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当年公瑾

第二百零七章 当年公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话说江东猛虎孙坚奄奄一息,眼前是飘飘忽忽、明明灭灭的灯火,脑际昏昏沉沉,脖子上带着一个吓人的血洞,被韩当抱在怀里,终于回到了自己位于庐江城外的中军大帐。

留下压寨的大公子孙策孙伯符,此时已经跪倒在孙坚塌前,哭成了泪人。孙坚缓缓睁眼,见到爱子虎目含泪,欲要开言,却因喉咙被洞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发出吼吼的嘶哑叫声。

军医已经在做紧急包扎,刚刚十九岁的孙策,见平日最景仰的父亲竟落得这幅模样,双目血红,问韩当道:“韩叔,到底是何人所为?”

韩当早有准备,从亲兵手里拿过一支羽箭。那支箭较普通的羽箭更粗长,金属箭头上带着触目惊心的血迹,箭尾羽毛前刻着一个小小的“忠”字。

孙策一把夺过羽箭,喝问道:“这支箭的主人到底是谁?”

韩当回禀道:“前日战场之上,我和德谋与此人一番大战,可恨他武艺比我二人联手还强。据我所知,名字里有个‘忠’字,且武艺如此高强,箭术更是上乘的,只有一个长沙守将黄忠。”

孙策握紧羽箭,口中喃喃,咬牙切齿道:“黄忠!黄忠!”忽听塌前包扎的军医一声悲鸣,大惊下扑到孙坚塌前,见军医连连摇头,孙坚脖颈处血流如注,显然是已经没救了。

孙策怒从心头起,单手握住军医脖领高高举起,神力一吐,已将军医扔出账外,大喝道:“要你何用!”

孙坚颤巍巍举手,拉住孙策,孙策再度跪在塌前,痛哭不已。孙坚口不能言,指了指孙策心口,干张嘴不出声,重复着说了两个字:“二弟!二弟!”

孙策会意,连忙答应道:“父亲,您放心,我会一辈子保护好二弟仲谋。”

孙坚微微点头,又指了指南方长江的方向,无声说道:“江东!江东!”

孙策泪如雨下,再度答应道:“父亲,孩儿明白,我会遵从您的志向,在江东建立新的帝国,属于孙氏家族的帝国!”

孙坚又握着孙策的手,看向身边几员大将,眼里全是求助的光芒。程普、韩当、周泰等人立刻呼啦啦跪了一地,明白这是主公临死前的托孤,纷纷叩头表示誓死相随孙策。

孙坚终于安静下来,仿佛心事已了,看着孙策双眼,猛地张嘴无声喊道:“报仇!报仇!”脖颈伤处瞬间崩裂,血液如同喷泉般四溅而出,雄壮的身躯一阵剧烈的抽搐,一代枭雄就此过世,年仅三十七岁。

孙策哭的昏天黑地,几次晕厥在地,众将慌忙救起。孙策醒来,吩咐全军缟素,手握那支带血羽箭,双眼爆红,仰天喝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传我将令,明日点起兵马,随我到江夏杀敌!”

韩当、程普众将,帮着一起料理了孙坚后事,第二天又点起三万兵马,头上都缠着白布,直奔江夏而来。孙策一身白盔白甲,外罩白色战袍,白盔上缠着白布,臂缠黑纱,手持一柄钢枪,如同战神降临,英俊威武。只是孙策将从人护卫赶到远处,一人在队伍尖端突前,让人觉得小霸王似乎太过孤独。

孙策自小容貌俊美,性格阔达,加上勤练武艺,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线条完美,甚是惹人注目。但他有个最大的毛病,爱孤身犯险,自信太过,自小就独。这也是孙策将来年纪轻轻,战败身死的前因,也是孙坚更喜爱二子孙权的原因。

部队行进到历阳,侧翼的军师吕范来报,一个故人在江边领一军求见。孙策策马到了江边,只见当先一人,面如美玉,唇若涂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奉昭出征雍凉之时,曾移家舒城,周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瑜叔周尚,为丹阳太守;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

策见瑜大喜,诉以衷情。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吕范、韩当等相见。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策喜,即便令人赍礼往聘,俱辞不至。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二人许允。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江夏黄忠。

周瑜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却素有统一天下之志,胸有经天纬地之才,腹有安邦定国之谋。兼且人物一等,俊美无双,不在美男子郭嘉之下。一头浓密的长长黑发,梳理的整整齐齐,以黑色包巾裹之,白面无须,却自有一股威严。头戴白玉冲天冠,身穿凤凰和鸣服,内嵌蟠龙乌皮甲,腰系真丝软玉带,脚蹬云纹升龙靴,腰悬三尺青锋剑。江东传说,周瑜还是音乐天才,天下乐音,唯周郎顾。有诗赞周瑜曰:“行云流水音犹在,从此曲误无周郎。”

