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第205章 陈希亮,长沙惊变

李元昊召集诸多部落,本来是打算年底十月立国。但由于叛徒山遇惟亮把他密谋称帝的事情告发,导致他不得不提前行事。

宋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八月,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于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历史上是次年正月,也就是称帝的两个月后,李元昊才写了国书上表给大宋,要求大宋承认他的地位,但被宋国拒绝,于是恼羞成怒,开始发动战争。

但如今还是山遇惟亮告发了他,宋国几乎是在他八月称帝,九月就已经给了他回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

这种情况下,国书自然也就不用交了。

李元昊只是给范仲淹送了一封“嫚书”,信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西夏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

显然这是李元昊倒打一耙,试图将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

范仲淹甚至都没有回信。

因为这种什么所谓甩锅责任,推诿罪名都没有任何意义,战场上成败论英雄。你若是赢了,你自然就是正义的一方。输了的话,任何反驳的言论都不过是借口。

就好像辽国重熙增币,毫无理由地要求大宋增加岁币,这合理吗?显然是不占道理,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大宋打不过辽国,就得被辽国欺负、敲诈。

所以现在李元昊起兵,要把罪责推卸在大宋头上。若是他兵败了,大宋的兵锋直指兴庆府,那李元昊怕就得改口,立即上书求饶。

归根到底。

赵骏的那句话永远都不会错。

国防才是外交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双方撕破脸皮,也就没有以前那样的顾虑。李元昊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西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

范仲淹那边也不甘示弱,关停了一切与西夏的互市,将边境的汉人全部迁回境内,并且开始明目张胆,于各个交通要到,修筑堡垒寨墙。

除了这些措施以外,庞籍在后方关中已经开垦田土一年之久,他召集百姓,用朝廷运送过来的钱币雇佣人手,开挖水渠,修建水利设施,又安置边境迁徙过来的汉民,分发土地,恢复关中治理。

从唐末以来,关中几乎都被打烂了。再加上过度开发,导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为此庞籍禁止沿河岸砍伐树木,命令驻地的厢军从南面的秦岭伐木,通过黄河与渭水运到长安。

大宋国内的战争机器也开始运转,从两年前赵祯就已经在囤积粮食。南方水运粮草不断运往汴梁,开封每日发往关中的粮草不计其数,为这次战斗做足了准备。

而就在宋夏关系破裂,双方都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时,远在南方的赵骏,在宝元元年八月,已经到了长沙。

六月份他从广东又回到了湖南,这次开始认真调研湖南的工作。

他在江西曾经去过当时名叫石含山的井冈山,到了湖南时,路过湘潭时,曾特意去了一个叫韶山的地方,在山脚的村子里,望着南面的那座小山看了许久。

八月十日,天气阴沉沉的,下着小雨。长江中下游地区五月到十月正是汛期,雨势虽然不大,但河水涨了,行船不是很安全。

所以赵骏在长沙停下了脚步。

这座城市也曾经带给他回忆,后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外出长沙打工,赵骏靠九年义务教育在镇子里读了小学,然后考中了县里的初中。

到他初中的时候,父母已经在长沙站稳了脚跟,加上他当时成绩优秀,于是被带去了长沙读了名校。

因此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几年,也是他父母在外多年打拼的城市。

此时的长沙作为南连广州,北接荆襄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一座非常庞大的城市,占地面积几乎接近后世整个长沙市。

后来宋哲宗时期,因长沙实在是太大的缘故,就像汴梁分出开封县、祥符县一样,也分出了一个善化县。

这个县的大概位置为后世长沙何田、五美、干杉、黄兴镇、跳马、黎托、洞井、大托铺、坪塘、白泉、望城坡、白箬铺等地。

而北面的长沙县则是后世的长沙市市中心一带,这样南北分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长沙发展迅猛,城市规模扩大的缘故。

现任长沙县令叫做陈希亮,赵骏知道他,他虽然不爱看《宋史》,但相对比较出名的如吕夷简、王曾这些人还是认识,否则也不能对吕夷简做出评价。

再加上来前调查过陈希亮的政绩,到了长沙后又与陈希亮交谈甚欢,所以这次他并没有霸占人家的转运使衙门,干脆就住在了长沙县衙。

县衙后院,屋外下着大雨,从前日起,这雨却是越下越大,赵骏在长沙逗留十多天了,从目前来看怕是不能马上出发去湖北。

屋里点着蜡烛。

赵骏和一个年轻的官员坐在那廊下泡脚,看着屋外的雨点滴滴答答,他笑着说道:“这老天爷不让我走啊。”

那年轻官员大概二十上下,非常稚嫩,也笑着说道:“知院来长沙时,百姓无不欢欣,听说知院要走时,各地百姓无不神伤,这不是老天爷不让知院走,是百姓不让知院走。”

“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着,指着他道:“你这油嘴滑舌的功夫挺好的,有这能耐,怎么就当了六年县令,没有升官呢?”

