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176章 调研应天府,田昌有冤

北宋除了汴梁开封府作为首都以外,还有另外三京,分别是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

三地便是后世河北大名县,河南商丘市,河南洛阳市。

作为陪都,大名府、应天府以及河南府享有比其它州更大的权力,比如各路转运使、邢狱使、常平使(经略使不常设),基本都在这些地方。

应天府南连淮、浙,东接青、徐,西通汴梁,交通往来贸易极为发达,也催生出了比其余城市更繁荣的商贸。

但伴随着商贸,同样也有压迫。

应天府设置地方商税院,于宁陵、应天府、谷熟三处汴河沿路点社卡,拦截来往船只,收取高额税务,光从应天府就得交六个点上去。

而且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各税丁场务都要打点,林林总总下来,经过层层盘剥,基本上出了淮南,回到浙江的时候,一路上的税务怕是能达到二十多个点,剥削相当严重。

田昌对沿途税务大倒苦水。

他们这些顶级大商人还好,一次性多带点货物,甚至在货物里偶尔藏点走私品,再上下打点一番,薄利多销,也能赚不少钱。

可那些中小商人就遭殃,他们一没关系,二没大资本。五百贯的货物,算上沿途打点,就有一百多贯花出去。

而且除了至少两成以上的大税以外,那种过路费、过桥费、靠岸费、船只大小费一类的小税也不少。

这样再算上租船、雇人的成本,有的时候你五百贯的东西,到了目的地,必须涨到一千贯才能勉强保个本。

如此一来最终坑害的还是终端消费者,也难怪浙江茶场二三十文收来的茶叶,到汴梁要涨两三倍。

除了税务剥削严重以外,应天府的经商环境也不是很好。

跟汴梁一样,结社之风导致黑恶势力横行。商人们除了要打点官面上的人情以外,去应天府做生意,少不得还要被黑恶势力给掠夺。

另外就是贪官污吏确实很多,主要盘踞于漕运各渡口,索要贿赂,不过这些人还真办事,只要你给钱,他们也不是不能少要你们的税银,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互惠互利。

船只缓缓漂泊在运河上,前方的商队船只已经驶离了宁陵运河港口,向着应天府而去。

田昌一路上都在讲沿途税务问题,赵骏只是听,没吭声。

到最后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意犹未尽道:“知院,这就是我了解到的漕运沿途一切赋税,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接近三成。”

“嗯。”

赵骏微微点头道:“这税确实是重了些。”

“谁说不是呢?”

田昌又道:“如此种种,以至于很多人由小路或支流港汊绕过,或援例借路,从税卡少的地方通过,以此避税。”

“哦。”

赵骏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

田昌纳闷,可是见赵骏不动声色,他也就只好没有说话。

等离应天府还有约五六里路程,远远的已经能见到应天府城池西北面的大量村寨、农田的时候,赵骏问田昌道:“东家,我打算去城外看看,伱还要跟着去吗?”

他的意思是如果田昌有事的话,那可以派人再把他送回自己的商船上,反正商船行得慢,就在前面。

田昌有些话憋在心里,忍不住说道:“知院,小老儿有一问。”

“你说。”

“知院想听漕运税务,也想听贪官污吏的事,小老儿说了出来,沿途盘剥如此严重,知院难道不愤恨吗?”

他这话其实不像个谨慎的商人问出来的事,换以前田昌肯定也不敢问。

但他心里还藏着另外一件事,就必须咬牙问一问了。

赵骏叹了口气,摇摇头道:“愤恨确实会愤恨,但有些事情,暂时不能动。”

“为何?”