从此孙策得遇周郎,两人如胶似漆、如鱼得水。而戏志才也真正碰到了智力超群的对手,江夏一战,已是万分凶险。戏志才却对半路冒出来的这个强敌一无所知。

孙策任命年轻的周瑜为首席军师,吕范、韩当等老人多有不满,颇像关张初遇诸葛孔明时的景象。周瑜从容出谋划策,老将纷纷撇嘴,孙策却是言听计从。不出几日,周瑜调配的几路军马,已经分别赶到预定地点,带兵将领都是将信将疑,甚至等着看周瑜出丑。

只有新加盟的张昭、张纮两位,尽心竭力辅佐周瑜成事。此时,戏志才已开始安排攻打江夏,急切不能得手,而黄祖因为对孙坚的承诺,以及占据江东的梦想,一直不肯便降。后来,孙坚死讯传来,而戏志才攻城渐急,黄祖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投降青龙军的条件和细节。

就在这形势微妙之际,忽然探马来报,孙坚之子孙策,尽起三军而来,黄祖大喜,却对孙策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太放心,派手下张硕、陈就领五千兵接应。

戏志才也探知孙策军复来,只得暂停攻城,分兵迎敌。魏延再次毛遂自荐,戏志才道:“人言哀兵必胜。孙策此来,虚实未知。文长将军此去,切勿大意。”遂令魏延领一万兵马,前去迎敌,仍安排黄忠领兵一万,随时接应。黄忠道:“想我射死孙坚,孙策那小子是报仇来了!军师何不安排我为先锋,再一箭射死那小子!”

戏志才道:“主公听说孙坚兵出现,回信嘱咐我务必小心,稳健用兵。他如今全力消灭刘表,让咱们随时可以上船撤走,不得死战,保存有生力量,江夏可以以后再取。”黄忠点头称是。

再说魏延,领兵疾走,以为孙策乳臭未干,两军遭遇时,自然一番激战而已。不料周瑜早依地势埋伏了几支伏兵,孙策领兵佯败,引魏延深入重围。文长与孙策死战,幸亏黄忠接应兵马后续而来,大战一场,救了魏延回寨,三停人马已是折了一停。

孙策、周瑜军马,一路追击至大寨,黄祖大开城门,亲自领军配合出战。戏志才见大势已去,知道再难成功,怕大营被围,迅速制定了全军撤退的路线,且行且战,一路退至水寨军港,登上江船而去。孙策、黄祖的联军,到岸边射了几轮火箭,见追之不及,就在岸边设立大营。孙策见走了黄忠,自在大帐中发怒不提。戏志才下令暂时放弃江夏,退回巴陵郡,再做打算。

此战周瑜一战功成,众将欣喜,方信公瑾之才。黄祖、黄射父子亲自到孙策军寨中,与孙策、周瑜相见,尽道感谢之意,同时略表对孙坚悼念之情。黄祖亲自邀请两人入城,商量占领江东之事。孙策本欲答应,不料周瑜微笑推脱着道:“待我两人商量一下。”说着拉着孙策到一边。

周瑜低声说道:“伯符,此乃千载难逢的时机,何不杀黄氏父子,夺江夏以为基业?江夏乃用兵之地也,易守难攻,又是水陆要冲,若能占领,从此钱粮无忧矣。”

孙策大惊道:“此刻动手,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不仁不义!”周瑜微笑道:“就知道大哥你光明磊落,一定不肯。既然如此,明日入城,就说需要地方暂时落脚,请他将东面的小城鲁山,暂时借给咱们屯兵即可。”孙策点头答应。

黄祖无谋,又担心孙策走后,陈龙军卷土重来,自然中周瑜之计。孙策军在鲁山城稳定下来,又有一帮良臣辅佐,渐渐招贤纳士,招兵买马,周瑜亲自选址,建了一座水寨训练水军。此后战胜陆康,势力一直发展至江东,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戏志才退守巴陵,陈龙得知,心里叫声可惜。从长江直逼江陵,或者从汉江直逼襄阳,都因为未能攻克江夏,带来不小的障碍。现在自己需要战船,封锁江陵段长江,才好从容让第一军团渡江攻击江陵,无论如何,自己需要黄忠的水军,将渡长江所需的战船开过来。如今江夏未克,只好趁江夏水军未曾全部复原,冒险行船过来。

