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54章 朕就逆天又如何?潜意识

bookmark

后怕?

朱标想过许多可能,却没有想过皇帝会说出怕字?

朱元璋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淡淡道:“朕是庆幸,这南北榜一事,张异提前告诉朕!

以前朕决定推动南北榜的时候,尚且看不清这件事的重要性。

朕想要当那千古一帝,想要弥合南北,但朕从来不觉得这件事很迫切。

朕估摸着,就算多几年少几年其实也行。

只是听说了寒冷期的事,才真正让朕感觉到,这老天爷的可怕。

沧海桑田,时局变化,原来老天爷终究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操弄一切。

朕在想,如果寒冷期的事情是真的,那么迁都北地是必然的结果,可是如果迁都北地,却有一个隐患必须解决。”

“父皇,是什么?”

“权和钱。”

朱元璋道:“寒冷期引发的游牧民族入侵,咱们大明需要长期陈兵北境,抵御外敌。然,如果君王离军队太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边军尾大不掉的局面。

若是想控制这个局面,将都城安置在北方,国都在北方,可以节制边军。”

朱标点头,张异刚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自己明明也听了,为什么却没有听出别的什么事?

老朱知道他没想明白,继续说:“可张异也说过,随着寒冷期的到来,华夏的龙气在南方。南方才是天下的经济重心。

这北和南,分别代表兵权和财权。

如果大明定都北方,天下是稳住了,但又远离财富。

南方那些人,对朕的恨意可是不低。朕从登基以来,一直也注意平衡朝廷中的局势。

你真以为,刘伯温和李善长的争斗,朕是看不见?

帝王心术啊,重的就是平衡。

可朕失策在于,朕看到了党争的平衡,也看到了功臣和南方士子之间的平衡!

可这些人,都是来自南方!

朕唯独忘了南北之间的平衡!可这恰恰是未来最需要的东西!

朝廷远离南方,如果还任由朝中南人做大,没有制衡……

未来发展起来,这局势恐怕就是朕来处理,都要难上加难!

所以朕刚才思索了许久,这南北榜之策,其实就是为朕将这个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在张异提起南北弥合之前,朱元璋也许本能尝试做这件事,可是他做得并不好,所以才会有原来的南北榜案。

只是张异提点之后,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他推演出这些隐患会造成多大的麻烦,其实不难。

朱标听得半懂不懂,老朱也没有为难他。

身为太子,他已经做得足够好,却还是不算成熟。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张异一般!

“父皇,您真想迁都大都了吗?”

朱元璋摇摇头:

“还没定,朕准备回头,去北方走一走!

今年本来想再去开封看一看,却被各种事耽搁了,如今想来,已经不用去了!

不过既然张异说大都,那朕就去大都看一看!”

“父皇,万金之躯,岂可涉险!”

朱标闻言大吃一惊,想要阻止朱元璋。

皇帝前往开封没事,因为那早就是大明军队打下并控制的地方。

可是大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就算拿下大都,元军依然拥有很强大的军力,随时可以反扑。

这是以身涉险。

“放心吧,朕好歹也领了这么多年的兵,不是鲁莽之人……

朕只想想去看看,这大明的处境是否真如张异所言之难!

如果难……这老天非要给朕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朕也要用手里的剑,给你们这些后辈砍出一条康庄大道!

这天不庇佑大明,朕逆天而行又如何?”

朱元璋说到此处,一腔豪情壮志,再不掩饰。

朱标眼中全是崇拜紫色,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战场上厮杀,浑身浴血,却将他高高举起的父亲。

“儿臣愿随父皇前往,用脚丈量我大明的河山!”

老朱闻言笑,他正想说些什么,此时张异已经从外边跑回来。

“叔叔,我让邓师兄去陈记买点烧鹅,再配点酒水,您看可行?”

朱元璋父子对视一眼,直觉停止了正在聊天的内容。

老朱哈哈大笑:

“可行,可行,你坐下吧!”

“对了,我听说伱这《算学十二册》如今已经在各州府刊印,我在外地也能看到学子们去抢着买教材的消息!

