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 进入状态

第885章 进入状态

“噢……”

整个罗德-拉沃尔球场爆发出一片懊恼的惊呼声,放眼望去,可以清晰看到捂脸抱头又扼腕又遗憾的一张张脸孔。

尽管五星红旗亢奋而激动地在用力挥舞着,但是罗德-拉沃尔球场的空旷与辽阔转眼就将那一抹红色淹没,沉浸在全场涌动的叹息与扼腕之中。

球场之上,高文目光明亮,握紧拳头, 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坚定,简单而短促地为这一分表示庆祝。

就在刚刚,纳达尔通过连续进攻压迫,已经制造出了机会,但最后一拍正手斜线进攻,准备拿下制胜分,结果却稍稍长出底线,出界,不仅丢掉这一分,而且送出自己第一个发球局的第三个破发点。

“40:AD”。

众所周知,纳达尔慢热,进入比赛状态往往偏慢;而且,他喜欢室外,喜欢阳光,喜欢在炎炎烈日底下流汗,喜欢感受气温感受湿度感受温度感受天空的比赛环境,他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状态。

正是因为如此,纳达尔室内球场的表现一向平平,因为天气状况而不得不关闭球场顶棚的时候也一样。

同时,纳达尔在墨尔本公园数次令人扼腕的失利也都发生在夜场。

当然,这不是必然, 但对于顶尖高手来说, 细节差异确实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这也是事实。

今天比赛开始之后,率先上手的,是高文。

尽管这是高文首次进入中心球场, 也是首次在墨尔本公园登上夜场舞台,但这对高文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

当初在法拉盛,高文就做到了一次;现在来到墨尔本公园,更加成熟的高文,依旧拥有初生牛犊的那颗赤子之心。

登场之后,高文打得非常积极非常主动,从第一分就展现出自己的信心。

夜场比赛和日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低温、风大等等客观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网球的质感变重,同时,弹跳也会稍稍低一些;而且,球场照明不再是自然光,而是人工灯光,整个空间感也不同。

对于纳达尔青睐的比赛风格来说,确实稍稍不同,他还是更加倾向于网球弹跳高一些、滞空飞行时间长一些的击球。

再加上纳达尔习惯性慢热,他是典型的“耐操型球员”,不仅表现在防守反击的球风上,同时比赛也需要时间适应、深入、调整,伴随着对抗的进行和压力的累积, 纳达尔的状态往往才能够调动出来。

所以, 开场阶段,

年轻气盛、战意昂扬的高文,抢占上风。

猜硬币环节之中胜出的高文,选择了率先发球。

第一个发球局,高文自己正手失误丢了一分,纳达尔遭遇压迫导致正手失误回球下网一分,另外高文进攻拿下三个制胜分。

干脆利落,快速保发。

紧接着,纳达尔的发球局,在纳达尔率先拿到局点的情况下,高文持续施压发挥出色,反而制造了麻烦。

前后四次平分,现在高文第三次拿到破发点。

比赛才开始五分钟,没有废话,就已经进入焦灼状态。

显然,这并不是主场观众和西班牙球迷所希望看到的局面,一个个都懊恼得不行,但纳达尔非常平静。

没有遗憾,没有扼腕,甚至没有太多表情,只是专注自己,按照步骤,准备下一个发球。

按部就班。

雷打不动。

球场这一侧,高文知道纳达尔的发球流程比较繁琐,他也不紧不慢,整理一下思绪,确定自己的战术。

其实,在德约科维奇横空出世一度取得对阵纳达尔七连胜之后,面对纳达尔的技战术布局就不是秘密。

简单来说,一切都是关于正手的。

纳达尔的最强项是正手,但同时,突破口也是正手——这就是德约科维奇的战术。

但是,纸上谈兵,说来轻松,高文自己也对阵过纳达尔,他就明白,从纳达尔正手突破并非易事。

而且,并不是所有球员都具备德约科维奇的底线击球能力。

当然,高文也有自己的特点。

针对本场比赛,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针对纳达尔制定了战术,首当其冲的第一条就是:

做好反手被持续压制锤击的心理准备。

至少在策略层面上,不仅不能发怵,而且还需要强硬和果断,甚至迫使纳达尔改变战术。

这一点,和对阵德约科维奇的比赛,有些相似,区别在于,高文的反手,对着德约科维奇也是反手,而且是目前巡回赛之中最顶级的第一反手;而高文的反手,则对位纳达尔的正手,西班牙天王的最强武器。

高文,就准备从自己的反手突破,以自己为主。

啪。啪。

纳达尔正在拍球。

二区。

此前就不止一次提到过,纳达尔充分发挥左手优势,二区外角发球压制对手的反手,这是最成熟最完美也最得心应手的一套战术。

即使被对手识破也没有关系,纳达尔依旧优势明显,哪怕对阵其他三巨头也是。

这套战术的唯一软肋就是纳达尔自己的发球状态,如果纳达尔一发成功率不高,又或者是外角发球质量平平,那么战术执行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衡量纳达尔竞技状态的两个关键,一个是正手,一个则是二区外角发球。

蹬地!抛球!

果然。

外角。

在破发点上,纳达尔依旧选择自己最成熟的战术套路,然而——

“出界!”

