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举例

bookmark

夏侯尚头戴斗笠以两层黑纱遮面,同时还带着细麻布缝制的口罩,宛如一个病患。

他与夏侯霸一起行走在麦城码头边,身边没有第三人,口吻随意:“刘备刚强,无意接纳流亡归附之人。田孝先亦有抑制各家之心,我夏侯氏满门,也就只有仲权能效力于汉。”

夏侯献这个堂侄儿在北伐期间没有积极为汉室效力,现在机会已经错失,也就做一做参议之类的清贵官职,很难接触实权职务。

没有实权职务,就做不出政绩,没有政绩,在汉室就很难晋升。

这跟后汉、曹魏不同,新汉朝廷内有一种竞争性;元勋旧人尚且要看功勋、资历和政绩,更弗论新归附的夏侯氏家族。

夏侯霸想不明白,皱着眉头,心情谈不上高兴:“理应广开方便之门,赦免轻罪者,使戴罪立功。这样北方诸人有退路在,自不会玉石俱焚。哪似如今,咄咄逼人,不留退路。”

“呵呵,仲权此言不对。”

夏侯尚手里拄着一条藤杖,察觉远处码头有一伙人下船,就身子微微前倾做佝偻状,步履放缓:“曹丕不可降,和洽、杜畿、刘晔、华歆、王朗、高柔、司马懿等人如何肯降?”

自家也就投降的早,跟张飞有姻亲关系,手里没有沾染太多汉军的血,不然怎可能有现在的地位?

千余部曲就屯养在飞虎山,这是汉朝廷给夏侯氏起家的本钱,也意味着夏侯氏的道路已经被规划了,子弟只能从戎,别想继续转型。

转型为新兴世家……现在看来似乎不是一件好事情。

新兴世家虽然还没展露出什么危害,可跟三恪家族为首的汉室军功贵族是天然对立的。

朝廷官位就那么多,到底是军功贵族充任呢,还是有世家子弟、世家教育出来的寒门名士来担任?

夏侯尚脑海中分析魏帝国、新汉帝国内部的成分构成……很遗憾,汉帝国的军功贵族更为强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过程里占尽了天下大义的便宜,招降纳叛十分顺利;也使得内部兵权始终处于一种三元均衡的状态。

一方面是谯沛乡党,一方面是积极向曹氏靠拢的降将,这些降将认曹氏,不认汉室;另一方面是因为许昌朝廷的原因向曹操投降的军队,如刘勋、臧霸、张绣、马腾、高干之类。

最后这股势力属于不断被清理的对象,而谯沛乡党与外姓将领、降将之间,也存在某种隔阂,相互未能融合。

所以魏军内部有清晰的派系界限,不可能团结起来,这就给了世家插手、控制兵权的机会。

汉军不同,都是围绕荆州军发展来的。

荆州军入益州,发展出刘备的益州兵,张飞的巴郡兵,荆州留守部队里有关羽、马良,田信根基在荆南的湘州军,诸葛亮的军队也由益州兵、荆州军吏构成。

从根源、发展历程上来讲,汉军成分很纯粹,设立三恪以来,田信又推动部曲折换食邑政策,消泯了内部将领的部曲私兵。

汉军是一体的,田信推动军中教育,军中选士;关羽、张飞小面积施行,汉室的羽林兵、虎贲兵以及北军五校营本就有培养军吏的历史传统。现在不过是恢复传统,并加大培养、选士范围。

结果是致命的……对北方从逆士族来说是这样。

都觉得汉朝廷控制疆域扩大,理应会缺很多官吏,这是无法缓和的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汉朝廷不可能有充足的储备官吏,否则不会让三公九卿等高位空悬那么久。

然而汉军一边裁军,一边安置军吏,解决了军费预算过高,军吏安置、地方官吏不足的三个问题。

汉朝廷不缺官,为什么要挤出位置来安置世家?

事情就是这么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自己这些人已经被规划了命运,有十五年左右的闲置期。

十五年后,汉室朝廷内格局巩固,还能有自己这些人什么作为?

