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选

东海王隔了一天才去向皇帝报告情况,以显示自己与平恩侯夫人不是太熟悉。

“进宫求情的人不少,平恩侯夫人也来了,但她说自己只是随波逐流,主导者另有其人,是左察御史、吏部尚书冯举的夫人,最后也是她的一句话起了作用——陛下今日劳动勋贵子弟,日后也得照此对待皇子吧?”

皇子尚未出生,受到的关注比父亲过去十几年得到的还要多。

韩孺子问道:“他们向谁求情?”

东海王以苦笑作为回答,有些事情他是不能说的。

韩孺子明白苦笑的含义,其实他已经猜到,只是需要确认一下。

左右无人,东海王上前小声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军令如山,朕不可能让‘子弟军’提前回京。”

“当然,可是数十位朝廷命妇来求情,宫中一点反应也没有,显得……太无情了吧?”

韩孺子十分为难,他不希望母亲干政,但也不希望外人以为慈宁太后毫无权力,母亲多半生都在受苦,理应享受到众星捧月。

“你有什么主意?”韩孺子既使心里有了决定,也要先问一下别人的想法,这是他从书中学到的帝王之术,已经养成习惯。

东海王却要尽量揣摩皇帝的真实想法,“除了不能提前回京,陛下能做哪些让步?”

“重赏?他们只是行军,不是打仗,并无战功。”

东海王笑道:“那些命妇在意的也不是战功,而是自家子孙的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了,嗯……”

东海王瞥了一眼皇帝,放弃猜测,直接道:“陛下或许可以允许‘子弟军’携带仆人,让行军途中稍微舒适一些。”

“携带仆人是将领的权力。”

“陛下若是一点让步也不做,那就简单了,发一道圣旨,要求各家勋贵与各位大臣管好自家女眷也就是了。”

韩孺子笑了笑,“让朕想想。”

东海王适可而止,没再多说什么。

当天中午,韩孺子回寝宫与皇后一同进膳。

皇后这两天显得有些心神不宁,韩孺子吃过饭,不经意地说:“皇后前晚提起‘子弟军’,朕一直在想,朕做得或许真有些过分。”

有太监、宫女在场,韩孺子称“朕”,崔小君也要遵守规矩,起身退后,回道:“我只是随口一提,陛下不必放在心上。”

“‘子弟军’父兄皆是朝廷栋梁,朕的确应该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军令如山,不可更改,而且‘子弟军’已经出发五天,想追回也来不及了。不过倒是可以允许各家派去仆人,许多子弟都还年轻,第一次行军,需要有人照顾。”

崔小君面露喜色,目光中还有一点疑惑,“陛下仁慈,各家必定感恩戴德。”

“仆人最多两名,两千人的军队,回京的时候可不要变成几万人。”

崔小君笑道:“该有限额,陛下是不是需要有人上书陈情,然后再颁布旨意?”

“那样最好。”

皇帝极少主动追加或改动旨意,那会显得不够稳重,在程序上,皇帝总是面对诸多意见时的裁决者。

朝廷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快速,当天下午就有几分奏章送上来,宰相申明志特意将它们挑出来,派人送到凌云阁。

皇帝的批复很快也回来了,开恩允许各家向军中派去仆人。

大批仆人其实就跟在“子弟军”后面不远,一直不敢进入军营。

旨意到达兵部,连夜以急信发出,追赶正在途中的“子弟军”。

事情至此告一段落,韩孺子却对冯举感到不满,一个有可能成为宰相的大臣,其夫人竟然进宫向太后说三道四,冯举若是知情,有放纵之嫌,若是不知情,则治家不严,无论哪种情况,他都不适合执宰朝纲。

韩孺子还想与母亲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慈宁太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儿子,可她的一些做法却在帮倒忙。

这两件事都不急于进行,韩孺子被另一个消息牵住了。

金纯忠见过圣军师之后,发现自己骑虎难下:不将望气者的话当真,日后若是真的发生什么事,自己负不起责任;如果当真,又可能上钩,成为望气者的报复工具。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金纯忠决定还是向皇帝如实汇报。

几分求情奏章送来的时候,韩孺子正在听金纯忠讲述他与圣军师的见面经过,随手写下早已想好的批复,交给太监。

金纯忠已经说得差不多了,“经过就是这样,微臣怀疑圣军师是在撒谎,故意布下疑阵,目的是离间陛下与杨公。”

韩孺子目送太监拿着奏章离开,说:“望气者从不撒谎。”

金纯忠一愣,没明白皇帝的意思,据他所知,望气者的全部手段都与谎言有关。

“纯粹的撒谎不叫‘顺势而为’,望气者总是改造真相。”

金纯忠还是没明白,他真正接触过的望气者只有圣军师一人,对他们的手段耳闻得多,见识得少。

“比如那支前往碎铁城的‘子弟军’,在望气者嘴下,会有截然相反的种种说法。他可以对心怀不满的大臣说,‘皇帝忌惮世家,有意斩草除根,子弟军此行凶多吉少。’”

金纯忠有点明白了,“顶多一个月,‘子弟军’就能安全返京,到时候望气者怎么解释?”