一发没有能够进区,这也再次证明了,开场阶段纳达尔的慢热。

不过,纳达尔并不慌张。

以教练为基准,将纳达尔的职业生涯氛围托尼叔叔时期和莫亚时期。

在莫亚时期,纳达尔的硬地实力提升明显,一发的重要性也水涨船高;但在托尼叔叔时期,纳达尔的比赛,基本是建立在二发上的。

也就是说,观看纳达尔的比赛状态,应该看二发得分率,而其他男子球员则都需要看一发得分率。

这是非常特别的一点。

对于二发,纳达尔习以为常,而且,纳达尔的二发战术套路也非常丰富。

最基本也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纳达尔对于自己的防守能力拥有强大自信,所以他并不害怕二发质量偏弱,无法像一发那样发动抢攻,他非常愿意静下心来,耐心地进行长回合多拍拉锯,在底线进行周旋。

也正是因为如此,纳达尔的二发保险系数往往比较高,不会冒险,而是以旋转和落点来压制对手,避免对手直接抢攻上手,其中,近身发球的比例也就相对高一些。

在莫亚时期,纳达尔的二发战术就更加具有攻击性,偶尔还会尝试发球上网的突袭。

但这种战术意识,在2015年的当下是没有的。

比如这次二发。

一如所料,近身压正手!

(本章完)

10 提升捷径581 迈向胜利95 耐心周旋1380 地雷攻击1296 起起落落1960 焚烧殆尽1382 瞬间提速778 灵感碰撞1892 连续换位636 再次偶遇1577 围追堵截1256 冤家聚首201 茁壮成长1299 为人父母1957 雷霆轰鸣879 标准结局93 线路布局1920 耐心周旋2132 步步紧逼2067 中年危机1738 颠覆平衡301 矛盾心态343 打破僵局308 无人问津1090 澳网重赛234 绝地反击2027 绝对掌控1042 定海神针605 特立独行641 轻装上阵1152 斗智斗勇845 兵不血刃1810 全场聚焦1087 经受考验183 战术多元2032 专注自己788 炙手可热985 不速之客1634 焦点碰撞405 抓住本质893 全场窒息59 排兵布阵1428 势不可挡1752 连绵不绝1199 一个惊喜145 大脑一热270 反拍直线734 成长代价935 诡异开局1954 生死瞬间1576 刺探内幕2129 天王本色717 万分之一1782 低调出征968 德高望重1086 正是时候1952 不留遗憾1865 坚定不移702 所谓强度1839 混乱之巅28 核心力量1234 针尖麦芒533 脚不沾地922 生龙活虎256 契而不舍492 坚若磐石314 暗潮汹涌513 波澜不惊1964 热泪盈眶1967 响彻云霄1373 巨头杀手1839 混乱之巅1393 信手拈来1459 措手不及159 最后战帖1203 时间缝隙1830 死里逃生132 一气呵成157 面面相觑1936 贵在坚持1428 势不可挡225 似曾相识1364 稍纵即逝507 万众瞩目2082 刚柔并济1264 肝颤不止630 偷闲时光529 小小圈子900 自动反射764 设身处地1078 痴心绝对169 全美冠军1796 夜场大轴2128 微妙平衡1373 巨头杀手342 抢先一步9 超能力球1414 排列组合780 依依不舍740 同僚嘉奖
10 提升捷径581 迈向胜利95 耐心周旋1380 地雷攻击1296 起起落落1960 焚烧殆尽1382 瞬间提速778 灵感碰撞1892 连续换位636 再次偶遇1577 围追堵截1256 冤家聚首201 茁壮成长1299 为人父母1957 雷霆轰鸣879 标准结局93 线路布局1920 耐心周旋2132 步步紧逼2067 中年危机1738 颠覆平衡301 矛盾心态343 打破僵局308 无人问津1090 澳网重赛234 绝地反击2027 绝对掌控1042 定海神针605 特立独行641 轻装上阵1152 斗智斗勇845 兵不血刃1810 全场聚焦1087 经受考验183 战术多元2032 专注自己788 炙手可热985 不速之客1634 焦点碰撞405 抓住本质893 全场窒息59 排兵布阵1428 势不可挡1752 连绵不绝1199 一个惊喜145 大脑一热270 反拍直线734 成长代价935 诡异开局1954 生死瞬间1576 刺探内幕2129 天王本色717 万分之一1782 低调出征968 德高望重1086 正是时候1952 不留遗憾1865 坚定不移702 所谓强度1839 混乱之巅28 核心力量1234 针尖麦芒533 脚不沾地922 生龙活虎256 契而不舍492 坚若磐石314 暗潮汹涌513 波澜不惊1964 热泪盈眶1967 响彻云霄1373 巨头杀手1839 混乱之巅1393 信手拈来1459 措手不及159 最后战帖1203 时间缝隙1830 死里逃生132 一气呵成157 面面相觑1936 贵在坚持1428 势不可挡225 似曾相识1364 稍纵即逝507 万众瞩目2082 刚柔并济1264 肝颤不止630 偷闲时光529 小小圈子900 自动反射764 设身处地1078 痴心绝对169 全美冠军1796 夜场大轴2128 微妙平衡1373 巨头杀手342 抢先一步9 超能力球1414 排列组合780 依依不舍740 同僚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