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点燃怒火

留给“广华群虎”捉拿刺客的时间只剩下一天,除了满城搜捕江湖人,他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成果倒是非常丰硕,监狱都快要装满了,倦侯府中有十余位保镖从前是江湖人,现在连大门都不敢出。

韩孺子也不出门,留在家中等候消息,全是杨奉一人在外面奔波。

日上三竿,东海王姗姗来迟,经过妻子的教导,他不像昨天那么激动不安了,热情地打招呼,安稳地坐下,随手翻了几本书,对韩孺子说:“明天上官盛就要露面,顶多十天,宿卫八营就能掌控整座京城,咱们都知道,所谓追查刺客只是一个借口,上官盛的手肯定越伸越长,直到进入南、北军的大营里。”

“想必如此,不解决南、北军的威胁,太后不会心安。”

“所以咱们得有一个最终计划,不能就这么等着。”

韩孺子沉默一会,抬臂招手,东海王马上起身走过来,韩孺子小声道:“先让南、北军都来白桥镇驻守,给太后和上官盛一点压力。”

“这个没问题,已经在进行了,五天之内,南、北军就会像亲兄弟一样共同驻扎在白桥镇。”

“等时机一到,我希望南、北军能发生一点冲突。”

“啊?让那帮家伙发生冲突很容易,可是时间不好掌控,南、北军就是那等着分家产的亲兄弟,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所以我需要你帮忙。北军只会派一小部分将士前往白桥镇,带队的将领应该是蔡兴海,他会听我的安排,平时隐忍,在关键时刻惹怒南军。但是你得让崔太傅克制一点,不要以多欺少,将蔡兴海率领的北军一下子全都消灭,要让事态一点点发展,直到引起朝廷的注意。”

“我明白了,南、北军僵持不下,太后与上官盛想要夺权,或许会派出宿卫八营,一旦城里守卫空虚……”

韩孺子点头,他与东海王联手,能支配一千多名死士,足够发起一场夺政宫变。

东海王想了一会,“如果太后和上官盛不上当呢?”

“那我就得想办法逃出京城。”

“就这么定了,最多半个月,咱们就可以动手。宿卫八营也不是铁板一块,我已经联络了一些人,最后的时候,他们也能帮上忙。”

“不到动手之际,不要泄露消息。”

“那是当然,我会犯这种错误吗?那些人都以为咱们还在争位选帝呢,就算帮忙,我也会找别的借口,等他们反应过来,你已经在泰安殿登基了。大臣们就有这点好处,只要宝座上有一位皇帝,不管是谁,他们都会老老实实地磕头。”

“还有,得想办法与宫里联系上……”

“我的母亲也在宫里,我绝不让太后伤害到她们。事实上,王妃已经联系到宫里的一些人,据说太后现在‘疯’得更严重了,天天躲在太祖衣冠室里忏悔,总是认错人,以为思帝还活着呢。哼,装得倒是挺像,宫里的人一点都不怀疑。”

两人开始商议计划的细节,都觉得只要上官盛上当出城,宫变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这与崔家上一次搞出的宫变不同,他们一旦攻占皇宫之后,不用避开大臣,反而可以指望他们的支持。

东海王的一名随从跑来,在门外求见,东海王出门与他交谈一会,回来之后笑道:“那帮读书人又闹事了。”

“嗯?”

“是你安排的吧,国子监和太学的一帮弟子正在皇宫正门前请愿呢,希望皇帝即刻降旨,他们要投笔从戎,去北疆与匈奴人一战。”

可这的确不是韩孺子安排的,他根本没找郭丛等人帮忙,“这么说,金纯忠他们已经将消息传开了。”

“匈奴人的动向总能在朝野引起争议,就看太后如何应对吧。”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匈奴使者声称再不进行和谈大单于就将率兵南下,在大楚臣民听来,怎么都像是挑衅与威胁,自从武帝击溃匈奴人之后,楚人早已不习惯看到如此蛮横的行为,听到传言,无不愤怒异常。

连年的灾害、无为的朝廷、贪婪的官吏……楚人早已憋着一肚子火气,出乎意料地被匈奴人的“威胁”给点燃了。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宫门请愿,普通百姓的仇恨更直接一些,成群结队地走出城门,来到城外的驿馆,要将匈奴使者打死。

事态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韩孺子的预想,东海王却以为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每得到一次消息,扭头就向韩孺子祝贺,“了不起,你又成功了,原来你掌握着这么多的力量,事前也不告诉我一声。哈哈,看太后还怎么装疯?”