易先生,如今你张异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但就是可惜,皇帝不公布你的名字!”

张异嘿嘿笑:

“不公布名字才好,这种虚名要他作甚!

若那些读书人知道《算学十二册》出自龙虎山,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能把事情推下去就行,

修道人当虚怀若谷,深藏功名……”

见张异自吹自擂,朱家父子露出鄙夷的表情。

张异自己吹不下去,自己捧着肚子笑,朱家父子莞尔,跟着笑起来。

“其实吧,赚钱才是王道!

可惜叔叔不干书行的买卖,小子我只能去找别人谈生意……”

张异并不拿老朱当外人,他将自己跟孔讷和陈珂合作的事情说出去。

朱标父子虽然知道,却也暗自咋舌。

这小家伙的套路是一套一套的,孔讷那点城府被张异卖了都不知道。

不过对于张异执着于出书卖钱,老朱也有点兴趣。

他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

书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生意,因为天下识字的人终究是少数的缘故,

其实它的消费群体是有限的。

加上书籍的定价太贵,老朱很怀疑张异是不是会空欢喜一场!

不过见他如此兴致勃勃,他们也不会去泼冷水。

“买教辅,卖卷子,这可是个刚需市场,叔叔你别不信,我今年靠这个起码能赚几千两银子!五千两应该有……”

几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明初粮食很贵,按照市价一两银子目前可以购买二石粮食。

也就是说,张异有信心今年可以赚到将近一万石粮食?

“我不信……”

朱元璋打击了张异一下,问:

“赚钱的路子这么多,你怎么就热心去做这件事?说起赚钱,靠写书能赚到的钱,终究是少数……”

“因为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

“什么梦想?”

“考哭天下考生……”

朱标和朱元璋一愣,旋即才明白张异是在开玩笑,登时哭笑不得。

“叔叔说这不是一门好生意,其实我觉得这门生意可不得了……

要不是我不能直接出来做买卖,我肯定要当书商。叔叔莫小看书商的能量!

如果运作得好,这些家伙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清名,可让人名留青史,也可以让人遗臭万年!”

朱元璋本想转开这个话题,一听他直接来劲了。

“细说!”

张异想了一下,说:

“笔杆子是能杀人的,那些读书人报复起人来,也是阴狠无比!

他们报复人最常用的手段,自然是利用自己垄断文化传播的权力,用笔杆子杀人……

而这些家伙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自己的书造谣……

譬如憎恨皇帝的,等皇帝走了出本书,故意给皇帝编造点段子,这很正常吧?

或者,如果我对某个大家闺秀爱而不得,用她的名字写本话本小说,将她写成人尽可夫的荡妇,又如何?”

张异举的例子,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

也是某些读书人经常干的勾当,武大郎和潘金莲,明明是非常正派的人物,却因为一本《金瓶梅》成为绿帽王和人尽皆知的荡妇……

类似的例子,其实不是个例。

只不过有机缘能让后人知道的书籍,毕竟只是少数。

“就跟说皇帝鞋拔子脸的人一样吗?”

每当张异说出其类似的事情,皇帝就过不去鞋拔子脸这个门槛?

“嘿嘿,谁知道呢,也许皇帝真是……”

张异话没说完,就感受到朱元璋快要杀人的眼神,赶紧闭嘴!

算了,还是不要在这个事上刺激黄叔叔了。

朱元璋也主动询问:

“你说的这个,似乎和你上次提倡的水军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并不相同!水军的方法,是利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加入自己想要植入的讯息,以完成操控舆论的目的!

这种方法很高级,但严格来说在这个时代缺乏足够的平台!

可儒家那些人读书人的操作手法,就正常多了,他们本来就垄断信息的传播权,也不缺平台!”

“平台?”

朱元璋早就习惯了张异时不时会蹦出一个个奇怪的词语,什么信息,传播这些不说,

平台朱元璋相信这绝不是字面上他理解的含义。

“大概就是,能让他们施展的舞台……譬如,书商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些读书人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

读书人手中掌握文化的垄断权,可是传播这种事,有时候非常玄学……

你呕心沥血写的书,谁也不敢保证能流传下去!

