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邓芝

雨下的不大不小,它们汇聚在一起,从屋顶上面缓缓流了下来。

“滴答,滴答!”

阆中城县衙之内,文昭站在门口,静静凝望着外面的细雨。

许久之后,他忽然闭上了眼睛,细心聆听雨水落在地上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静谧。

“踏踏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文昭睁开眼睛,发现一双大脚践踏在地面上,带起了一片泥泞。

“见过主公!”

雄浑的声音响起,文昭看着向他走来的甘宁,脸上缓缓绽放出了笑容。

“兴霸,进来吧。”

想甘宁招了招手,文昭就往屋内走去。

甘宁闻言不敢怠慢,可是他生怕弄脏县衙,就先在门口用雨水洗了一下脚上的泥巴,才往屋内走去。

两人坐定以后,文昭让人端了一坛酒,放在了甘宁身旁的案上。

他面含微笑看着甘宁,说道:“秋季下雨,一天比一天冷,兴霸方才从外面回来,不妨喝点酒暖暖身子吧。”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天下不了几场雨,人们就要穿上厚厚的棉衣,面对悄然而至的寒冬了。

甘宁身为一个武将,不可能不喜欢喝酒,可他吞咽了一下口水,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如今乃是战争期间,甘宁身为统兵将领,擅自饮酒可是大忌。

似笑非笑看了甘宁一眼,陈旭说道:“兴霸但请放心便是,如今阴雨连绵,虽然是大军出征之时,却也不会再有战事。”

“现在纵然喝点酒水,也并无大碍。”

甘宁听到文昭之言,想起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喝酒了,闻着扑鼻而来的酒香,再也忍受不住。

他也不用酒杯,直接抱起酒坛,就将里面的酒水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却仍旧脸不红气不喘。

文昭见状抚掌大笑道:“好酒量啊!”

两人就这样在县衙之中闲聊了一阵,文昭忽然话锋一转,说道:“兴霸此次深入广汉郡内,立下如此大功却被我轻易抹除,心中可有怨言?”

甘宁闻言当即感觉背后冷汗淋漓,急忙跪在地上惶恐的说道:“主公赏罚分明,宁绝不敢心有不满。”

文昭上前拉起甘宁,轻抚其背说道:“关中境内并无其他可用水军将才,我对兴霸寄予厚望,日后不管是攻打荆州还是东吴,都要多多仰仗兴霸。”

“然而天下之间豪杰辈出,兴霸切不可小觑他人。”

“两军对垒若是占据优势,当以势压人,战以堂堂正正之师;铤而走险有时虽然可能获得奇效,稍有不慎却会万劫不复。”

“此次吾对你们惩罚如此之重,就是不想让你们以后再如此冒险了。”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此次兴霸与元皓冒险进入广汉郡,若真有个好歹,岂非断吾一臂!”

“兴霸可知吾意?”

甘宁闻言当即感激涕零,答道:“承蒙主公器重、关心,宁又岂会再不知好歹!宁愿为主公训练出一支精锐水军,横推荆州,平定东吴!”

文昭挽起了甘宁手臂,大声笑道:“兴霸有此雄心壮志,吾心甚慰!”

……

这一场大雨十分奇怪,就连巴郡境内也有很多地方,仍旧是晴空万里。

基本上来讲,潜水以西阴雨不断,潜水以东却是阳光灿烂。

汉昌位于潜水上游中断位置,这里没有下雨,阳光也不灿烂,天空一直都是阴沉沉的样子。

汉昌以东二十里地,这里有一片十分茂密的竹林,林中有一个非常简陋的庭院。

庭院之内,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青年,遥望着南方,脸上却是露出了纠结的神色。

“南和曾经跟我说过,我七十岁的时候会位至大将军,并且封侯。可是今岁已经二十有五,却仍旧一事无成啊。”

这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襄阳新野人氏邓芝,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历史上,刘秀巡行河北的时候得到了邓禹的追随。

邓禹当时就跟刘秀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针。

刘秀被邓禹的才学所折服,‘恃之以为萧何’,后来邓禹更是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一生之中功劳卓著。

说起邓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可假如说起云台二十八将,很多人都会有所耳闻。

所谓云台二十八将,是指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并且重兴汉室,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将领。

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邓芝先祖邓禹,正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中的第一人。

其实不谈论邓禹生平事迹,单单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人这个称呼,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邓芝虽然身为邓禹后人,可是并没有因为祖先的辉煌,而遭遇到什么殊荣。

相反,这些年来他一直郁郁不得志。

很多年前邓芝就离开了家乡新野,来到巴蜀之地定居,却因为没有人了解他,邓芝空有满腹才华,却并无功名在身。

及至后来,邓芝听闻张裕十分善于面相,就前去寻张裕为他看一下前途。

张裕见过邓芝以后颇为惊奇,就对他说:“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邓芝闻言大喜过望,回到家中没多久便去投奔庞羲,可是仍旧没有得到重用。

前段时间,庞羲因为想要迎接关中军入蜀,而被严颜所杀,邓芝只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屋内隐居。

今日他来到庭院之外,看着四周仍旧青翠欲滴的竹子,感觉有些落寞。

“锵!”