旁边一个年轻妇人端着木盆走来,蹲在地上为年轻官员擦脚,听到赵骏的话,她大着胆子说道:“这官场上贪赃枉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些贪官污吏越贪赃枉法越升官,公弼当了六年七品县令,就是没有升迁的份。”

年轻官员正是陈希亮,赵骏刚来的时候,他接见了对方,虽然已经调查过,但真见到了真人,果然还是非常喜欢,因为对方不管是政治理念还是个人操守,都是让人敬佩的程度。

根据赵骏调查,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在长沙县,任何人敢犯法他都找抓不误。

其中有个和尚叫海印国师,曾经是刘娥的座上宾,且与很多达官贵人交往颇深,因为是长沙人,他就通过权势霸占了地方百姓的土地。陈希亮刚来长沙赴任,得知这件事情,立即将海印国师法办。

结果就是陈希亮在长沙干了六年县令,本来按照官场惯例来说,最多三年就得调走。可朝廷仿佛都忘了他这个人一样,除开最早当了两年大理评事这个闲职,从十六岁当进士,十八岁来长沙,现在二十四岁了都没有升迁或者调动。

历史上需要到庆历年才升殿中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官场上另外一个层面的奇迹了。

“伱这妇道人家懂什么?”

陈希亮呵斥道:“朝廷自有朝廷的考虑,切莫多嘴多舌。”

赵骏自己拿了毛巾给自己擦擦脚,笑道:“夫人说得没错,这就是官场啊。”

“你看,知院都说是这样。”

杨夫人边给陈希亮擦脚,边说道:“要我说,这做官真是累,让他还不如辞官回乡,反正家里也不只他一个进士,可他却说心里放不下黎民百姓.知院你看这事闹的。”

“哎呀你这碎嘴子。”

陈希亮虽然知道夫人在用埋怨的口气故意帮他一把,可还是气得不行。

知院是明察秋毫的人,什么人该升什么人不该升知院心里清楚,用这种办法帮他,让陈希亮这种正直的人觉得羞愧。

“诶,公弼,这一点我认同夫人的看法。”

赵骏笑道:“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蓣薯。这官场上做事的人太少,贪赃无法的太多,我就是看不惯这地方,才想要动一动,变一变。”

陈希亮纠正道:“那叫薯蓣。”

“为了押韵嘛。”

赵骏穿上了鞋,从椅子上站起来道:“大宋弊病太重了,需要的是像公弼这样的年轻有为肯做事的干将,我看啊,也不用等太久,你就要升官咯。”

杨夫人面色大喜,赶紧推了推陈希亮,陈希亮此时也擦完了脚穿上了鞋,无奈拱手道:“多谢知院赏识。”

“也不用说是我赏识,这是你的能力。”

赵骏笑道:“若你能力平平,政绩平平,纵使你是个清廉官吏,升你上去反而会害了国家和百姓。你虽然年轻,可能力政绩都是上佳,这说明我把更高的权力托付在你身上,你能对得起我的这份信任。”外面的雨越来越大了,瓢泼一样的大雨快漏进屋檐里。似乎湖南这地方每年都要下很长时间的雨,有的时候若是排水系统不发达,甚至整座城市都要被淹掉。

两个人走入屋内,陈希亮跟在赵骏身边,笑着说道:“能力再好,政绩再好,无人赏识,又有什么用呢?这天底下,若是多几个像知院这样的相公,即便不是巡视地方,哪怕是在汴梁看看各地政绩文书,也总比枯坐在政事堂强。”

“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你说的对,那帮家伙,就是群泥塑木偶,整天嘴里喊着为国为民,让他们亲自下地里看看去?嘴上都是口号,心里都是为了争权夺利。”

屋内就点了一根蜡烛,非常暗淡。衙门也老旧没有修缮,甚至后院宅邸里还长了不少蜘蛛网,到处都是灰尘无人打扫。

不是他们懒,而是陈希亮上任之后就带了老婆过来,身无长物,也没个奴仆,衙门那么大地方,他们就自己住一个卧室,顶多加个陈希亮办公的书房,其余房间天天打扫实在没必要。

这次赵骏过来,还是杨夫人临时收拾出来一个房间给他住。

说起来陈希亮家境不算差,他哥哥是个大地主,放高利贷的,曾经让他去把放高利贷收的三十万钱,也就是大概四百贯钱收回来,结果他直接把那些利息文书给烧了,免了那些百姓的利息。