宫门请愿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也没人出来驱散,城外的驿馆却是危险重重,驿丞亲自出面,向百姓求情,以为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劝退了一部分人,却架不住来的人越来越多。

黄昏时分,辟远侯张印又来求见倦侯,这回他带来一小队人,全是装成楚民的匈奴使者。

驿丞知道自己阻挡不了多久,可是又不能让匈奴使者死在驿馆里,于是自己在前门劝说百姓,暗地里请辟远侯将匈奴使者从后门带走。

辟远侯没什么亲戚与朋友,也不敢留在自家,于是送到倦侯府。

十余名匈奴使者个个神色慌张,金纯忠也吓坏了,没想到自己传出的消息会惹出这么大的事端。

东海王还没有走,强烈建议韩孺子不要收留这些人,“你是点火的人,怎么能将火往自家引呢?给他们找一家客店,瞒得住最好,瞒不住,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不管结果如何,对你都没有影响,就算以后你想与匈奴人和谈,大单于也不会在乎这几条性命。”

韩孺子还是将他们留下了。

他是少数坚定的和谈派,不愿横生枝节,倒不是为了应对远在天边的敌人,而是因为亲眼见过太多的内患,知道大楚经不起再来一次大规模战争。

辟远侯松了口气,为了表示自己并非胆小之辈,他也留在了倦侯府,与匈奴使者一同住在后宅的一座小院里。

天黑了,东海王刚走不久,郭丛与数名国子监博士登门拜访,这一回他们不是来表示支持的,而是质问倦侯对匈奴人的立场。

正如杨奉所说,读书人与望气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有所坚持,其中一条就是礼仪之邦绝不能向化外蛮夷低头。

韩孺子指天发誓,自己绝不向匈奴人让出一寸土地,“大楚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城池,对我来说都是碎铁城,只要我在,就不会退让,麾下有百万大军我守,只剩一个人,我还是会留在城墙之上。”

郭丛等人满意了,韩孺子趁机说道:“大楚乃是上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匈奴人想开战,很好,边疆之外自有广大的战场。匈奴使者就在我的府中,我不仅收留他们,还要带领军队将他们送回塞外,让他们通知单于,楚军前来应战。”

打动郭丛等人的不只是这番表态,还有倦侯在碎铁城的表现,他已经证明自己是寸土不让的镇北将军,所说的话自然更值得相信。

韩孺子没有提起和谈与西方的威胁,这些事情,行伍出身的辟远侯能够理解,苦读圣贤书的郭丛等人却很难接受。

几人告辞,郭丛晚走一步,悄悄对倦侯说:“瞿先生来信了,他已出关,正在游说关东各地的郡守,向他们力荐倦侯。”

韩孺子拱手致谢,郭丛又道:“鱼跃龙门,只在一争,万望倦侯坚持不懈,勿令天下人失望。”

郭丛曾经劝说倦侯退出争位,但是当他觉得倦侯值得辅佐的时候,又是最坚定的一位。

将近子夜时分,杨奉回来了,他奔波了一天,没有找到更多的线索,“京城数得出的豪侠我都托人问过了,最近几个月里,谁也没有接待过少年强盗。我不能再隐瞒消息,中午时通知了连丹臣,他向监牢里的犯人询问,也没有得到线索。”

杨奉很累,神情却依然紧绷,坐在椅子上寻思片刻,“我想咱们犯了一个错误。”

“杨公请说。”

“光盯着刺客是没用的,咱们得找到那几名望气者。”

“那些假冒的望气者?他们是太后的人,不是躲在太后的羽翼之下,就是已经被杀灭口,到哪去找?”

杨奉摇摇头,“倦侯对我说过,英王遇刺,袁子凡表现得非常吃惊,倦侯觉得那也是假装的吗?”

“嗯……我觉得袁子凡是真的吃惊。”

“所以袁子凡或许对刺杀真的不知情,看到英王遇刺,他非常害怕,不会向太后求助,更可能逃之夭夭。”

“杨公说的有道理,能找到他吗?”

杨奉疲惫地叹息一声,“先让上官盛找一遍吧,他忽略的地方,就是我要关注之处。如果上官盛先找到人,咱们就得另想其它办法。”

“咱们最初制定的办法?”

杨奉点头,正要开口,外面突然响起敲窗的声音,不是敲门,而是敲窗,声音不大,刚刚能让屋子里的人听到。

韩孺子与杨奉互视一眼,都没有开口询问,杨奉起身,开门查看,看到外面的人他显然一愣,退后两步,扶着门,请来者进屋。

孟娥的哥哥孟徹走进来,站在韩孺子面前,张开双臂,表示自己没带兵器,然后说:“我来替太后传话。”全本小说网

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会说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七十二章 宠妃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战斗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东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楔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诱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敌第三百三十章 不寻常的夜晚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难熬的一夜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监的算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乱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导(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第五百四十三章 献城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访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谈判与攻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
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前新章发布时间调整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会说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军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离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七十二章 宠妃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嘱托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战斗第二百六十五章 计划提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紧张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门道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东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战养兵楔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诱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边第三百五十五章 东海王的仇恨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谈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敌第三百三十章 不寻常的夜晚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五十八章 翻墙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难熬的一夜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监的算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乱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一百零八章 真龙天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悔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导(求月票求订阅)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第五百四十三章 献城第四十九章 望气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渴交加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访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次交锋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四百二十五章 划线的门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难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虎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二百四十章 东海王准备好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谈判与攻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