邓芝猛然拔出了腰中佩剑,而后在竹林里面开始舞剑。剑走长空,身舞风动,卷起了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叶。

一开始,邓芝舞剑还带着些许文士雅韵,可是随着他心绪的不断变换,剑招却是猛然转变。

“杀!”

邓芝大喝一声,一副惨烈的杀伐气息从他身上传来。

剑刃所过之处,枝叶飞舞,在空中盘旋起来,久久不落。

“喝!”

剑招再变,由疾风暴雨变成了惊涛骇浪。

邓芝腾空而起,宝剑从天而降,将一根粗壮的竹子从中劈开。

“铿锵!”

收剑而立,邓芝仍旧脸不红气不喘。

他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自嘲说道:“吾自幼勤练武艺,熟读兵书,本以为可以建功立业。”

“却不想哪怕遭逢乱世,仍旧一事无成,有辱先祖之名啊!”

说到伤心之处,邓芝眼圈有些泛红,竹叶仍旧在空中飞舞着,不少青翠欲滴的叶子飘落下来,粘在了邓芝的身上。

“咔嚓!”

那根被劈开的竹子,脆弱的根部终于不堪重负,断裂摔落在地。

“啪啪啪!”

就在此时,一阵鼓掌之声传来,其中伴随着夸赞之声:“好剑法,伯苗真是好剑法啊。”

“谁?”

邓芝骤然听到这个声音,心中一惊,而后拔出腰中佩剑,厉声高呼。

“怎么,几年不见,伯苗就是以这种方式欢迎我么?”

一袭青衫的中年文士走了过来,邓芝看清来人面容以后,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来人莫非乃是南和先生?”

青衫文士抚掌大笑几声,说道:“数年一晃而过,不曾想伯苗还记得我啊。”

邓芝急忙还剑入鞘,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上前作揖行礼道:“不曾想来人居然是先生,芝方才多有冒犯,还请闲生勿怪!”

青衫文士大笑两声,上前扶住邓芝双臂,说道:“我方才听见伯苗感慨,难道伯苗这段时间一直过得不顺心么?”

青衫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张裕。

当初邓芝前去找张裕看面相的时候,张裕就知道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华,他日必定会有很大成就。

现在关中大军因为连绵不断的秋雨,而被滞留于阆中城内,张裕就想为文昭寻访贤才。

在张裕看来,邓芝文武双全,虽然现在会看起来还有些许稚嫩,可是只要经过磨练,定会成为一个非同小可的存在。

而且他也知道,自家主公特别喜欢提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这才不辞辛劳冒雨前来面见邓芝。

邓芝听见张裕之言以后,有些无奈地说道:“芝才微德寡,一事无成倒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感觉你有些辱没了先祖,这才有感而发罢了。”

张裕没有接话,只是眉头微微皱起,双目紧紧盯住邓芝脸庞,有些惊疑不定的说道:“数年前观看伯苗之面相,尚且并非现在这般模样。”

“今日为何会是如此?”

邓芝闻言心中一惊,急忙问道:“不知先生看出了什么?”

张裕摇了摇头,道:“混沌一片,看不清,说不白,道不明。”

邓芝被张裕说的心中发毛,再次问道:“请恕芝愚钝,还请先生明言!”

张裕脸色有些难看,道:“有些事情,不可说,不可说。然而对你来讲,面相改变不见得是件坏事。”

邓芝还想详细询问一番,却总是被张裕岔开了话题,也只能作罢。

将张裕引进了屋内,两人坐定以后,邓芝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尝闻先生已经到朝中任职,不止今日为何会来到鄙舍?”

张裕答道:“此次大将军攻打益州,吾只是随军前来罢了。”

“如今大军因为连绵不断的秋雨,而被困于阆中城内。吾听闻伯苗隐居在此地,就想前来探望一番。”

邓芝闻言心中略微感动,道:“不曾想似先生这等名士,居然还能想起我这个人无名之辈啊!”

张裕道:“伯苗无需自谦,汝之才能吾知之甚详,他日成就定会在我之上。”

邓芝苦涩的笑道:“一名不文,一事无成,芝又怎敢与先生相提并论?”

张裕肃然说道:“伯苗今日无名,只是因为不曾遇见明主罢了,若有人能够赏识伯苗才能,对伯苗委以重任,扬名天下又岂是难事?”