而书商就能帮助你完成这件事!

尤其是元末开始,元曲逐渐趋向于被改编成话本小说,这种有趣的传播方式,更容夹带私货……

举个例子,假如我写一本书,隐约以当今陛下为原型,然后暗示陛下是玄武转世,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弥合南北,让天下汉人归心……

只要故事写得有趣,皇帝是玄武转世的形象级深入人心!

这可比什么朝廷的官方宣传有用多了!

如果再找几个说书人,在天下酒楼都说这本书,

您说,这效果如何?”

朱元璋登时汗毛倒竖,张异这个方法好像确实可行。

只是单纯的制造谣言,在某些特殊的事件中确实可以做到,但咱们定制谣言,那就和朱元璋在他那个小酒馆的试验不谋而合。

其实张异所用的手段并不新鲜。

民间宗教造反的时候,往往也有过类似的手段。

但怎么用,搞清楚背后的逻辑,那才是一些手段上升的学说的关键。

张异的《传播学》被老朱重视,是因为他将这些东西系统整理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这小子主动讨论《传播学》,老朱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张异。

“你说的这种传播学和那些民间宗教蛊惑人心有什么不同?”

“手段是相似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其实未来的很多学说,你要说很新奇嘛,也算不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东西老祖宗也早就玩明白了!

可未来的人,对于同样的现象,他们观察和总结的工具终究还是比咱们现在的人多,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或许比现在的人更加透彻!

我举个例子吧,我那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是不是介绍过人的身体……这个知识很新奇吗,其实也算不上……一个长期揭解剖尸体的仵作,对于尸体的研究不会比后人少!

但他不会主动去研究,哪一根神经对应人体的哪一种反应……

去研究巨人观的出现和蛆虫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去关注蛆虫之间的不同。

就算有人研究过,他也会当成看家本事秘而不宣,

其实后世的学说跟咱们这个时代有什么不同,小子我研究过!

咱们这个时代的学说呀,喜欢往大了说,开口动辄人生,闭口天道……

而后世之人,喜欢从细节,小处入手……

若能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往往用去十年以上的时间,但日积月累之下,这些小处的变化,会汇聚成足以改天换地的洪流!

传播学这种东西,大概也差不多!

他看似和您人生中见闻的东西类似,却也有着一些不同!”

“这就是小术见大道的来历!”

老朱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张异表示过类似的想法。

张异并不喜欢谈论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从细微处改变世界。

而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会在某个时间段串联起来,

变成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

这就是张异的“道”,老朱若有所思。

他的行为模式,是受了梦中那本天书的影响,才让他显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其实传播学也好,你说水军战法也好,是和普通的教化完全不同的东西。

教化走的是堂皇正道,去改变众人的思想!

无论是儒道僧三家学说,还是以前的诸子百家,都是如此!

但我上次玩的那些东西,改变的是人的潜意识……用有趣的方式,夹带私货!

然后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操弄人心!”

“什么是潜意识?”

朱元璋不知不觉中坐直身子,从扬州一事之后,他对于传播学和“水军”的兴趣很大很大。

这是一种好像可以跟士大夫阶层争夺“舆论控制”的权柄,对于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君王来说,拥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潜意识,怎么说呢,我们所思所想,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您馋了,想吃点好吃的,就是显意识!而其实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心思,是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的!

比如,我说过的咱们的陛下,为什么他对官员如此警戒,对官员阶层如此仇视?

其实你问他自己,他大概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可回溯过往,您再看陛下的人生成长经历,大概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除了教化,能造就我们行为模式,性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有关。

不说皇帝吧,就说小子自己……”

张异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我从小生活在龙虎山,却因为父亲说我与他八字不合,被孤立,被冷落……我说是不在乎,但如今我这偏激的性子,谁敢说不是因为这件事形成的?

后来我跟父亲和解了,我也知道他在小心翼翼,尽力补偿我……

但我心中的警戒真的去了吗?

我自己都不敢肯定!”