田昌问道。

“因为盘剥如此严苛,不是地方官吏在赚大钱,而是朝廷在赚大钱。”

赵骏解释道:“地方下级官吏薪资不高,甚至很多吏员都没有薪资,要想拿钱就得上下其手,他们就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税收。而转运使、商税院会把他们大部分收上来的税拿走交给朝廷,下级官吏截取少部分,形成了这样的关系。”

田昌皱起眉头思索。

他是个商人,其实没办法站到国家层面去思考问题,只能站在受害者角度去看,觉得官府这样层层盘剥,让他们苦不堪言。

但问题是赵骏站在了国家层面看待问题,就知道层层盘剥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地方官府,还有上面政令的问题。

宋代商税非常严格,各个道路、关卡都有交税场务,对于那些逃税漏税的商人也有很高的惩罚。

除此之外,税丁以及商税院的官员们也乐忠于找各种由头收税。

不是因为这些税收到自己口袋里,而是这些税上交之后,朝廷会根据一定比例将钱发放下来。

也就是说,商税院的税务官员和税丁是没有工资的,他们的收入取决于你今年收了多少税。如果税多的话,工资就高,税少的话,工资就低。

《宋史》中记载:“商税所三司皆用文臣,无定额俸,每官领银三百两。”

所以总结来说。

税务盘剥如此严重,还是上面的政策问题。这就不是打击几个贪官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国家层面的税务法改革才行。

赵骏其实一直知道这事,他这次下基层,一是先看看淮南的情况,看看淮南旱灾里面有没有内情。

二是去考察地方农业情况,了解目前大宋基层农民负担有多重。

三来就是亲自看看商税情况,看能否寻求变革。

至于惩治贪官污吏之类,看到了就顺手办了,并不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田昌说的问题是严重,但需要他深入了解,慢慢改变这弊端。

“其实说明白点,就是朝廷需要收那么高的税,需要通过压迫百姓和商人来维持国家。”

赵骏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朝廷的政令改变收税方式才行。可要想改变收税方式,至少现在做不到,因为朝廷还要钱维持庞大的军队以应付边境。”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了。

田昌此时才明白原因,倒是也没有失望,只是苦笑道:“原来如此,那小老儿倒是明白了。”赵骏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要维持稳定。”

田昌微微点头。

此刻船只在距离应天府五六里处拐弯,缓缓驶向了一条支流,接着在支流一个渔船小码头渡口停下。

结果才刚停船,旁边河岸的低坡下就冲出来一群如狼似虎的税丁,冲着他们嚷嚷道:“又来了一群避税的,众弟兄都出来,把他们围起来。”

赵骏皱起眉头。

想来为了防止有人从小道带货物入应天府贩卖,商税所的人就在周围河流、小路,派了大量税丁埋伏,难怪宋朝能收到商税呢。

但这税收的也太频繁了,刚刚在宁陵才叫过,现在又要交,兽走留皮,雁过拔毛都不过如此啊。

怕是村里的狗路过都得交两文钱税才能走。

赵骏挥挥手。

江大郎就上去交涉了一番。

还是那套说辞。

说是去淮南换岗的禁军士卒,有朝廷的批文以及腰牌应付。

只是虽然是禁军,却免不了依旧要交税。

又是两贯钱花出去了。

他们也不能在这里停船,被税丁们指挥着依旧是勒令他们停在应天府码头。

不得已最后他们还是被要求回到了应天府。

到应天府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这比原定的五点钟晚了一个多小时,天色还没有暗,城外码头闹市人已经少了许多。

大量南来北往的船只停在了应天府城外的码头处,这些都是过路的,如果是进城做买卖的商船,则会顺着漕运运河进入城内,停在城内码头。

赵骏他们并不入城,如果中间没有两次被税丁拦截交税,没有田昌的船队阻拦的话,恐怕他两个多小时前就已经出现在应天府外围的村庄,去下基层考察了。

主要也是京畿路以及周边的情况赵骏其实知道,当初他就多次出城调研城外的农田,并且在执掌皇城司后,皇城司在京畿路开始扩张,权限遍布整个京畿路,调查报告已经交到了他的桌上。

而应天府的情况他也稍微了解一些,不过还是要实际看看再说。

只是今天天色已晚,显然不是时候。

赵骏就问田昌道:“田东家,今日天色晚了,我们打算就在船上渡过一夜,明天还要留在应天府,也不知道具体待几日,你要是有事的话,可以先离开。”

