。但实话讲,由于一条鞭法的大力推行,我大明实物税的比例已经很小了,所以,这点损耗不算大。”

“是的,先生。接下来学生说说第二点,加派。由于一条鞭法简化了税种,使得地方上的收入变得清晰,各级官员再想在田赋上上下其手就变得极其困难,所以为了各自官府办事方便,他们就想出了各种名目的加征。这里面,加征额度最大的便是火耗!”

“好!殿下果然是生而知之者!殿下要知道的是,我大明明面上规定的征银火耗大约是百一二,但实际上各级地方官府加在百姓身上的,大约是百十,做得过分的,甚至到了百二十!”

“啊?!”

发出这一声惊叹的,当然不是朱由栋,而是坐在旁边的张世泽。

这位历史本位面上殉国的大明末代英国公,这会儿才只有六岁。虽说生于顶级勋贵之家,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事情。但咋然听到熊廷弼和朱由栋用如此淡然的语气谈论各级官府如此加征。现在的这位英国公世子还是忍不住发出了惊呼。

很是随意的瞅了一眼张世泽,熊廷弼根本没有解释的兴趣:“请太孙接着说第三条。”

“是,学生以为,导致百姓实际税赋比国家收入大得多的原因之三,便是我大明自立国以来,从来就没有一个单一的,可以全权负责税赋,类似前宋三司使那样的部门。户部收取田赋自然不必说,便是吏部、兵部、礼部、工部甚至刑部,都可以对百姓征收各种税赋。这就导致各个部门难以协作不说,而且相互扯皮。导致我大明的税收机构臃肿而效率低下,并且税种极为繁多。百姓难以分辨清楚,并且难于应付。”

“啪啪啪~~”熊廷弼在大笑声中很是用力的鼓起了掌:“哈哈哈哈~~天佑我大明啊!太孙殿下今年不过四岁,就能够看到如此深刻的层面,臣实在是叹服不已!不过殿下还忘了说第四点。”

“呃……先生要说的,学生大概猜到了。不过孤是太孙啊。”

“啊?也是也是。接下来的第四点臣也不说了。”

第四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大明朝到现在已经烂到不行的吏治和大面积、全方位的官员腐败了!只是这个话,朱由栋身为皇太孙怎么能说出来呢?

————————————————————————————————————————————————

下一章是分析大明的财政问题,当然,本书是小说而不是学术专著,不会讲得太深入。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黄仁宇先生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每个作者喜欢写的切入点不同,很多写明穿的同行都喜欢讲政争、智斗。但是我的老书友应该能知道,我喜欢从人、钱、粮三个最基础的东西入手。所以,不得不花点章节写一些纯理论的东西。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书友,直接跳过下章就好。

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六五六章 郑芝龙的奋战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错吧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机已现(二)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六四九章 政委们的威力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遗忘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六四一章 皇长子的婚事第二六零章 大坂的夏之阵(六)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二五八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势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五三八章 所谓民意反噬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发展(二)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八零四章 最后的王对王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总督第三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一)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报布局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四零零章 王师登陆仁川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三三二章 大明准备反击(三)
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六五六章 郑芝龙的奋战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错吧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机已现(二)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六四九章 政委们的威力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遗忘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六四一章 皇长子的婚事第二六零章 大坂的夏之阵(六)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二五八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势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五三八章 所谓民意反噬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发展(二)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八零四章 最后的王对王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总督第三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一)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报布局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四零零章 王师登陆仁川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三三二章 大明准备反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