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援军?

“我猜夏侯惇肯定会在江都城外扎寨,不会轻易进攻,毕竟人数上我们的差距并不大,攻城只能加大他们的死伤而不会产生什么好处。”蓝火淡淡道,“我忽然想到一个疑兵之计,可以派的上用场。”

在座几人都同时看向蓝火,不知这个疑兵之计是何妙计。

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三人所带领的一万五千多曹军在江都城南十里处扎下营寨,三人决定等待主公曹操的命令,才做打算。

江都城外有着大片田地,由于是深秋时节,所以这些地都荒着等待开耕种上来年的作物。故此很多城中每天都有很多百姓进进出出,辛苦劳作。

如果战斗打起来,那这些百姓也不得不停止开耕。

夏侯惇率马想先看看江都的城门,了解下其防御程度。见城中大量百姓各自拿着农具往外走不得低声骂道:“这蓝火!难道不知道我一万多大军兵临城外,竟还让百姓耕作!真是不得好死!”

百姓的情景,让夏侯惇认为是蓝火没有爱民之心,不顾百姓的安危。都什么时候了还让百姓出来种地。

没多久,贾诩到了营寨,现在的贾诩被曹操授予了军师的身份,也就这次战斗中的总司令,谁都得听他的才行。夏侯惇三人急忙迎接,想问贾诩这位谋士有何良策。

结果贾诩上来就不满道:“你们怎么在这个地方扎寨,沙头镇就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没有必要再来外面打下营寨。”

沙头镇本就距离江都不远,而且那里多少是个防御点,起码防御力要超过营寨。在蓝火张啸撤出沙头镇后,沙头镇就成为了空镇,夏侯惇也占据了换上自己的大旗,可却没作为根据地,直接将军队开到了江都城南。

就这样,贾诩命全军回到沙头镇,并在沙头镇的各个门口都加固了城门。

“夏侯将军说江都城内百姓依然像平时那样出城劳作?”贾诩听夏侯惇指责蓝火的时候听到了关于百姓出城的事情。

“可不是!那蓝火真是个伪君子!打着为黎民百姓的旗鼓却这般对待百姓!”夏侯惇喘着气异常愤怒地说,“如百姓们还不停止出城,那到战斗打响的时候难免会有伤亡!”

张辽皱着眉头:“该不会蓝火惧怕我们攻城,故意让百姓们出城耕作,知道主公一心爱民,所以借此拖延我们的战机?”

夏侯兄弟听了感觉有道理,夏侯惇道:“肯定是这样!利用主公的同情心而不惜让百姓们冒着危险!哼哼!”

唯独贾诩在认真思考着蓝火的用意。按理说,蓝火不可能连大军来袭就要封锁城口的道理都不懂,那么既然蓝火没有封锁城口,就代表蓝火是有意为之的,那到底是为的什么呢。

现在蓝火动静很小,贾诩也没想出什么端倪来,再说现在自己也还没打算攻城,所以也先不去管那些事情。

“军师,那我们何时攻城?”夏侯惇恨不得马上杀死蓝火。

贾诩摇摇头:“目前还没有攻城的打算,走,先陪我去看看军队必须的器械。”

说完,不等夏侯惇三人说什么就走出了房屋。

据说了蓝火的新兵器,贾诩也有所担忧,手中拿着根从蓝兵尸体旁捡来的长矛,叹声道:“蓝火不仅仅是为出色的谋略家,更是加强了兵器的威力,哎,果然是棘手的敌人啊。”

“呵呵,不过是一把长矛而已,就算变得再硬再锋利,也不过是些杂碎小兵而已!”夏侯惇不屑地道。

贾诩说:“话不能这么说,士兵们的力量正是由他们手中的兵器决定的,如没有足够强悍的兵器何来强悍无匹的军队?夏侯将军,去找来我军中最优秀的工匠,让他来看看蓝军兵器有何特殊之处。”

本来夏侯惇认为这完全没用,但碍于贾诩军师的身份,也只能去照办。

到了晌午,工匠已经经过两个多时辰的兵器调查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明了,只知道蓝军兵器中除了一般兵器中的材料外还加了些其他的材料,要判别出这些材料来,必须要有一天的时间。贾诩不急,让工匠慢慢去弄。

夏侯惇三人却急了,不知这军师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过日子的,从军师来的半天看,一点儿计策也没出,更没有出兵的动静。

正当夏侯惇要去找贾诩问个究竟的时候,一名探兵前来禀报道:“夏侯将军!不好了!”

“何事!”夏侯惇心情很烦。

探兵道:“小人见江都城外又进去了很多蓝火的援军,数量大概有两三千左右。于是小人急忙来找将军汇报!”

夏侯惇为之一震,心道蓝火什么时候又有援军了?那援军从何而来?江都四面都无其他城池,唯一仅有的沙头镇还是被自己方给占据了,蓝火怎么可能还能招来援军?

无法想通的问题只能去找脑袋灵活的人去想,夏侯惇匆匆找到了贾诩,将探兵禀报的情况详细说给了贾诩听。

贾诩不由思索起来,过会又命人叫来那名探兵问:“你可是没有看走眼?”