田昌忙道:“小老儿愿意跟随在知院左右,本来恰好来应天府也是有些生意要做,不过我有儿子在船上,让他去做就好。”

赵骏想了想,猜到田昌可能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便就说道:“那行,你今日就跟我住在船上即可。”

说着他看向前方,远处田家的商船,有点纳闷道:“田东家,我有些疑惑。”

“是。”

田昌应了一声。

赵骏问道:“我也了解过这大型商船,能载重十多万斤,去汴梁的茶叶也就只能载十二万斤,需要那么多船吗?”

田昌就笑了起来说道:“知院有所不知,这载去汴梁的船只能十二万斤,但还可以去别的地方,比如应天府,同样可以载十万斤。另外除了茶叶以外,还要载粮食去汴梁,从南方收的粮食价格低些,再从汴梁雇人入中,便能拿到茶引。”

“原来如此。”

赵骏这才知道为什么田家居然有这么多大船,看来人家生意做得的确大。

田昌又道:“除了这茶叶、粮食以外,还有就是铜钱了,其实我们每趟获利都不多,也就几万贯,一年下来获利不超过十五万贯。但南来北往做生意,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铜钱,前面那船上就有九万贯钱,重达五十多万斤。”

“好吧。”

赵骏苦笑道:“看来南方尽早开交子务也能够方便你们了。”

田昌陪着苦笑。

别看田家做生意那么大,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本身宋朝漕运虽然发达,可在没有交子、银票的时代,你想做大宗商品交易,就必须出门带那么多钱和东西,十万贯钱,相当于六十四万斤,320吨重,至少得用四艘大漕船运输。

然后一趟商品价值能达到三十万贯的话,沿途过路费都得交个五六万贯。再扣去各种成本,他们真就是没多少赚头。

所以宋朝商贸属于是边繁荣边衰落,完全是朝廷在将百姓、中小地主以及商人往死里压榨,才能每年都有那么高的税收。不然南宋也不至于靠半壁江山,收到一亿多贯税,比明朝那每年两千万两左右的税高了何止五倍?

赵骏把一切看在眼里,也就没多说什么。这些东西至少现在他没什么办法,要想办法改变大宋这种畸形的财政,,还是要等老范那边解决了西夏和辽国的入侵,才能慢慢改革,而不是急于一时。

船只停靠在岸边,很快一夜过去,翌日清晨,赵骏他们下了船只,也没有进应天府,而是前往应天府外围的农村,去看看那里的田地情况。

他们走了一天,去了很多村子,跟汴梁的情况差不多,自耕农有,但和地主的数量已经是一半对一半。

也就是某个村子,或者干脆周围几个村子加起来,数千亩田,都被一个地主或者两三个地主占有。然后就是有一定富农阶级,再下面就是约一半的自耕农。

这对于农业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赵骏视察发现,很多地主都有大量的佃户、长工和短工,找人打听才知道,近在咫尺的淮南东路大前年旱灾,从前两年开始,就有很多人逃荒过来。

有的想去汴梁,有的留在了应天府,但手工制造业毕竟容纳有限,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只能给地主干活。

黑心地主有,善心地主同样有,这种事情能瞒住高高在上的皇帝,瞒住那些尸位素餐的百官,却瞒不过那些百姓,走到农田里,乡野间,找人问问便一清二楚。

哪怕很多农民不敢惹事,什么话都不敢说,可也有敢说的,反正也就是几个素未谋面的外乡人,又能怎么样?