郭嘉、周不疑得知江夏未克,只好连夜制定新方案。欲知陈龙如何战胜刘表,拿下荆州,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前大戏第八百三十五章 海纳百川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愿参军第六百七十五章 廖立入局第七百六十三章 文远降曹第五百二十九章 公瑾定计第三百二十章 虚者实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下骁锐第六百七十七章 云騄试龙第三百九十三章 纯龙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屋藏娇第七百四十九章 恍如隔世第四百六十六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四章 语动卢植第六百一十章 凉州三明第三百五十章 白璧之血第二百零六章 黄忠神箭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龙蛇第七百五十八章 吕布退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祋祤之战第四百五十二章 群敌环饲第四百四十八章 独闯墨门第二百八十三章 渔阳田豫第三百零一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一十二章 近交远攻第四百一十一章 剑主之争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军汝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兄弟阋墙第二百八十五章 斩首计划第八百一十四章 深入敌营第四十五章 书房定计第六百三十三章 战凶兵危第三百三十五章 色令智昏第六章 山重水复第六百六十八章 身份悬疑第三百三十四章 洛阳惊变第五百三十四章 马大帮主第七百三十二章 潜龙在渊第八百零四章 郝昭之心第一百章 轻取衡阳第五百章 伊健妓妾第六百零二章 两美相见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失蔡琰第三百七十六章 谋士武斗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义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邕爱女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重绞杀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宾云集第三百三十四章 洛阳惊变第五百一十三章 指点江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黄鹤楼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计划第二百九十三章 搅动风云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战长安第六百七十四章 丝绸之路第一百零三章 恩将仇报第四百三十三章 焚心以火第七百六十五章 臧霸成擒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寿永昌第四百九十二章 重振雄风第六百七十七章 云騄试龙第五百七十章 庐江敌情第四百零三章 血染秋水第三百七十二章 百鸟朝凤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七百七十二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六十章 文姬血泪第三百八十九章 敌踪乍现第一百五十三章 常胜将军第五百二十三章 黑夜遇袭第二百一十四章 陈龙心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石崚被围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动第三百零二章 藏身兵洞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一百零三章 恩将仇报第二十三章 交换人质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姬来访第八百一十章 回归家园第三百七十六章 谋士武斗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八百三十一章 定计西凉第二百九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来第二百六十七章 东莱太史第九十八章 李通归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肺复苏第一百九十三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阴山敕勒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池大泽第五百三十四章 马大帮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决战虎牢第七百三十五章 曹家兄弟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疑密信第四百八十章 夜审伍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前大戏第八百三十五章 海纳百川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愿参军第六百七十五章 廖立入局第七百六十三章 文远降曹第五百二十九章 公瑾定计第三百二十章 虚者实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下骁锐第六百七十七章 云騄试龙第三百九十三章 纯龙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屋藏娇第七百四十九章 恍如隔世第四百六十六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四章 语动卢植第六百一十章 凉州三明第三百五十章 白璧之血第二百零六章 黄忠神箭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龙蛇第七百五十八章 吕布退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祋祤之战第四百五十二章 群敌环饲第四百四十八章 独闯墨门第二百八十三章 渔阳田豫第三百零一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一十二章 近交远攻第四百一十一章 剑主之争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军汝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兄弟阋墙第二百八十五章 斩首计划第八百一十四章 深入敌营第四十五章 书房定计第六百三十三章 战凶兵危第三百三十五章 色令智昏第六章 山重水复第六百六十八章 身份悬疑第三百三十四章 洛阳惊变第五百三十四章 马大帮主第七百三十二章 潜龙在渊第八百零四章 郝昭之心第一百章 轻取衡阳第五百章 伊健妓妾第六百零二章 两美相见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失蔡琰第三百七十六章 谋士武斗第三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义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邕爱女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重绞杀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宾云集第三百三十四章 洛阳惊变第五百一十三章 指点江山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黄鹤楼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计划第二百九十三章 搅动风云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战长安第六百七十四章 丝绸之路第一百零三章 恩将仇报第四百三十三章 焚心以火第七百六十五章 臧霸成擒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寿永昌第四百九十二章 重振雄风第六百七十七章 云騄试龙第五百七十章 庐江敌情第四百零三章 血染秋水第三百七十二章 百鸟朝凤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七百七十二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六十章 文姬血泪第三百八十九章 敌踪乍现第一百五十三章 常胜将军第五百二十三章 黑夜遇袭第二百一十四章 陈龙心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石崚被围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动第三百零二章 藏身兵洞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一百零三章 恩将仇报第二十三章 交换人质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姬来访第八百一十章 回归家园第三百七十六章 谋士武斗第五百六十章 一念神佛第八百三十一章 定计西凉第二百九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来第二百六十七章 东莱太史第九十八章 李通归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肺复苏第一百九十三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六十六章 阴山敕勒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池大泽第五百三十四章 马大帮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决战虎牢第七百三十五章 曹家兄弟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疑密信第四百八十章 夜审伍习