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国事

天渊国的早朝并非前朝那种没日没夜雷打不动的进行,这倒不是武皇太过疲懒的缘故。

一方面是自设六部之后很多事并不是非要呈奏到武皇才能解决,一些寻常事务一般六部自己就可以消化解决。

即便是不能解决得上面还有个凡事事必躬亲的太师以及文华阁和武泰阁两个一文一武的中枢阁老去商议,而武皇也并非那种一人独断朝纲的帝皇,如此一来既为自己也为群臣省了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天渊还增设了专门负责为武皇负责监督群臣的监察院,而监察院的御史虽然只有区区六品官职,但上可监察皇亲国戚下可监察群臣百姓,如此一来上不上早朝其实意义并不是太大。

如果仅仅因为这些或许还不足矣推翻以往旧朝得惯例,但几乎这天渊国都知道,如今的天渊建国极为特殊。

纵观整个大陆五大皇朝,有修士与皇朝相辅相成从而荣辱与共的,比如大阳王朝。也有世俗王朝不过是山上修士的一座傀儡王朝而已,并不起半分作用的黎国。

抛开深处大漠向来神秘的大明不谈,武唐和天渊都是那种王朝一家独大,其它俯首称臣的局面。

武唐王朝原本只是叫唐朝,当时几乎可以算的上是独霸天下的盛世王朝了,但因为王朝之中两大宗门长久以来一直与唐朝摩擦不断,

后来愈演愈烈,以至于最后两大宗门齐齐出手打算倾覆当时的唐朝,那个时候的唐朝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几乎已经到了覆灭的地步。

就在那个时候,忽然有一武姓女子横空出世,最终不知用了什么办法遏制住了当时如日中天的两大宗门,最终又经过长达十年之久最终将两大宗门彻底铲平,挽留唐国于生死边缘。

后来当时孱弱的唐王竟然将皇帝之位转让给了这位女子,而那位女子则推说之是暂领皇帝之位,等后世唐王子孙有贤德之人之后还会将皇帝之位传于唐王子孙,如此一来国号就未改了。

于是未了区别于之前的唐朝,也算是为了帝皇心思,后来的唐朝就在国号之前加了那个女子的姓氏,也就是如今的武唐皇朝。

谁也不知道当时那个女子是如何遏制住那两大高手丛生的宗门的,谁也不知晓当时本就都是凡夫俗子的武唐大军如何就能几乎在一夜之间强盛起来最终和那些个山上之人分庭抗拒的。

有传言那位女子其实是天神下凡,也有传言说那位女子其实是那两大宗门最终把持话语之人,而之前的对抗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总之是什么传言都有。

不论如何传言,总之这位女子皇帝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一代传奇人物,这谁也无法否认。但关于这位女子似乎从未传言过她的武道修为有多高,也从未听说她曾经出过手。

但是武唐国这些年似乎再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武道宗门再敢于露头,几乎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如此可见这位女子帝王绝对不是一般人。

到了天渊国这里对于修行之人的态度就有些暧昧了一些,既不是那种一杆子打死也并非那种任由其蓬勃发展。

武皇出身于江湖之中,所以他并不反对修行之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很多时间除了放在朝政之上之外还有很多放在了自身的武道修为之上。

其实整个天渊最大的修行势力永远都是天渊朝堂。论一国高手朝堂之上几乎占了大半,而论武道资源几乎全都把持于手,但是却又用的是世俗王朝统治的规矩,所以说天渊和其它王朝都不相同。

纵观整个大陆,也唯有天渊这个王朝是用着世俗的规矩去管控修行之人,而修行之人又融入世俗,这不得不说非常另类。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天渊朝堂的很多规矩举措虽然和世俗王朝很相似却又有差别。世俗王朝很多举措实现不了的,拥有修为的天渊武皇等人可以实现,比如这早朝和一些个议会,另外还有一些措施的实施都有很多的办法去实现。