韩孺子微微眯眼,想象自己就是望气者,“初被望气者蛊惑的人,通常既不会全信,也不会一点不信,而是患得患失。望气者会更进一步,提出几条防范措施。只要对方接受,望气者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子弟军’安全返回,这是他预防之计的功劳;‘子弟军’若是发生意外,证明他开始的说法没错,对方没有全部接受,才导致如今的恶果。”

金纯忠目瞪口呆,终于开窍,“对杨公也是如此,杨公在外,做事难免会有不合陛下心意的地方,陛下只需动念,就会越来越觉得望气者所言极是。”

韩孺子点点头,“不只如此,望气者的手段多着呢,这只是一招。同样是‘子弟军’,望气者也可以对心慌意乱的大臣说,‘这是一次机会,别人家求情,生怕孩子受苦,你家却迎难而上,表明孩子吃得苦中苦,必能在陛下面前崭露头角。’”

金纯忠摇头,并非不赞同,而是感到佩服,既佩服望气者,也佩服皇帝。

韩孺子笑了一下,他倒真希望能有人向大臣说出类似的话。

金纯忠如释重负,“这样的话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圣军师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怀疑,陛下坚持得住,我也没问题。”

金纯忠告退,再不想这件事。

凌云阁里,韩孺子叹息一声,金纯忠的确够忠诚,也很会办事,但是不够聪明,还是没能理解“顺势而为”的全部意思。

无论望气者如何顺势、借势、度势,“势”总是真的。

韩孺子如此了解望气者,全拜杨奉所赐,杨奉又从哪里学来的呢?杨奉自称追查那个神秘组织已有多年,但是直到几年前的齐王叛乱,他才与其他人一样,关注到望气者的身影,在此之前,他更关注地方豪杰。

杨奉才是最神秘的人。

韩孺子一时冲动,很想召见圣军师,马上改变主意,见栾半雄就已是一个错误,见圣军师并无益处。

不管怎样,他仍然相信杨奉,这就够了。

韩孺子排除杂念,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有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在他桌上,放着宰相申明志的第五份乞骸骨书。

“乞骸骨”是请求致仕的委婉说法,希望向皇帝讨回自己的残躯,返乡等死,最后掩埋在故土之下。

申明志几乎一天一份奏章,交印之心十分迫切。

如果申明志不是与韩稠有染,韩孺子很可能会真心挽留,毕竟他所属意的宰相人选,资历都还浅,需要一段时间过度。

共有三人可继任宰相,冯举最合格,皇帝却不欣赏,瞿子晰、卓如鹤才华足够,但也各有缺陷。

申明志对待自己的时候常常出错,看别人的眼光却是很准。

瞿子晰弟子众多,在读书人当中威望极高,由他任相,呼声肯定高涨,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宰相不是教书先生,如何处理与弟子的关系,对瞿子晰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卓如鹤进士出身,为官多年,辅佐过太子,在六部任过职,郡守也做过几年,难得的是了解民间疾苦,熟悉官场的种种手段,治官、理民都没问题,遗憾的是缺少大将之风,面对突变会不知所措。

韩孺子拿过三张纸,分别写下三人的姓名,端详良久,心中反复斟酌。

宰相要的就是稳重,何必非有大将之风?邓粹倒是擅长随机应变,可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让他当宰相。

韩孺子终于做出决定,卓如鹤就是下任宰相,瞿子晰正当壮年,可以等。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冯举”两个字上,这才是他即将面临的挑战,必须让这位新任左察御史知难而退,才能稳住群臣。

“朕乃孤家寡人。”再想起这句话,韩孺子心中涌起的是斗志,而不是孤独与衰老。

桌上还有一张空白的纸,韩孺子看了一会,怎么也无法摆脱一个念头,于是提笔给杨奉写信。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战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三十四章 热闹的新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六章 衣带诏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铁城不够高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无计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
第一百四十章 指点迷津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利之年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战第七十四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三十四章 热闹的新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五百四十章 书还在第一百一十五章 迁营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一百四十九章 顽石第三百三十三章 劝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四百七十三章 纸上谈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钱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与好处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腾?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六章 衣带诏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四百六十五章 无休无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鱼和小鱼第八章 十步之内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四百七十六章 传染的不安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铁城不够高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渔翁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来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二百零五章 书与残酒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归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无计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约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