邓芝起身望着外面的竹林,叹息道:“无半点名声,何人能够对我委以重任。”

想起这些年来四处碰壁,不被重用,不被认可的经历,邓芝总是感觉心中有些发苦。

张裕道:“他们不用伯苗,并不是因为没有看出伯苗才华,而是事出有因啊。”

邓芝一愣,而后上前作揖行礼,恭敬的问道:“还请先生明言。”

张裕道:“伯苗虽然才华横溢,为人却也太过刚强、正直、孤傲,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情绪,遇到气量狭小之人,又怎会重用伯苗。”

邓芝想起了这些年来自己的行事为人,不由呆立当场。

张裕之言可谓是一针见血。

邓芝性格刚强、孤傲,不是那种阿谀奉承之人,眼光也非常之高,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说话行事经常得罪人。

是以这些年来,他根本没有拥有一位至交好友。

历史上的邓芝亦是如此,除了蜀汉名将姜维以外,根本没有一个士人愿意与他结交。

他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深得士卒爱戴。

可邓芝身上的衣食却都是从官府资取,从来不治私有财产,邓芝妻子有段时间,甚至过还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邓芝死了以后,家中连一丝多余财物也没有。

这样一个性格的人物,除非投奔一位胸怀宽广,极度赏识他才华的明主,才有可能会得到重用。

看着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的邓芝,张裕叹道:“伯苗有大志气,才能出众,为何看不清何人才是明主呢?”

“吾主陈文昭坐拥三州之地,求贤若渴,体恤百姓,胸怀天下。此等明主伯苗不去投奔,却想要委身刘璋,曲于庞羲之下,何其可笑!”

邓芝身体一震,紧紧盯住张裕,略微有些激动地说道:“我若投奔大将军,能得到重用么?”

张裕大笑两声,道:“伯苗可不要忘了,吾主在关中颁布的求贤诏,只要伯苗能够展示出自己过人的才华,又岂会不得到重用?”

邓芝脸色变换了一阵,这才下定了决心,躬身行礼道:“先生之言,使吾茅塞顿开,他日我若有所成就,定然不忘先生今日提携之恩!”

张裕捋了捋胡须,笑而不语。

第793章 法正献策第155章 丁原吕布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304章 曹嵩第17章 杀人第842章 孙策退兵第754章 天下无双第371章 函谷关第179章 毛遂自荐第219章 白波军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5章 雁门郡内第373章 王承第617章 谗言第776章 骂晕邓贤第204章 张辽威武第636章 无奈第811章 灭族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803章 谨慎防备第11章 讹诈第351章 衣带诏?第19章 名扬州郡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575章 游说阎圃第719章 心忧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298章 狮虎斗第530章 议事第967章 相互算计第31章 练兵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288章 欲杀人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878章 方攸论儒道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23章 小霸王第83章 流言四起第850章 乱世知己第682章 不安第175章 推测第221章 试探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412章 献策第430章 仲德献策第589章 仲达辞行第272章 少年第95章 皇甫嵩第278章 相见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83章 兵临城下第494章 关平第243章 陷阵第670章 计赚徐晃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630章 纵第795章 益州定第396章 阎象设计第461章 议事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421章 攻心为上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500章 新法第447章 韩遂第869章 连横东吴第476章 重逢第40章 出战第355章 钟繇第46章 再议黄巾第902章 锦囊第553章 公孙瓒死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260章 分歧第801章 塞外风云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882章 袁绍身死第727章 始末第821章 诸葛亮第936章 水淹虎牢关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62章 孤胆英雄第210章 献城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472章 劫营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07章 怒斥田丰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261章 相争
第793章 法正献策第155章 丁原吕布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304章 曹嵩第17章 杀人第842章 孙策退兵第754章 天下无双第371章 函谷关第179章 毛遂自荐第219章 白波军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5章 雁门郡内第373章 王承第617章 谗言第776章 骂晕邓贤第204章 张辽威武第636章 无奈第811章 灭族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803章 谨慎防备第11章 讹诈第351章 衣带诏?第19章 名扬州郡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575章 游说阎圃第719章 心忧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298章 狮虎斗第530章 议事第967章 相互算计第31章 练兵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288章 欲杀人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878章 方攸论儒道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23章 小霸王第83章 流言四起第850章 乱世知己第682章 不安第175章 推测第221章 试探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412章 献策第430章 仲德献策第589章 仲达辞行第272章 少年第95章 皇甫嵩第278章 相见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83章 兵临城下第494章 关平第243章 陷阵第670章 计赚徐晃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630章 纵第795章 益州定第396章 阎象设计第461章 议事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421章 攻心为上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500章 新法第447章 韩遂第869章 连横东吴第476章 重逢第40章 出战第355章 钟繇第46章 再议黄巾第902章 锦囊第553章 公孙瓒死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260章 分歧第801章 塞外风云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882章 袁绍身死第727章 始末第821章 诸葛亮第936章 水淹虎牢关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62章 孤胆英雄第210章 献城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472章 劫营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07章 怒斥田丰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261章 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