除了早朝不必每天都正常开设之外,另外最近的一个体现便是这天渊如今正在展开的科考。

无论是这预防科考作弊还是查看考生是否确有其才都一定程度上用到了只有修行界才有的手段。

利用矩阵去问心,探查读书人自身文脉气运,这些本就是只有修行界才懂得的法门。

朝钟响过之后便有一太监高呼上朝,之后便看到群臣开始急急登玉阶而上。

这些个群臣之中自然不会有三阁阁老和太师这样的官场巨擘,而六部尚书平时则不会会和群臣一起拾阶而上,不过今天比较特殊,所以他们也跟着走了这么一遭。

玉阶之上泾渭分明,最前头自然是官补子最大的六部尚书,监察院御史,国子监祭酒等几人,再后面则是一些侍郎之职,依次往后。

今日朝会比较特殊,按律各个衙门的主事,员外郎等等甚至是七品小官也必须参与,如此一来玉阶之上倒是分外热闹。

太极殿之中自然站不下如此多的官员,这样一来那些个五品之下的官员势必是站在太极殿之外的。

其实就算不是今日,这些个五品以下的官员,除非是一些身份比较特殊或者是明显未来可期的官员或许可以进入太极殿之中,其余那些个无法更近一步的小官们可能终身都无法入殿,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在群臣未到太极殿之前三阁阁老就已经率先入殿,而太师徐博温则没有入殿反而开始出殿站于殿前。这个时候群臣已经走上玉阶,而徐博温则是往侧面走了几步示意群臣入内。

见到这一幕群臣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每次科考之时这位天渊太师都是这么一出,在群臣早朝之时他则会于下面对那些个即将殿试的贡士们来一场问心之局,这是武皇授予他的特权,故此不需要早朝面圣。

事实上武皇对于这位太师的特权可不是这么一点半点,总之这位太师与武皇的关系绝对不仅仅是一般的君臣关系,这一点只要是天渊官场上的人没有一个不清楚的。

所以无人会在武皇哪里去说这位太师的坏话,更不可能去告他什么僭越之举。

一方面是武皇的绝对信任,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这徐太师实实在在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不同于杨王,对于杨王那类人来说不屑也不会去和他们一般计较,另一方面武皇的态度也很奇怪,对于杨王虽然看起来也极为信任但实际如何明眼人都能看到。

但是这位当朝太师大人可没有那么好说话。谁要是惹的这位太师大人不高兴对方一定会让他很难过很难过,毕竟这位太师曾经在开拓天渊朝堂规矩的时候曾经当着武皇的面对群臣说过这样一番话。

那一番话简直是闻者心惊,当然,很多的则是被他后来的做法震撼到了。

当然徐博温曾很冷漠的对着群臣冷静开口:“你们可能觉得读书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军师类的文臣脾气会好一些,肚量会大一些,性子会和缓一些,但是如果这样认为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我这个人固执而又霸道,而且也比较喜欢记仇。虽说我辈读书人讲究个养浩然气。但也讲究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诸位最好不要犯到我手里,不然可就要想好是否能够禁得住我的手段了。”

当时群臣可是亲眼看到过徐博温说这番话时的样子,面色冷峻语气淡漠,而气氛一度也有些僵硬。

当时还是武皇笑着打圆场,说是徐博温就是这样一个臭脾气,大家熟悉了之后就好了,完了之后还强调了一遍徐博温的话可别当玩笑。

或许是有些人真不太信邪,又或者真的把徐博温的话当成了一个玩笑,总之最后这些人都再也没有出现在这天渊朝堂之上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前朝设立的总督衙门,当时天渊刚建国,很多东西还是沿袭旧制,而当时的总督衙门则依旧存在。

当时的总督则想当于如今得三阁阁老这样的职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时的总督在徐博温整改吏制之时和对方的意见相左,最终用了一些下作的手段企图孤立徐博温。

