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孙赞带人离开后,皇甫超博才与田豫商量起隆化的事情来。本来,隆化按步就班的发展下去就行了,但是自己已经在公孙赞等人面前说,隆化还没有建,到时候公孙赞派人去看的时候,启不是要穿帮。不过好在,隆化现在还是中镇规模,再加上黄叙虽然是全能型将领,但是却并不长于内政,隆化内部的基本设施建设并没有升级到高级,全部都还是中级的状态。现在的情况就是要等到公孙赞派人看过了隆化的情况后,才能够继续发展隆化。
两人商量了一阵后,皇甫超博决定,既然白虎沟关离隆化的距离有近百里,那么,光是一个关隘在那里的话,安全性并不能够完全保证,如此一来,倒不如在白虎沟关内重新建一座村镇,并不一定要求也和隆化一样升级到城池,因为一来,关内有面积不够大,不足以容纳一座城池,二则,说实在的,皇甫超博也没有多少精力能够顾及到两座城池。如此一来,隆化那边就好处理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不是说限制了建村的数量吗?肿么皇甫超博想建就建呢?难道就因为是猪脚吗?其实并不是的,所谓限制建村的数量是指在大汉境内,其实大汉境外的地方对建村是并不加以限制的,比如幽并凉州以外的草原上,还有就是大海里面的岛屿上,这些都是可以建村而不受限制的。其实这些地方限制玩家建村的真正原因仅仅是因为异族的进攻,像隆化建村的时候,正是公孙赞在右北平横扫乌桓人,整个个右北平长城内外的乌桓人基本上都已经东迁,所以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来搔扰皇甫超博,当然,以他当时的实力来说,普通数量的敌人估计都是来送菜的。也就是实力决定一切,如果谁手里有数千兵马,然后还有一两个比较彪悍的武将的话,在草原上选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谁都可以在草原上扎下根来,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在异族持续不断的进攻中生存下来。
田豫回到隆化后,就将皇甫超博的决定告诉黄叙几人,然后几个人马上就将镇内的建设进行了调整。首先,已经开始了的汤头沟关隘从小型升级到中型的工作暂停,毕竟现阶段而言,小型关隘足以保证隆化的安全,之所以升级为中型,也只是防范于未然;其次,将隆化的人口逐渐往白虎沟关迁移,到公孙范来的时候,隆化镇的常住人口最终保持在6000人左右,这个数量就是最初皇甫超博等人向公孙赞所说的长城外面平民的数量;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兵力问题,按照之前告诉公孙赞的数量,皇甫超博在长城外面的兵力应该是一千到一千五百人的样子,所以,加上三千从右北平招募的士卒外,隆化镇保有的士卒数量应该在四千五百人左右,其他四千士卒都要迁往白虎沟关。
至于隆化镇内的建设,都暂时只把架子搭起来,做成正在全力建设的样子,现在的任务是全力将白虎沟关建成中型关隘,还有就是白虎沟村尽快升级到镇级水平,至于隆化镇升级的事情,只能安排到公孙赞的人看过之后再说了。要不然,以公孙赞的性格,肯定又会怀凝皇甫超博的目的了。
皇甫超博的领地一片安静祥和,整个游戏里面却是热火朝天。先是韩馥治下的冀州出了事,知道自己对于冀州的掌控不够,本以为自己做的安排已经万无一失,没有想到的是,先是安平守将赵孚在许攸的策划下,整个安平郡投靠了袁绍,太守程涣在数千残兵的保护下,狼狈退出信都城,整个安平郡仅守住了经县和已经残破不堪的广宗城两座县城。
紧接着,清河的守将鞠义被许攸策反,但是被清河太守刘惠发现,鞠义夺城不成,最后无奈之下领着自己手下一万先登死士退往南皮投靠袁绍。这还不算,这两个郡出事后,河间太守宣布刺史韩馥无力征剿活跃在常山国和中山国的黄巾余党,为了河间百姓的安全着想,河间百姓决定迎前将军袁绍大军进驻河间,保护河间百姓。如此一来,加上早就已经失去控制的常山国、中山国和赵国北部区域,现在韩馥手中控制的地盘仅剩下魏郡清河巨鹿南部和赵国南部的数十个县城了,整个冀州近六百万人口,只有不到两百万还在韩馥手里,其他的近百万人被张燕的黑山军手里,还有三百万的人口被纳入了袁绍囊中。
更重要的将领方面,本来韩馥手中就只有几员战将,潘上将已经在虎牢关被挂了,现在鞠义也已经卷着铺盖投靠了袁绍,最后,韩馥手中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张合一个大将了,剩下的都是些歪瓜劣枣了。袁绍的一套组合拳,打韩刺史是晕头转向,根本就分不清上下左右,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冀州已经有大半不姓韩而改姓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