一时不知该怎么劝夏侯霸,好让夏侯霸积极效力,争取跻身公卿之位的机会。

国初的公卿之位,很重要,能以公卿致仕,家中一个世历两千石的资历、门楣是可以保证的。

世历两千石……多么陌生的词汇,陈群设立、推广九品中正制以来,各家的目标则是上三品出身。

世历两千石,郡守也是两千石;可在现在的大魏,郡守才是个五品官,不上不下位居中流,怎么看都不如《九品官人法》来的直接。

诚然,陈群推动这项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乡间、在野名士手里争夺察举权,将地方士族掌控的舆论权收归朝廷,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小中正负责。

可地方士族只是小家族,哪里比得上朝廷中枢的庞然大物?

九品官人法的创立、发展,不管其本意、目的是什么;在施行过程中,察举权被中枢官员垄断是必然,这些中枢官员是什么出身?

如果大魏得以长兴,以夏侯氏功勋、门第、影响力,家中嫡流子弟怎么也能评个上三品;庶流旁支子弟能评个中三品。这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可惜战场上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心中隐隐有些后悔,夏侯尚又不能表现出来,以免影响夏侯霸的状态,被人瞧出来。

思前想后,夏侯尚说:“汉初,高祖东出与项王征战,睢阳人申屠嘉以强弩士从戎,因功迁队官。后高祖平英布之乱,申屠嘉以功勋拜都尉。至惠帝时,遣淮阳郡守。文帝元年,推选从高祖征战故吏,现为两千石者,时天下有二十四人,皆拜关内侯,申屠嘉得食邑五百户。”

“后张苍为相,拜申屠嘉为御史大夫,后代张苍为汉相,封故安侯。”

“文帝时,申屠嘉险些诛杀宠臣邓通;景帝时,因未能诛杀晁错,气急呕血而亡。”

晁盖激起了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后,帝室的威望、掌控力大增;才有了后面孝武皇帝剪除开国军功贵族的底蕴。

见夏侯霸陷入思索,稍稍片刻后,夏侯尚才说:“今陈公、宋公、卫公于军中讲学、开科取士,今后如申屠嘉之辈,不可数也。天下之势,已然大变。”

说话间,夏侯尚低着头,不让一边经过的人察觉异常,还干咳两声:“明公当早作决断。”

夏侯霸微微点着头,汉初人才凋零,一个强弩士都能积功、攒履历升为文帝、景帝时期的丞相,背后依靠的可不正是功勋旧臣?

武帝陆续清理了大半的军功侯,这个例子很不好。

现在汉室今后的皇帝稍稍有这么个苗头,就能激发军队、元勋军功贵族的激烈反抗。

显然,与世家合作,会遭到功勋贵族的反对、抵触。

既然做世家不好,那就积极向功勋贵族靠拢,说不好熬资历,也能履任公卿之位。

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二百八十一章 责任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状之罪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兖豫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八百二十一章 饿虎出笼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一百六十章 进攻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二百零八章 二选一第三百零六章 难民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二百四十五章 变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七百七十六章 关羽与貂蝉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七十四章 进退两难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一百一十一章 斩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一百章 时命艰难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风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二百六十七章 发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无当飞骑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六百一十六章 风口的姚氏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国之相第四百七十章 五龙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报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战胜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兴洲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五百八十四章 实不相瞒
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断臂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团队第二百八十一章 责任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状之罪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风病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兖豫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八百二十一章 饿虎出笼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一百六十章 进攻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二百零八章 二选一第三百零六章 难民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二百二十四章 驱狼吞虎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张俊义阻流第二百四十五章 变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计第七百七十六章 关羽与貂蝉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百七十四章 进退两难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一百一十一章 斩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一百章 时命艰难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公胤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风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误会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二百六十七章 发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无当飞骑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六百一十六章 风口的姚氏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国之相第四百七十章 五龙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报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战胜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因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兴洲第六百一十八章 画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荐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五百八十四章 实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