赵骏没说什么,只是记录在案。

这些事情都是冰山一角,他不可能马上暴露身份去惩戒地主,写了劄子送回汴梁,让吕夷简他们去处理就行,他还要隐瞒身份去别地继续调研基层情况。

就这样一连四五天,赵骏都在应天府周围农村、县城溜达,京东西路转运使以及应天府尹根本不知道自己地头上来了位大爹。

直到第六日,赵骏对应天府周围调研得差不多,清晨时分准备离去,上到了船,忽然扭过头对田昌问道:“田东家,这些日子你跟在我身后鞍前马后,连生意都不做了,怕不止是为了巴结我吧。”

田昌先是一愣,随后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猛地跪在地上,对赵骏说道:“还请知院为我张贤弟做主,亳州知州郭承祐,为夺张家祖传之物,设计将张家害得家破人亡,连我那贤弟都被他捏造罪名杀死!”

赵骏的眼眸,瞬间就冷了下来。

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183.第181章 给我滚下马来第398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283.第279章 查查他们第367章 大宋旗帜飘扬第38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194.第192章 狡猾的对手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第63章 复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过去第379章 洪水汹涌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297.第293章 不堪一击288.第284章 杀生为护生第29章 赵祯的果决第432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232.第229章 帐篷里欢乐的笑声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325章 全国性扫黑除恶第358章 高丽叫父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税220.第217章 宋皇震惊,辽皇也震惊第346章 辽夏声东击西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51章 茶商们的反击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229.第226章 辽宋战争打响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248.第244章 给新人来点大宋笑话的小震撼第318章 李朝覆灭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456章 将领请灭辽,幽燕世家归107.第107章 愿与高人共襄盛举(祝大家中秋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318.第314章 给我轰!174.第172章 今年的国家任务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汉人沦为奴才吧(第四更)216.第213章 让大宋屹立于世界之巅!第445章 内燃机?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第322章 双刃剑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来个大宋笑话第77章 出宫,刺青251.第247章 怎么是你?大宋真小第385章 决战前夕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择第318章 李朝覆灭167.第165章 公私合营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399章 迈入大一统王朝第329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315章 地毯式轰炸,直取升龙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30章 它比金银更值钱!第23章 宇宙的尘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税138.第137章 报纸热议,李迪入京297.第293章 不堪一击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47章 晏殊回归283.第279章 查查他们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47章 晏殊回归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第80章 所见,所闻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305.第301章 搞个长久计划第53章 帝王之术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第7章 赵祯是二傻子和蠢笨驴277.第273章 远洋船队回归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第434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138.第137章 报纸热议,李迪入京199.第196章 贪腐案真相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
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183.第181章 给我滚下马来第398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283.第279章 查查他们第367章 大宋旗帜飘扬第38章 自然资源的缺少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194.第192章 狡猾的对手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第63章 复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过去第379章 洪水汹涌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297.第293章 不堪一击288.第284章 杀生为护生第29章 赵祯的果决第432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232.第229章 帐篷里欢乐的笑声第436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325章 全国性扫黑除恶第358章 高丽叫父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税220.第217章 宋皇震惊,辽皇也震惊第346章 辽夏声东击西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51章 茶商们的反击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229.第226章 辽宋战争打响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248.第244章 给新人来点大宋笑话的小震撼第318章 李朝覆灭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456章 将领请灭辽,幽燕世家归107.第107章 愿与高人共襄盛举(祝大家中秋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318.第314章 给我轰!174.第172章 今年的国家任务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汉人沦为奴才吧(第四更)216.第213章 让大宋屹立于世界之巅!第445章 内燃机?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第322章 双刃剑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来个大宋笑话第77章 出宫,刺青251.第247章 怎么是你?大宋真小第385章 决战前夕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择第318章 李朝覆灭167.第165章 公私合营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399章 迈入大一统王朝第329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315章 地毯式轰炸,直取升龙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30章 它比金银更值钱!第23章 宇宙的尘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税138.第137章 报纸热议,李迪入京297.第293章 不堪一击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47章 晏殊回归283.第279章 查查他们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47章 晏殊回归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第80章 所见,所闻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305.第301章 搞个长久计划第53章 帝王之术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第7章 赵祯是二傻子和蠢笨驴277.第273章 远洋船队回归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第434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138.第137章 报纸热议,李迪入京199.第196章 贪腐案真相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