而那个时候的徐博温则很干脆,直接在太极殿之中便干净利落的将那位总督大人踩在脚下,之后将所有涉事官员一应查办了。

当时涉事官员很多,甚至还有两位尚书大人,以及一些个侍郎,以及地方的布政史,这些人或许是想着人多势众,即便是东窗事发也不会如何,但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徐博温会如此下手决绝。

当时徐博温彻查此事的时候有一些未参与此事的官员曾害怕一次处决如此多的官员会导致朝局不稳,所以上奏武皇希望可以从宽处理一些,但到最后这些奏折都未见回应。

最终徐博温大刀阔斧,干净利落的将这些个官员处理之后群臣才意识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不是个善茬。

第六十六章 感知不感知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势第五十章 我很随意,你们继续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会第四十九章 就是有银子第五十九章 连番激战第一百一十章 一张卷子引起的轰动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书,一手捧天地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杀第一章 归京,一人惊一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连番大战(三)第二章 铁令,如王亲临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为生存第八十九章 儒风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第五章 痛之为痛视至痛第一百五十六章 仙人不敢胡闹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纵横庙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试的结果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入塔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九十七章 杨家于人间的意义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五十八章 杨家二郎美名传第九十一章 一个人与天下人背道而驰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四十章 陈年旧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独占八斗第一百九十六章 剑圣出剑第二章 铁令,如王亲临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脉道统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齐上殿第五十四章 我来不代表输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携带世界拦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间齐齐登场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七十三章 困龙升天的契机第一百三十七章 纵横庙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渊动荡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六十章 气象蔚为大观第一百九十三章 连番大战(一)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势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四十章 他去的地方我也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四十章 他去的地方我也去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三十一章 最痛不过反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二百章 人间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说服第七十三章 千剑开山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纵虎便杀虎第八十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第二百零二章   师徒相见第八章 愿此生可护你安好第一百七十章 战国旧事(三)第十二章 国天渊战天渊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二十九章 一刀断气运大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与杨家更近一些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二十九章 一刀断气运大江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六十四章 惨烈搏命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六十二章 大梦不觉,如何自知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阵,有人破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问心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六章 旧人旧景不依旧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五十三章 终于等到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杨家有子露峥嵘第一百五十章 拉开序幕第一百九十三章 连番大战(一)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一百七十八章 态度转变第七十四章 一点见芒破阵
第六十六章 感知不感知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势第五十章 我很随意,你们继续第三十七章 秋水亭合会第四十九章 就是有银子第五十九章 连番激战第一百一十章 一张卷子引起的轰动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书,一手捧天地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杀第一章 归京,一人惊一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连番大战(三)第二章 铁令,如王亲临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为生存第八十九章 儒风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第五章 痛之为痛视至痛第一百五十六章 仙人不敢胡闹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纵横庙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试的结果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入塔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九十七章 杨家于人间的意义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五十八章 杨家二郎美名传第九十一章 一个人与天下人背道而驰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四十章 陈年旧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独占八斗第一百九十六章 剑圣出剑第二章 铁令,如王亲临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脉道统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齐上殿第五十四章 我来不代表输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携带世界拦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间齐齐登场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七十三章 困龙升天的契机第一百三十七章 纵横庙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渊动荡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六十章 气象蔚为大观第一百九十三章 连番大战(一)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势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四十章 他去的地方我也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四十章 他去的地方我也去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三十一章 最痛不过反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二百章 人间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说服第七十三章 千剑开山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夺魁,两人古怪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纵虎便杀虎第八十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第二百零二章   师徒相见第八章 愿此生可护你安好第一百七十章 战国旧事(三)第十二章 国天渊战天渊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二十九章 一刀断气运大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与杨家更近一些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二十九章 一刀断气运大江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六十四章 惨烈搏命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六十二章 大梦不觉,如何自知第七十七章 有人守阵,有人破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问心第五十一章 一言惊起千层浪第六章 旧人旧景不依旧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五十三章 终于等到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杨家有子露峥嵘第一百五十章 拉开序幕第一百九十三章 连番大战(一)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一百七十八章 态度转变第七十四章 一点见芒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