“小人敢以性命担保!”探兵很坚定地说。

“那你给我说说,那些援军穿得什么样的铠甲。”贾诩问,因为每个势力与每个势力所穿的兵甲都不同,所以贾诩想从这个方面得知援军的身份。

可经过探兵的叙述后,贾诩惊奇的发现,援军的模样与蓝火军队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那所谓的援军正是蓝火的手下。

难道说蓝火从开始就在外面隐藏起了士兵?贾诩想,不然怎么会有蓝军进了江都。

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蓝火本就计策百出,说他早就安排的隐蔽军队也是很有可能的。在曹操攻占柴桑城池后就发现一支两千人马的军队,正是江东秘密的两千军,被曹操尽皆消灭,贾诩有点怀疑,蓝火是不是也隐藏了些军队,等关键时刻再让其出现,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第四章 引兵出战第二十四章 战略第十四章 忠于民?忠于君?第六十四章 陆逊出兵第五十六章 谋良将第六十二章 三大王器第四十六章 周瑜的转变第五章 蓝火成将,荆州大计第六十七章 捕获凌统第五十二章 反夹击第六章 战斗啊啊第六十章 黄金剑第二十一章 孙权之死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五十九章 新兵器诞生第六章 战斗啊啊第十九章 陆翔对决黄盖第三十一章 猛战第六十七章 捕获凌统第五十七章 激鲁肃第六十三章 占新都第三十章 乱城第十一章 诸葛现世第四十五章 挚友相见第三十六章 反杀第十四章 再战夏侯惇第四章 江都计策第三章 退第十五章 张辽杀到第十一章 诸葛现世第三十七章 最难的抉择第五十六章 谋良将第二十五章 三强兄弟,周瑜来袭第十四章 蓝火VS张啸第四十六章 蓝火被杀?第五十章 张颌突围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十九章 张啸的过去第十三章 不详的预感第四十一章 悲伤弥漫第六十四章 陆逊出兵第五十一章 江东议事风波第八章 首战结束第五十章 情第四十七章 人头第四章 困兽之斗第四十六章 蓝火被杀?第二十五章 诸葛亮第十四章 再战夏侯惇第三十六章 舍生取义第十章 大军来袭第二十四章 战略第十七章 结拜第四十九章 忧虑第二章 曹操第二十五章 三强兄弟,周瑜来袭第十一章 捕获鲁肃第十五章 撤退第五十一章 江东议事风波第五章 吴军苦战第十六章 遭遇龙卷风第四十六章 周瑜的转变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二十章 伏击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计第十八章 第二波大军第五十二章 反夹击第六十五章 重伤徐盛第七章 杀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四十四章 蓝火单挑三吴将第三十章 乱城第五十五章 蓝火的决策第七章 杀第七十一章 索命箭立威第十二章 互相攻占第二十六章 神射第九章 鲁肃出场第二十章 大破建业城门第二十六章 派兵出战第三十九章 死亡临近第四十章 凌统杀来第四十章 凌统杀来第五十八章 鲁肃的加入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五十八章 鲁肃的加入第三十七章 反包围第一章 逆天斧出世第十二章 刘备逃走第三十八章 背水一战的觉悟第十五章 撤退第二十三章 贾诩请战第四十五章 蓝火胜三将第二十章 伏击第二十六章 派兵出战第四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三章 争辩第二十二章 撤回江都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二十七章 水镜先生
第四章 引兵出战第二十四章 战略第十四章 忠于民?忠于君?第六十四章 陆逊出兵第五十六章 谋良将第六十二章 三大王器第四十六章 周瑜的转变第五章 蓝火成将,荆州大计第六十七章 捕获凌统第五十二章 反夹击第六章 战斗啊啊第六十章 黄金剑第二十一章 孙权之死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五十九章 新兵器诞生第六章 战斗啊啊第十九章 陆翔对决黄盖第三十一章 猛战第六十七章 捕获凌统第五十七章 激鲁肃第六十三章 占新都第三十章 乱城第十一章 诸葛现世第四十五章 挚友相见第三十六章 反杀第十四章 再战夏侯惇第四章 江都计策第三章 退第十五章 张辽杀到第十一章 诸葛现世第三十七章 最难的抉择第五十六章 谋良将第二十五章 三强兄弟,周瑜来袭第十四章 蓝火VS张啸第四十六章 蓝火被杀?第五十章 张颌突围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十九章 张啸的过去第十三章 不详的预感第四十一章 悲伤弥漫第六十四章 陆逊出兵第五十一章 江东议事风波第八章 首战结束第五十章 情第四十七章 人头第四章 困兽之斗第四十六章 蓝火被杀?第二十五章 诸葛亮第十四章 再战夏侯惇第三十六章 舍生取义第十章 大军来袭第二十四章 战略第十七章 结拜第四十九章 忧虑第二章 曹操第二十五章 三强兄弟,周瑜来袭第十一章 捕获鲁肃第十五章 撤退第五十一章 江东议事风波第五章 吴军苦战第十六章 遭遇龙卷风第四十六章 周瑜的转变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二十章 伏击第三十五章 周瑜之计第十八章 第二波大军第五十二章 反夹击第六十五章 重伤徐盛第七章 杀第四十四章 水上拦截第四十四章 蓝火单挑三吴将第三十章 乱城第五十五章 蓝火的决策第七章 杀第七十一章 索命箭立威第十二章 互相攻占第二十六章 神射第九章 鲁肃出场第二十章 大破建业城门第二十六章 派兵出战第三十九章 死亡临近第四十章 凌统杀来第四十章 凌统杀来第五十八章 鲁肃的加入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五十八章 鲁肃的加入第三十七章 反包围第一章 逆天斧出世第十二章 刘备逃走第三十八章 背水一战的觉悟第十五章 撤退第二十三章 贾诩请战第四十五章 蓝火胜三将第二十章 伏击第二十六章 派兵出战第四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三章 争辩第二十二章 撤回江都第七十二章 鼓动士气第二十七章 水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