朱元璋彻底沉默了,确实,

在张异那天指出他痛恨官员的原因,来源于父母死去那天的晚上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将这些事联系起来。

痛恨贪官,警戒士大夫阶层,还有对家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渴望……

也许都来自那个夜晚!大概自己心里有个声音一直提醒自己,但朱元璋听不到。

这就是张异所说的潜意识……

老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是他并不太愿意面对的往事。

“所以,潜意识怎么改变民心?”

“改变说不上,只能说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还是用皇帝做比喻,咱们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将皇帝的形象给立起来,官方的做法是怎么做的?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宣传洪武皇帝的威德,让百姓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引导民心!

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当然很好,

如果不好的话,还要礼部那些人干嘛?

可换成用传播学的手段,怎么去影响百姓对皇帝的形象?又是不一样的方法!

官方的手段,是将皇帝给符号化,不让他当人;而咱们要给皇帝宣传,就要将他变成一个人……”

“变成人?”

“没错,变成人,神秘和符号化的皇帝会让人敬畏,而变成有血有肉的皇帝,会让人觉得亲近!

既然要塑造一个人,他必须有让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可以是外码,你写皇帝相貌堂堂估计没人记得住,但你写他天生异相,鞋拔子脸……”

鞋拔子脸是过不去了是吧?