也许古人那句话是对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虽然说有钱人不一定真有良心,他们可能还会逼着你九九六,加班加点干活剥削你的劳动价值。

但至少陈希亮家里有钱,他本人却挺善良正义。

所以虽然家境不错,可生活过得却很朴素,也没找家里要钱,全靠自己俸禄养活。

而且发下来的俸禄虽然多,比明清时期的一品大员还要高几倍,但他把大部分俸禄都用来接济穷人了,是一个能瞧得干净的主。

就是这份从政绩,从地方百姓对他的爱戴,从衙门里模样,从过的生活日子,就让赵骏特别喜欢。

比之前看的那些个王素、杨察、杨告、赵抃等可用之才还要喜欢。

严格来说上面这几人也不差,像赵抃的政绩好,人品、能力、性格方方面面都挺不错。

但他三十岁,像个小老头一样太古板。

反倒是陈希亮十六岁中进士,十八岁当县令,现在二十四岁。而赵骏恰好也今年二十四,也许是同龄人的关系,两人之间更有话题。

进了屋中,按往常时候若是县里没有公务处理,就看看书,或者早早睡了,但今天又能继续聊天。

最近这段时间被困在长沙,赵骏就每天和陈希亮聊,聊百姓,聊地里的庄稼,聊那些地主和官僚,聊国家未来的发展。

赵骏发现陈希亮不管什么都能聊几句,而且头头是道。至少他比那些连地都不怎么下,深怕脏了自己腿的达官贵人们可强得太多了,他甚至知道该怎么种田插秧,院子后面有个菜地里的菜都是他种的。

“大宋的百姓苦啊。”

陈希亮一坐下来就叹道:“一年劳苦耕作,换来的也不过是勉强糊口。湖南地方本就山多田少,杜甫曾言,湖南清绝地,百姓土里刨食,若是遇到灾荒年月,死伤不知凡几。”

赵骏竖起两根手指头道:“提高粮食产量是关键,但在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之前,多杀点贪官污吏,多杀点土豪劣绅,也能缓解国家面临的困难。”

陈希亮苦笑道:“下官可做不到像知院这般豪情,贪官污吏说杀就杀了。下官处理个权贵,上报到朝廷,换回来个嘉奖。可听说没多久,被押往开封受审的权贵就被放了出来,可惜了那被权贵祸害冤死的百姓。”

“把你杀不了的人告诉我,罪证也交给我,我来杀就是了,这点小事。”

赵骏笑了笑。

这种体会估计范仲淹那边也有不少,但他可不会惯着赵祯,不让他杀那就不干了,这破大宋谁爱救谁去。

反正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赵骏虽然以前挺愤青的,但爱国爱党的立场可没有变过。

我党自始至终就只为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

他来大宋,就是为了给大宋百姓一个公平,杀该杀之人,救该救之民,若是不让他这么干,那谁也别想好过。

“还是知院气魄!”

陈希亮佩服了一句,话题又转到外面的大雨,伸出头略微有些担忧地望着门口道:“现在正是晚稻生长的季节,虽说要雨水,可这雨好像有点大,下官担心”

占城稻传入后,湖南就有了两季稻,早稻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水稻,生长周期达到了四到五个月,所以一般是二三月播种,六七月收割。

此时占城稻可以通过旱田育苗,占城稻生长周期短,等早稻收割后,就马上种下晚稻,基本到十月份晚稻也能收割了。

眼下八月份,便是占城稻刚刚插秧没多久的时候,确实需要水,但陈希亮看这雨都下了十多天了,而且最近几天雨势越来越大,有变成暴雨的趋势,让他有点担心。

赵骏久在湖南,被他提醒后才觉得似乎有点异常,不由得看向外面,皱眉道:“往年这雨也下得那么大吗?”

“倒是有,不过一般也就下几天便停了。”

陈希亮说道:“之前下了七八天小雨,最近两天雨却是越来越大了,完全没有停的意思,若是再下个几日,长沙城怕是要被淹掉。”

“不行,这有点不对劲啊。”

赵骏想了想,随后立即问道:“城里的排水情况如何?”

陈希亮说道:“我上任后,就挖了不少泄洪的水渠,都通往了湘水。”

“若是湘水也涨高了水位呢?”

赵骏又问。

“这一点知院也不用担心,我在长沙各个水门都修筑了大坝,平时开闸,若是连湘水都涨上来,关闭闸门即可。城内的水流可以往东城,流入浏阳河。”

陈希亮还是挺有自信,古时候虽然没有水泥浇灌工程,但那种小型大坝还是能够垒砌,古代的城池也有拦截水流的功能。

虽然百姓需要生活用水,或者要走船只进行商贸,让河流的分支穿过城内,形成护城河或内城河。

可水门大闸都是那种大铁门,通过绞盘上下升,一旦放下,普通洪水还真冲不进来。譬如91年淮河发大水,最高水位达到了二十五米,安徽寿县却安然无恙,就是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宋代古城墙保护。

听到陈希亮的话,赵骏点点头:“湖南多雨,特别是洞庭湖流域,防御水灾是重中之重。虽然你早有防备,但也不能小觑,明日我们就去河边看看,谨慎小心一点没大错。”

“是。”

陈希亮应了一声。

两人就又聊了一会儿别的事情,天色快到亥时三刻,也就是晚上十点钟,这个点在宋朝也能开启夜生活。

问题是最近下雨,长沙的夜生活基本就停了,所以也到了该睡觉的时候。

他们正准备各自回屋休息。

便在这个时候,前衙与后院相隔的大门,咚咚咚的被人猛烈敲打,外面响起了焦躁不安的喊声。

“知院,县令!”

后院宽敞,江大郎、黄三郎他们自己收拾了几间屋子,住了二十多名护卫。

听到外面的动静,有人立即去开门。

片刻后衙门的押司胥吏曹腆穿着蓑衣冲了进来,焦急喊道:“不好了,西城外的大坝被冲毁了,水淹进城了!”

第60章 上架感言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377章 弃子攻杀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363章 大宋海军252.第248章 五大贸易成型,庆历新政开始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第55章 朝廷的应对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277.第273章 远洋船队回归199.第196章 贪腐案真相第75章 我要当状元!202.第199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169.第167章 新春诗第一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第84章 你是不是有什么大病!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第366章 收复青塘第29章 赵祯的果决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第3章 大宋笑话第341章 事情闹大了第27章 交子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339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28章 多几个人挨骂133.第133章 报纸第40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汉人第424章 设赵祯奖第355章 韩琦改性,稳健为主第101章 把开封府一锅端了第98章 江大郎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107.第107章 愿与高人共襄盛举(祝大家中秋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23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第66章 极限拉扯(第六更)第397章 燕云回归,一朝气顺第16章 靖康耻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197.请假条158.第157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259.第255章 老子数到三!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315.第311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25章 里外都是个死197.请假条第324章 巡视黄河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414章 有宋人在卖军械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第420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224.第221章 为了清白,请老祖宗赴死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第35章 来点今日大宋笑话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第41章 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263.第259章 给天下官员涨薪第412章 宋国武器商244.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223.第220章 坏了,我人设崩了第97章 老范的帮助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闲棋第5章 仁宗的宽容第39章 怂赵不死,大宋永无出头之日第445章 内燃机?173.第171章 开封来了个包黑子第28章 多几个人挨骂第456章 将领请灭辽,幽燕世家归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第8章 老范,来整个活(跪求推荐票!)第74章 赐同进士出身?狗都不当!176.第174章 君主离线制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317.第313章 大宋天军!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第55章 朝廷的应对
第60章 上架感言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377章 弃子攻杀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363章 大宋海军252.第248章 五大贸易成型,庆历新政开始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第55章 朝廷的应对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277.第273章 远洋船队回归199.第196章 贪腐案真相第75章 我要当状元!202.第199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169.第167章 新春诗第一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第84章 你是不是有什么大病!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第366章 收复青塘第29章 赵祯的果决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第3章 大宋笑话第341章 事情闹大了第27章 交子第444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339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28章 多几个人挨骂133.第133章 报纸第40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汉人第424章 设赵祯奖第355章 韩琦改性,稳健为主第101章 把开封府一锅端了第98章 江大郎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107.第107章 愿与高人共襄盛举(祝大家中秋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第323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第66章 极限拉扯(第六更)第397章 燕云回归,一朝气顺第16章 靖康耻第20章 分配学生名额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197.请假条158.第157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259.第255章 老子数到三!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315.第311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25章 里外都是个死197.请假条第324章 巡视黄河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414章 有宋人在卖军械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第420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224.第221章 为了清白,请老祖宗赴死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第35章 来点今日大宋笑话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第41章 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263.第259章 给天下官员涨薪第412章 宋国武器商244.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223.第220章 坏了,我人设崩了第97章 老范的帮助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闲棋第5章 仁宗的宽容第39章 怂赵不死,大宋永无出头之日第445章 内燃机?173.第171章 开封来了个包黑子第28章 多几个人挨骂第456章 将领请灭辽,幽燕世家归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第8章 老范,来整个活(跪求推荐票!)第74章 赐同进士出身?狗都不当!176.第174章 君主离线制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317.第313章 大宋天军!271.第267章 庆历三年来了第55章 朝廷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