朱元璋脸上乌云密布。

第343章 让他见见,什么叫官字两张口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第257章 夜壶说,刻在骨子里的求生欲第210章 这国运,就拜托二位了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给带过来的?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第268章 沈万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485章 疯批常茂,下杀手了第499章 姐姐,凶手一定是张异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当人第554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第33章 你是道士还是和尚?活着我是认真的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453章 离别前,今夜格外凶猛第571章 贫道乘风去,不做世间人第6章 这点赏赐,打发叫花子呢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526章 天师的都不行,天皇更是找死(二合第73章 想见朱元璋,不你不想第60章 借君王之势,修世功德第507章 春秋学院,宰相制度第270章 奇怪的画,碎片化传播第376章 贫道只想儿子回家,掌心雷第344章 天时地利人和,张异该死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37章 张异的报复来了第518章 独家的震撼,汪广洋的逆鳞第212章 另一种长生,输出世界观第290章 杨宪离死不远了,拿回天师位的法子第558章 火烧坤宁宫,拨乱反正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322章 税收本质,在劫富济贫第563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第478章 北平城破,神机营首秀第296章 龙虎山的格局,你们都学着点第390章 乌鸦嘴再现第468章 这家伙太难杀了,关于产业链第455章 完美的计划,张异的苦头第419章 跟朱樉摊牌,摸着张异过河第216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心动的感觉第342章 十年准备,君王北行第195章 友谊小船翻了,徐丫头你莫挨老子第42章 朱家的官狗都不当,我就是小人呀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第513章 何为民心?百姓还是乡绅第371章 养成的快乐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368章 有点良心,但不多第569章 张异的推背图,离开大明吧第240章 逐出师门,祸水东引第476章 男女互换,你是我的道侣吗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当你爹第399章 自古以来,秦王和日本很搭第501章 敲打妖僧,收你为徒第29章 常家欺人,帮师兄报仇第90章 知识的垄断,祸水东引第470章 劝降徐达,咱们也当列强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528章 朕把你给卖了,原来是大舅哥(二合第137章 堪比推恩令,陛下背后有高人第419章 跟朱樉摊牌,摸着张异过河第329章 练兵之术,不能让他改过自新第459章 徐家丫头的小心思,另一座诏狱第275章 吃瓜人,乐子人,不沾因果人上人第171章 龙虎山的“雷法”,你妈要死了第441章 锦衣卫是夜壶,准备跑路第518章 独家的震撼,汪广洋的逆鳞第357章 红鸾劫,破局之道第549章 病虎出山,货币改革第51章 衍圣公,汉奸也第141章 教育的本质,刘基认输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两眼一黑第11章 皇帝留张异,这孩子交给我吧第63章 五百年后的技术,第一桶金?第97章 张异最不想要的赏赐第214章 扒裤子,秘密曝光了第199章 暴怒的老朱,许存仁的智慧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墙的沈万三第60章 借君王之势,修世功德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303章 权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给更多人第270章 奇怪的画,碎片化传播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301章 财帛动人心,我就仗势欺人第398章 吐露野心,吓唬朱樉第53章 读书人的屁股,教权与政权第225章 第一面玻璃镜,谣言制造专家第446章 猫和老鼠,贫道张异第544章 大明经济学,计件工资和分期付款第348章 叫相公,屈打成招第135章 南北榜,刘基你让朕很失望(5K)第426章 目标,是蒙古郡主第297章 所谓名分,老孟死了第449章 投名状,大元绿茶指南
第343章 让他见见,什么叫官字两张口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第257章 夜壶说,刻在骨子里的求生欲第210章 这国运,就拜托二位了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给带过来的?第47章 龙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贼窝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第268章 沈万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485章 疯批常茂,下杀手了第499章 姐姐,凶手一定是张异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当人第554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第33章 你是道士还是和尚?活着我是认真的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453章 离别前,今夜格外凶猛第571章 贫道乘风去,不做世间人第6章 这点赏赐,打发叫花子呢第111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第526章 天师的都不行,天皇更是找死(二合第73章 想见朱元璋,不你不想第60章 借君王之势,修世功德第507章 春秋学院,宰相制度第270章 奇怪的画,碎片化传播第376章 贫道只想儿子回家,掌心雷第344章 天时地利人和,张异该死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37章 张异的报复来了第518章 独家的震撼,汪广洋的逆鳞第212章 另一种长生,输出世界观第290章 杨宪离死不远了,拿回天师位的法子第558章 火烧坤宁宫,拨乱反正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粮长制度第322章 税收本质,在劫富济贫第563章 所谓大儒不过小丑,猜忌之心第478章 北平城破,神机营首秀第296章 龙虎山的格局,你们都学着点第390章 乌鸦嘴再现第468章 这家伙太难杀了,关于产业链第455章 完美的计划,张异的苦头第419章 跟朱樉摊牌,摸着张异过河第216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心动的感觉第342章 十年准备,君王北行第195章 友谊小船翻了,徐丫头你莫挨老子第42章 朱家的官狗都不当,我就是小人呀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黄泉(二合一)第113章 藏在史书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群众第513章 何为民心?百姓还是乡绅第371章 养成的快乐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368章 有点良心,但不多第569章 张异的推背图,离开大明吧第240章 逐出师门,祸水东引第476章 男女互换,你是我的道侣吗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当你爹第399章 自古以来,秦王和日本很搭第501章 敲打妖僧,收你为徒第29章 常家欺人,帮师兄报仇第90章 知识的垄断,祸水东引第470章 劝降徐达,咱们也当列强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528章 朕把你给卖了,原来是大舅哥(二合第137章 堪比推恩令,陛下背后有高人第419章 跟朱樉摊牌,摸着张异过河第329章 练兵之术,不能让他改过自新第459章 徐家丫头的小心思,另一座诏狱第275章 吃瓜人,乐子人,不沾因果人上人第171章 龙虎山的“雷法”,你妈要死了第441章 锦衣卫是夜壶,准备跑路第518章 独家的震撼,汪广洋的逆鳞第357章 红鸾劫,破局之道第549章 病虎出山,货币改革第51章 衍圣公,汉奸也第141章 教育的本质,刘基认输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两眼一黑第11章 皇帝留张异,这孩子交给我吧第63章 五百年后的技术,第一桶金?第97章 张异最不想要的赏赐第214章 扒裤子,秘密曝光了第199章 暴怒的老朱,许存仁的智慧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墙的沈万三第60章 借君王之势,修世功德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第303章 权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给更多人第270章 奇怪的画,碎片化传播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301章 财帛动人心,我就仗势欺人第398章 吐露野心,吓唬朱樉第53章 读书人的屁股,教权与政权第225章 第一面玻璃镜,谣言制造专家第446章 猫和老鼠,贫道张异第544章 大明经济学,计件工资和分期付款第348章 叫相公,屈打成招第135章 南北榜,刘基你让朕很失望(5K)第426章 目标,是蒙古郡主第297章 所谓名分,老孟死了第449章 投名状,大元绿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